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161章

三国之兵锋-第161章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略作沉思,然其言,顾谓庞统道:“常播并非川中旧吏,正合就任此职!士元意下如何?”

    庞统颔首应允,慨然道:“孔明远谋,统不如也!”

    诸葛亮大喜!连声逊谢后,即唤常播入见,告知其事。

    常播斟酌半晌,拱手道:“蒙长史见用,末将之幸也!然先锋杨将军于末将有知遇之恩,不可不报,还请长史见谅!”

    诸葛亮见其记恩重义,愈喜!闻其言,微笑道:“益州乃唐公治下,杨恒乃唐公内侄,故就任蜀郡郡尉之职,使郡内平靖,即报杨恒知遇之恩也!”

    常播恍然,继而下拜领命!

    诸葛亮将之扶起,就为其讲解益州形势,嘱咐其勤于任事,切不可麻痹大意!

    常播拱手应下,肃容道:“末将省的,还请长史宽心!”

    诸葛亮颔首微笑,面带嘉许之色,即提笔修书,遣亲军交付杨恒,备言常播之事。继而回身问赵云索要常播文书告身。

    赵云大笑,示意军吏依言而为。

    此后数月,益州百姓欢天喜地,豪族士绅则愁眉不展,胆敢顽抗者,皆被斩首,有远见者,则纷纷涌入各郡郡治购入房产,多有奔往成都者。。。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99章 孙伯符退避三舍

    (全本小说网,。)

    永安城,闻知李堪兵到,黄忠大喜过望,令刘循引众将出城十里相迎!

    李严闻令,暗道:“李堪所部不过万余骑兵,何劳众将远迎?老将军未免过于抬举此人!”思及此,遂转头谓张翼道:“伯恭随老将军日久,可知李堪何许人也,竟得老将军如此看重?”

    刘循、严颜等闻之,虽无不悦之色,但难免好奇,遂皆目视张翼。

    张翼见问一愕,继而微微摇头,答道:“李堪一直镇守汉中,翼并未谋面,只知其久随唐公,骁勇善战,犹擅骑兵,诸位切不可轻视!”

    李严并非善妒之人,不过自视甚高而已,闻此言,即笑道:“久闻唐公铁骑无敌天下,今日我等且细观之!”

    正说话间,忽见探马疾驰而来,拱手道:“诸位将军,李将军离此已不足五里!”话音未落,众将便闻蹄声如雷!

    李严细听片刻,惊声道:“李将军不过万骑,竟有如此声势!莫非传报有误,大军不止一万?”

    严颜见说,附和道:“正方所言极是,以老夫观之,至少两万骑!”

    刘循闻之,亦皱眉道:“唐公军法森严,军卒尽皆在册,报说万骑,岂能有误?”

    忽张翼出言道:“诸位,翼曾闻唐公铁骑数十万,尽皆一人双马,其中精锐更是一人三马,莫非果然如此?”

    李严见说,面现震骇之色,喃喃道:“骑兵非比步卒,两年或勉强成军,三年方可形成战力,且战马耗用粮草甚巨,数十万铁骑便是近百万战马,唐公粮草何其充裕也?!”

    众人闻言,尽皆失惊!

    少时,李堪领军奔至。众人忙打马上前,刘循拱手施礼道:“末将刘循,敢问可是李堪将军当面?”

    李堪拱手还礼,朗声道:“有劳诸位将军,本将正是李堪!”

    李严等闻之,亦上前见礼。

    寒暄片刻后,刘循道:“为防吴军探知,故老将军令将军就屯于夔关,并于城内备下筵宴,只等李将军入席!”

    李堪闻之,即令副将统军回返夔关立营,自领百余亲军随刘循入城。

    忽李严指战马腹部之马镫道:“敢问将军,此乃何物?”

    李堪见问,先是一愕,继而释然,即令左近亲军下马,笑谓李严道:“此物名马镫,乃唐公所创,其中妙处,还请李将军试乘之,自然知晓。”

    李严闻之,即扳鞍上马,双脚踏定马镫,犹疑片刻后,大悟!扬声道:“此物堪称制胜之利器也!难怪唐公铁骑无敌天下!”

    李堪大笑,摇头道:“非也!此物乃唐公十余年前所做,非但魏军早已学去,便是孙策所部亦皆装备,不足为奇,何谈制胜?”言毕,回指身后亲军,继而拔出所配马刀,握拳拍击胸甲,傲然道:“我军铁骑无敌天下,全凭兵甲之利,将士之锐也!”

    众亲军见此,亦拔刀锤甲,大喝相应!动作整齐划一,顿时杀气四溢!

    李严咂舌不已,艳羡道:“有此精锐在手,将军建功,当如探囊取物!”

    李堪本满面得色,闻此言,不由一窒,颓然道:“李将军有所不知,唐公帐下勇将如云,每逢战事,众将无不争先!若非本将有幸随赵将军攻入汉中,至今仍驻守散关,安能建功?”

