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127章

三国之兵锋-第127章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有百万铁骑,又徒呼奈何?!”

    荀攸闻言,急声道:“不可,若如此,虽得一时之安,但日后再入中原,诚为难矣!”

    曹操心下苦涩,叹声道:“公达所言,孤岂能不知?然何策抵敌幽冀铁骑?”郁郁片刻后,接着道:“孤欲亲往淮南,一会孙伯符,晓以利害,许以结亲,或可说其调水军相助!否则。。。便依文和之计,取川退守!”

    荀攸闻言大急,连声道:“此计未免儿戏,大王三思!”

    曹操摇头道:“公达勿急,文和之计岂只欲图西川邪?”

    荀攸见说,即闭目思忖不语。

    只听贾诩接着道:“去岁中原大熟,然赋税不过十之二三,各州郡县皆有截留,言称储粮备荒,实为各地豪族巧立名目,据为己有!故无论孙策发兵与否,大王皆可借机征之,如其不从,便定为蓄意资敌!”

    曹操见说,捋须道:“文和妙算!孤正苦于兵粮不足!”

    贾诩阴声又道:“待兵粮丰足,大王再行文征兵,令尽取青、兖二州男丁从军,如此不出两年,青、兖必起饥荒,马孟起自诩仁义,岂能坐视不理?届时必调冀州军粮救济!安得闲暇追击我军?大王自可从容取川!”

    荀攸闻之,毛骨悚然,忙不迭出言道:“此计有伤天和,大王万不可从之!”

    曹操见说,即恨声道:“若真累及百姓,亦为豪族之罪耳,若非其等囤粮,孤何须屯田汉水?只怕此时已兵临成都矣!”

    荀攸闻言默然,思之不无道理,然仍心下不忍,遂下拜道:“百姓实属无辜,还请大王只征粮草!”

    曹操正欲斥责,忽转念忖道:“若其执意劝谏,孤亦不好收场,不如佯许之,待征兵之时,令其前往南郑督军便是。”思及此,即改口道:“也罢,便依公达之言!”

    荀攸闻之,大觉欣慰,连连叩首,称赞曹操仁厚,继而又劝道:“大王实无需亲往淮南,现孙策之使华歆在此,就令其代为传话便是!”

    曹操从之,遂设宴款待华歆,加其侍中之职,遥领冀州刺史,并令三子曹植赍封王诏书,随其前往庐江,面见孙策,却暗自嘱咐道:“无论孙策许何条款,皆可应之!”

    数日后,曹操亲送华歆出许都,眺望其等背影,暗忖道:“待孤图得西川,必提兵顺江而下,届时与马孟起划江而治,再分高下!”思忖间,顿觉振奋,一时雄心万丈!

    庐江郡,舒县,孙策统大军八万,立营数十里方圆,威慑合肥!

    夏侯惇亦奉曹操之令,统兵十万,屯于合肥城外五十里!

    两军遥遥对峙,相距虽不足百里,但皆偃旗息鼓,除却探马偶有厮杀,并未见大军调动。

    这一日,曹植、华歆抵达魏军大营,夏侯惇领曹真、曹休出营迎入,叙礼毕,问及来意。

    曹植也不多言,出示曹操手令后,就于营内歇息一晚。

    次日,夏侯惇传令退兵,曹植则随华歆直奔舒县,路遇吴军探马,华歆即出面喝退,令其等速报孙策!

    孙策接报,满腹犹疑,问鲁肃道:“子鱼报说朝廷已封孤为吴王,却令曹植宣旨,何也?”

    鲁肃默然片刻,拱手道:“主公不必心急,待子鱼入营,便见分晓。”

    孙策微微点头,沉吟道:“只恐曹操另有所谋,子敬须助孤参详之,以免误中其计!”

    鲁肃拱手应诺,出言道:“曹操止步南郑,不败而败,以肃度之,此来必有求于主公,且遣其三子曹植亲至,岂能另设诈谋?”

