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颠覆三国记 >

第118章

颠覆三国记-第118章

小说: 颠覆三国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许灵和褚英更有话讲:许蒙和褚仁能同意她俩来定襄,就默认了这一点。成亲前生米煮成熟饭,正是他们两个老家伙想看到的。

    都是自己的女人,怠慢了哪个也不行!黄顺只有一个不落,照单全收。这个时候,黄顺才发现,此前逛楼阁馆舍,恨不得身边伺候的美人越多越好,那样才越享受。

    而现在,黄顺终于深刻的领悟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和物极必反的道理。五个大美人,每天晚上都在等待着自己去宠幸。

    关键词是“每天”!黄顺还真觉得,有些时候,艳福太多了,真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自从许灵和褚英来到之后,黄顺就变得很勤政,经常亲自下现场,视察工作,亲切慰问那些辛苦的工匠、牧民和苦工。还经常因为工作太忙而留宿野外。

    与呼延部和俟奴部之间的来往,黄顺也突然之间上心了许多,许多之前推给董祀和蔡琰的事,黄顺也开始亲自过问了。

    为此,董祀和蔡琰好几次夸黄顺,自从两个丫头来到,黄顺就越来越像个英明的主公了。都是许灵和褚英的功劳!

    面对这样的夸赞,黄顺只有报以“呵呵”一笑。

    就在黄顺一面殚精竭虑的为前途路在何方摸索,一面服侍好身边五个大美人,还要精心照顾怀有身孕的白雪,忙的p颠p颠时,前线有消息传回:不出意料,呼延与俟奴部联军大胜扶余与侯莫陈联盟。

    这场大战,双方都投入过万精兵,在平坦的陌上草原一决胜负。战斗到胶着状态,盛方和武沛率领的玄甲军,再次成为战场的主宰。

    玄甲军数量不多,却是最为耀眼与恐怖的存在。所到之处,人仰马翻,扶余与侯莫陈的战士,如同纸糊的,在玄甲军面前,被撕得粉碎。

    扶余部是见识过玄甲军的威力的,这次,他们也想出了应对的法子,用汉人春秋时代的经典战法:战车战术。

    扶余人的如意算盘,是用战车阻滞玄甲军一路向前碾压的脚步,让玄甲军冲刺不起来。

    战车拥有厚实的护甲,是比黄顺的玄甲军,更为皮实的存在,但扶余人忘了,战车,是汉人在千百次的战斗之后,主动抛弃的战法,自然有他自己的弊端。

    盛方见扶余人的营门里,跑出几十辆战车,就明了这是对方特意安排来对付玄甲军的。于是,盛方便给每个人安排了一支长矛,一时凑不齐的,便用长枪代替。

    冲锋到战车近前,长矛投掷出去,瞄准着战车的车轮。战车硕大的车轮,要击中再容易不过。战车被长矛别住一个轮子,高速运动中再也保持不了平衡,纷纷侧翻在地。

    盛方和武沛的玄甲军,再没瞅过他们一眼,直接从旁边飞驰而过。对付他们的,自然是后面玄甲军的飞翼:轻骑兵。

    有了玄甲军的肆意发挥,呼延部和俟奴部联军,胜的格外轻松。扶余与侯莫陈氏被迫远遁,车帐、牛羊、百姓全留给了对手。

    玄甲军里,已经有不少早先加入的呼延战士,他们的任务,一是参加战斗,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把属于黄顺的那些活的战利品,统统给赶回来。

    黄顺这边,自从上次彭威一战立威后,所有人就再没有空闲的机会,每天都有大批的人和牛羊前来报告,等待他们去收留、安排住处、分配活计。

    尤其是俟奴和呼延部的几次对外战争,黄顺每次都是大手一伸,要来一堆的好处,大部分都是活物,往往让黄顺手底下那有限的人手,没日没夜的忙碌。

    这还不算,还有几十个部落,主动跑来找到黄顺,要跟他做生意。黄顺自然不怕生意做大,来多少都敢接。

    正是黄顺的大胃口,*迫着祖渊不得不从新进人员中挑选能力过得去的,委以重任。到现在,短短数月时间,不但当初仆兰曳送给黄顺的那批人,就是当初彭威从扶余老营带回的那批人,也早已成了黄顺手底下的心腹干将,每人都分管着几百号人和数不清的牛羊马群。

    管理如此一群乌合之众,如何维持好基本的秩序,让他们能够尽快的安定下来。这个天大的重担,黄顺一甩手,扔给了蔡琰。

    在黄顺眼里,这点事,自己虽然搞不来,但是蔡琰是谁,搞定这些,小意思。

    蔡琰也果然没让黄顺失望。在她的一手安排下,汉人、鲜卑人、匈奴人、羯人等分部族划片安居,推选部族首领,选定各部族长老人选,与他们商定,各部族之间的内部纠纷,一概由首领和长老解决;跨部族之间的纠纷,则交由蔡琰委任的三支巡查使解决。