    李严闻之,暗自腹诽道:“如此强军,当遣往河洛,继而驰骋中原,唐公竟用作守城,何其不明也?”念及此,嗟叹连声,摇头不语。

    李堪不知其心中所想,见此,亦叹气不止。

    忽严颜出言道:“方才末将曾见大军尽配弓矢,莫非皆有骑射之能?”

    李堪见问,随口道:“若不通骑射,何以成军?”

    严颜闻说大惊!继而拱手道:“难怪老将军闻知将军兵到,大喜过望!有将军在此,破吴军必矣!”

    李堪淡然道:“此乃必然之事,只是不知老将军如何调度?”

    刘循闻言振奋,脱口道:“加之永安骑兵,我军已有铁骑近两万,仅驱战马即可踏平吴寨,再遣步军跟进,胜之易如反掌!”

    李堪闻之,微笑不语,心下却暗道:“此人虽为刘璋长子,但不足为将,本将当寻机面禀老将军!”

    众人一路谈论,十里地转眼即到,李堪遥见黄忠立马城门,忙打马向前,及近后,滚鞍下马,步行奔至黄忠马前,下拜道:“李堪见过黄老将军!”

    黄忠见此,亦下马,将之扶起,就揽其臂,捋须大笑道:“将军不必多礼!老夫正愁无骑兵可用,今幸将军到此,破吴兵必矣!”言毕,即领李堪入城。

    少时,众将坐定,略饮数盏后,黄忠便令停饮,唤左右奉上饭食,笑道:“如今两军对阵,只恐饮酒误事,还请李将军勿怪!”

    李堪起身道:“末将自入川以来,数月不知酒味,蒙老将军见赐数盏,心满意足矣!”言毕,大笑!

    众将闻之,尽皆开怀。

    少顷,用饭已毕,黄忠即令升帐,商议破孙策之计,首先开言道:“如今孙策屯兵建平坚守,计有大军近十万,眼下正日夜赶至攻城器械,欲强攻永安!先时老夫无有骑兵,故无计可施,今幸李将军兵至,破之易耳!老夫欲令李将军绕过吴寨,直扑秭归,继而挥军临沮,如此一来,建平可破矣!诸位以为如何?”

    众将闻之,尽皆称善,李堪就欲遣人疾奔夔关调兵!

    忽李严出列,进言道:“吴兵所依仗者,舟船之利也!此计虽可破之,但恐无有斩获,不如分兵两路击之!一路便依老将军之计,由李堪将军领铁骑直逼临沮!另一路则突袭鱼腹浦,使吴兵不得登船,如此一来,孙策可擒矣!”

    黄忠闻计,略作思忖,大喜从之!

    次日辰时,大军整装待发!

    李堪抱拳环施一礼,转身上马,正欲喝令大军起行时,忽数骑飞奔而来,言称建平大营已无一兵一卒,其等已巡哨方圆三十里,并无伏兵!

    众将闻之,不由愕然相顾。

    黄忠亦觉讶然,沉思片刻后,乃悟,继而长叹一声道:“老夫错失良机矣!”言毕,即令探马四散,前出百里巡哨,然后传令大军不必分兵,就取建平立营。

    原来,孙策闻知刘璋已降,大惊之下,便欲攻破永安,拒城坚守,以防唐军东进,不料,却被黄忠击退。情知赵云援兵不日将至,孙策自忖难以抵敌,然若退兵,又恐唐军随后掩杀,正进退不得时,忽闻鲁肃献退守夷陵之计,遂从其计,假作赶制攻城器械,实则欲使黄忠一心坚守,方便其行退兵之策。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00章 庞士元运筹帷幄

    (全本小说网,。)

    建安十九年六月,赵云闻知孙策已退,与诸葛亮、庞统磋商后,便传令黄忠兵进荆州!欲使周瑜回援江陵,以便于上庸韩德所部联合武关魏延大军夹击南阳!

    黄忠接令后,即统骑步大军八万,诈称十五万,于建平县誓师出征,留刘循镇守永安,张翼总督粮草,使李堪统铁骑五千为先锋,自领李严为中军,严颜领军合后,浩浩荡荡杀奔江陵!

    沿路各县望风而降,待兵至临沮时,方遇吴兵探马。

    黄忠就令大军入城,同时哨骑四出。

    次日,探马回报,言称吴军自西陵、当阳一线各依山险筑城寨无数,皆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孙策则统大军坐镇夷陵。

    黄忠闻报,白眉紧蹙,沉思不语。

    李堪不耐,即出列请令道:“末将愿领兵出击,以探吴兵虚实!”

    黄忠闻言,微微颔首,示意其先行入列,唤哨骑问道:“可知吴军兵力几何?”

    哨骑见问,期艾半晌,呐呐道:“吴兵皆避于寨内,无法查探,因其营寨众多,故依标下之见,许不下十万大军。。。”

    黄忠闻之,即抬手挥退之,沉吟片刻后,令严颜统步军五千,择一寨攻之,观吴军如何应对,再寻机破之!

    严颜领命,方欲出帐时,又有探马入报,言称吴兵于夷道设有水寨一座,约有两万兵力,主将乃吕蒙也。

    黄忠闻报,面色一变,稍作思忖后,忽遽然起身,传令大军退回建平,令李堪引铁骑断后!

