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412章

灭明-第412章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小米早知道大都督有收服张令的心思,不待吩咐,主动给张令奉上茶水。

    张令默然无语,坐在李自成的对面,竟然有些期待了,这个李自成,还能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李自成只啜饮茶水,然后放下茶水杯,看着张令的双目,缓缓道:“张令将军,此战失利,非你之过,乃是在于器械。”

    “器械?”张令迎住李自成的目光,心中却是有所感悟。

    “论火炮,天命军的火炮,射程上与明军的不相上下,但天命军使用的是开花弹,无论是威慑,还是爆炸的威力,都是远胜明军,”李自成道:“论火#枪,天命军的步枪,最佳射程是二百步,有效射程是四百步,最大射程达到六百步,而明军的火铳和弓箭,射程应该不会超过六十步吧?”

    “啊……”张令像是听到天书,但李自成说的偏偏是事实。

    “以六百步对六十步,所以明军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

    “难怪看不到士兵出手……”

    “对,今日的战斗,天命军的士兵没有伤亡!”

    张令终于避开李自成的目光,心中似乎打翻了五味瓶,李自成不过是流寇,为何有如此犀利的火器?难道是从奥斯曼购买的?遥远的奥斯曼……传说中的噜嘧铳,就是来自奥斯曼帝国……

    李自成道:“所以,今日战斗的失败,并非张将军之过,而是火器不利。”

    张令心中一动,流寇说了句实话呀!

    可是朝廷知道原因吗?

    朝廷的大员们知道原因吗?不,他们只会用嘴巴说话,没有人告诉他,流寇的火器十分犀利,比明军的还要厉害,他们并不真正关心战争本身,他们只需要一个结果。

    战争失败,朝廷一定会追究战争失利的罪责,有谁会关心士兵的伤亡?李自成说的不错,但朝廷的大员们不会这么想,他们只需要一个替罪羊。

    他张令,无疑就是璧山之战的替罪羊!

    “与天命军战斗,总兵侯良柱死了,四川巡抚王维章降了,现任天命都督府属下的成都知府,陕西参政戴君恩降了,曹文诏仗着手中有关宁铁骑,灰溜溜逃命了,洪承畴的影响力太大,天命军勉强放过他……”

    张令似乎被带入一段童话世界,但从李自成的脸色和目光来看,又不像是说谎,“大都督,这一切都是真的?”

    李自成淡淡笑道:“到了此时,我有必要隐瞒吗?成都离此不远,不久之后,你可以去问问王维章!”

    也许不用再问了,以天命军今日表现出的战斗力,如果双方的人数相同,就是傻子指挥,或许都能取胜。

    张令低着头沉思,心中早已起了一点涟漪。

    “所以,我才说,此战失败,罪不在将军,而是在于火器,”李自成虽然不是“唯武器论”者,但在保证士兵素质的情形下,武器的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并非我了将军开脱罪责,实际上,成都有两万余步兵,还有三千骑兵,结果……将军已经知道了!”

    “……”

    “戴君恩两万士兵,除了阵亡,所有的士兵都降了,戴军恩现任会州知府;曹文诏在固关,三千步兵全军覆没,一千骑兵也是损失了三成;同样是在固关,洪承畴三万人马,几乎被全歼,我不想让洪承畴太过难堪,勉强放了他,双方在固关达成协议,互不进犯!”

    “固关?”张令心中一动,好好的在固关,为何来到四川?

    “对,就是陇山上的固关,”李自成顿了一顿,又道:“说到此处,我要纠正将军一个说法,‘流寇’一词,也许用在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他们的身上更合适,天命军虽然造反,却不是流寇,我们有自己的地盘,西宁、甘州、陇右……我们不但建立了天命都督府,还有甘肃省、青海省,如果现在成功了,又会增加一个四川省。”

    “啊……这些,为何以前没有听说过?”张令将信将疑,除了四川的战斗,其余的连影子都不知道,而且对阵的还是曹文诏、洪承畴这样的名将。

    天命军能守住西宁、兰州这样的区域,不像流寇被朝廷的大军撵得满天飞,能守住地盘,哪怕只是西宁这样的边陲之地,说明天命军可以具备和明军对峙的实力,难道天命军真的成了流寇中的首领?