    正商议间,人报华歆引曹植帐外候见。

    孙策闻报,即令入见。

    片刻后,曹植昂然入帐,拱手而拜道:“曹植见过吴王!”

    孙策见其姿容俊美,话音清亮,顿生三分喜意,直呼其表字道:“子建免礼,未知魏王遣子建来见,有何见教?”

    曹植见说,即取出诏书,却并不宣读,双手呈上,答道:“植此来一为代朝廷宣旨,再者,求吴王遣水军相助我父!”

    孙策起身下阶,接过诏书,看曹植愈发顺眼,又见其执礼甚恭,大悦!挥手令其入座,微笑道:“魏王麾下带甲数十万,良将千员,孤不过偏居一隅,恐无力相助。”

    曹植见说,并无愠色,亦微笑道:“吴王有所不知,冀州庞德不日将聚十万铁骑,然我父苦无骑兵与之对阵,若其渡河南进,恐大江以北,尽属马超矣!想必吴王亦不愿见此,故我父遣植前来,请吴王应援!”

    孙策闻言暗惊,肃容道:“孤所部亦无骑兵,如何襄助魏王?”

    曹植见问,正欲出言。

    鲁肃已出列,接话道:“公子远来,想必困乏不堪,不如稍事歇息,少时宴就,再遣人相请,至于兵事,明日再议不迟。”

    曹植岂能不明其意,闻其言,即起身告退。

    孙策亦会意,令亲军将其引入偏帐歇息,回身问鲁肃道:“子敬有何见解?”

    鲁肃先下拜叩首,口称吴王!

    孙策大笑,令其起身。

    鲁肃再拜称贺,继而起身拱手道:“大王,马超占据冀州不过两年,安能聚集十万铁骑?即便其粮草充足,勉力为之,依其练军之法,亦需数年方可形成战力,然曹操竟预先请援,何也?大江距河水何止千里,若循水路前往,需跨海而行,风险甚大,故而大王只能遣水军并船匠,自陆路赶往兖州,再设船坞打造战舰,如此,恐有去无回矣!”

    孙策闻之,皱眉沉思不语,半晌后,发问道:“若依子敬之见,孤该当如何应之?”

    鲁肃见问,沉声道:“依眼下态势,无论吴、魏,皆无法独抗马超,故曹操未雨绸缪,遣使求助乃应有之事,若助之,马超固然不得南下,然大王亦止步淮南,但若坐视,江北恐将再无大王容身之地,两害相权取其轻!肃以为,当遣良匠精兵往助之!”

    孙策闻说,大怒!斥之道:“子敬所言大谬!即便马孟起铁骑数十万,亦只得青、兖而已,徐、扬二州水道纵横,孤又何惧之有?”

    鲁肃暗叹一声,拱手道:“然大王欲作壁上观乎?”

    孙策不答,一时犹豫不决。

    鲁肃见状,接着又道:“大王何不召公瑾、子布问之?”

    孙策从之,即遣人急赴襄阳。

    晚间,孙策设宴款待曹植,程普、徐盛等一应将佐皆列席相陪。

    曹植丝毫不提借兵之事,席间行令作歌、仗剑起舞!凡众将把盏,无不酒到杯干!众皆大悦,与之对饮,尽皆大醉。

    此后数日,曹植每日饮宴,并无半分焦虑之色,孙策暗讶之。

    周瑜、张昭等接令后,即留凌统镇守襄阳,却引甘宁等将乘舟顺江而下,赶至庐江时,只用时三日而已。

    孙策闻知,即令升帐议事,先令宣读诏书。

    众文武闻之,尽皆大喜!叩首拜贺!

    孙策令鲁肃将曹植来意细述一遍,继而出言道:“子敬意欲全力助之,未知诸位有何见解?”

