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1067章

大明1617-第1067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当口,提起议和之事,抵触和反对的声音肯定就没有以前那么大,不管怎样,文官们得以“大局”为重,要是有人坚决反对,不免会有和记内应的嫌疑……

    想明白这一节,在场的人都是脸上放光,程本直有些嫉妒的道:“我们这里乱麻一样,叫烟客兄分析一通,却是豁然畅通。”

    李烟客淡淡一笑,说道:“事情还得大伙儿去落实,去认真做好。就拿科尔沁那边的事,非得程老哥你去做,别人如何有这般胆色气魄?杨二他们,也得程兄去安抚,不要叫他们生出事端,影响大局……”

    杨二投附归来,是不愿按和记的大计方针走下去,防御女真和大明,针对蒙古。杨二他们更愿意到大明这边来打东虏,但事实还并不如人意,现在其部驻大孤堡,也是辽西这边绕过广宁一线,直接可以越过边墙与科尔沁人联络的重要地方,当初安置杨二的时候是随意一指,往边墙一放不要碍事就行,等杨二把几个堡打理的井井有条的时候,风云突变,局面直转而下,和记已经把察哈尔打跨,正式占了义州,广宁和十三山的地盘也归和记,锦州的大明驻军也相当有默契,大家隔着百多里地,最多放着哨骑彼此警惕互相的突袭,算是正式与和记划分了地界……

    现在要想去草原和科尔沁人接洽,就非得从杨二的地盘路过,而再调度从法理上来说不难,从情理上来说是说不过去,而且一旦调度就太明显了。自从刺杀老奴的事情过后,大家也明白和记放了很多细作在各处,宁远到关门一带肯定也有不少,又没有办法完全禁绝贸易,禁止商旅人等往来,那就只好一动不如一静,继续把杨二放在原地比较好。

    “杨二还是愿意忠君报国的,算是个义士。”程本直内心得意,他和杨二在草原上相识,由于刻意结纳,现在杨二算是他在外头的援手,程本直当然也就要尽力维护杨二,每个幕僚都会尽量在外结交一些有力的强援,不过谁也不如程本直和杨二的关系,那些大将又岂是好相与的?

    袁崇焕点点头,说道:“杨二一心要打女真人,这一次大战他没上阵,定然委屈。再有议和的风声传扬开来,要小心他生事!”

    程本直闻言皱眉,这确实是个麻烦事情,杨二要不是对和记的策略不满就不会走,可是现在辽西这边又走了同样的道路,这事儿得解决好,要不然会影响下一步的大局!

    “哪位先生愿往辽东一行?”

    上一次是皇太极主动派使者来,这一次大战,袁崇焕和赵率教为了行缓兵之计都先后派使者说要议和,把皇太极当二楞子耍弄。

    为了皇太极自己的脸面和威望,后金一方是绝对不可能再主动派使者过来了,皇太极还是要脸皮的,所以要正儿八经的议和,非得从宁远派人过去,而且规模还不能太低。

    既然有所决断,袁崇焕的行动能力也是相当的强,并且,他是真的不害怕担责任。

    只要辽西在,兵马在,朝廷还得靠他来治理蓟辽,防御和记与东虏,他的位子就是相当稳固的,在去年八月,老奴死时,袁崇焕就敢派人去吊丧,那就是明显的试探。后来天启七年阉党为了抢功,一群大人物指使御史接二连三的弹劾袁崇焕,袁崇焕见事不妙,也就断然辞职,回乡去观察时事变化。

    到崇祯即位,阉党完蛋,袁崇焕立刻知道机会来了!

    崇祯召见袁时才十七岁,出于对阉党的厌恶和仇视,皇帝很喜欢被阉党赶走的官员,更喜欢袁这样立下大功又受了委屈的功臣。

    当然,袁本人也立过生祠,给魏阉送过礼,这一条被皇帝自动忽略了……当时的天下大势就是如此,有几人能够免俗呢!

    如果光是这样,袁还不能算是胆大包天,最大胆的就是他在平台提出了五年平辽的策略,后来出来之后人家问他是否真有把握,他又说“稍慰帝心”,这是一条很严重的罪名,哪能在皇帝面前胡乱打包票,怎么慰?

    后来五年平辽把皇太极平到了京城脚下,不管别的罪状,崇祯就用这一条来要袁崇焕的命,就算是袁自己也没话可说,从这一点来看,袁崇焕不愧他的“蛮子”称号,有时候是胆大有担当,有的时候就是蛮干胡来!

    “眼下这事就是这样了。”这时有校尉在门前请见,袁崇焕吩咐人进来,说道:“烟客兄去辽东,程老夫子去和科尔沁人打交道,但暂且都不要急,眼下还只是我们推测,要等正式的奏报过去再候朝命,所以不要急,不要乱了阵脚……”

    “标下见过军门大人。”进来的校尉是祖大寿的部下,也姓祖,不过是家丁改姓之后当的军官,仪表堂堂能说会道,所以和袁崇焕这边打交道的事祖大寿都派这人过来。见了礼之后,这校尉就神彩飞扬的道:“祖帅和尤帅已经点检完毕,算上前几天锦州那边核算过的真夷首级,这一次大战,斩首共二百六十九级!”

