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贞观文宗系统 >

第209章

贞观文宗系统-第209章

小说: 贞观文宗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来言语若刀剑,只言片语戮人心。而今无言胜有言,顿首凝眉碎肝肠。

    陆敦信低声啜泣着。而罗彦回头看着尚在沉睡着的陆德明,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什么动作也做不出来。

    或许是陆敦信啜泣的声音惊醒了老夫子,微微地睁开眼睛,看着站在自己床前的两人,陆德明勉强地笑笑:“行了,莫要哭了。我等乃天地之逆旅,世间之过客。总有走完的一天。平白做这小女儿姿态,却是有些不好。我辈研习诗书,当知生也有涯。进之啊,你去我书房,在书架第三排第五个格子里,那本《论语》中夹着的书信取来。”

    老夫子昏睡在床多日,如今一醒来思维就这般敏锐,陆敦信不知道,罗彦还能不知道么?弥留之际,回光返照,说的就是这个时间。

    没有耽搁,罗彦赶紧起身向书房跑去。便是连流泪的时间都没有了,谁能知道,老夫子到底能够支撑多久。要是错过了和老夫子的最后一面,罗彦到死都不会原谅自己。

    匆忙地将书信从书中找出,然后再检查了一遍,罗彦这才匆匆茫茫地返回陆德明的卧房。等罗彦开门之后,陆德明父子就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将书信恭敬地递给陆德明,罗彦就如陆敦信一般,跪倒在床头。

    陆德明并没有将书信拆开,反而是点点头,对罗彦说道:“为师写这封信,便是怕年纪老迈,万一哪天你等不在,却来不及交代。如今你们双双在侧,这封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这一生,都在训诂。无有那万金家财留给子孙,所传者,唯有一身正气与那半屋诗书。敦信年纪虽长,但天资愚鲁,然我陆家不能因此断了传承,所以,这些东西,就留给你吧。”

    不管还在哭泣的陆敦信,陆德明继续说道:“进之,我没有什么好留给你的,便将我毕生的心血都交付给你。书房中有一个大箱子,里头装的都是我这些年研读经籍所得。老师希望你,能够替我传下去。”

    陆德明交代完毕,看着罗彦点点头,便撒开了罗彦的手。再次笑一笑,然后,缓缓合上了眼睛。

    一息之后,卧房中传出了两声悲痛的哭声。

    讣告是罗彦亲手写的。于此同时陆敦信也开始安排下人对府邸进行布置。

    考虑到陆德明还要叶落归根,将来在老家吴县安葬,所以在京城只进行为期三天的凭吊,接下来会沿着水路快速抵达苏州,在苏州再进行接下来的仪程直至出殡。

    时间紧迫,但是事先都有准备,所以这一切并不仓促。一干布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时,陆德明归天的消息也快速传遍了长安。

    对于士林,陆德明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对于平民,陆德明是永远也进入不了八卦的不知名小人物。可是这里头有掺乎了一个罗彦,所以瞬间小人物也成了大人物。

    人们都知道,之前那个专门惹事的诚国公,他老师归天了。连名字都不知道,但这件事情便是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传播着。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是罗彦而今心底里冒出来的一种悲哀。

    忙乱了一整天,入殓的事情就已经做好了。

    只等着次日的吉时,便要将陆德明抬入棺中,然后送进已经扎好的灵堂迎接吊唁的亲友宾客。

    罗彦始终奉行着尊师为父的准则,即便是陆敦信让他前去当个傧相,他都没有答应。这世间能够真正为他好的长辈,也就两个人。陆德明,值得他当一回孝子贤孙。

    没有如淮安王李神通过世时那般的热闹。毕竟,陆德明不过就是个正六品的国子学博士,按照朝堂律例,唯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死后才会得到皇帝下旨统领百官吊唁。三品以上者,各个州县亦当凭吊。

    至于五品一下,天下这般的官员多了去了,都这样,岂不让官员们累死。

    当红霞染遍了东方,新的一天来临。陆府从大门到院落,从院落到房中,一片缟素,颇为平静地告诉路过的每个人,此地有人新丧。

    卯时起来,匆匆吃了点东西,罗彦便身穿一身孝服来到了陆德明的灵堂中。跪倒在棺木前烧了几挂纸钱,这才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跪在了棺木的一边。

