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516章

大明1617-第516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放眼过去到处都是逃难的百姓,道路上到处都是经受不了苦难死去的百姓的尸体,相比之下,眼前的情形又算得了什么,不仅不会触动老爷们的愁肠,反而还会感觉到脉脉温情呢。

    已经有一些壮丁和他们的家人在宁远被安置了,代价当然就是划为军户军籍,充为满桂和祖大寿等实权将领的佃农,宁远城外开垦的荒地很多,未来还会开垦更多的荒地,对人力的需求当然是多多益善,只是满桂等人根本没有能力一下子安置这么多百姓,所以在安置了几千人之后,还是有相当多的难民被要求继续向前,陆续在宁远和广宁中后所再到关门一带,逐渐安置。

    所有的一切还在陆续准备之中,至于住处当然要难民们自己设法,官府给他们划定区域叫他们盖些棚子,然后定期施粥,给他们地块开垦,自己设法扛活打短工甚至乞讨,在入冬前一定要有住处和取暖的木柴,再储备一些粮食,做不到这些的……也就只能等死。

    在辎兵们吃饭的时候,可能是这些难民闻到了香味,不过他们强忍着没有过来,人要脸树要皮,这些辎兵把他们从十三山一路运了几百里安全的地方,从大山里把他们救出来,山上还有他们的亲人邻居和朋友,又是这些人一路运粮食上去,听说为了保护粮食还和建虏打了一仗,也是真的拼了命,死了不少人……这样的情形下,难民们又怎么可能跑过来找自己的恩人乞讨吃食呢。

    小孩子们在雨水里被冻的瑟瑟发抖,脚上,腿上,身上到处都是湿污和烂泥,脸被冻的铁青,上下牙齿不停的打着寒战,老人们则是哆哆嗦嗦,两眼昏花,不少老人已经只是在用惯性行走了,很难说清楚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倒下去。

    妇人和男子们还好,但他们的负担也重,妇人脸上满是忧色,既忧心长辈会倒下,也忧心小孩子会挺不过去……男子们则担心到地方之后的诸多为难的事情,他们多半是两手空空,想安下身来,并且熬过这一冬,那真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一个妇人抱着孩子走过来,她脸上满是为难之色,但还是走了过来。

    几个军官都看到孩子脸色通红,显然是在发烧。

    妇人脸上满是水迹,不清楚是雨水还是泪水,她操着广宁那边的口音道:“各位军爷,按说不该来烦难军爷了,但这孩子一直淋雨,身上又热……”

    张仲明也不等长官指示,一下子就把孩子接了过来,嘴里道:“大嫂子,别客气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咱们也不是朝廷的兵,没那么多讲究……”

    李宏浚瞪眼看了张仲明一眼,这厮就是有名的满嘴胡咧咧,尽放大炮,和裕升确实不是正经的兵,可论起规矩来,哪一点不比朝廷要严格的多?

    张仲明脸上有些讪讪的,他小声道:“先叫军医给孩子治病,咋样?”

    “还能咋样?”李宏浚想了想,说道:“这种情况,就算军法官找我麻烦老子也认了。”

    和裕升的车队当然是有条例规矩,等闲不能放人上来,不过眼前这几个军官都没有一个有异议的,张仲明抱着那个两岁多大的小孩,用油布挡着雨,猛的就窜向军医所在的大车那边去了。

    开了这个头,一下子就过来好几十号人,都是小孩淋了雨生病的。

    事情闹大了,李宏浚眼看着大队军法官金士明走过来,顿时矮了三分。

    “还耽搁什么?”金士明怒声喝斥道:“把人都先带过去看病,该熬药的就用药,你们几个家伙用薪饷先记帐,然后把小孩们都放车上避避雨,下一步怎么样,我去见张指挥,问清楚了再说。”

    众人都松了口气,马阳先想说这事和自己没关,不过眼看李宏浚瞪眼看过来,也是半个字都没敢说。

    金士明大步走到指挥车所在,发现张春牛已经和李平之等人坐在一起商量了。

    “这事儿还是干犯例禁的。”金士明身为军法官,研习的不仅是和裕升的内部军法,对大明的法度也有颇多研究,这也是军司的要求,军法官对内维护和执行条例军法,对外则是规避和裕升与大明的律法体系发生冲突……

    金士明的声音干巴巴的,听不出情绪来,他接着道:“大明现在路引是不大用了,百姓寻常的迁移也没有人管,特别是难民灾民这样的,官府不仅不会管,还会动员大户施粥舍药,但如果是咱们大规模的把人带走,朝廷里肯定会有官儿说话,会说咱们大人居心叵测,这一次咱们和裕升出的风头是大,可也真的是招人忌恨了……”