    在邺城,蔡琰与黄顺谈到的各部长老公决,少数服从多数的安排,虽然公平,但毕竟费时费力。

    现在,正是黄顺在定襄的事业蓬勃发展,一日千里的时候,速度和效率是最高的原则,其他的,包括公平,都得让位。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58章 蔡琰政经

    (全本小说网,。)

    为此,蔡琰没有一味的坚持原先的立场,而是灵活的组建了三支巡查使。三支数量确实太少,蔡琰要求他们各个聚居区,每月至少过去转悠一次,每地待上至少一天。这样算下来,三支巡查使,一月倒有一半的时间,是骑着马在赶路,从这个聚居区到下一个聚居区。

    黄顺给了蔡琰完全自主的财政大权,只要蔡琰用钱,无需经过黄顺,直接刷脸,就可以在祖渊、白雪那里领支。

    巡查使太少的原因,显然不是因为钱,实在是黄顺手底下这帮人,打架好手多的是,却奇缺能够耐下心来,帮助小老百姓解决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纠纷的小胥吏。

    就这三支精简的小分队,也是蔡琰在新、老人中扒拉了好久,矮子里拔将军,勉强凑齐的。就这样,他们的能力,也完全达不到蔡琰的要求。

    所以,蔡琰又费心费力的为他们制定了“判事十条”,让他们遇事后,以十条为依据进行判决。

    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冤假错案,造成民心不稳,蔡琰还特意与他们交代:若是判决下来,大众不服,部族首领和长老也联名抗议,便把案子带回来,由蔡琰亲自处理。

    如此一来,蔡琰几乎就成了另一个神梦版的诸葛亮。诸葛亮是军中十五杖以上军务皆亲揽;蔡琰则是事无巨细,一把抓。

    好在现在归附黄顺的部落、人群还不算太多,蔡琰勉强还照顾的过来。但很显然,这种状况不可能持久。

    蔡琰没招了,便找黄顺,让他帮助招揽一批能干的胥吏型人才,至少,能够独当一面,处理一方事务的。

    黄顺的心里,更重视能上阵打仗的人才,对这些舞弄文墨、靠嘴皮子排忧解纷的人,不怎么上心。这事,就一直拖着。

    后来,蔡琰又跟白雪抱怨此事。白雪给蔡琰出了个主意,让她去找程瑶、曹珊、呼延康、许灵和褚英。

    这几位,都是识文断字,在黄顺这边,算得上是饱学之士。让她们辅佐蔡琰,一定能更好的领会蔡琰的意思,执行下去。

    仿佛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蔡琰眼前一亮: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身边还闲置着这样几位“大才”呢!

    这几位,都是黄顺的女人,身份更高贵,在那些族长、首领、长老面前,说话更具分量,与黄顺亲至效果差不多。她们下巡查使巡查四方,一定更为胜任。

    说干就干,蔡琰立刻找上她们几个。蔡琰经多识广,对付这几个小丫头,完全是小菜一碟,不过几句话一煽动,就把她们的劲头鼓了起来,欢天喜地的跟着蔡琰,投入到“伟大的事业”当中去了。

    黄顺马上就发觉蔡琰在挖他的墙角,立刻找上蔡琰,表示不满。

    蔡琰好容易找到得力的干将,自然不放。两人一番讨价还价,黄顺把程瑶和呼延康要了回去。

    程瑶武艺高强,需要随时贴身保护黄顺,而且,她对军事,也算精通,能够给黄顺提供“专业”的意见;呼延康是胡人,有呼延康在身边,方便黄顺与各式各样的胡人打交道。

    曹珊、许灵和褚英,在蔡琰这边,正好一人下一个巡查使。有她们的加入,巡查使的规格立马连升三级不止。不但增加了亲卫,连照顾生活起居的下人,也多了十几个。

    所到之处,巡查使的人气也跟着暴涨,所有人,都围上来盯着他们看,胆大的还上前寒暄几句。

    虽然知道,那些小民围过来,冲的是曹珊、许灵和褚英,但巡查使成员跟在身边,到底也能沾沾人气,混个脸熟。至少,此后,所到之处,人人见面就知他们是“巡查大员”。

    有曹珊、许灵和褚英的加盟,巡查使每到一地,处理的案子成几何等级增长。原来每支巡查使,每月能处理上一两起纠纷,现在可好,每到一处,就有五六起案子在那里等着。

    案子都不大,都是些你家的狗咬了我家的狗,你家的牛把我家的牛抵伤了这些小事。这些纠纷,其实根本不用麻烦巡查使,他们自己就能解决,再不济,还有部落头领和长老们在呢。

    百姓的心思,巡查使团也知道,就是找个由头,跟坐在上面的曹珊、许灵和褚英当面说上几句话,听听她们天籁般的嗓音,若能听她们笑几声,就更好了。

    对巡查使来说,这倒是个练兵的好机会。这些小纠纷,处理结果早就有了,不愁因为判决不公引起不满。

    没有“上诉”的风险,却能大大锻炼队伍,增加“实战机会”,更重要的,让巡查使能够贴近百姓生活,与各处百姓熟络起来,这比什么都重要。

    只要与他们成了熟人,一切事就好办多了。遇到什么难解的纠纷,巡查使甚至靠自己的面子,就能让双方各退一步,皆大欢喜。

    蔡琰发现了这一意外的惊喜收获,从此得到了灵感,又去找彭威、彭风、荆恬和程郊等人的夫人,鼓动她们也参与巡查使。

    在下面的百姓眼里,彭威、彭风、荆恬和程郊也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他们的家眷,自然也是一身的夺目光环。

