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梁山终结者 >

第48章

梁山终结者-第48章

小说: 梁山终结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一哄而散。

    远处,已经传开了轰隆隆的马蹄声。

    义军骑兵,到了。

    打开城门,三千骑兵顺着街道直扑各处,那些敢趁乱打劫的,当场格杀,一个不留。

    不一刻,城内安静下来。

    一传令兵来,道:“报告,北门外大量官员土豪逃跑,高邮城破消息,恐怕不能隐瞒。”

    方天定道:“瞒不住便瞒不住吧,传令后军加快速度,立刻向楚州进发。”

    楚州治所淮安,控制着大运河与淮河交汇口,战略地位也是及其重要。

    原来轨迹中,宋江征讨方腊,便是走的淮安。

    同时,这里也是赵宋征讨江南的必经之路。

    当今时代交通不便,长途运输粮秣辎重的损耗非常惊人,若是不走水路,虚耗掉的粮食就太多了。

    赵宋家大业大,也不能这样浪费。

    所以,必有水路。

    再则,守江必守淮。

    控制淮河地区,便获得了足够的战略空间,应天府不会直面攻击。

    同时,这里也可以作为北伐的发。

    所以,楚州必须拿下。

    忙碌间,只见包道乙领着一人走了过来。

    方天定问道:“道长不是前去淮安了么?何故折返?”

    邓元觉和包道乙这一僧一道,已经彻底迷上了潜伏,在方天定出发前,两人就提前来了高邮。

    只是义军动作太快,两人没有发挥,高邮便破了。

    所以,两人决定先去淮安,伺机而动。

    包道乙打了个稽首,道:“好教太子知晓,我在高邮遇到大贤,恐怕错过,特地回来推荐。”

    方天定看向那人,问道:“敢问阁下高姓大名?”

    “在下秦湛。”许是觉得自己籍籍无名,秦湛又道:“家父邗沟居士。”

    方天定立刻认真起来,道:“久仰大名,失敬失敬。”

    秦湛,单说这个名字,方天定真不知道,但是邗沟居士,真的大名鼎鼎。

    邗沟居士乃是秦观别称,课本上一首《鹊桥仙》,让方天定记忆深刻。

    秦观被流放后,秦湛一路相陪,父子俩于路失散,秦观病逝,秦湛便守着秦观灵枢,直到归乡。

    才能如何还不知,孝心毋庸置疑。

    包道乙道:“我在高邮,便是借住在秦家,甚是投缘,秦湛又有大才,是故特地前来推荐。”

    方天定欣然说道:“如此大才,自当重用。”

    秦湛拜道:“多谢大王赏识。”

    方天定扶起秦湛,亲自邀请吃酒,以示亲厚。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在文坛中的人脉毋庸置疑,作为独子,秦湛自然继承了这份关系。

    收了秦湛,自然可以获得这些人的亲近,说不定还能招揽几个大名鼎鼎的。

    安排好了秦湛,包道乙告辞离开,准备前往淮安县。

    方天定叫住他,道:“包道长,你且往婺州走一趟。”

    包道乙不明所以,自然询问原因。

    方天定神秘一笑,道:“有益无害,去了自然知道。”

    包道乙推荐秦湛,却让方天定想起来了,包道乙的宝贝徒弟,杀了扈三娘和王英的郑彪,可不就是在婺州当都头呢么。

    只是不好解释,索性让包道乙自去。

    至于邓元觉,让别人去配合也是一样。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七十六 天上掉馅饼

    四万大军沿着邗沟西道,向着北方进发。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运河中,是数百艘大小船只绵延相连,煞是壮观。

    突然,冯喜打马从后方追赶来,道:“淮西急报,王庆遣使求援。”

    方天定问道:“王庆处战况如何?”

    冯喜道:“宋江进兵神速,两月间连下宛州、汝州、山南军、均州、巩州五处,王庆军心已丧,只能严守剩余三州城池,怕是难以持久。”

    原来,段二和邱翔领了五万大军,会同刘敏引了鲁成、郑捷、寇猛、顾岑四员副将,又选了铁骑一万,与宋江野战于宛州城外。

    天气不热,梁山不需要避暑,双方是堂堂正正的野战。

    王庆血亏。

    七员大将,六万大军,只有段二、刘敏领着五千余残兵败卒退回城去。

    只这一下子,淮西上下全部被打懵了。

    于是,王庆果断从心,听从了方天定的建议,放弃不重要的地方,只谨守紧要处。

    只是梁山凶猛,势如破竹,着实难挡。

    手下见识了宋江这条大鳄的凶猛,也不敢放厥词了,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睁眼宋江就到了城下。