    “好,甚好。”饶是袁崇焕向来深沉内敛,此时脸上也是情不自禁的显露出笑容。

    近三百颗真夷首级,这是相当出色的战绩。这并不是东江那样成年累月偷袭弄到的首级,这是在沙场上堂堂正正之阵厮杀之后斩下来的首级!

    大明王师和东虏交战,要么惨败,要么就是打赢了也没机会割首级。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有近三百颗首级,说明了什么?这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胜利,是完全没有争议之处的胜仗!

    自天启二年孙承宗到辽西任职,一直是忙着修城和屯田,当时的辽兵九成以上都是新兵,迭次惨败之后,不仅辽镇的高层几乎都换了血,中层的将校和底层的士兵也是基本上都死的差不多了。

    这并不是夸张,从萨尔浒之前的清河一役,辽镇两万兵在野战被全歼,一万多在清河堡被全歼,萨尔浒辽镇也损失很惨,沈阳和辽阳之役辽镇兵一死又是几万人,加上广宁之役的损失,好几个总兵都战死沙场,普通的士兵一战就死了大半,尸骨在百年之后还暴尸荒野,鬼火遍地,不类人间。

    到老孙头主持辽西时,关门只有几万残兵败将,惊魂未定,祖家这样的世镇宁远的老军头都情愿放弃关外的土地和地盘,只守山海关就满足。孙承宗赶走王在晋,开始在山海关外屯田练兵,先复宁远,再复锦州,再修前屯右屯大小凌河,原本还想加修一条几百里长的边墙,后来实在是钱粮不凑手,只能放弃。

    在孙承宗的努力下,辽镇才有了起色,但兵马军容虽壮却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考验……与此相同的时间,毛文龙在广宁惨败前就离开辽镇往皮岛等处去收复辽南失地,收复镇江是一个漂亮的先手,然后东江虽未开镇,毛文龙却收复几十个海岛,在铁山和义州安置了大量辽东难民,同时用偷袭等间谍战手段不停的割取真夷首级,这一点来说,在天启七年之前的毛文龙确实对的起朝廷给他的名爵赏赐,东江也确实有相当扎实的硬功劳。

    毛文龙短处在不能会战,但辽西也强不到哪去,柳河之役,好几个营的官兵,李承先鲁之甲都是辽西推崇的大将,结果渡河之后遇着一个牛录的女真人结果就是惨败,大将在淤泥中被人割了首级,损失几百披甲将士,因为这样的惨败,孙承宗也无颜留任,再下来才是宁远之战的惨胜。

    到宁锦大战的胜利,辽西兵马才算真正立了起来,重新恢复了实力,这一次的斩首大功,代表意义十分深刻,公平的说,比起东江的零星偷袭获得的斩首,其意义要更加重要许多。

    “诸公,”袁崇焕站起身来,神色严肃的道:“邓兄几位帮我拟稿向朝廷奏捷,宁远和锦州要继续戒备,多派哨骑确定虏骑已经退兵,不可麻痹大意。其余诸位,可以先行准备,待朝廷的旨意下达之后,我们再商量着下一步的行止。”

    既保持进取的态度,也没有一下子被冲昏头脑,在场的几个幕僚都是先后点头,表示赞许。

    而刚刚提出和记可畏,要戒慎小心的周文郁,此时已经只能重新站在角落里,已经没有人将他刚才的话放在心上,并且有所警惕了。

 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圣心

    “皇爷,皇爷。”魏忠贤急着脚走进乾清宫,一见天启便是一迭声的叫喊起来。

    天启正在看着几份宣大过来的奏折,说的都是钱粮与练兵之事,年轻的帝王紧锁眉头,正在思忖着从哪里能挤出几十万银子送到宣大。

    天启的眉毛都要挤落了,也没有盘算出哪里的银钱能腾挪出来……他叹口气,决定把这烦心事还是交给魏忠贤去办,着魏忠贤去想办法。

    近来朝廷已经颇有人在议论,再加征一年五六百万的饷银,用剿或练的名义来征,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朝廷财用不足的窘迫情形。

    原本已经一年收到千万,工商业和百姓都承受着相当沉重的负担,这个收入在崇祯即位之初减少了百万左右,也是放松脖套,给民间休养生息的意思,和所谓的众正盈朝没有关系。到崇祯二年天下大乱之后,国用不足又成了现实的难题,所以不仅照样把收入提上来,还又额外加了练饷和剿饷,就算这样,国用仍然是一个不足。

    天启内心明白,加征的饷银朝廷到手几百万,其间最少还有相当的数字被地方的胥吏和士绅大户们给瓜分了,相当的勋贵太监们也都各有好处,而负担则是由这些人转嫁给普通的农民,朝廷一亩地加征二分银,这些人就能多再多加一倍上去。