    周瑜等闻之,皆闭目思忖,帐下一时寂然。

    忽一将出列,拱手道:“大王!依末将之见,当作壁上观,待曹操兵败,即与马超决战中原!”

    众视其人,乃老将程普也,闻其言,便有太史慈、徐盛、丁奉等出列附议!

    诸葛瑾见此,即出列,进言道:“大王,魏军兵力占优,精锐不下唐军,尚不敌幽冀铁骑,且中原一马平川,我军胜算极低,故瑾以为,子敬之谋是矣!”话音一落,吕蒙、陆逊、虞翻等亦出列附和。

    太史慈见说,奋然道:“子瑜先生差矣!待魏军兵败时,大王可将青兖二州让于马超,然徐扬二州水路遍布,我军必胜无疑!”

    吕蒙摇头道:“若唐军并不予交锋,却遣铁骑分兵数十路,侵扰州郡,纵横肆掠,似此我军粮道堪忧,日久必败!”

    徐盛抗声道:“不然!江东粮草丰盛,我军只需于唐、魏交锋之际,即取陆路进兵淮南,屯粮寿春,却从水路运粮下邳,再据坚城而守之,唐军铁骑虽众,又能奈我何?”

    一时间,帐下文武分成两派,争论不下。

    孙策顿生烦躁,转头目视周瑜,问之道:“公瑾有何见解?”

    周瑜见问,缓步出列,众文武见此,尽皆缄口,以目视之。但闻其从容道:“大王,此时论及战事,为时尚早,眼下不过是否襄助曹操而已!然诸公各执一词,无外乎助之则难入中原,反之则直面马超,瑜以为,若以利害论之,子敬之论方为上策,可遣将往助之!但需曹操割让扬州全境,以便大王立足江北,且供给我应援大军之粮草,届时互为唇齿,方可抵敌马超!”

    孙策闻言,沉吟半晌,仍心有不甘,皱眉道:“马孟起所凭持者,不过骑兵之利耳,孤岂无一战之力?”

    周瑜久随孙策,自然熟知其脾性,闻言即劝解道:“只需数万水军,便可令马超裹足河北,大王则全取扬州,何乐而不为?且淮泗沃土,人口繁茂,极利耕作,不出数年,大王即可再聚大军十数万,届时再进军中原,增兵河水,与马超隔河相持,假以时日,天下可定矣!”

    孙策见说,顿觉振奋,忽又虑道:“曹操雄踞中原数十年,岂是易与之辈?安能坐视孤进军青兖?!”

    周瑜羽扇轻摇,微笑道:“曹操年近六旬,其能久乎?”

    孙策闻之乃悟,大笑道:“孤有公瑾,何愁天下不定?”继而环视众文武,朗声道:“诸公可有异议?”

    众文武互视一眼,尽皆摇头,示意并无异议。

    孙策见此,遂令唤曹植入见,言称愿发兵三万,助曹操拒河水坚守,但需取扬州北部以立足。

    曹植早已领其父言语,见说,即允之,又提及结亲之事,愿以曹操幼女嫁与孙策长子孙绍。

    孙策推说结亲之事,须面禀老夫人。曹植亦不强求,拱手应下。孙策即令设宴,至欢而散。

    晚间,孙策召周瑜、鲁肃商议领兵人选。

    鲁肃荐吕蒙为将,徐盛、丁奉副之。

    周瑜微微摇头,言道:“子明智勇足备,或可独挡一面,然此次孤军深入,一旦应对不当,恐为曹操做嫁衣矣!须谋略出众,且忠谨之人,方可担当此任!以瑜观之,非陆伯言不可!”

    孙策沉吟道:“伯言年幼,恐难当大任。”

    周瑜道:“不然,伯言久随主公征战,多有良谋,昔日于武关,曾献掘壕之计,使我军全身而退!其乃主公之婿,正合领兵应援!且伯言声名不显,曹操、马超必不以为备,若遣大将前往,反不利筑坞造船!”

