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114章

三国之兵锋-第114章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疾步上前扶住,李开道:“鲜卑侯有恙,宜静卧修养,无需多礼!”

    步度根奋力坐起,挥手屏退秦义及众仆从,剧烈咳嗽数声后,颤声道:“步度根本为蛮夷,蒙唐公不弃,待若上宾,虽加公侯之位,却束之高阁,并不见用!岂能不耿耿于心?故有些许阴私之举,想必文优公了若指掌!参与者只刘封、公孙续二人,余者并无牵连。”

    李开闻言,叹声道:“万幸鲜卑侯悬崖勒马,否则。。。”

    步度根苦笑连声,接着道:“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步度根自知去日无多,故据实相告,还请文优公彻查此事。。。”

    李开闻之,岂能不明其意?遂暗叹一声,肃容道:“令郎及赵胜皆与此事无干,且此事就此作罢,鲜卑侯宽心便是。”

    步度根见说,面露感激之色,继而缓缓转头,目视李迪,谓之道:“犬子秦义,立志学文,虽愚钝不敏,但胜在勤谨,还请叔明公看窥一二。。。”

    李迪嗟叹不已,点头应下。

    步度根大感欣慰,张口欲唤其子。

    李开见状,忙上前扶其躺卧,继而扬声唤秦义入内。

    秦义疾奔而入,握其父之手道:“孩儿在此,父亲何事吩咐?”

    步度根缓声问之道:“可曾往报秦仁?”

    秦义道:“父亲宽心,想必此时大哥已得讯,不日便回!”

    步度根微微颔首,竟昏沉睡去。

    秦义见此,拱手赔礼道:“家父赢弱,还请二公勿怪!”言毕,即请二人前厅待茶。

    李迪推辞道:“我等尚有公务在身,不便久留,世侄好生照料鲜卑侯,不需客套,亦不必远送。”

    秦义乃罢奉茶之念,却执意相送。

    二人出府之后,李迪问李开道:“方才鲜卑侯所言莫非蓄意谋反?竟涉及刘封、公孙续二人!后者不打紧,但刘封乃刘备义子,昔日来投时,徐庶、赵云、关平等皆甘为部下,若有反复。。。为害甚大!主公创业艰难,文优切不可轻忽!”

    李开见问,微微摇头,笑道:“步度根人之将死,刘封、公孙续乃庸碌之辈,何足挂齿?至于元直公、子龙将军等,皆志虑忠纯,与我等一般为主公心腹之人,岂能怀有二心?且长安城四门守将,皆为主公亲军出身,巡城兵丁统归王达辖制,唐公府更有千余精锐亲军,加之五千近卫铁骑,莫道刘封等辈,便是大军过万,亦弹指可定!叔明但请宽心便是!”

    李迪闻其言,心下大定,忽又忧虑道:“然文优即将赶赴阳平关,届时何人居中调度?”

    李开道:“叔明忘却大公子乎?”

    李迪微微摇头,道:“大公子虽沉稳勇毅,奈何年方十六,恐难策万全。”

    李开见说,略作思忖后,蹙眉道:“叔明所虑甚是,但汉中之战非同小可,胜则天下数年可定!然主公骁烈,若被阻阳平关日久,难免动怒兴兵,出关强攻!一旦误中曹操奸计,只恐陇西危矣!故事急则从权,有叔明等公佐之,料无大碍。”

    李迪闻言,默然片刻,又道:“或可先致书主公,直言利害,劝其坚守不出,再往调庞士元,若日夜疾行,想必一月可到!”

    李开闻之,反复权衡,终是长安为重,遂从李迪之言,火速奔回军务省,修书一封,遣快马飞报阳平关!又令亲军赶往黎阳,传令庞统接令即起行,无分昼夜,急赴阳平关!

    安排已定后,即往唐公府,求见马靖,将诸多事宜据实告之。

    马靖闻知其父现困于阳平关,进退不得,不由焦躁万分,急声道:“伯父,靖这便统领近卫军,往助父亲一臂之力!”

    李开抬手止之,沉声道:“大公子稍安勿躁,主公如今虽被阻阳平关,但若拒关而守,并无大碍,开已致书主公,请坚守关隘,待庞士元赶至,再做良图。”

    马靖闻之,心下稍安,正欲出言,忽杨氏等自侧厅转出,急声道:“唐公性急,恐按捺不住,还请文优公尽早设谋!”

    李开见之,忙躬身行礼,拱手道:“李开见过诸位夫人!主公只是一时无计击破魏军而已,并非战事不利,还请诸位夫人宽心。”

    杨氏闻说,忧色不减,连声道:“为策万全,还请文优公调兵增援!”

    李开闻之,暗觉头痛,劝解道:“主公所部已有十五万大军,且有子龙、存孝等将随侍在侧,之所以拒关而守,恐士卒无谓伤亡耳,并无需增兵。”

    杨氏大急,又无法强令,不由涕泣不止,姜氏等亦默默垂泪。

    唯辛宪英并无焦虑之色,见状出言道:“诸位姐姐无需如此,以妾身之见,文优公亦是关心则乱,想唐公身经百战,岂不明兵势?如今大军在手,猛将随行,且拒有险关,天下何人可敌?!眼见虽进退维谷,然必有定计,诸位姐姐何须忧心?文优公亦不必多虑!”