    原本他对加征之事是坚决反对,可是近来户部和工部一直在叫苦连天,各军镇都要重修边墙,这都是实打实的银子往上砸才能见效的事……一个火路墩三百两,一个敌台六百两,大型城堡修葺要两三千两,修一段二百里来长的颓败边墙,最少也得十几二十万两……没银子,铸炮的事也就难乎为继,没钱就没有办法买铜,没有充足的铜料就算事前做好了模式也没有办法浇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皇帝也不能差饿兵去打仗,工匠们没有铜料和精铁就不能铸炮和打造兵器……皇家有时候会“和买”,其实就是明抢,宫中需用的一些物事轮流交给大商家备办,就是皇家去大街上抢劫,当然这种事做过分了,引起民间舆论反弹,皇家也会装模作样的罚几个人,事后该怎样还是怎样。

    神宗皇帝的税监和矿监派的满天下都是,不都是替皇帝去弄钱么?

    没有银钱就办不了事,天启在内心已经向加征倾斜,但他也是相当的清楚,这是一杯毒酒!现在好比一个人渴的要死,可是好歹还有希望,再坚持坚持,挺直腰板继续跋涉,可能在前方就有绿洲出现,到时候可以饱饮个痛快。

    如果贪图路途中间的毒酒,看起来冰凉解渴,一杯到嘴清洌可口,可是只要下了肚,毒性就会发作,很可能再也到不了终点。

    可是这种坚持,真的是在被现实一点点的消磨着……

    见是魏忠贤进来,天启皱眉道:“是什么事?”

    天气有些热,天启的神色也有点懒洋洋的。宫殿的间架很高,但只有南面开窗,所以不怎么通透,虽不闷气,也没有路过宫门时吹一吹穿堂风的那种爽快。

    “皇爷,大喜,大喜啊。”魏忠贤将手中奏疏高高举起,自己趁势跪了下去,等天启接了疏本,魏忠贤在平滑的金砖地面上砰砰碰头,嘴里说道:“皇爷大喜,我大明再挫虏骑,迟早有一天,派上将军荡平辽东!”

    天启知道魏忠贤只是讨个好口彩,平辽当然是大明君臣的夙愿,这十年来,从神宗皇帝到光宗皇帝,再到天启自己,为东事忧急过多少次?当天启二年时局面大坏,只剩下一道关门的时候,天启皇帝不知道在夜里惊醒过多少回!

    多少次,皇帝都梦到如狼似虎般的铁骑蜂拥而至,破了京城,将自己堵在皇宫里头。熟悉的太监和大臣们都消失的无影无踪,皇帝自己一个人想躲,却是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每当皇帝在宫中找地方躲避,最终却发觉避无可避,最后在恶梦中醒来的时候,他对东虏的的惶恐和害怕都表现在了脸上,身为天子,亿万臣民的君上,却被一群反叛的蛮夷惊吓成这样,皇帝自己都是瞧不起自己。

    “又是大捷?”天启漫不经心的接过奏疏,展开观阅起来。

    奏疏是用辽东巡抚袁崇焕的名义传递到京师的,用的是加急快马,两天就从宁远送到京城,兵部的提塘官知道是最紧急的辽东军报根本不敢怠慢,立刻从会极门送到内廷。司礼的人接了之后第一时间给魏忠贤,一见是捷报,魏忠贤也是忙不迭的赶过来凑趣……看到皇帝神色淡淡的,好象不怎么欢喜的样子,魏忠贤赶紧说道:“这一次确实是大捷,宁远无事,锦州无事,虏骑未过宁远,也未曾大肆劫掠,在宁远和锦州城下分别受挫,虏骑就退去了。”

    “百姓无事才是最好!”天启皇帝对辽东的难民还是比较关注的,曾经因为十三山的事昼夜难安,十几万难民躲在山上,衣食不继,随时可能被东虏破了山上的防线杀上去。一想到不分老幼,无论男女,不管是耄耋老人还是襁褓幼儿都可能丧命在刀剑之下,天启皇帝就相当的难过,后来为此减膳撤乐……当和记横空出现,成功救下山中难民的时候,天启虽然对和记展现出来的潜力大为吃惊,开始限制和记到关门和江南的活动,但总体来说,在天子心里和记立有大功,在张瀚没有在北方展现真正的力量之前,朝廷对和记也就只是限制而已。

    “百姓皆无事。”魏忠贤正色道:“事前就有端倪,况且大小凌河,前屯等诸城,守兵不过百人,百姓早就撤入锦州和宁远等处,虏骑来回仓促,怕是连房舍农田也没有破坏多少。”

    天启脸上这才露出高兴的神色,他轻轻点了点头,不再说话,而是专心看袁崇焕的奏疏。

    一个司礼太监悄悄站在皇帝身后,以备顾问。

    天启皇帝手中是袁崇焕的《锦州报捷疏》:“仰仗天威,退敌解围,恭纾圣虑事:准总兵官赵率教飞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