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圈 >

第162章

三国圈-第162章

小说: 三国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四三章 通行证有吧?

    (全本小说网,。)

    并州军左支右拙,只得退保太原郡。结果雍凉叛军与黄巾余孽连成了一片,打起来了。

    这还没完,并州军刚松口气,东面的幽州又过来乌丸贼了,大迁徙一样的成部成寨的朝广袤无人的并州来了,在雁门郡与南匈奴的部族又打起来了。

    结果,南匈奴诸部又躁动起来了,诸部乱军从雁门蔓延至了新兴郡。

    并州除了一个太原郡,东西南北全是贼,若无吕布等一干“文官”主薄主计披挂上阵,左挡又杀,并州就全是贼了,太原都保不住。

    且外无援兵。

    凉州北宫伯玉,湟中胡人李文侯,韩遂,边章等先是击败冀州牧皇甫嵩,继而再败戴罪立功被放出来的董卓,朝廷兵马保卫三辅都来不及,哪可能北救并州,还指望并州侧击凉州叛军呢。

    这一败,董卓干脆就不认罪了,直接回了凉州,把雍凉地盘的叛军全朝并州赶。

    凉州指望不上,南面的朝廷自顾不暇,太行山在朝外冒贼,东面又被赶过来一群乌丸贼,北面的南匈奴诸部又乱,贼势如炽。

    没有救兵了,撑了快一年,并州众将心里多少有数了,幽凉俩王八蛋就是看并州笑话的,家里贼全驱并州了。

    并州人口才几十万,一下东南西北全是贼,被分割成了中丁原,西羌氐,南白波,北匈奴,东乌丸五部分,四分五裂,比闹黄巾还热闹。

    哪有这么巧的,东西南北全来贼,成廉等人私下猜测,定是幽凉不怀好意,欲驱贼兵灭丁原。待丁原被乱贼所灭,幽凉再请旨朝廷,平并州之乱,吞并州即可。

    杀丁原吞并州是造反,可丁原被乱贼杀了,并州被贼占了。那再平叛占据并州,就是忠臣啊。

    可让吕布、宋宪、成廉、魏续,郝萌一班并州军将得意的是,他们是没本事把东南西北的那么多贼全剿了。

    可突入太原郡的乱贼,羌氐贼,南匈奴贼,黄巾余孽,乌丸贼,无论汉贼胡匪,全让他们杀回去了。

    除非凉州与幽州脸不要了,让雍凉军与北方军直接上场,否则就靠乌央乌央的一群群彼此攻伐的乱兵,拿丁原也是无可奈何。

    “可丁刺史还是宁要千军资,不要千人将啊。”

    魏续神色闪过一抹黯然,口中仍是以“刺史”相称,“北盟租赁奉先一人的军械,可武备万军。丁刺史就是明知北盟不怀好意,又岂能不自断双臂?”

    “咱们算是丁原的左膀右臂么?”

    郝萌按说应与屯兵河内的丁原最近,可他与吕布一样,要的不是被人“赏识”,结果“识”武勇而“赏”笔吏,一窝到底,这不是毁人么。

    他忠的是功名前程,是能让他一展所学,予他功名利禄的人,神色惋惜,“可惜乌丸不成器,短短半年,三部俱崩,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说着,唇动了两下,终未提及丁原。

    以他们对并州军的了解,若有北盟军械粮秣支援,起义军反身取丁原,易如反掌。

    可这话说出来,名声也太不好听了。

    “走吧。”

    吕布深吸了口冷风,一口白气缓缓吐出,气韵绵长,似要把胸中积气一吐而空,“往事已矣,朝前看吧,生逢乱世,又一身武艺,总有用武之地。”

    说着,一抖皮缰,催雪狼直下缓丘。

    “咻。”

    魏续双指入嘴打了个呼哨,夹马中举臂一摆,示意队伍起行。

    漫天风雪中,一行人马继续上路,向东而去。

    入幽州境代郡百里,残破的景象与并州别无二致,郡道旁时不时就能看到大片平整,或一道道隆起的荒地。

    不像是秋后收过一茬的样子,更像是抛荒的农田。

    路旁不时能看到成排的粗冠老桑,没有修枝的痕迹,路遇的零星茅屋,皆是空荡荡的无人,与贼兵四起的并州一样,一派遭贼躲避战乱的模样。

    雪第二天午间才停,一行人进入平野县境,离县城尚有十数里,才总算见到了人烟。

    林间伐薪烧炭的黔首,路上徒步挎着篮子的村妇,推着小推车,车上堆着刍秣的乡民。

    大多远远看见一行骑兵,就远远的避开了,可见到了人烟,还是让一行凉州人马的脸上多了些鲜活。

    “有点慢。”马上晃晃悠悠的宋宪,幽幽来了句。

    “什么慢?”一旁的魏续随意问了声。

    “乡民跑的慢。”

    宋宪大仙一样,眯眼看着一个推着独轮车,掉头朝回跑的老汉,“车都不扔,善财难舍,怕是这地儿没遭过兵祸。若是并州乡兵大路遇骑兵,肯定车一扔就钻林了。”

    “把旗打出来。”后面的吕布扬了一声。

    “什么旗?”宋宪下意识的扭身问。

    “就是那个旗。”

    吕布没好气的抬臂一指,示意宋宪自己看。

    宋宪愕然回头,就见道路尽头,远方一杆红底白“卍”字旗,被一个跨着毛驴的乡民擎着,咯噔咯噔的正朝这边迎过来。

    “这是看病的旗还是北盟的盟旗?军中急救包上是左叉还是右叉?”