    李开骤闻此言,暗道:“此女言之有理,何不就以其言安抚诸位夫人?”思及此,遂赞道:“辛夫人聪慧,一语中的!主公智勇双全,必有破敌良策!开实乃杞人忧天矣!”

    杨氏等闻之,果然止泣。

    姜蓉粉拳紧握,扬声道:“妹妹所言甚是!想夫君自起兵以来,纵横西北,从无一败!我等实无须过于忧心,静待夫君凯旋而归便是!”

    董氏、蔡琰亦点头称是。

    杨氏面色稍缓,谓李开道:“我等妇人,不明军国大事,矢口乱言,还请文优公担待一二。”言毕,即领众女转入后堂。

    李开闻言一窒,继而惶恐不已,忙追出几步,下拜叩首道:“夫人言重了!开定尽全力!”但杨氏等并未听闻。

    马靖上前搀扶,笑道:“母亲及众姨娘已入内室矣!”

    李开尴尬起身,请马靖坐镇近卫军大营,然后拱手请辞。

    马靖应允,亲送李开出府。。。

    晚间,李开正于书房整理细作探报,忽报诸葛亮求见,遂搁笔案上,忙令引入书房。

    少时,诸葛亮入内,施礼毕,拱手道:“亮冒昧造访,搅扰之处,还请文优公见谅!”

    李开连道无妨,请其入座后,问之道:“孔明夤夜而来,必有要事,但请直言。”

    诸葛亮略作斟酌,沉声道:“亮以为,阳平关之战贵在击灭魏军,并非占据汉中。眼下主公有大军十五万,虽胜之不难,然恐不能尽灭之,若容曹操战败退兵,则不需一年,其必再聚大军,卷土复来,似此主公永无余暇进击河南矣!兼之汉中群山环绕,钱粮输送极其不便,且有川军窥视在侧,故请文优公增调大军往援,以期一举尽灭汉中魏兵!”

    李开闻言,皱眉思忖片刻,沉吟道:“孔明虽言之有理,但魏兵不下二十万,如何尽灭之?”

    诸葛亮答道:“昔日亮亡奔雍州之时,被困南乡,舍弟诸葛均曾翻越秦岭,往青泥隘求救。若文优公遣精兵自青泥隘小径进军,分批阴至南乡附近山中,待聚齐大军,南乡一鼓可下,继而围困上庸!守将夏侯尚不过两万兵马,且需驻守骆谷出口,安能当之?上庸若破,汉中魏军不战而溃矣!”

    李开闻说大喜!忽又皱眉道:“孔明此计大妙,然则此战恐需大军数万,何人可领兵?”

    诸葛亮脱口道:“非大公子不可!”

    李开闻言,默然半晌后,摇头道:“大公子年幼,恐不足为将。。。”

    诸葛亮道:“文优公差矣!大公子已年届十七,主公曾试用于军前,言传身教数月之久,且大公子沉稳有智,武勇过人,有主公之风,岂不足为将?再者,眼下长安城并无大将,除却大公子,何人可当此任?”

    李开踌躇道:“可令杨奇、陈克或王达统军前往?”

    诸葛亮见说,沉声道:“不可,杨奇统筹三军粮饷,陈克总领军法诸事,王达身为兵部侍郎,主理征兵事宜,皆不可轻动!”

    李开闻之,沉吟不语。

    诸葛亮接着道:“文优公试想,主公若非欲用大公子为将,岂会令其统领近卫军?自武关回军时,又岂能令其镇守青泥隘?以亮度之,主公本已起意令大公子统兵,只因汉中危急,故不及安排,文优公以为然否?”

    李开闻言,皱眉道:“孔明所言不无道理,此计若成,中原指日可定,但开仍觉不甚稳妥,不如就令子午谷守将韩德代之,此人原为近卫军曲长,悍勇非常,想必堪当大任!”

    诸葛亮摇头道:“韩德固然悍勇,但其不过中校军衔,如何统领数万大军?故亮以为,大公子乃主将不二人选,不知文优公为何执意不允?”

    李开见问,暗叹一声道:“开蒙主公看重,令教授大公子,尔来已近八年矣,大公子聪敏仁厚,开甚爱之!今日骤闻孔明之言,难免不舍,且兵凶战危,若有不测,开纵百死,亦不足偿罪孽之万一。。。”

    诸葛亮闻说,嗟叹不已,一时竟无一语。

    良久后,李开面现决然之色,出言道:“自古虎父无犬子,想主公十三岁从军,纵横疆场二十余年,未尝一败!大公子又岂是池中之物?开意已决,这便往见大公子,还请孔明随行!”

    诸葛亮拱手应诺。

    少时,二人奔至近卫军大营,令军卒通传。

    马靖闻知,亲出大营迎入,叙礼已毕,令亲军上茶,问道:“未知二公来见,有何要事?”