    不出半刻,陆敦信也过来了。看着早就跪在那里的罗彦,陆敦信也不好再劝说,依着方才罗彦的做法,仔细地做了一遍,然后跪在了罗彦的对面。

    陆德明的家眷基本上都在江南,如今在长安也就陆敦信和一干老仆。所以不论是出于撑门面,还是彻底认可罗彦的身份,陆敦信都没有再反对罗彦这样做。

    至于原本说好的傧相,也只能找了陆敦信的好友来做。

    辰初,陆府迎来了第一位宾客。

    孔颖达可以说是陆老夫子最亲密的同僚。两人同时在国子学担任助教,同时在文学馆充任学士,同时教导太子李承乾。经年下来的友谊,不是一般人能够懂的。

    孔颖达是笑着进来的。

    若是一般人,罗彦早就一顿乱拳将其打出去了。但是孔颖达不一样。

    “老友啊,如今你归于天地,只怕过不了多久,我也要陪你去了。相知多年,想来你一定是笑着走的。也是,我辈读书人,一辈子所求你都做到了。一路好走,我在家中奠了几杯好酒,就当是给你送行了。”

    虽然嘴上含笑,可是说话的声音却是那般悲痛。说完之后,孔颖达走到灵前上了一炷香,这才走到陆敦信面前说道:“往后如果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我。老头子我虽然官小,但是你的事,怎么的也要尽力帮你。”

    陆敦信朝着孔颖达磕个头,却哭泣着说不出话来。有这样的承诺就已经够了。

    安慰了一下陆敦信,孔颖达又走到罗彦这边,看着罗彦一脸的平静,很是欣慰地赞叹道:“你小子,真的很不错。老陆一生所学,我自信不比他差,唯独这收弟子,我收了二十多个,不顶不上你这一个。”

    “孔博士谬赞了。”罗彦也朝着孔颖达磕个头,却再也不说话。

    看着堂中两人一个哭泣一个严肃,孔颖达点点头,走到一边替两人镇场子。

    不消半个时辰,但凡是当初在文学馆呆过的学士,一个个都前来为陆德明吊唁。看到罗彦跪在那里,虽然有些诧异,但是想通之后,却个个替陆德明感到高兴。

    短暂的一天,就在陆德明之前的同僚们前来看望中度过。

    第二天,又有一些人前来。有些是冲着陆德明的文名,有些是冲着罗彦的面子,也有些是冲着以前的人情。平淡而无味,罗彦不记得自己磕了不知道多少头,向来宾表示谢意。

    真正的**出现在第三天。

    李世民自然不会为这个小小的博士吊唁,但是作为陆德明的学生,太子李承乾不能不来。

    第三日一大早,罗彦在灵前跪了也不知道多久。只觉得从太阳还没出来,到灵前稍微有些光亮,再到府中逐渐有了些喧闹。然后,在太阳将光芒洒满灵堂的时候,大街上传来一阵人喊马嘶,当片刻之后安静下来,便传来傧相喊着太子殿下前来吊唁的声音。

    罗彦暗地点点头。皇家总算是没有忘了这一茬。

    如今的李承乾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随着近一年来不断接触朝政,身上也慢慢积累了不少的威严。而今一见,和当初被自己压着在万年县种田的压根是截然不同的两人了。

    走进灵堂,看到跪在脚下的一片人,李承乾并没有让他们先起来。捧起一炷香,放在蜡烛上点燃,随后三拜,插入香炉,这才转身一叹:“都起来吧。”

    其他人等都起身了,堂中只剩下陆敦信和罗彦还跪着。

    安慰了陆敦信几句,李承乾这才走到罗彦面前:“当日受诚国公教诲,方知生黎疾苦。不想你我真正再次说话,居然是在老师的灵堂前。”

    “以前种种,皆是罗彦骄纵。太子能来,实乃老师之幸。罗彦再次叩谢。”

    “行了。诚国公,此次受父皇所托前来,不仅是要为老师吊唁。也是想告诉你,想通了,就回去吧。”李承乾说完,也不待罗彦回答什么,便转身离开了。(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手机阅读,m。taiuu。com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篇祭文明初心

    (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

    李世民托李承乾带来的话,无疑是一个很鲜明的信号。往事不再追究,只要他回来,一切都好说。、

    不论怎样,罗彦的身上还挂着与长乐公主的婚姻呢。眼瞅着再过一年多,诚国公府都要扩建完成。所以当初决定罗彦去永州,李世民也是打着要给他点颜色看看,顺便让他消停的意思。

    可是,李世民如今是反悔了,那自己的态度呢?

    罗彦,似乎陷入了迷茫。

    三天的吊唁就这样不温不火地过去了,接下来,就是陆敦信要带着一众老仆将陆德明的灵柩运到苏州去了。天气炎热,为了防止尸体腐化,罗彦不得不变卖了一些家产,在好些个人家求购来冰块。

    好在从长安到苏州,走水路倒是一路的顺流,日夜不休,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不然购置来的这些冰块,估计还用不了半路。

    次日天亮,估摸着城门刚刚开启,陆府的中门大开。陆敦信与罗彦为首,带着几个精装地汉子,在请来的道士一番祈祷后,便抬起灵柩,往城外走去。

    晨风吹拂着引魂幡,将仆役们撒出去的纸钱吹向了远方。也将一行人的哀嚎送到了更远的地方。

    水路的是长安城东的广通渠,经此汇入黄河,再转进通济渠,沿着淮水,经邗沟到苏州。到了这里,罗彦还真是得好生感谢那杨广。虽然被称为独夫,可是要没有杨广留下的这些东西,陆德明的尸身还不知道要被送到哪里去呢。

