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220章

灭明-第220章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命军的逼迫,田芬的拉拢,还有大都督身边虎视眈眈的骑兵……

    沿途的官员发现,在大都督巡视之后,域内异族主动“入汉籍、奉天主”的人数竟是急剧增加,为了登记这些百姓,他们不得不增加人手。

    李自成倒是没有深入至回人当,他在官员们的陪同下,几乎沿着次的行军路径,将次走过的大道重新梳理一遍,虽然沿途的官员一再向他保证,这是兰州至关山最好的道路,但他依然紧锁着眉头。

    道路年久失修,崎岖不平,即便是渭河北岸,也需在山谷穿行,这样的道路,如何能担负着关山一线天命军的给养?

    士兵们在前线浴血,如果粮草供应不,让人情何以堪?陇右,怎的如此破败?这么久的时间,难道朝廷真的忘记了这块属地?

    更让李自成忧心的是,这条承担着守卫关山的生命线,沿途要穿越大量的河流,沿着渭河北岸,倒是可以扩充路基,不过,运粮车不断被河流阻隔,如果搭建浮桥,不但不能持久,而且会阻碍河流船只的通行。

    此处多为高山河流,两岸峡谷结构,即便搭桥,也是极为不便。

    能不能沿着渭河,依靠水路运输粮草?

    李自成很快失望了,渭河虽是一条流量极大的河流,但在他的游,不但流量不大,难以承载大型船只,更是传说的黄河还要百折千回,两岸几乎都是峭壁,一切,都是山势惹的祸!

    在这样的河流通行,长江三峡还要艰险。

    没办法,李自成只得给沿途的官员下令:待人口登记、土地分发完毕,立即组织百姓,全面修缮各自县域内的主干道,除了地势要平坦之外,宽度不得少于一丈八尺,这些将作为今年百姓所有的徭役负担,更是对个府县主官的年度考核。

    道路修缮实行一票否决,凡是年底之前,域内主干道没有达标者,主官一律免职,贬为庶人!

    为了监督各府县修缮兰州至清水县的主管道,李自成成立以亲兵小旗官任二喜为队长的督察队,骑着战马在沿线不间断巡视,检查各府县道路修缮的进度,凡是推诿、拖拉者,一律追究府县主官的责任。

    陇右刚刚归顺天命军,李自成放出话,这是检验各府县的主官,对天命军忠诚度的最重要的标志。

    修缮道路的事,算是分发下去了,即便有些府县无法完成,也会大大改善沿途的道路,但道路经过河流、耽误运输的事,怨不得各个府县了,不要说陇右,即便是朝廷,一时之间,也难以浇筑大量的桥梁。

    出征陇右之时,李自成渡过黄河来到兰州,他感叹渡河之艰难,当时便异想天开地让汤若望设法在黄河建造一座桥梁,便于大军快速通行。

    不过,这个目标恐怕很难实现,汤若望虽然学习过一定的西洋科学,但他不是天主,不是万能的,让他制造个望远镜、显微镜什么的,恰好是他的专长,难度不大,但要让他在黄河建造桥梁,实在是难为他了,不但是他,是他的母国,恐怕也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李自成当时让他造桥,只是给出一个大方向,没想到现在真的能用了,不知道汤若望的研究有没有进展。

    他沿途走过渭河沿岸,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为了运输粮草的便利,官道应该修缮在渭河的左岸,但沿途的秦州、伏羌县、宁远县,甚至巩昌府,都是在渭河的右岸,为了未来的经济的发展,道路又必须修筑在右岸。

    难道还要建造渭河大桥?

    渭河的游,河道并不宽阔,但之支流,还是要宽不少,最阔的地段,更是接近十五丈,如此宽度,已是接近兰州一带黄河的一半了。

    究竟能不能建造桥梁?需要选择什么材料?

    李自成悠地想到正在修筑的水泥大道,对,用水泥,材料倒是不难,不知道是否符合建桥的标准。

    不过,这个时代,并没有特别的载重,标号低一些也无妨。

    经过深思熟虑,李自成最终决定,道路还算要修筑在渭河的右岸,既然府县都是坐落在右岸,说明右岸的土地更为平整,土地的产出更多,况且,这些府县生产的粮食,最终还是要渡过渭河,运送至清水县,反正要渡河,不如直接建造渭河大桥,也可以方便两岸的通行。

    关键是能不能建造出渭河大桥。

    行至宁远县的时候,李自成飞鸽传书西宁,让汤若望立即动身,带数名西宁科技高等学校的优等生,立即赶赴陇右,与自己汇合。

    不管能不能成功,李自成都要试一试,他不信了,掌握了数百年见识的他,还能给区区渭河大桥给憋死?