    魏续揉了揉眼,一边俯身从马囊中掏旗,一边盯着远方飘来的旗,骂了句,“妈的,这个左右扭的符号我老分不清,看久了晕。”

    “让你打旗,又不是让你看旗。”

    宋宪一斜身把魏续刚掏出来的旗拽了过来,抖开冲骑驴而来的乡兵甩了甩,又合起来扔回了魏续。

    魏续叫过身后一个骑兵,甩手把旗扔了过去,吩咐道:“找根马戟挑了。”

    骑士接旗领命而去。

    “你们哪来的?”

    擎旗的乡民骑着毛驴直接迎了过来,只不过远方的路上,又出现了两个骑骡马的乡民,原地驻足,正朝这边张望。

    “并州。”魏续扬声答了句,懒洋洋的。

    “进了代郡,平野是第一站么?上站哪,要去哪?”

    擎旗的乡民很奇怪,不问干嘛来的,反问是不是从并州过来,直入的平野县境。

    “对,我们西南曲阿过来的,没走西边的班县。”

    魏续是武将,地理与方向是基本功,“没往标氏北渡桑水,打算从平野向南绕过浑水,从代县经当城入上谷,在潘城歇脚。”

    “好。”

    擎旗的乡民看到了队中的盟旗,打问,“我看你们有旗,通行证有吧?”

    “通…”

    魏续懵了一下,下意识的扭头朝吕布看去。

    吕布也愣了一下,一晃神才想起来什么,叫过一个亲兵,拿过一个皮革包,从中抽出了一个革皮册子,让亲兵递了过来。

    “走吧,报关。”

    擎旗的乡民接过通行证,一看全空白就又合上了,潇洒的一摆手,驴头一转,带头前走。

    “报…报关?”

    魏续又懵了一下,忙问,“报什么关?”

    “幽州海关呀。”

    擎旗的乡民扭身回了个鄙视的眼神,一副你这都不知道的样子,“俗称绿林关嘛,你们好幸运呀,没直入平野县城报关。”

    “你…你们不是平野县的乡兵?”

    魏续有点傻了,幽州绿林关久闻大名,可突然一个骑驴的过来,就是绿林关了?

    “我们不是县里乡兵,我们是徐老爷家的家丁。”

    擎旗的乡民得意洋洋的晃了晃脑袋,一副你们好幸运的样子,“你们走对路啦,在我们徐老爷这儿报关,盖戳钱八折,从不乱收费,跟我来吧。”

    说着,扛着杆旗,赶着小毛驴,咯噔咯噔的朝回走。

    一百余骑二百多匹马,一行凉州人马晕晕乎乎的跟着一杆旗沿着小路走。

    有了擎旗的骑驴乡民引路,路上再碰到的乡民,不过好奇的看看异乡人,自来熟的错身而过时,还问着聊几句:“哪来的呀。”

    倒是没人再一见他们就跑了。

    沿着路走了三四里的样子,一座坞堡就出现在了视线之中。

    模样很怪的“坞堡”,与县城的方城墙不同,是墙面带石柱一样,坞堡四角皆是凸出来的圆柱体岗楼,每个岗楼上都飘着红底白色万字旗。

    与城垛相仿的石栏杆后,可以看到有人在贴着垛口朝一行人张望。

    可是,与城墙不同的是,岗楼不光是岗楼顶上有人,岗楼中间似不是实心的,圆塔一样的岗楼似乎是中空的,开着一溜溜的窗户,“城墙”里好像也有人。

    “怎么样?我们这堡阔吧?”

    擎旗的乡民一副得意的派头,冲身旁并排问话的魏续扬了扬眉毛,斜脸吐了口吐沫,“马勒戈壁,一群乌丸杂种还想来劫我们徐老爷,我们三百对上千啊,狗日的尸横遍野,我起码就射死了八个。”

    说着,又是遗憾的一摇头,冲目瞪口呆的魏续道,“可惜你们来的晚,早几日路旁一溜的杆儿啊,上面全挑着人头,从老丸子到小丸子。可惜盟里后来不让这么干了,说要讲文明,姥姥,要不是他们把乌丸撵的满地乱飞,怎么会摸到我们这儿来?闹黄巾的时候我们这儿都没遭过兵灾。”

    “幸运。”刚提马凑过来的宋宪,听的也有点懵,没见过这么骄傲的乡民。

    “幸运个啥,幸亏我们黄巾的旗扔的快。”

    擎旗的乡民晃了晃手里的大旗,一脸唏嘘,“乱世啊,真他妈乱,旗一打错就得玩完啊。县令势大,就得打朝廷的旗,老实缴粮呀。抗赋抗捐,就得打山寨旗啊。黄巾腾一家伙闹那么大,不得试着打个黄旗看看?幸亏老爷扔的快呀,时下是红旗说了算了。”

    说着,一指头顶的大旗,“你看,红旗上又多了个白叉,越混越好了呗,哪跟黄巾似的,旗都不带变的,妈了个巴子的,一点都不文明。”(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四四章 什么坞堡?炮楼!

