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89章

三国之兵锋-第89章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托闻之,感激涕零,再拜叩首道:“唐公厚恩,乌托必抵死相报!”

    马超正欲下阶相扶,亲军入报,言称李开等候见。马超令唤入,然后转头示意丁禄扶起乌托,先行退下。

    少时,众人入见,马超便将西海之事讲述一遍,问道:“孤欲发兵西海,诸公以为如何?”

    李开等见问,面面相觑,继而沉思不语。

    半晌后,李迪出列道:“迪不通军略,若主公决意出兵,迪但保粮草无虞而已。”

    马超闻言点头,见李开等仍无进言之意,正欲相问,法正出列道:“主公,眼下西域战事未歇,李敢、郝昭方始进兵,加之曹操隔河虎视,孙策每欲进犯,我军实不宜再启战端,还请主公三思!”

    李开闻之,亦出列道:“孝直言之有理!前日细作报称,曹操得孙策相助,于官渡大练水军,非欲图冀州而何?虽不足深惧,然岂能不防?若此时主公兴兵西南,一旦曹操闻知,必接连孙策,进犯雍州!其等只需屯大兵于关外,长安之兵便不敢轻动,然后遣张辽作势渡河,庞令名又岂能分兵?届时再遣曹仁、乐进等辈分领大军进犯河东!主公以何策应之?”

    马超闻说愕然,不解道:“果如文优所言,曹操现下为何仍无动静?”

    李开道:“只因长安尚有铁骑两万余!其等并无必胜之计!一旦主公出兵西海,必统铁骑前往,曹操岂能坐失良机?”

    马超闻之,顿觉心烦,皱眉道:“但西海水草丰茂,若唐旄等部长期占据,后必为大患!故不得不逐之!诸公可有良策?”

    法正道:“主公,若只青岩一部,逐之易耳,然唐旄部族何止数十?且皆为悍烈野人,一旦开战,何日方休?”

    众人正商讨间,丁禄入内,禀报道:“主公!征西杨将军捷报!”言毕,呈上书信。

    马超大喜!起身言道:“试问诸公,此时进军西海,可乎?”

    李开、法正闻言默然,赵云便欲出列请令。

    忽诸葛亮出言道:“敢问主公,杨将军捷报何时所发?”

    马超见问愕然,复拆书视之,略微思忖后,答道:“捷报乃一月之前所发,孔明何有此问?”

    诸葛亮拱手再问道:“若此信报为告急求援之书,并非捷报,主公当如之何?”

    马超心下一紧,肃容道:“孔明究竟何意?”

    诸葛亮略作踌躇,即下拜道:“亮曾言,自古攘外必先安内,西域、辽东、漠北等皆为偏远之地,距长安何止数千里?即便尽数占据,亦须留大军驻守,粮草、兵甲运送不易,暂且不论,若旦有缓急,援兵何日可至?昔日始皇帝横扫六国,武皇帝封狼居胥,麾下精兵何止百万?亦只行羁縻之策耳,何也?盖因此等异域,地处边远,圣命有所不达耳。如今中原未定,主公却频繁用兵异域,实乃舍本逐末之举也!望主公思之!”言毕,叩首不起。

    一席话落地,马超无言以对,心道:“还是不能小觑古人啊!总以为自己见识远超当代,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现在看来不过是自以为是而已。什么攻占东三省,什么占据西域,什么统一内外蒙古,都不过是个笑话!还妄想拿下青藏高原?就算全让你给占了,在没有电报、电话的古代,怎么治理?可怜我还嘲笑秦皇汉武,我连人家十分之一都比不上!更不用说唐太宗了!”想到此,忙下阶扶起诸葛亮,愧然道:“孤受教了,还望孔明开说大略!”

    诸葛亮忙道不敢,拱手道:“主公,以亮之见,当传令李敢将军回兵,遣将各统铁骑五千,驻守渔阳、辽东、云中、朔方,以防塞北蛮夷。令辽西焦炳部移兵高唐,筑港造船,操练水军。至于西域,杨兆将军已于各国都城驻军,谅无大碍,便令其领西域都护,于龟兹择地筑城,重设都护府,统铁骑一万驻守即可,足矣震慑诸国。主公却在长安大练兵马,待各地大军齐聚,再兵出潼关,以窥宛洛!曹操、孙策闻知,必亲统大军来迎。主公但与其等对峙即可,却遣偏师攻打汉中!有杨松为内应,想必轻易可下。东川即下,西川亦不远矣!届时主公据有河北,坐镇关中,统御两川,天下不难定也!”

    马超闻言震惊!心下暗叹道:“诸葛亮名不虚传。。。”

    李开叹服,出列道:“孔明金石之论,主公可从之!”

    李迪等亦出列附议!

    马超感叹良久后,即令孔明修书,用印后,遣人传令李敢、杨兆、焦炳等依计行事。

    忽法正出言道:“主公,某思得一策,或可永定西域!”

    马超闻说!忙问何计?

