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56章

三国之兵锋-第56章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决意请降!诸位意下如何?”

    众将闻言大哗!一将惊声道:“柳城虽失,然昌黎尚有数万大军,主公亦亲统三万铁骑助战,敌军岂能轻易破城?!”

    话音刚落,又有数人出列,皆言杨兆不足为虑,我军定能抵敌云云。

    公孙恭暗怒!冷声道:“诸位并未亲临战阵,岂能知晓敌军之勇?杨兆暂且不言,只先锋王双,便无人可敌!向日柳城之战,其率部先登,攀爬云梯,如履平地,一跃丈余!飞上城头,立毙数十人!试问诸位,何人能挡?”

    众将闻言大惊!窃窃私语。忽一人抗声道:“即便如此,亦需主公定夺!我等岂能僭越?!末将敢问少将军,柳公何在?”

    公孙恭大怒!喝道:“柳毅暗通杨兆!已被本将正法!”

    那将见说,怒不可遏,戟指公孙恭,便欲斥骂!不想,两边厢亲军齐出,将其乱刀砍死!众将阻之不及,尽皆大骇!

    公孙恭缓步下阶,环视众人一眼,扬声道:“大将军兵锋所指,天下莫敢当!便是曹公,亦不能敌!况我等乎?公孙康自恃勇力,意欲以卵击石,何其愚也?!若其败亡,我等皆死无地也!诸位皆久随先父,本将于心何忍?!为诸位计,故本将决意降之,你等切勿自误!”

    众将暗思道:“少将军乃老主公嫡子,此事不过兄弟争权,于我等何干?况且现下又有数十亲卫,持刀立于两旁,且柳毅已死,不如暂且从之。”遂互视一眼,下拜道:“我等愿随少将军!”

    公孙恭大喜!令众将暂居郡守府,再遣心腹统领其等所部军兵,并严令各部不得运粮昌黎,违令者斩!

    昌黎城,公孙康令阳仪谨守城池,自统骑兵屯于城外,只待杨兆兵到,便予以迎头痛击!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1章 收阳仪平定辽东

    (全本小说网,。)

    柳城,大军云集,杨兆升帐,商议进军昌黎之策。

    王双出列,具言郝昭之功。杨兆大喜!重赏之,心下暗道:“郝昭智计百出,稍加磨炼,日后定为良将,孟起果然独具慧眼!”

    法正出言赞道:“伯道将军以弱冠之年,领区区五千骑兵,攻破五万大军驻守之城池!即便冠军侯再世,亦不及也!”

    众将闻言,皆出言道贺。郝昭忙出列,环施一礼,谦逊道:“此皆大将军练兵有方,诸位同袍齐心戮力,昭不过适逢其会而已。”

    杨兆大笑道:“伯道无需过谦。如今柳城已得,昌黎近在眼前,伯道可有计破之?”

    郝昭道:“公孙康所部数万铁骑,皆为辽东精锐,若能设计破之,昌黎不足虑也!将军何不行诱敌之计?”

    法正见说,摇头道:“公孙康非比寻常,其人能征惯战,数次大破诸夷!岂能中计?为今之计,只能以兵威胜之!”

    张横闻言,奋然出列,拱手道:“末将愿领兵往斩公孙康首级来献!”

    王双闻之,暗急!忙道:“公孙康鼠辈耳!何劳张将军亲往?末将愿代将军一行,定斩其首来献!”

    话音未落,众将皆出言请战,一曲长道:“割鸡焉用牛刀?诸位将军且请安坐,末将这便出营,若不能擒斩公孙康,提头来见!”

    张横大怒!正欲喝骂,探马来报,言道公孙恭遣使求见!

    杨兆闻报愕然,问法正道:“此何意也?”

    法正稍加思忖,喜道:“莫非公孙康兄弟不睦?正曾闻辽东太守公孙度亡时,因嫡子恭年幼,故传位于庶子康。如今公孙恭中计失城,恐性命堪忧,是以遣人请降耳!将军可召入问之。”

    杨兆从之,令唤入。

    来人入见,拜见毕,呈上公孙恭书信。

    杨兆拆视之,大喜!打发来人后,递书于法正,笑道:“军师果然妙算!”

    法正看毕,拱手谓杨兆道:“恭喜将军!辽东定矣!”

    杨兆遂下令大军离昌黎城十里立寨,与辽东军对峙,无令不得出战!

    数日后,昌黎城,因军粮已不足两日,阳仪已数次遣人前往催要,但襄平仍无粮草运至,正欲令亲军往报公孙康,忽探马来报,言称公孙太守遣人传令,调拨十日粮草。

    阳仪不敢怠慢,只得吩咐众将谨守城池,自领亲军出城,面见公孙康,言道:“主公,襄平粮草本应三日之前便至,不知为何,时至今日仍未送达!仪已遣人催问,但音信全无!”

    公孙康大惊!问道:“军中粮草尚能支应几日?”

    阳仪道:“勉强可支用三日!”

    公孙康闻言不语,思忖半晌后,怒声道:“襄平定有人叛降杨兆!”