    不过,除了道路和桥梁让人揪心之外,李自成也遇了几件顺心的事,巧合的是,这些事都发生在宁远县境内。

    首先,周宾飞鸽传书,已经顺利拿下岷州卫,现在押解着战俘,正在返程的路。

    接到周宾的传书时,李自成已经与田芬挤在行军床。

    田芬连着几日骑马,虽然马鞍铺垫了厚厚的棉布,但她的大腿内侧,还是摩出一片血红的印记,知道她正在为天命军立功,李自成不得不安抚她,正用热布巾轻轻擦拭。

    得到周宾的讯息,李自成立即将热布巾一扔,让田芬自己擦拭,他接过讯息,连着看了两遍。

    周宾胜利归来,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原本不值得庆贺,但岷州卫在陇右的最南,也是天命军最后征服的一块土地,拿下岷州卫,天命军“东征陇右”的军事行动,算是圆满结束了。

    李自成和天命军,将转入新的征程——建设陇右,将陇右发展为天命军新的钱粮之地,同时,还要迎接朝廷的怒火。

 第331章 比黄金更重要

    在陇右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被朝廷知悉之前,李自成在宁远县获得一个极为重要的讯息:宁远县以西二十里的广吴山,有一座型铁矿,官府原本已经开采过,但随着陇右经历了各种战事,矿丁逃亡殆尽,现在处于停产状态,但附近时有百姓偷偷开采。(全本小说网,https://。)

    万不得已,宁远知县方才询问李自成,要不要将铁矿封存起来。

    封存?李自成像是听到人世间最好笑的笑话。

    天命军对铜铁的需求,可是到了渴望的地步,李自成不惜派出七个百户两个,远征麦力干部的骑兵,虽然开辟了浩门县,还顺带着收获了田芬,将卡当城与三角城连为一体,但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达板山麓的红石崖铜矿。

    为了生铁,他回炉了甘州的近两百铁架大车,对西宁商人穆青山、金一心一再让利,如今在广吴山遇铁矿,岂肯封存,让这些大好的矿石,躺在地底下白白浪费了?

    李自成恨不得一个耳光,将这个不开眼知县打入十八层地狱,幸好他及时传出了讯息,如果再延误片刻,那等着下油锅吧!

    李自成立即停下去兰州的步伐,带着亲兵,在那将功补过的知县亲自指引下,沿着广吴水西行二十里,来到广吴山下。

    此时的广吴山,几乎完全被草木覆盖,郁郁苍苍的,但在南面山麓,却是裸露出一片乱石,足有两亩大小,在距离山麓不足半里的地方,尚有一座废弃的城堡,城堡不大,周长不过两里,城墙不过一丈五尺。

    知县见李自成的目光久久落在城堡,忙前道:“大都督,此处原为广吴堡,驻扎着一个千户的士兵,但自从来了盗贼,堡内的士兵,逃的逃,降的降,广吴堡便废弃了,曹将军虽然荡平了盗贼,但广吴堡再也未能恢复过来,如今便成了这个样子……”

    李自成四处扫视,却是并未看到炼铁的器具,皱着眉道:“那炼铁的高炉呢?怎么没看到?”

    “高炉?”知县一愣,随即躬身道:“回大都督,因为县衙暂时无力开采,所以……所以属下着人将高炉运回城内,现在尚在县衙!”

    高炉尚在,那重新开矿,简单多了,李自成忽地想到一个问题,遂道:“知县大人,从地下挖出的,乃是铁矿,百姓没有高炉,如何冶炼生铁?不能冶炼出生铁,他们偷采矿石何用?”

    “回大都督,据工匠们说,广吴山的矿石,生铁含量极高,所以百姓用简易的法子,也能练出生铁,只是生铁的质量,却是不能与官窑相媲美,多是以次充好!”

    原来如此,在这陇右,竟然能有这样一座富铁矿,李自成抑制着心的兴奋,他一面交代知县,半日的时间,勿要将炼铁的工匠们及炼铁的器具,送至广吴堡,同时让亲兵们立即动手,将堡内的茅草屋收拾一番,辟出几间用于住人。

    堡墙亦需修缮,但亲兵们太少,一时难以凑出人手,不过,广吴堡已经失去军事的防御作用,有没有堡墙,已经不重要了,关键还是堡内的房屋,应该尽快清理出来。亲兵们动手整理堡内的茅屋,只要墙泥尚在,能很快得以修缮,但凡墙泥倒塌了,一时半会根本无法修复,索性推到了重建。

    李自成立在墙头,目光还是离不开广吴山,被草木掩藏了大半的山宇,真的是一座梦寐以求的富铁矿吗?知县说,这是一座等的铁矿,它的产量究竟有多少?