    纸钱洒了一路,唢呐吹了一路。到达渡口的时候,已经是巳时了。

    未曾回家出殡之前,棺木是不能够落地的。虽然看着眼前有陆德明生前的好友们前来相送,可是罗彦和陆敦信也只能朝着他们抱歉地点点头,然后合力将棺木抬到了早就准备好的大船上。

    待一切都收拾妥当,这才走下船,向站在那里等了许久的孔颖达姚思廉等人致谢。

    孔颖达几人摆摆手:“好了,无需这般客套。天气炎热,你等祭祀完天地,便尽早赶路。耽误了时间,我等心里也过意不去。”

    灵柩归乡,沿路要经过无数的山川河岳。为了能够让一路平安顺利,临行之前都要祭祀天地,通告诸神。以便沿途有神祗保佑,安全抵达。

    陆敦信朝着罗彦点点头,低声说道:“师弟,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

    却是因为陆敦信回到家中还要念祭文。这祭奠天地的事情他就不能沾手了。

    罗彦也不多说什么,走到渡口前摆好的香案处,先是在仆役端来的水中净手。擦拭过后,便拈起一炷香,躬身拜了三拜。待香被插入炉中,罗彦就从袖中掏出了一份表文。

    “黄天在上,后土在下,凡俗祈祷,伏惟钧鉴。

    吾师陆公讳德明者,吴中吴县人。年少聪敏,恭谨好学。未及弱冠,名满天下。仕宦三朝,训诂半百。官不过大夫,衣不上朱紫。教学为务,兢兢业业;治经为本,勤勤恳恳。未有先圣杏坛之美事,鲜闻前贤鹿门之功业。

    桃李丰硕,不言土沃;枝叶华茂,不言根深。两朝尽去,不闻姓名于书;一代儒宗,未列图像于庙。然著作不闻于人者,不欲虚名而好实务。家无半斤余钱,屋藏万卷诗书。皓首穷经,教书育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吾师也。

    忠于王事,客死异乡。今孝子陆氏敦信者,为人忠厚。承先师之正气,袭儒家之遗风。为官数载,公正廉明。此两者,德行虽不名世,然小节无亏,心底无私也。而今过宝地,入贵乡,唯乞诸方神祗,冥冥护佑。

    尚飨。”

    罗彦念完了这篇通告鬼神的祭文,将其在蜡烛上引燃,随后撒开手,任其在空中燃尽,被清风送到了水中。

    仪式一罢,陆敦信就向着诸人一拜:“诸位长辈,行程匆忙,恕敦信不能与诸位一诉衷肠。待三年后,敦信再来亲自向诸位长辈请罪。”随后看着罗彦说道:“师弟,珍重。”

    随后便转身踏上了大船,向岸上众人一拜。

    船工见陆敦信这样,也正式解开了缆绳,喊一声号子,一群水手就开始划桨,将大船缓缓划离了岸头。

    静静地看着船身离自己越来越远,最终消散在曲折的河面彻底消失不见,这才缓过神来,对着身边的这些人一拜。

    “感谢诸公今日前来。深情厚谊,罗彦铭感五内。”

    孔颖达笑了笑:“这般客套,哪里还是当初那个年少轻狂的罗彦。好了,既然陆夫子已经被送回吴中,你呢,有什么打算?”

    孔颖达不问还好,这一问,还真是把罗彦给难住了。

    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呢?

    李世民已经对自己伸出了手,便是李承乾,昨日的态度也是颇为奇妙。如果此时自己能够上表认个错,不说官复原职,至少是不用理会那被贬到永州的事情了。

    最多在家呆上几个月,又能活蹦乱跳地回到朝堂。

    可是,这真的是他想要的么?

    方才在读那份表文的时候,陆德明的生平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再也挥之不去。陆德明要是向做官,以他的本事怎么的也能混到位极人臣吧。

    可是几十年的光阴都扑在了训诂上面,难道陆德明就不知道官当大,权势重,地位尊崇,儒家子弟想要追求的虚名也唾手可得。不,他肯定知道。之所以知道这些,还是不去选择,更多的来自于对儒家传承的责任。

    昔日陆德明教导他的一幕一幕都浮现在眼前。

    罗彦呆立和半晌,孔颖达一众人也站着等了半晌。

    当罗彦回过神来的时候,很是坚定地对孔颖达他们说:“以前是罗彦错了,以为出将入相才是文人的最高目标。但是如今才知道,其实,还有其他的路可以选。”

    话说的模棱两可,但是孔颖达几人听了倒是笑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