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布衣天国 >

第229章

布衣天国-第229章

小说: 布衣天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你们喝着,我去撒泡尿。”

    这当然不能大呼小叫的钢刀一拔冲着那小太监一指大喝一声:“给我拿下”的事儿了,悄没声的找了个尿遁的借口才是上策。

    小吕子也是够警觉,问那店小二烫了一碗粥要了俩白面馒头就着干萝卜狼吞虎咽地吃完,便悄无声息地站起身来,一闪身就飘出了酒馆外面,要是不注意的人,还以为真是哪个阎王殿里跑出来的小鬼儿,前一打眼儿还在啃着馒头,后一打眼就没了人影。

    城北的巷子窄,小吕子一个人穿着个灰布衣袍走在屋檐的阴影之中穿梭着,好像对着小巷很是熟悉,没有多大一会,就转到了一处逼仄的小砖瓦屋外,

    他又很是警惕的回头左右看了看空无一人的街巷,方才小心翼翼地掏出铜钥匙,在砖瓦屋前的那扇破木门上鼓捣着,准备推门而入。

    “小公公真是让柳某好找啊!”

    身后虚空的黑暗之中,忽然传出这么一道阴森森的声调,着实让那小太监吓得打了个激灵,

    他猛地一转过身,就看到柳彪正挎着腰间的钢刀,独自一个人一身甲胄地站在他后面,恶狼盯猎物似的那么看着他,还一边冷笑着,

    “原来,小公公住在这儿啊,亏得我还找出城外三五十里去。”

    “你。。。。。。。你要干什么?你放过我,我这屋里。。。。。。。屋里有银子,都。。。。。。都给你。”

    小太监看着柳彪这夜游神似的模样,吓得跟个鹌鹑是的,瑟缩着抬起手指朝着身后的砖瓦屋指着。

    “呵呵呵。”

    柳彪挑着嘴角阴笑了两声,往前走了两步说道:“小公公不要害怕嘛,我又不是来抓你回去的,有人托我给你带个话,传过话我就走,咱们两个今天就当谁也没见过谁。”

    小太监听完这话半信半疑的点点头,“那。。。。。。那你说。。。。。。我听着。”

    “好。”

    柳彪冲他这么一点头,又是两步迈到他的身前,用手掌笼在嘴边,俯身到那小太监的耳边,

    小太监看柳彪这神神秘秘的姿势,也是把头往前凑了凑。

    然而

    就在两个人脑袋相错的一瞬间,

    “锵!”

    柳彪那原本稳稳当当握在刀柄上的左手突然发难,猛地抽出腰间的钢刀在凌空之中调了个个儿,然后用那粗壮的刀柄重重地砸在小太监的后脖颈处!

    “呃。。。。。。”

    小太监吭都没吭一声,光看到刀身反射出的寒光晃了一下眼睛,就被脑袋后面如遭重击一般传来的痛楚和晕眩之感稳稳的放倒在了当场。

    “铛啷!”

    随着小太监瘦弱身躯的倒下,原本藏在袖口里的一柄短小匕首也随之脱手而出,丢在了一旁的石板地上,

    柳彪好像早就料到有此一出,转过头看了看地上的三寸寒芒,然后用锦靴踩住刀柄,稍稍这么一用力就踢出去了老远,嘴里还十分不屑的念叨着:

    “小东西,还想暗算我,想什么呢?”

    说着俯下身去,一把扛起了那小太监并没有多少分量的身躯,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

    深夜

    竹府

    似乎竹府就像是王京里甭管外面是不是战火纷飞,总是彻夜花灯长明的烟花柳巷,永远都是在大夏王朝夜色最浓郁的时候,灯火通明。

    “父亲呢?”

    竹清怡捧着个精致的茶盏,搭声地问着站在身边的丫鬟,

    竹府这内侍丫鬟朝她躬了躬身应道:“小姐,老爷一早就被竹尚书叫过去了。”

    “又是他,一天到晚的哪有那么多耳提面命?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皇上呢!”竹清怡倒竖着柳眉,脸上很不悦的言语了句。

    坐在对面的柳彪瞥眼看到竹清怡这副不悦的神情,不禁开口问道:“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这竹老尚书不是你亲娘舅吗?怎么看起来你对他好像。。。。。。不太能看的过眼啊?”

    “人面兽心的东西。”

    竹清怡眼眸之中很是厌恶地盯着手里的青花瓷盏,好像那茶盏便是老尚书竹彦海一样,

    “要不是看在我爹的面子上,我早就拿他的人头祭奠我娘了。”

    柳彪真是还从来没见过竹清怡这么一副横眉冷对的表情,一向看她都是无论什么事一副成竹在胸的甜笑,看起来他的这位老娘舅跟竹清怡积怨颇深啊?