    李开目视诸葛亮,后者会意,便将所谋详述一遍。

    马靖大感振奋,出言道:“靖请令统军,还请文优公行文!”

    李开道:“此战乃奇袭,岂能明令?三日后,大公子便借口操练,统三万步军赶往青泥隘,待汉中大战开启,即依孔明所绘图纸进军,近卫军亦随行护卫!切记慎密行事!”

    马靖道:“长安重地,须留近卫军坐镇,至于护卫之事,靖所部三百亲军足矣!”

    李开摇头道:“长安之事自有开一力当之,大公子不必多虑!且大军征战,若无骑兵策应,甚为不便!”

    马靖略作思忖,言道:“既如此,可令何飞、雷定二将引所部随行,余者由杨恒统之,坐镇长安,文优公以为如何?”

    诸葛亮闻之,接话道:“此次进军,多为险峻小路,不利骑兵行走,亮以为,大公子所言有理!”

    李开沉吟片刻,从之。

    晚间,马靖入见杨氏,为免其忧心,推说不日将领军出城操练,恐需月余方归。

    杨氏并不知情,闻言柔声道:“军中之事,为娘不甚明了,我儿无需报备,自去便是。”

    马靖见说,郑重叩首,躬身辞出。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36章 首交兵不分伯仲

    (全本小说网,。)

    阳平关,唐军大营,中军帐内,马超高坐,李敢跪立帐下,满面兴奋之色,只因五千驼马业已聚齐,却用时不过二十余日。

    马超闻报,即令聚将,扬声下令道:“明日卯时造饭,寅时列阵关前,待驼马踏平陷坑后,即进军魏寨!”

    众将振奋莫名,大喝领命!

    魏军大营,因唐军连续二十余日坚守不出,曹操虽面上淡然自若,实则心下渐觉慌乱,只恐马超另有别计,故一连数日皆夜不能寐,致使疲惫不堪,乃唤司马懿问之道:“马超早已赶至阳平关,却为何无一卒出关?莫非故意与孤对峙,却遣精兵突袭上庸?!”

    司马懿见问,稍作思忖,答道:“骆谷出口有一万大军驻守,且大道小径皆被塞断,故此一路不足忧也。若唐军起意突袭上庸,只能自丹水上游处翻越秦岭,然沿路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即便唐军得过,又能携带几日粮草?加之上庸亦屯兵两万,守城足矣!故懿以为,上庸诸地稳若泰山!”

    曹操闻之,心下稍安,又道:“昨日探马来报,言称蜀将吴懿统兵三万来援,仲达以为,孤当如何应之?”

    司马懿脱口答道:“蜀兵虽有近十万兵力,然多为乌合之众,能战者不过两万之数,欲图渔翁之利罢了,何足道哉?魏公不必在意!”

    曹操然之,遂坦然不疑。

    次日,寅时刚过,魏军已出帐造饭,未及燃火,忽闻阳平关外鼓声大震!众将大惊!急声喝令备战,并遣人飞报曹操!

    比及曹操登上寨前塔楼,便见阳平关城门大开,数千驼马已挤满关前,忽关上鼓点骤急,但见城头百余唐军张弓搭箭,直射驼马背、臀等非要害部位。

    驼马吃疼之下,撒蹄狂奔向前,声势不下铁骑突击!奔行百余步后,便不时跌入陷坑,后面驼马收势不住,前赴后继,直至陷坑平覆。奔至魏军寨前时,仅余数百匹。。。

    曹操骇然而惊,叹道:“自破黄巾以来,孤征战数十载,未尝见此,人言马孟起顾惜士卒,今日见之,果不其然!”

    徐晃亦觉心惊,进言道:“眼下陷坑皆平,马超即将来攻矣!还请魏公坐镇中军!”

    曹操挥手道:“无妨!孤今日便立于此地,观诸位将军奋勇杀敌!”

    诸将闻之,尽皆振奋,只待唐军来攻!

    阳平关,城头之上,众将正下拜请令,愿领军出击!

    马超正欲遣将,忽心念一转,自思道:“也不知道魏兵战力怎么样,先试探一下再说,万一占不了什么便宜,还能想别的办法,要是冒然强攻,胜了好说,要是败了,可就亏大发了!”思及此,挥手令众将起身,出言道:“诸位稍安勿躁,眼下陷坑已平,我军随时可攻之,何必急于一时?”

    李敢奋然道:“眼下我军士气如虹,正宜一鼓作气,击破魏军!”

    赵云亦道:“存孝言之有理!末将请令出击!”

    众将见状,亦纷纷请战,唯恐落于人后,不得出战。

    马超不为所动,沉声道:“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孤欲仿效杨兆对战轲比能之计,邀其千人决战,以观彼军虚实,诸位以为如何?”

    许良应声出列,请令道:“末将愿领军出战!”

    马超摇头道:“此乃曲长之职,既许将军请战,便出一曲步军,关前列阵!”言毕,即取纸笔,修书一封,使人送抵魏军大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