    于是,开城投降者络绎不绝。

    王庆真是着急了,再次向方腊求援,这次来的,是李助。

    “李助。”方天定摸着下巴,喃喃自语。

    李助是个正儿八经的江湖游方道士出身,在东京时给王庆算命,还要问卖药的郎中打听消息。

    因此,李助结识了王庆。

    后来李助替段三娘提亲,收了钱,帮着王庆隐瞒了真实身份,说成了亲事,完美的两头通吃。

    这样的人,没有原则,只讲实际。

    当然,方天定看上的不是他的人品,而是他的能力和职位。

    李助在荆南得了奇遇,学的一手好剑法,卢俊义也不能胜。

    如此高武力的骁将,当然是多多益善。

    现在,李助是王庆的军师丞相,很受信重,位高权重。

    若是说服他转投义军,说不得又能够拐上一些大将。

    反正王庆这破墙头就要倒了,与其让那些有本事的填了坑,不如为建设大明添砖加瓦。

    想到此处,方天定不禁嘿嘿笑道:“若如此,便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了。”

    聪明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们能够闻弦而知雅意。

    邵俊笑道:“太子可是想招揽李助。”

    方天定笑道:“不……只招揽他一个不够,把王庆那挖空才是本事。”

    邵俊笑道:“淮西虚实,我等尽知,招揽李助不难,拐带其它大将,却要费些思量。”

    方天定就喜欢邵俊这种不要脸的精神,毫不掩饰自己挖墙脚的行为。

    两人商议一阵,方天定传见李助。

    虽然没有正式册封,可是方天定摆起派头,一点都不虚。

    不一刻,冯喜领着李助到来。

    李助纳头便拜,道:“山野道人李助,拜见太子殿下。”

    这姿态,十分端正。

    而且,话中有话啊。

    方天定道:“军师大才,何故如此客气,且随我左右。”

    李助道了谢,翻身上马。

    方天定指着大军,说道:“军师本领高强,且点评一番我军,如何?”

    李助道:“队形整齐,精神饱满,士气高昂,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比东京禁军强上了许多,便是精锐边军也多有不如。”

    方天定又问:“若是宋江来伐,你觉得胜败如何?”

    沉吟片刻,李助答道:“斗将尤未可知,只比士卒,强了许多。”

    方天定又问道:“军师一路走来,觉得我军全取天下,胜算几何?”

    李助道:“现今大明,与南唐有几分相似,虽然地盘小了许多,然却是初生之朝阳,反观赵宋,已然沉疴入骨,日落西山。

    我觉得,大明胜算,不下五成。”

    李助神情莫测,方天定也看不出来真心假意,不过这不要紧。

    重要的是他看好大明。

    而且,王庆的破墙头就要倒了,他肯定不想跟着陪葬。

    不然,作为一国丞相,为何不自报官职,而是自称野人呢。

    方天定问道:“淮西局势,可有挽回之可能?”

    李助摇了摇头,道:“最多三两个月,少则个把个月,必败无疑,除非有强援天降。”

    干脆,直接,就差递简历了。

    方天定果断邀请,道:“不知军师可愿留在我国,助我推翻赵宋?”

    李助当即滚下马,拜道:“小道本事微薄,承蒙太子看中,不胜感激,愿为太子牵马坠镫。”

    这家伙,肯定是来之前就合计好了,不然不会如此干脆。

    如此容易说服李助,方天定也是快意。

    天上掉馅饼不容易,更难的是馅饼直接砸进了嘴里。

    王庆把千辛万苦做好的馅饼扔进他的嘴里,如何不让方天定快活。

    方天定扶起李助,道:“金剑先生的大名,我亦是多有闻名,得先生襄助,如虎添翼也。”

    李助道:“不敢当太子殿下夸奖,大明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小道不敢称雄。”

    顿了顿,李助又道:“我来之前,观王庆那厮似有招安之意,只是担心蔡家谋害,才踌躇不定,却是不可不防。”

    我勒个大草,方天定闻言惊讶不已。

    王庆给蔡家送了个好大绿帽,在童贯和蔡攸操作下,差点丢了性命,如何还敢招安?

    只是也不一定,都火烧眉毛了,谁还管以后会如何,肯定是先渡过眼前难关再说。

    再说,明国一旦建立,天下肯定震动,为了抽调力量平定东南,赵宋很可能抓大放小,招安王庆,全力镇压方腊。

    万万不能让王庆招安了,最少也要让他坚持一个月。

    王庆一日不平,宋江便在淮西多待一天。

    收拾完淮西事务,也要耽误个把月。

    有两个月时间,足够在江淮地区建立完善的防线。

    沉思片刻,方天定道:“先生可有把握,让王庆坚持一个月?”