    法正道:“今岁全军年满三十六,而军职未至队率者,计有六千七百余人,何不令其等携家小前往西域定居?如此一来,不需十年,西域便永为汉土矣!”

    诸葛亮抚掌赞叹道:“此计大妙!若迁移百姓同往,五年足矣!待中原平定,亦可用此计遍行异域!”

    马超大喜从之,令李迪着即安排此事。

    诸事议定,众人正欲辞出,赵云出言道:“唐公,不知西海唐旄如何处置?云请令驻军西宁郡,以为准备。”

    马超闻言,转头问诸葛亮道:“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略作思忖,拱手道:“主公,西宁郡本有驻军,令一将统三千精锐前往即可,若非得已,不可与战。再令西宁太守组建商队,多置丝绸、茶叶等,与其通商修好,以稳其心,待平定中原后,再做区处。”

    马超闻说,心下一动,谓李迪道:“叔明即刻行文西宁郡,令太守马遵署理通商事宜,多备粮米、丝绸、茶叶即可,但只换牦牛,其余不换。”言毕,再传令童喜领三千骑兵前往西宁驻守,加为抚夷将军,就统西宁兵马。

    李迪闻之,不解道:“牦牛为何物?要来有何益处?以迪之见,不如换取战马羊驼等。”

    马超微笑道:“叔明有所不知,牦牛肉质鲜美,腌制后极适合充作军粮,故而换之。至于马匹等,我军并不缺少,换来何用?”

    李迪等闻言,尽皆愕然。

    李开劝道:“虽我军不缺粮米,但岂能如此靡费?!请主公收回成命!”

    李迪等亦出言劝谏。

    马超见之,暗自得意,言道:“诸公皆为济世之才,然尚有见不到处。唐旄等部皆为未开化之野人,之所以攻占西海,不过逐水草而居,求得温饱而已。若只需牦牛数十头,便得衣食无忧,何人还愿养马?若无马匹,彼等又何足道哉?”

    众人闻说,皆恍然大悟,只听马超接着道:“除却兵甲器械,不论其等索要何物,皆可以牦牛换之。如此不出数年,彼等皆为牦牛矣!又岂能为患?此为殖民之计也!诸公以为如何?”

    一席话落地,众人尽皆下拜,拱手道:“主公神计,我等不如也!”

    马超大笑,吩咐众人散去。

    西宁郡,童喜兵到,接掌大营后,便往见西宁太守。

    马遵接令后,百思不得其解,遂问童喜道:“敢问将军,唐公此令何意?”

    童喜道:“唐公睿智,所谋岂是本将所能忖度,太守只需依令行之即可。”

    马遵忙道:“将军所言极是,本太守这便遣人组建商队。”言毕,即令郡丞往陇西广平仓调粮。

    十余日后,万事俱备,童喜亲统铁骑三千护送,正欲起行时,亲军报说有一人自称安羌侯,求见将军。

    童喜闻报,讶然问道:“安羌侯何人也?本将为何不曾听闻?”

    西宁郡丞答道:“此人名俄何勒,乃昔日擒韩遂者,唐公封其安羌侯,以酬其功。”

    童喜见说,忙令引入,并下马相迎。

    俄何勒不敢托大,先行施礼道:“俄何勒见过抚夷将军!”

    童喜见此,顿生好感,拱手还礼道:“安羌侯爵在末将之上,何须如此多礼?”

    俄何勒忙道不敢,出言道:“闻将军欲往青岩部,俄何勒深知其风俗,愿随行相助,还望将军不弃。”

    童喜闻言,大喜道:“如此,末将多谢安羌侯!”

    俄何勒假作不悦道:“某得封安羌侯,乃唐公见赐,然并无军职,将军无需自称末将,某已自取汉名何勒,将军但以名讳称之即可!”

    童喜见说,正色道:“此言差矣!不论如何,安羌侯乃唐公亲授,末将若直呼名讳,成何体统?”

    俄何勒佯作无奈道:“既如此,某与将军便以兄弟相称,如何?”

    童喜闻之,心下凛然,暗道:“若直言不允,其必羞怒!若允之,恐日后牵扯不清。。。”略作思忖后,遂郑重施礼,言道:“末将不敢!若与安羌侯称兄道弟,唐公律法难容!”

    俄何勒忙伸手相扶,闻其言,只得作罢。

    十余日后,童喜等抵达青岩部。俄何勒果无虚言,竟与其族长相谈甚欢。

    青岩族长闻知汉人竟愿以粮米、丝绸等换取牦牛,顿时大喜!遂令牵出千余头,讲明价码后,童喜便以粮米等交割,并谓之道:“唐公此次意欲换取万头牦牛,眼见不过千头,本将如何缴令?”

    青岩族长喜其利,闻言忙道:“我族只余千头,已尽数牵出,还请将军宽限时日,我族定全力捕之!”

    童喜问道:“不知何日可就?”

    青岩族长略微盘算片刻,言道:“三月足矣!”

    童喜佯作无奈道:“本将军令在身,岂能坐等三月之久?不如族长自行抓捕,然后牵至西宁军大营换取所需,族长意下如何?”