    阳仪惊声道:“柳公忠心不二,主公万勿见疑!”

    公孙康摇头,沉声道:“杨兆大军距城十里立寨,已有五日,但并未调兵攻打,何也?!待我军粮尽自溃耳!本太守并非见疑柳公,只恨当初未能亲斩公孙恭!”

    阳仪稍作思忖,大悟!急声道:“事已至此,主公可领兵速退,仪愿断后!若能夺回襄平,尚有一线生机!”

    公孙康叹气道:“若杨兆闻知我军兵退,定遣铁骑追击,阳公恐不能挡,即便退至襄平,公孙恭拒城而守,我军何处就粮?!”

    阳仪闻言失色!惊声道:“若如此,我军岂非进退无路?”

    公孙康面现狠色,沉声道:“非也!若能击破杨兆大寨,公孙恭不足为虑!”

    阳仪见说,愕然问道:“杨兆营寨已立数日,必坚若城池,如何得破?”

    公孙康见问,目视阳仪,低声道:“阳公可行诈降之计,入寨后就里取事,破杨兆易如反掌!”

    阳仪闻计大喜,忽复转忧虑,道:“主公此计虽妙,但杨兆并非莽夫,且法正多谋,恐瞒不过彼等。不如由仪引军出战,主公随后掩杀,或可破敌。”

    公孙康仰天长叹,道:“康悔不听阳公金玉之言,自酿今日之祸。如今进不能胜,退则必败,只能行险一搏!”

    阳仪道:“主公差矣!杨兆轻取柳城,所部几无伤亡,仪愿往彼寨说之!其定无不允之理!”

    公孙康颓然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向日杨兆大军未动,投之可矣,如今公孙恭已降,其岂能容我?!为今之计,只能拼死一战,或有生路。”

    阳仪暗思:“主公言之有理,但我军兵粮将尽,战则必败,何不设谋为主公求得生路?”遂肃容道:“既如此,仪愿往彼寨行诈降之计!”

    公孙康闻说,对其拱手一礼,道:“阳公高义,且政才出众,若事不可为,当善保己身,勿以康为念。”

    阳仪忙侧身避过,泣拜道:“若杨兆不容主公,仪愿从于地下!”言毕,慨然辞出,回昌黎城整军去了。临行时,使人传话公孙康,以烟火为号!

    幽州军大营,杨兆正吩咐各将整军以待,只等敌军粮尽退兵,便从后掩杀。传令道:“务必擒斩公孙康!”

    众将领命出帐,法正道:“辽东不日可定,将军应及早谋划冀州战事。”

    杨兆颔首道:“军师之言是矣!我意留郝昭领军暂驻辽东,本将亲统大军赶往范阳,攻打信都!军师意下如何?”

    法正道:“将军高见!然以正度之,郝昭年幼,虽谋勇兼备,恐不能服众,不如遣张将军留镇辽东。”

    杨兆大笑道:“军师此言差矣!我军向以能者为尊,岂能以年齿论高下?本将料定郝伯道必能稳守辽东!”心下却道:“小军师虽智谋出众,但论及识人之能,不及孟起多矣!”

    法正见说,遂不再出言。

    忽亲军来报,言道昌黎守将阳仪,领军五千来降!

    杨兆闻报,大喜道:“定是城中乏粮,阳仪料敌不过,故而降之!”言毕,正欲吩咐亲军,令阳仪入见。

    法正止之,目视杨兆,微笑道:“昌黎守军数万,为何阳仪只领数千人来降?若直接献城,岂非大功一件?!”

    杨兆闻言省悟,问道:“依军师之见,该当如何?”

    法正道:“何不将计就计?”

    杨兆从之,传令阳仪领军入寨,暗中却令王双严加看管,但有异动,格杀勿论!

    少时,阳仪入见,参拜毕。杨兆问道:“先生所来何意?”

    阳仪拱手道:“城中粮尽,特来请降。”

    杨兆笑道:“先生欺我!”

    阳仪淡然道:“将军虎威,仪安敢相欺?”

    杨兆佯怒!传令道:“将入寨数千辽东兵卒尽皆斩首!”

    阳仪大惊!忙拜道:“将军且住!仪实为诈降而来,论罪固然当斩,然军卒皆不知情,望将军恕之!”言毕,叩首不起。

    杨兆挥手令其起身,道:“军卒无辜,赦之无妨,然先生可愿相助本将擒斩公孙康?”

    阳仪复又下拜,顿首道:“大将军传书辽东之时,我主本欲投之,奈何众将不从,实非我主本意!若将军赦免之,仪必全力以赴,助将军稳定辽东!”

    杨兆闻言不语,目视法正,问道:“军师以为如何?”

    法正出列,谓阳仪道:“公孙康蓄意谋反,大将军震怒!传令诛其三族!岂能因先生一言而赦之?况且我军不日可定辽东,何需先生相助?!”

    阳仪面不改色,淡然道:“辽东辖下五郡之地,尤其带方、乐浪二郡,更是汉夷杂居,向只听令于我主。以将军兵锋之锐,破之固然轻而易举,但须留大军镇守。仪敢问将军,如此一来,何日方可挥兵冀州?”