    李助道:“一个月完全可以,只是要太子给些兵员、兵甲和钱粮。”

    方天定手一挥,道:“没问题,我给你五千壮丁,兵甲两万套,钱粮各十万,可足够?”

    和上次给王庆一万兵一样,这次五千人同样是各地战俘、罪犯组成。

    这些人虽然做苦役创造了不少价值,然而实际上抢占了百姓的工作机会,而且看押需要军队,劳动效率也不高,送出去也不可惜。

    毕竟,把王庆忽悠瘸了,总要给他一副拐,这五千人便是这副拐中的一只。

    李助拜道:“如此多,足可鼓励王庆雄心,一个月不难。”

    坚守城池,最要紧的便是信心。

    东南来的兵员和物资,便是一剂强心针,足够让王庆欢欣鼓舞地抵抗一个月。

    虽然只是短期有效,却也足够了。

    又没打算扶他一辈子。

    吩咐叶贵去调拨人员物资,方天定又道:“先生回淮西后,当多多留意,有那愿意转投我国的贤才猛士,尽可以请来。”

    犹豫片刻,李助说道:“若是王庆愿投我国,又当如何。”

    方天定道:“一个闲散侯爵,许其一世逍遥快活,前提是他坚持一个月。”

    “即如此,王庆必然振作。”李助信誓旦旦地说道。

    事情说完,方天定唤来縻貹袁朗作陪,好好招待了李助。

    讲真,方天定并不担心李助使诈。

    如果为了抵抗宋江而欺骗方天定,那肯定是准备坚守到底的节奏,这正合方天定的想法。

    至于随着王庆招安,可能性极低。

    即使王庆招安,鉴于他已经称王,赵宋给个闲爵散位养着便不错了。

    想要实权?做梦去吧。

    其他人,最多当个统制官,这对有野心的人,绝对不可忍受。

    但是,万一李助真的是崇尚释教的佛系道士,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和可能的收获相比,一些付出,不值一提。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七十七 夏收

    歙州,泾县,吕家村。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因为吕师囊带走了许多青壮从军,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弱。

    天还未亮,村里家家户户便开了门,随着炊烟升起,吭哧吭哧的磨刀声不断响起。

    磨的,是镰刀。

    四月下旬,麦子已经成熟,收获的季节到了。

    总要把镰刀磨的飞快,割麦子才省力气。

    六十多岁的吕益权一边磨刀,一边叹气。

    家里面新分了二十亩地,本是高兴的事情。

    可是两个儿子都在军中,只靠自己一个人,决计是忙不过来的。

    “益权,早饭做好了,过来吃啊。”

    “好,镰刀磨好了就过去。”

    吕益权就一个人,农忙的时候饭也没功夫做,好在邻里关系不错,可以在旁边的吕强家搭伙吃饭。

    吕益权已经提前给了一贯钱,两斗米,等到农忙完,估计还要补一些。

    本来嘛,一贯钱雇个短工绰绰有余,只是泾县青壮大多从军去了,想雇人也顾不到,实在无可奈何。

    不一刻,两把镰刀磨的雪亮,刀刃上已经起了毛,手指轻轻荡过,便是一条口子。

    “好铁!这越州来的家伙,真是不错。”吕益权满意地想到。

    锄头、铁锹、镰刀等农具,都有越州铁矿的戳印,质量非常好。

    吕强家的三个儿子也都投军去了,然而还有三个儿媳妇,老伴儿也在,都是能忙的。

    不像自家两个儿子,都是单身狗。

    “益权,坐。”

    吕强招呼一声,端上了饭菜。

    一条红烧鱼,一锅肥肉炖白菜,一碟子咸菜,整治的不算整齐,油水却很足。

    六个大人,加上四个孩子,坐了一桌子,

    吕强给吕益权倒了碗酒,道:“益权啊,别着急,等我家忙完了,一起去你家地里。”

    “嗯,不着急。”吕益权呷了口酒,道:“先去把学堂的收了再说。”

    端起碗吃饭,吕强叹道:“这几个崽子可是赶上了好日子,吃得好,有学上,也不枉孩子们都去投军了。”

    “可不是,吕相公待我等亲厚,以前我们吕家庄也算不错,也就过年的时候才能吃肉喝酒,哪像现在,天天都有酒肉。”

    说着话,吃完饭,两家人各自提着镰刀出门,向着学田走去。

    学田属于村学的财产,一共五十亩,其收入主要担负学舍教授的工资。

    县里只要支出少部分现金补贴,即可以撑起一所学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