    李堪不解,拱手领命后,就问何故?

    黄忠叹声道:“吴兵尽选险要立寨,皆急切不可下,若吕蒙趁机溯江而上,我军粮道堪忧!故本将欲回兵建平,再寻良策!”

    众将闻之皆怒,然一时无计,遂鱼贯出帐,回营整军去了。

    十余日后,大军回返建平,黄忠即遣人致书赵云,俱言其事,并请令行止。

    蜀郡,唐军大营,中军帐内,赵云、庞统、诸葛亮、刘璋四人皆面带微笑,正对坐饮茶。

    刘璋拱手谓诸葛亮道:“加之南中七郡,益州竟有八十余万户,人口近五百万,可笑璋却懵然无知!”

    诸葛亮闻言,感慨道:“此皆使君善政之功也!奈何治下众官利欲熏心,刻意蒙蔽,否则亮等能否入川,犹未可知也!”

    刘璋满面愧色,拱手逊谢后,苦笑连声。

    庞统见之,起身道:“使君雷厉风行,未及两月,便使益州整肃,实不必过谦。”

    刘璋见说,面向赵云拱手一礼,道:“若非借助将军虎威,璋之政令恐难出州府,何谈其他?”

    赵云忙起身还礼,笑道:“此皆使君调度有方,云不过依令而行,不敢当使君之礼。”

    诸葛亮见刘璋又欲施礼逊谢,忙接话道:“如今益州已大治,未知使君可有良策,使之繁盛不下雍州?”

    刘璋见问,不假思索,脱口道:“此不难为也,璋只需仿效雍州即可,且有百余干吏相助,何愁益州不兴?”

    诸葛亮闻言,连连颔首,暗叹道:“刘璋并非无能,实不擅用人耳!如今大局已定,不如回返长安。”思及此,遂微笑道:“有使君坐镇蜀郡,川中大兴指日可待,亮便定于明日起行,回长安复命,届时必面见唐公,陈述诸位之功!”

    刘璋闻之,忙出言挽留,见其去意已定,遂邀三人过府饮宴,权作践行。

    诸葛亮笑允之,拱手致谢。

    晚间,四人就于刘璋府内聚饮,正酣时,忽见刘璋面现难色。

    赵云从不醉酒,故而瞥见,即出言问询。

    但见刘璋期艾道:“璋碌碌半生,之所以无所作为,乃豪强掣肘耳,今将军屯兵蜀郡,自然无碍,然异日必然领军东进,届时若祸起萧墙,如之奈何?故璋敢请将军拨付善战军卒,操练府内亲军,不知将军是否见允?”

    赵云闻之,郑重道:“此云分内之事耳!还请使君宽心,明日辰时,必有百余精锐上门,全凭使君任用!”

    刘璋大喜谢过,即起身把盏,是夜,除赵云外,余者尽皆大醉。

    次日,赵云就于亲军本部遴选百人,略作交代后,即遣其等前往刘璋府上听用,自转身出帐,欲往寻诸葛亮、庞统告之此事。

    恰待上马时,却见二人联袂而至,闻知此事后,诸葛亮抚掌笑道:“亮正愁无由安插人手,不想刘璋竟自请之,足见其乃诚心归附,且深知大略,极有远见,如此益州政事无忧矣!”言毕,拱手请辞。

    赵云亦不挽留,领庞统及众将送至广汉郡地界,方才回返。

    不想,未及入营,便见一骑飞奔而来,言称永安黄老将军有书至。

    赵云闻报,急接书,拆视之后,即递书庞统,继而双眉紧皱,沉思不语。

    庞统览毕,苦思片刻后,沉吟道:“孙伯符屯兵夷陵,凭险拒守,若我军强攻,其必遣水军精锐溯江而上,袭扰我军后路!故急切之下,无计可破,既如此,不如增兵永安,迫使孙策亦调兵增援,假以时日,荆州或可不战而定!”

    赵云不解,遂问何故?

    庞统略作斟酌,答道:“孙策自击灭刘表,占据荆州以来,连年动兵,虽起意仿效唐公,然收效甚微,故其屯粮必然不足!若增兵永安,孙策无奈之下,亦须调大军增援,方可守御夷陵,然其粮草何来?假以时日,荆襄必然日渐疲敝,岂非不战可下?”

    赵云闻计大喜,忽复转忧色道:“若依士元之计,永安须增至十五万大军方可,然眼下黄老将军不过八万兵马,所缺七万大军何来?”

    庞统微笑道:“将军忘却川中大军乎?”

    赵云闻言,断然道:“若如此,则远超唐公核定兵员,切不可行!”

    庞统大笑,摇头道:“将军所言,统安能不知?然除去各郡驻军,雍州本部兵卒已不足两万,何不趁此良机,募集川军,请黄老将军代为操练,届时充作各郡驻军或转为役吏,以便调换本部大军。且此举一则并未有违唐公军令。再则可威压夷陵吴兵,迫使其增兵应对,加剧粮草消耗。三则可令其等沿江筑寨,以防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