    到后来,蔡琰原先提拔的巡查使,彻底解放出来,被蔡琰委以其他重任。巡查各方的任务,完全交给了“夫人团”。不得不说,女人解决这些家长里短的纠纷,就是比男人有优势,还能为黄顺他们增加人气。

    万一遇上人命案这样的大案,“夫人团”不能胜任,便带回交由蔡琰亲自处理。人命案毕竟稀少。所以,自从“夫人团”出仕,蔡琰被解放了不少。

    蔡琰亲自主抓的,除了巡查使,还有学塾的事务。蔡琰的父亲蔡邕,是大文豪,蔡琰自己,也是学富五车,历史闻名。所以,蔡琰做主政事,自然更重视学塾的建设。

    为了能让那些野惯了的胡人孩子也能愿意学习识字读书,蔡琰不惜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编写教材,还编了教育歌曲,让各处传唱。

    蔡琰规定,汉人的孩子,必须上学,读书学字。上学的孩子,每月领学俸一贯,补贴家用。胡人的孩子,因为要游牧各方,学塾老先生不可能跟着他们一起游牧,便规定他们一年中的冬天,必须入学读书,也如汉人孩子般领学俸。

    这事,黄顺自然大力支持:苦什么也不能苦教育,这是神梦的启示,肯定错不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59章 讨厌的张既

    (全本小说网,。)

    蔡琰忙着为黄顺管理家底,摊子一点点铺大,占地越来越多,对外的事务,便完全交给了董祀。

    而董祀也不负众望,成功为黄顺拉来几十小部落投靠。后面随着玄甲军的名号越叫越响,慕名而来的部落也越来越多,渐至几百数。

    祖蓝和祖桂兄弟,则是一直心无旁骛的练兵。终于一日上,两兄弟跟黄顺汇报说,精练之卒已过万人!这时候,离黄顺初至定襄,不过仨俩月时光。扩军之快,连黄顺都惊叹不已。

    兵马量跟上了,本来非常充裕的装备一项,反而成了黄顺扩军的最大障碍。黄顺本来就带有大批工匠,来到定襄后从来没有休息,日夜赶工。后来归附的汉人当中,也有不少能干铁匠、皮匠的,人手不缺。

    缺的是材料,尤其是生铁,定襄当地根本没有,只有从内地搬运。初始靠着许庆和许章的帮忙,生铁供应不是问题。

    后来,许庆和许章跟随曹彰,出征潼关,就来了问题。

    现在翼城…晋阳一带,由张既全权做主。张既与曹彰不同。曹彰看重黄顺,对黄顺大力扶持,而张既却对黄顺没有另眼相待的意思。

    而且,张既和曹彰对付诸胡的战略,也不同。曹彰拥有雄厚的兵力,对自己的战力也很自信。曹彰的策略,是放任胡人发展。

    但只要胡人的发展,对曹彰的势力范围形成了威胁,曹彰就大兵出动,将威胁铲除。

    如此,久而久之,即使曹彰远在翼城驻扎,无论定襄诸胡,还是更往北的无臣氏,在大的军事行动前,都得事先考虑曹彰的反应,生怕把这个煞神惹出来。

    无臣氏不敢涉足定襄,可朱浑氏不敢轻易东进,都是忌惮曹彰的存在。

    但张既一介文人,他可没曹彰那个自信,他采取的策略,是平衡术。就是保证各处诸胡之间的实力对比,保持均衡。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一家独大,通过对外兼并战争做大的现象。

    张既的这个策略,很高明,无可厚非。但他的这个战略实施,头一个受到影响的,却是无辜躺枪的黄顺。

    要维持定襄地界的均衡,在张既看来,这一带,就不能出现坚固的城堡。即使城堡是作为汉人的黄顺所建,但照样能为胡人所用。

    有了城堡,一旦大军北伐,胡人就能据城固守。再加上胡人超强的野战能力,大军就算能够获胜,势必要付出惨重代价。

    胡人一旦有了坚固的城堡,就能以城堡为基地,如汉人般发展农业,就可以储存粮食,积累实力。与其他游牧部落相比,这是巨大的战略优势。

    在张既看来,得到城堡的呼延部和俟奴部,短短几年,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