    (全本小说网,。)

    徐氏堡很怪,防御建筑怪,领地布局怪。

    正当并州一行人马,以为会入堡门大开的坞堡时,却是堡前一拐,顺着右手边的小路,从坞堡的南侧朝东走。

    路南则是人马无法通行的山丘。

    顺着小路穿过坞堡,眼前豁然开朗,木屋,高寨,瓦子,棚舍,畜栏,市集,民居,全部坐落在一块两丘夹一池的“池”中,葫芦肚。

    西面扼守葫芦口的是坞堡,南北皆是夹着的丘陵,徐氏民居与门町市集皆在坞堡后,更东面是河。

    “这个布置。”

    徒步牵马而行的宋宪,与身旁的众人一样,皆在边走边观察周遭的防御。

    “这内应都使不上。”

    一旁的成廉吧唧吧唧嘴,挠了把鬓角下的腮胡。

    城墙防外不防内,内是上城楼梯,城内一旦叛乱,太守县令都得上城墙躲。

    黄巾破州开县,叛军破城,若是用内应,再好的城墙城防,拿下一点,夺下一个城门,全城就破了。

    执金吾宵禁,城内市场用城墙包成“瓮城”,洛阳等都城只有宫殿,官衙,军队,城内不允许平民居住,皆是为防内乱。

    且城周越大的城,就越是容易破,最好破的是长城,其次是都城。

    首都城墙是规格最高的城墙,但首都最守不住,最易攻破的就是首都。

    一旦兵临城下,首都投降最快。

    首都威风凛凛的“禁军”,一般就是最样子货的军队。边民乡民都能参与守城,淳朴,首都的人就算了。

    潼关等关隘一破,关中没有任何守卫的意义,再高的城墙守不住。

    州城外的县城,就是州城的军堡,首都外的关隘,州城,一个个县城,就是首都的军堡。

    城墙,长城就是一层皮,真正的支撑点是纵贯长城防线,绵延千里的一座座军堡,可以储存粮食与驻兵的军堡。

    北方军横扫塞内长城一线,没有动过长城一下,根本连接触都不接触。但塞内一下,绵延的军堡群全被隔绝,二十万幽州边军,戍卒,屯田兵,实际已尽归北盟所有。

    除非边将引鲜卑入关,否则内陆通道全被隔绝。别说军械补给,盐布都过不来。

    虽然幽州边军未与北方军打过一下,却已实质向北方联盟投降,归属北方军作战指挥序列。

    北盟不寄希望于边军不引诸胡为援,不寄希望于“忠”,而是先引诸胡为援。

    塞外秽貊,挹娄,肃慎,从西至东,直至长白山的吐谷浑乌骨赫连部,在“火炬方案”执行前,就已与北盟狼狈为奸了。

    边军将佐想引援塞外诸胡?没有援了,塞外诸胡与北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与冀州剿太行黑山,最怕北面的公孙瓒动一样。灭三郡乌丸阶段,北盟最怕的就是与塞内外诸胡同样有勾连的边军异动。

    怕引发连锁反应。

    边军与长城一样,是只可对外,不可对内的。

    当年秦将扶苏蒙恬的北方军团南调,就造成了汉初匈奴的崛起。

    可若像是秦驻扎岭南的南方军团那样不动,又会让项羽起于江东,灭秦。

    可又是因为南方军团没动,南方没事,中南半岛直至越南交趾等郡,秦灭仍属大汉所有。

    历史上凉并幽边军纷纷南下,参与群雄逐鹿,后果就是五胡乱华。

    让北地门阀,边军将佐激赏的,就是北方军对乌丸作战期间,未抽调幽州边军一兵一卒。

    塞外的北盟附庸军,部族武装都纷纷进关参战了,反而大汉边军从始至终,一兵未动。

    就是因为这一举措,导致边地士族,边军将佐,纷纷派出子弟,前往燕歌就学。

    与北方军不与幽州边军接触,二十万边军就投降了一样,吕布、宋宪、魏续、郝萌,成廉等并州将佐东来,实际也是被气机牵引的。

    “这坞堡凸出的岗楼,是箭垛啊。”

    宋宪等人皆是军将,堡后聚落的布置虽巧,不过借助了地形,并未被众人放在心上,心神始终被怪模样的坞堡吸引。

    绕坞堡而过,离得近了,才看到“圆柱城墙”上的一道道窗,全是射击横窗。

    城墙单对的是正前方,是一面,而一旦攻城的人近至城下,城墙上守军的弓弩就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