    杨兆闻言大怒!喝道:“昔日鲜卑、乌桓拥兵数十万,如今安在?!若果如先生所言,本将便尽屠五郡,又有何难?!”

    阳仪闻之,暗自心惊!强作镇定道:“若如此,辽东无人矣!将军取之何益?”

    杨兆大笑道:“此事不劳先生费心,想我雍凉人口何止千万!迁入数十万户,乃轻而易举之事!”

    阳仪见说,惶恐不已,再次叩首道:“此举恐靡费粮草无算,实为智者所不取!且辽东数十万百姓何辜?仪不过为我主求得生路,并不奢望其他,望将军思之!”

    法正略作思忖,上前扶起阳仪,道:“先生爱民之心,正感佩不已!但公孙康既令先生行诈降之计,如何轻易肯降?”

    阳仪道:“仪愿前往说之!”

    法正闻言,目视杨兆,微微点头。

    杨兆见之,言道:“若其来降,本将便亲自上书大将军,赦免其罪!”

    阳仪再拜辞出。

    杨兆谓法正道:“此人若一去不回,如之奈何?”

    法正微笑道:“彼等穷途末路,但求活命而已,将军勿疑。”

    却说阳仪面见公孙康,俱言杨兆窥破诈降之计,但若举众归降,并不加害。

    公孙康忧道:“若杨兆虚言相诱,我等死无地矣!”

    阳仪道:“以仪观之,虽杨兆悍勇、法正多谋,但并非无信之人,岂能相欺?主公勿疑!”

    公孙康心知,即便挥军往战,亦难有胜算。遂从之。

    次日,公孙康领众将随阳仪径投杨兆大寨,自缚请降。

    杨兆大喜!亲释其缚,言道:“使君来投,免却大军伤亡,功莫大焉!本将书信已就,便请使君前往长安一行,大将军定然不罪!”言毕,下令亲将领百余兵丁,护送公孙康前往长安。

    公孙康暗叹一声,拱手辞出。

    杨兆转头又对阳仪道:“阳公高义,兼有大功在身,可愿领辽东太守之职?”

    阳仪拜谢道:“仪先前曾有言,若免我主之罪,定全力相助!”

    杨兆大喜!遂令亲军往见幽州刺史阎柔,请其速遣吏员前来辽东。并上书马超,俱言辽东已定,请令回军范阳,伺机谋取冀州。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2章 谋冀州马靖献策

    (全本小说网,。)

    却说公孙恭自递降表后,众将虽不忿,但苦无兵权,皆暗祈公孙康大破杨兆,然后回军襄平。

    十余日后,探马来报,言道镇东将军遣使求见。

    公孙恭慌领众将出府亲迎,延入正堂,叙礼毕,拱手道:“不知贵使有何见教?”众将闻言,皆低头不语,暗觉惭愧。

    来使朗声道:“公孙康已降,镇北将军距此地已不足百里,明日便到。故遣某前来,令诸位大开城门,以迎大军入城。”

    公孙恭乍闻公孙康未死,大惊!忙问道:“不知镇北将军如何发落公孙康?”

    来使道:“已遣往长安,由大将军定夺。”

    公孙恭闻言暗忖:“公孙康此去定被幽禁,本将无忧矣!”思及此,心下稍安,拱手又道:“敢问贵使,未知镇北将军意欲如何发落我等?还望贵使见告。”

    来使不耐道:“镇北将军之心,某安敢忖度?待你等面见将军之时,自然知晓,何需多问?”言毕辞出。

    公孙恭不敢强留,恭送来使出府后,心下没来由一阵忐忑,顾谓众将道:“来使不便直言,诸位可有见解?”

    众将不耻其为人,见问皆缄口不语。

    公孙恭无奈,遂回府聚集众心腹商议。

    次日,杨兆领大军入城,与民秋毫无犯,加之阳仪主政辽东多年,甚得民心,故襄平大定。

    公孙恭慌忙设宴款待杨兆,延其上座,频频敬酒,言语多为阿谀之词。

    杨兆心下不屑,随口敷衍。

    酒过三巡,公孙恭离席下拜道:“未知杨将军如何处置我等,还望直言。”

    杨兆愕然,下席搀起公孙恭,朗声道:“公孙将军无需多礼!将军功大,需大将军亲自定夺,本将安敢乱言?”

    公孙恭闻言,心下惶恐,再拜道:“末将不敢居功,只愿留居辽东足矣!”

    杨兆暗烦,强忍不耐,佯笑道:“若无公孙将军,辽东何日可定?将军立此奇功,何愁不得高位?只需前往长安面见大将军,定不失侯位!”

    公孙恭见说,心下明了,不由抑怏不已,诺诺入席。

    数日后,杨兆留骑步军各一万,令郝昭领之,镇守辽东,并统各郡兵马,安抚玄菟、乐浪、带方等郡。又依自军之法,编练辽东大军,得兵三万余人,令张横统之。然后传令大军五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