    青岩族长思之亦无不可,遂从之。

    童喜又假作无意道:“牦牛身量巨大,恐抓捕不易,且劳神费力,族长何不下令族民饲养之?如此一来,无需奔波,便得丰衣足食,岂不胜似贵部居无定所,牧羊放马?”

    青岩族长闻言愕然,细思之,大喜!喝令族人大摆筵宴,邀童喜等聚饮。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0章 汉江畔唐军折戟

    (全本小说网,。)

    西域,因修武卢战败,乌孙国主得以复国,故亲往唐军大营拜谢。

    杨兆正于帐内大发雷霆,只因数路兵马皆回,俱言未见修武卢踪影。

    梁方愧然下拜道:“将军息怒,以末将观之,其等必遁入北匈奴!还请将军上禀唐公,再遣大军伐之!”

    杨兆闻言,闭目沉思不语。忽亲军入报,言称乌孙国主求见。杨兆闻报,遂令梁方等出帐整军候命!

    少时,乌孙国主入见,下拜叩谢道:“都督驱逐呼揭,实有大恩于乌孙!臣下愿举国并入都护府辖下,日后,但请都督下令,臣下必戮力相助!”

    杨兆见此,忙起身相扶,言道:“本督驱逐呼揭乃因其威胁焉耆、龟兹等国,我大汉身为宗主国,岂能袖手旁观?故国主无需多礼,至于请为附属国之事,尚需唐公首肯后,方可朝觐天子。”

    乌孙国主道:“既如此,臣下当备薄礼,令长子赍国书往长安请见,只是不知唐公是否见允。”

    杨兆大笑道:“国主且请宽心!唐公仁德,定然允准!”

    乌孙国主大喜!拱手道:“如此,便请都督驻军赤谷城,所需军粮等,乌孙一力当之!”

    杨兆见说,暗喜!正欲从之,忽亲军报说,唐公有谕令送至。

    乌孙国主见此,忙起身请辞,并邀杨兆晚间入城中饮宴。

    杨兆接令后,毫不犹豫,即遣梁方引一万铁骑回返长安,留梁兴镇守玉门关,自领一万铁骑择龟兹、焉耆二国交界处屯驻,令西域各国征发劳役,筑城设西域都护府,并征发各国精壮,托名代为操练,实则用作扈从军,以遏制其等军力。

    却说李敢自离长安,一人三骑,日夜兼程,仅十五日便赶至渔阳。

    郝昭屯兵日久,早已心焦不已,闻李敢已至,大喜!忙接入大营,连声道:“大军早已就绪!只等将军下令!”

    李敢见说,微笑调侃道:“伯道既出此言,想必早已定计,若不言之,本将初来乍到,如何下令?”

    郝昭讪讪道:“末将心急,将军见笑了!”

    帐下众将大笑,一将出列道:“将军差矣!以末将观之,李将军求战之心只怕更甚于将军十倍!”

    李敢笑道:“伯道若有良策,何不速言之?”

    郝昭闻说,即拱手道:“将军!夫余、挹娄及鲜卑诸部距渔阳甚远,非数年不可竟全功,故末将以为,不如先征三韩,继而扫平高句丽,待诸地平定后,再聚大军击之不迟。”

    李敢略作思忖,点头道:“此策大妙!然则三韩乃何地也?有兵几何?伯道可知之?”

    郝昭道:“三韩乃马韩、弁韩、辰韩也,与带方、乐浪二郡接壤。马韩者,疆域最大,其民亦知田桑,作绵布,然不知跪拜,无长幼男女之别,不贵金宝锦衣,不知骑乘牛马,唯重璎珠。辰韩者,其耆老自言乃秦之亡人也,因避苦役逃往韩地,马韩便割东界地与之,其民俗与汉人无异。弁韩与辰韩杂居,风俗类同。至于其等兵力,昭亦不知,只因三韩诸地,何止七八十国,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

    李敢闻言大笑,半晌方止,谓诸将道:“若果如伯道所言,何须我等亲往?只需知会幽州刺史阎使君,请其遣数十文官引千余役吏便足矣平之。”

    众将闻之,尽皆大笑!

    郝昭肃容道:“其等虽无骑兵,且兵甲不全,但亦可聚数万青壮,将军不可忽也!”

    李敢挥手道:“本将闻知三韩赢弱,故戏言之,岂能当真如此?”

    郝昭闻说,欲言又止。

    李敢亦自知失语,遂传令大军明日开拔,取道辽东,进抵乐浪。

    这一日,大军行至辽阳,探马报说,辽东太守阳仪来见。

    李敢闻报,便令大军就地立营。

    少时,阳仪至,叙礼毕,李敢道:“本将不日便至襄平,何劳阳公远迎?”

    阳仪微笑道:“仪久居辽东,曾牧守乐浪数年,深知三韩军民习性,闻将军欲往征之,故特来献计。”

    李敢愕然道:“三韩不堪一击,本将大军掩至,即成横扫之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