    不过仔细听竹清怡的话,听的又是柳彪一脑袋尽是糊涂,

    竹清怡的娘,那不是就竹彦海的亲妹子吗?难道说,竹清怡母亲的死,跟她这个亲哥哥有关?

    而且论关系,不是应该娘家人更亲近一些吗?怎么还说不杀竹彦海,是因为看在她父亲竹宗臣的面子上呢?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算了,不提他了,说说你昨晚的你那边的事儿吧。”

    柳彪倒是一门心思的好奇想要刨根问底儿似的问下去,但是竹清怡挥了挥纤手,已是不愿再提,把话题岔开了去。

    “好吧。”

    柳彪也只得应声点点头,“昨晚我抓到的那个小吕子,今儿我已经盘问过了,这小子从郑景云下狱的那日起,就已经躲在那处砖瓦屋里了,一向是深居简出,没什么人发现。”

    “这个小吕子怎么会突然临阵退缩了呢?”

    竹清怡对于这个小吕子之前满口答应下来、后来事儿办了一半儿人就没影了的行为很是不解,既然事都已经办完了,为什么要在提审作证的时候选择人间蒸发?

    “怎么?这个小吕子跟你们认识了很久吗?”

    柳彪觉得,以竹清怡的性格和思维方式,除非这个小吕子一开始是个让她特别拿得准的人,不然不会有这么一问,毕竟刀尖上舔血谁都有发怵的时候。

    竹清怡不出所料的点点头,答道:“我记得碰巧是有一年中原大旱,这小吕子家里也一样闹饥荒,更严重的是他一家爹娘妹子都染了瘟病。而当时他好像是给地主家种地谋营生吧,可能连个佃户都算不上,身上更是身无分文。关键时候,是德王奉命率军镇压暴民,经过当地把他们一家子都给救了。

    所以自此以后,这小吕子对德王是相当感恩戴德的,再加上人又机灵,便被德王看中,指使他入宫做了太监。

    这么多年下来,虽然没能在崇正身边顶替了李进和徐亮,但是小辈分太监里面,大小也算是个管事儿的了。”

    “那这么说来,这小吕子其实就是很早之前德王安插在皇帝身边的小奸细?”柳彪算是把后面半截竹清怡没说完的话给说了出来。

    竹清怡再次点了点头:“可以这么说吧。之前跟德王府一指都是密切联系着的,而且每每贵妃娘娘或者德王吩咐他的事情也一应照做。所以我才会疑惑,他怎么会突然变卦,况且以这小吕子的机敏,为什么会选择躲在王京的一座砖瓦屋里这么愚蠢的躲避方式?他是打算这样藏一辈子吗?”

    柳彪挠挠头,想了想应她道:“也不能这样说吧,虽说之前答应别人保的性命,但是这种事你我心里也都没有把握说雍王不会一路之下大小通杀,所以因为害怕而退缩也在情理之中。”

    说完顿了一顿,像是补充似的又接了一句,“更何况,我抓他的时候,他就看起来挺胆小的。”

    柳彪的话让竹清怡听起来虽然牵强,但是也不能说完全不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她的直觉告诉她,总好像感觉哪里不对。

    一时半会想不起来,竹清怡也就没再纠结,转而问柳彪道:“柳将军把咱们的事儿跟他说了吗?他是个什么态度?”

    柳彪点了点头,应道:“说倒是说了,不过这小子没同意也没拒绝,只是闷葫芦似的说了句想让我给他点时间考虑考虑。”

    “考虑考虑?”竹清怡的两条柳叶眉,微微的紧了紧,

    “我倒觉得的啊!”

    柳彪看了竹清怡一眼,直言道:“这人有过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我上过战场,我是知道的,这对于死亡的恐惧绝对不是嘴上说说,真的是打心里的怕。所以我估计这小子就算是答应了嫁祸竹彦海的事,也难保不会反悔,靠不住的。”

    竹清怡的唇边噙着一抹冷意,“反悔?我竹清怡就是个那么好说话的人么?还能让他反悔我两次?”

    “你的意思是?找孙公公?”柳彪挑眉问道,

    “怎么?上次帮他把李进料理干净了,现在他难道不该来兑现自己的话了吗?”

    “这太危险了吧?”

    柳彪有些担忧地说道:“孙公公可算是一头扎死在雍王那边儿的,到时候他要真从这小吕子嘴里问出点什么来,那咱们可是就算是彻底交代了。”

    “怕什么!”

    竹清怡倒显得淡定许多,冷冷的眼眸定定的看向前方,“就像是他孙公公尾巴有多干净一样,他一个老阉人,没了雍王还能去哪儿?这一点,他比我们想的透彻。”

    柳彪见她主意已定,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把手往面前的紫檀木小茶几上一摊,“反正你一向都是能掐会算的,听你的就是。”

    竹清怡轻点了点臻首,然后深深的出了一口气,抬起眼眸对柳彪说道:“还有一件事儿!”