    这些问题,暂时不会有答案,只能留待工匠们来解说了。

    不过,要开采铁矿,还需要大量的矿丁,这需要宁远县知县的协助了,万一人手不够,宁远县境内的道路只能暂缓修缮了。

    李自成的目光不知觉有投向广吴山,此处的铁矿,不啻于雪送炭,与东征陇右相,广吴山于天命军的意义,丝毫不下于整个陇右,陇右将为天命军提供更多的粮食与兵源,而广吴山为天命军提供的,是应付朝廷大军的利器——西宁步枪!

    “大都督,山前怎会有许多兵马?”

    亲兵的话,突然打断了李自成的沉思,他举目远眺,果然有一队骑兵,因为距离太远,看不真切,只能看到山间小路有一列长长的队伍。

    亲兵们顿时紧张起来,纷纷停下手的活计,将丢在地的腰刀拾起,枪手们已经开始装填子弹。

    难道此处尚有朝廷的兵马?怎的不见周宾汇报?李自成心内一惊,面却是丝毫不变色,沉思片刻,觉得不对劲,自从天命军进入陇右以来,与陇右的军队战斗多次,从未听说过陇右有朝廷的骑兵,这一处军队,何来战马?

    他挥挥手,让亲兵们不用紧张,脑子却是飞快地旋转着,一时却没有主意。

    近了,越来越近了,远处的士兵在一点点地放大。

    一名亲兵忽地高声道:“大都督,李千户,是李千户的人!”

    李千户?李过?李自成度量,李过拿下洮州卫,已经有数日了,计算时间,差不多要回来了,但他不走大道,怎的在此山谷穿行?

    待过了片刻,李自成已经看清了,最前面的大旗,依稀是一个斗大的“李”字,不是李过又是谁?

    亲兵们已经放下了手的刀枪,神情也是放松下来,在此处遇自己人,无异于洞房花烛金榜登科,又自顾清理茅屋去了。

    李自成心甚喜,便着了两名亲兵,前往迎接李过。

    稍顷,听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尚未入堡,便传来李过的声音:“大都督公务繁忙,怎的来到这种荒山野岭?”

    李自成笑而不答,待李过入了堡,方道:“双喜,洮州怎么样,没遇什么麻烦吧?”

    “没有,没有,陇右已经烂透了,洮州也不例外,曹诏虽然将陇右梳理了一遍,但他亦是无力回天,”李过飞身跃下马,拜了一拜,方才起身,“大都督来到此等荒山,难道此处有黄金不成?”

    “你说对了,”李自成哈哈大笑,道:“虽不是黄金,却黄金更为重要!”

    “大都督……”

    李自成含笑道:“双喜可知,天命军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最缺?”李过恍然大悟,激动地抖着双手,道:“生铁,大都督,难道此处出产铁矿?”

    “看来双喜这一番征战,洮州卫并没有给予太大的压力,脑子尚未糊涂,”李自成转向广吴山的方向,用手一指,道:“这些蓊蓊郁郁的树木之下,皆是铁矿,西宁军的生铁,总算不用受制于朝廷了!”

    “果真是铁矿?”李过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到郁郁苍苍的草木丛,却有一大片裸露的土石,心已是明白了大半,“大都督,此处的铁矿,已经开凿过?得到工匠们确认了?”

    “此处原本是铁矿,只因闹了匪患,方才逐渐废弃了,”李自成毫不掩饰心的喜悦,“半日之后,工匠们会带着高炉,前来广吴山常驻,铁矿要尽快投产,天命军对生铁的需求,可是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一刻也耽误不得。”

    李过待要回话,这时,从堡外来了一名骑兵,他翻身下马,跪倒在地,“叩见大都督,叩见大人!”

    “什么事?”李过被饶了兴致,顿时皱着眉头,脸明显是不悦的情绪。

    “回大人,兄弟们都是来到堡外,属下叩问大人,兄弟们是在堡外驻扎,还是进入堡内立营?还有这些战俘……”

    “战俘?”李自成心一动,开挖铁矿,可以说万事俱备,唯独缺少矿工,这个李过,怎么跟肚里的蛔虫似的?他忙看向李过,道:“双喜,这次俘获了多少洮州兵?”

    “除了轻伤的,至少有千人,”李过尚不知道李自成的打算,趁机道:“大都督,这些战俘,要押赴清水县吗?”

    “不用,押解至此处,最为恰当,”李自成的脸早漾着笑意,千余战俘,开矿绰绰有余,各府县的百姓们,待重新分配了土地,要播种冬小麦了,粮食生产耽误不得,这些战俘,可是救了急了,“双喜,广吴堡太小,先让兄弟们在堡外扎营吧,战俘们,先让他们歇歇,待回我要召见他们!”

    “是,大都督!”李过答应着,回头让那传令兵赶紧去传令。

    李自成待堡外安营完毕,方才随着李过,出了广吴堡,千余战俘,衣衫接近褴褛,在第一千户士兵的看护下,早失去作为军士的意义,连目光都显得呆滞,恐惧的成分倒是不多。

    天命军的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