    刘吉有些不安的挪动了一下身子,说道:“可能我在京城久了,胆子小了,朝廷,官场,水又浑又黑,深不见底。咱们和裕升一向的宗旨就是不出风头,不招人忌,这一次算是破了例,主要也是为了十三山上的袍泽兄弟,可是带上这些难民,那就是两回事情了。我想,还是尽可能的给他们一些帮助,比如救治生病的难民,再把他们往前带一带,给他们一些银钱安身,别的事还是交给地方官府吧。”

    刘吉说话时,不停的看向张春牛,观察他的脸色来揣摩他的看法。可张春牛明显有些疲惫,半响都没有说话。这个灵丘城的小康之家的子弟从来没想到自己会指挥一场极为血腥的厮杀,指挥打仗的时候还好,只是紧张,晚上他巡视了军医院,又主持了对阵亡将士的追悼会和火化仪式,当天夜里就病倒了,高烧不退,梦里尽说胡话,病还没好利落就开始主持撤退事宜,在临走时还被秃头那厮好生取笑了一通……其实谁都知道,张春牛主持打了这一仗,等于是温忠发在让功劳给这个矿工一脉的后辈,这场仗之后,不管是在辎兵体系或是战兵体系,张春牛升迁的机会都是大增,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但对于这个刚刚立功的当红炸子鸡来说,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尽快回到大同,在自己熟悉的军营宿舍或是回灵丘的家里,好好的休养调理一阵子再说……

    可能会有人诟病这个指挥了一场激战的指挥官并不是英雄,可是从张春牛的内心来说,他压根也没有想过要当一个英雄。

    “平之怎么看?”张春牛颇有些虚弱的问。

    李平之洒然一笑,说道:“现在已经不是要各部合作需要我协调的时候了,你是这个辎兵大队的直接指挥,这事儿别问我,就问问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刘吉闻言,一挑眉毛。

    张春牛闭目不语,又沉默了半响过后,这才用沉稳而坚定的口吻说道:“断然没有好事做半截的道理。咱们把人救出来,就这么摞在这里,不知道要死多少人。说是帮,辽东这里的官员什么德性,我已经是很清楚了。孙阁部是不错,可他也管不了太多的事,况且朝廷的制度规矩在这里,他能做多少?这些人,既然是咱们救出来,也就得负责到底。这事儿,我拿主意,只要愿意跟着咱们的,就一路带出去,京城,永平府,遵化,三屯营,通州,河北各府,车队会分流,他们爱去哪儿就去哪儿,投亲靠友都成。要是没地方去,又信任咱们,那就一路都带回大同。咱们和裕升,永远不嫌人多。”

    “照!”李平之两眼瞬间变得炯炯有神,他笑着道:“春牛不愧是领兵的大将,有决断。既然如此,我也提供个思路办法……咱们车队帮了朝廷老大的忙,春牛可是有卫所官职身份的人,直接上奏就是了,车队损失人员甚多,乞用逃难辽民暂充为夫役,俟车队入关折返之后,自然原本遣散,善加安置……朝廷也就是要个名份,是当今天子要这个脸面,真的难民救回来了,你们看哪个老爷上心了,只要有个名目,对上交代的过去,不会有人管这个闲事的。”

    张春牛听的笑起来,也有一些不安的道:“我居然能给朝廷上奏折?”

    “能啊。”李平之笑起来,他道:“本朝洪武年间,百姓还能逮拿地方官员送到京城治罪呢。后来也是不禁百姓上书,太祖皇帝为了听取民意,专门设了通政司,虽然现在已经成了闲曹冷衙,当初的用意总是好的。以春牛你卫所武官的身份,上书奏事是可以的,并不违例犯忌。”

 第七百九十九章 阁中

    刘吉听的高兴起来,也是笑道:“那我也说两句,其实人未必要带去大同,可以把大半愿意跟咱们一路走到底的人先安置在天津,然后放船直接去台湾……说句实话,辽镇的这些百姓真是苦够了,就算东虏没有打过来,他们的日子也过的艰难,按说关外是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河里的鱼用棒子就敲的上来,过日子该过的很不错才是。可惜军户和百姓都被将门压迫,官府逼迫压榨,将门再压一道,比起官绅还要狠手的多,所以日子过的艰难。加上战乱一来,家业全无,想再重新立起来,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到了台湾,咱们的垦荒是很下本钱的,房子地是现成的,耕牛马匹也是配给,还有很多福利我都听说过,辽东人到南边是热点,不过只要有吃有喝,哪儿不能安家,辽东的百姓,不就是这二百年从大明各处过去的?当年能离家到辽东,现在自然也能离开辽东到台湾……”

    刘吉说话很有些啰嗦,不过意思倒是说明白了。

    “好……”张春牛很少这么正儿八经的和人讨论这样的要紧事情,不过事情既然定了局,他心里也很高兴,这时他终于很正经的对军法官令道:“就按商量的结果办吧!”