    鲁肃闻说,亦出言道:“闻公瑾之言,肃亦觉伯言乃不二人选!”

    孙策略作思忖,从之。。。

    月余后,曹植回返许都,俱言孙策索要扬州之地,再令陆逊为主将,徐盛、丁奉为副将,统精锐水军三万,良匠千人,待夏候将军退兵后,即出兵往兖州进发,结亲之事却不曾答复。

    曹操闻报,暗忖道:“孙策恐吾吞并其水军,故索要扬州,此为防备,乃应有之意耳,然其竟遣三万精锐应援,果然有意中原,却不知皆入吾彀中矣!”思及此,心下顿觉快意,遂淡声问道:“陆逊何许人也?”

    曹植道:“此人字伯言,为孙策之婿,乃白面书生也!”

    曹操闻之大笑,即遣人传令夏侯惇、曹真分兵一半,退往彭城,令曹休统余部拒守汝南,果不以陆逊为念。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50章 再结亲启用庞柔

    (全本小说网,。)

    渭水畔,神兵城已然竣工,运送铁料、粮米之马车络绎不绝。

    月余之间,马靖已擒斩各路细作二十余人,忆起其父之言,愈发不敢大意,喝令大军昼夜严守,懈怠者严惩不贷!

    綦毋烈又立冶炉百余座,吩咐工匠日夜赶工,却自设冶炉一座,钻研如何提高钢铁质量。马钧则教授马远各匠事技艺,马远天资聪慧,往往一点即透,建言改变“风扇”间隙角度,致使风力大增。至于被马超发配之太学儒生,每日皆操持劳役,叫苦不迭,稍有怠慢,监工之军兵轻则拳脚相加,重责鞭杖伺候,却对工匠杂役等和颜悦色。

    众儒生父兄见自家子弟逾月未归,遂往太学寻访,却被告知其等已被逐出门墙,大惊之下,便涌入京兆尹府衙,求见糜竺。

    糜竺见其等之中不乏州郡官吏、士族高门,不敢轻忽,遂亲出迎见,据实相告。

    众人闻知其等子弟因擅闯公府,触怒唐公,被发往神兵城为苦役,尽皆失色,忙问糜竺道:“未知唐公约期几何?能否前往探视?还请府君见告。”

    糜竺摇头道:“彼等若发往别处,诸公尚可往见之,然入神兵城,恐不便相见矣!至于执役至何时,本府亦不得而知。”

    众人忙问为何?

    糜竺道:“唐公于月前下令神兵城闭门,并有严令,城内者,不得外出,城外者,不得入内,违者不问因由,皆斩!”

    众人闻之,颓然者有之,不忿者有之,忽一人越众而出,拱手道:“某乃清河崔氏族人,现有叔伯于冀州为官,且政绩斐然,唐公岂能一概论之?”

    话音一落,又有十余人涌出,皆称乃官吏之家,其中一人竟为吏部侍郎姜叙族弟,同声请糜竺面见唐公陈情,一时间府衙外嘈杂不堪。

    糜竺见此,不由大怒!扬声喝道:“诸公子侄服役,乃咎由自取!且唐公问政,素来一视同仁!岂能破例?再者,唐公首重工匠,即令彼等入神兵城,安知无有后福?诸公若心有不甘,何不寻自家主事之人问之?却聚于本府衙前,成何体统?!”

    众人思之亦然,遂拱手告罪,自行回府面禀长上。不想,各府主事闻讯,尽皆惶恐,竟相约齐聚唐公府请罪,姜叙亦赫然在列。

    马超闻知大怒!即令丁禄出府告知:诸公子侄有过,自当受罚,却于诸公无干,待其等精研匠事,未必不可封妻荫子!

    姜叙等闻之,方始安心,各自回府不提。

    这一日,马超正于后院教马祺后世之乘法口诀解闷,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