    “什么?”

    “你还记得那日在黑牢里,李进的话吗?我不明白,李进是怎么知道小吕子失踪的事儿的?”

    柳彪摇摇头,“不知道,按理来说他最多知道是小吕子偷得虎符,但是怎么会知道他之后失踪的事儿呢?还是说。。。。。。”

    柳彪说着话眉头猛地一皱,“还是说咱们的事儿,他其实全都知道?”

    竹清怡跟柳彪一样,纤手轻轻的燎抚着肩上青丝,也是一无所知的摇着娥首,

    “我。。。。。。真的不知道了。”

 第二百九十七章 北上之路

    第二百九十七章·北上之路

    金陵

    燕子矶

    燕子矶是位于金陵城郊的重要渡口,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势如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此矶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又十分险要。矶下惊涛拍石,汹涌澎湃,是大夏贯连南北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要地,所谓“万里长江第一矶”,便是此地。

    大夏自开国以来,南来北往的漕运、盐帮、商客,乃至于朝廷的税银、军防调动,无一不是自这座大港渡江北上,可以说这儿是整个大夏朝的命脉渡口之一,

    而对于这座甚至可以关乎大夏国运的渡口,历代君王都从来没有轻视过。

    睿宗时期,曾下令在燕子矶的周围开拓出了不少小型的渡口以缓解燕子矶的航运压力,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燕子矶不再对民船漕帮开放,而专司于朝廷的漕运,

    再到武宗时期的时候,这座燕子矶彻底的变成了大夏唯一的非边境军事重镇,岸上是南直隶的卫所,水里便是长江水师的船坞,时时刻刻都能看到直渎山上的持戈兵士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江面上的巨炮重舰也是往来不休,

    以至于且不说是什么水贼流寇了,就来周围的村民出船打鱼,都是远远的绕开这座燕子矶。

    如此重要的渡口所在,吴王,也不能免俗,

    早在小半月之前,吴王就已经收到了自己当今皇后娘娘的家书,

    虽然家书之中尽是些嘘寒问暖的家长里短之词,也并不耽误吴王感受到从自己外甥女的字里行间之中透露出来的欲望和野心,

    仅仅两日之后,大夏南天一柱高由琅便迅速地从跟吴越山匪水贼的纠葛中抽身而出,带着那支不可一世的虎贲营并潮州、清远两卫官兵不下九万人马,连夜集结望北进发。

    说来也不知道是否是巧合,吴王高由琅这边弦一紧起来,吴越之地每年都要闹腾上三两回、让朝廷年年拨款所耗甚巨的帮主山大王们,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静默,

    没有人能知道个中原由到底是他们看不到江浙福广的兵力空虚,还是跟吴王另外有所协约,

    总之,整个江南半壁在吴王在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如此安宁过。

    但是

    无论怎么说,这九万南兵生力军,还是像是一柄利剑一样,正泛着森然的寒芒,向着帝国的心脏王京而去。

    不过

    千里之地,路途总是艰难的,除了弯弯绕绕的山山水水之外,还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人挡在路上,

    第一个等着他的,是正在瘦西湖畔与扬州“瘦马”日夜笙歌的巡盐道转运使。

    大夏朝扬州巡盐道转运使是个什么官儿呢?

    若论起官职,不过是个四品地方官儿,跟一府的守备将官是平起平坐,甚至于见了不少地方的知府可能都还要先行个作揖礼,

    但是若论起权势和手里每年淌过去的银子来,说他是大夏朝的财神爷,那都一点儿不为过!

    扬州,开始成为东南地区的食盐转运、销营集散地已经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了,两淮地区的盐税从来都是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主要收入之一,

    中原王朝离不开两淮地区的盐税,盐税就是支撑整个大夏王朝国库这座大殿的最粗一根柱子,而巡盐道转运使,就是这跟柱子唯一的维护者和运营者,

    而当今的这位“财神爷”不是别人,正是雍王高慈勋的外公,季昌安。

    年仅五十由于的半老头儿季昌安半辈子都交代在了这大夏的官场,他很清楚此时此刻他的外孙子高慈祥正在面临着什么,他也很明白,这急急忙忙赶去王京的吴王高由琅是因为什么,

    所以也就导致这位扬州巡盐道转运使大人,并没有像不少想要攀炎附势的地方官儿那样依葫芦画瓢的送金子送女子了事,而是正经儿的在瘦西湖畔正经儿的给吴王修了一座足足有圣驾行宫般奢华的大府宅,遥遥看去那是黄龙和玺檐,金粉琉璃瓦,交映辉煌之意撒的周围清澈的湖面儿都泛着耀光。

    三天

    没有人知道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季昌安跟吴王说了什么,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之前一路昼夜行军的吴王高由琅,在这座奢华至极的大府宅里呆了足足三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