    ……

    孙承宗派往京师的塘马并不是普通人,而是中军的一个千总,满桂去后,中军暂且委了一个参将领着,这一次奏报的事情不小,又多少是个捷报,署理中军的参将作主派了这个千总带着几个骑兵充任塘马,亲自往京师赶。

    这一趟差事委实有些辛苦,打从宁远到京师,一路断断续续下了好几天的雨,各人都只能披着油衣赶路,到了通州才好歹松了口气。

    奏折是放在千总的胸口,用防水的油布包着,等到了会极门,千总亲自投递,见拿奏折的小黄门不当回事的样子,千总陪着笑脸提醒道:“小公公,卑职斗胆提个醒,这是东阁大学士孙阁部的亲笔奏折,所奏之事也是为着十三山大捷,十分要紧。”

    打从会极门投进去的奏折,都是直接进司礼,并不等待内阁贴黄,紧急军务,捷报,都可以这么处理。

    小黄门初时还不以为意,后来听说是孙承宗的折子,这才点了点头,正色道:“知道了,孙老师傅的折子,谁敢耽搁。”

    天启的老师很多,其实不止孙承宗一个,但最信任和尊重的就只有孙承宗一人,宫廷之中,对此事心知肚明的不在少数,魏忠贤现在已经是内廷第一人,已经可以与罗致的心腹们和东林党一较长短,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发动,最要紧的原因就是因为忌惮孙承宗!

    今年夏初时,魏忠贤说动了天启,派出内侍太监往辽镇打听消息。这帮阉人哪能办什么正事,出京时魏忠贤再三嘱咐一定要小心谨慎行事,最好是能抓住老孙头的把柄才好。谁知道这帮家伙出京之后就是耀武扬威,骚扰勒索地方,把魏忠贤的嘱托抛在了脑后。等他们到了辽镇时,已经是闹得上下皆知,孙承宗的奏折已经飞速递到京师,等这帮太监来,还没有来的及侦查辽镇的什么阴私事情就被孙承宗一状告回了京师,魏忠贤灰头土脸,自讨没趣,打那之后,魏大官就没有再试图试探一下皇帝对孙老师的信任。

    因为孙承宗是天子师,宫中也是尊称一声老师傅,这也是旧例了。

    千总赔笑应着,反正他的差事就是把奏折送到,再这么提醒一声,已经是额外的谨慎小心了。

    “对了。”小黄门拿着奏折准备转身,这时又忍不住好奇的问道:“是什么大胜?”

    “当然是十三山的事了。”千总眉飞色舞的道:“历经旬月苦战,援助十三山的战事算完事了,王师一共斩首五十余级,更有和裕升的车队挡住了东虏的大队兵马,杀敌虏骑二百余人,可惜没有首级,虽然如此,也是罕见的大胜,可惜国朝以首级计功……”

    大明确实是以首级计功,要不然的话凭那些各地镇守丘八的脸皮,杀敌几万的谎言眼皮眨都不必眨一下,没有首级,你就吹嘘斩首十万也由你,反正计功是拿首级为最高,其次才是登城一类的战功,守备城池的功劳也可以算,但要视情形而定,总之武将最高等级的功劳只能算是斩首之功,别的都是虚的,假的。

    孙承宗把和裕升的功劳报上来,也是由替和裕升请一下功的意思,固然朝廷已经知道和裕升出了大力气,但孙承宗身为前方的主事者,除了照帐单给付银两外,总觉得亏欠的人情也不小。这一次报捷,好歹也是把和裕升给扫进来了,不管朝廷怎么想或是怎么做,孙承宗至此就毫无亏欠了。

    “和裕升?”拿折子的小黄门面色一变,迈脚就是走了。

    “咋?”千总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站在会极门外发了半天的呆。

    ……

    天启正在文华殿等着召见内阁的几个阁老。

    比起他的祖父和父亲,天启皇帝算是勤勉多了,御文华殿听讲,召见群臣商讨国事,虽然不如孝宗当年那般早朝午朝日讲不断,但相比嘉靖万历等诸多帝王,天启皇帝在这方面还是强出来不少。

    在金台之侧,最左上方站立着信王,在此之前是翰林进讲,信王也被召进来一同听讲。其后皇帝接了一封奏报,立刻宣谕阁臣进见,内阁距离文华殿的距离很近,阁臣们原本就在阁中办公,听到宣谕之后,便是次第赶过来。

    信王的对面是驸马都尉冉兴让,这个老驸马是万历二十七年迎娶公主,现今已经年过五旬,头发白了不少,还有少许的耳背,他站在金台一侧是因为天启任命了这个叔父辈的老亲族为金台轮值官,这也是亲贵们才能担任的职位。

    再其下则是轮值的锦衣卫堂上官田尔耕,他是掌印指挥,原本不必前来轮值,但田尔耕为了讨好迎合上意和魏忠贤,经常前来金台站班。

    再对面则是轮值的翰林,而金台四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