    “哈哈,”李自成大笑,“洪承畴在固关大败,损兵折将,被迫暗中与天命军议和,他敢公诸天下?当然,这样的和议对我们有利,我们恰好闷声发展。”

    “现在的天命军……”

    “张将军此战不利,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士兵身上,”李自成避而不答,继续道:“明军士兵,打仗只是为了能混口饭吃,一旦出现僵局、苦战,很难坚持下去,而天命军的士兵,只是为了百姓,让所有的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耕’,为了百姓,即便伤亡,天命都督府也会及时抚恤他们,以及他们的家眷。”

    李自成为了收复张令,自然将天命军与天命都督府的各项长处,一股脑说了出来,张令像是听了天书,心中有些疑惑,却又不得不佩服李自成的心机。

    别的不说,就凭天命军的火器优于明军,流寇根本做不到,整日被朝廷的大军撵得满天飞,哪有时间、人才研制火器?

    两人相谈甚欢,李自成让何小米上了酒席,两人把盏同饮,气氛越发活跃。

    不用李自成劝说,张令主动就降了,除了投降,他也没有第二路可走!

    张令的加入,让天命军又得一名虎将,虽然璧山吃了败仗,但他军事才能,以及对士兵的态度,李自成倒是很赏识他。

    战败的责任不在于张令本身,而是在于张令不该与天命军作战!

    “张将军,从今以后,你我肝胆相照,来,满饮此杯!”

    “肝胆相照!”张令举杯,一口干了,放下酒盏,抹了把嘴角的残酒,道:“此战之后,大都督将欲何往?”

    “拿下重庆,再沿江而下,”李自成一向不喜欢饮酒,今日高兴,便多饮了几杯,“不瞒张将军,成都附近,无险可守,至少要拿下奉节,才能阻止明军从湖广溯江而上。”

    “大都督,”张令一听,知道李自成所言非虚,忙道:“在下原是重庆府守将……若是大都督信得过在下,在下愿意独身前往,说服三关与重庆府归降……”

    “信得过,信得过,如果张将军有异心,今日不去,他日也会离去,我用人不疑,”李自成只知道重庆府,行军地图上也只标注了佛图关,什么三关,名称都不知道,闻言便顺水推舟,“三关重地,关隘险阻,张将军独身前往,万一有碍,如何向守关的士兵解释?”

    “这……”张令迟疑片刻,道:“三关都是当道而立,周围山势重重,一夫当关,万夫难克,不过,守关的将士,都是在下的属下,在下只凭一人前往,定要说服他们来降。”

    李自成思索片刻,还是不放心,张令是第一次为天命军效力,为避嫌疑,才要孤身前往,“他们是张将军的属下,但此时各为其主,若是一人前往,万一有人冥顽不化……”顿了一顿,又道:“张将军带上一个百户的亲卫,必要的时候,也好震慑三关!”

    “多谢大都督信任!”张令忙拱起双手行礼。

    “不用多礼,”李自成笑道:“等拿下重庆府,我再论功行赏!”

    一席畅谈,张令大有相见恨晚之态,回去的时候,李自成并没有派人监督,而是让他独自回营,这让他大感意外,顿了一顿,什么也没说,只是向李自成行了一礼,便退出李自成的中军大帐,出了账外,暗中紧了紧拳头。

    普通的明军战俘,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他们被绑缚后,集中在明军原先的大营中,由天命军的士兵看守着。

    天命军的士兵在打扫战场的时候,还是按照老规矩,兵器、铠甲等留下,重伤兵一律补上致命的一刀,只有受伤轻微、基本上能自行恢复又不会致残的人,才被留下了,与战俘集中在一起。

    尸体照例要火化,残余的灰烬及时掩埋,折腾了半夜,全部收拾结束的时候,已经超过子时了。

    晚饭的时候,因为要监视明军,士兵们只是就着清水吃了几口干粮,现在璧山战场大局已定,又折腾了半夜,腹内早就空了。

    火兵根据大都督的指示,早已准备了热汤饭,让士兵们饱食一顿。

    根据天命军的军律,在战斗的间隙,只要不是长途行军,一般是要早操的,考虑到今日休息得太晚,李自成便免了他们明日的早操,让他们多休息两个时辰。

 第618章 求人不如求己

    天明后,张令带着一个百户的士兵,辞别李自成,前往龙洞关,预备说服守关的士兵归降天命军。//全本小说网,HTTPS://。)//

    宋文有些担心,见张令离开后,立即求见李自成,“大都督,张令新降,今日放他归去,万一他不回来……”

    李自成倒背着双手,道:“宋将军放心,我以诚待他,他必不会负我!”顿了一顿,又道:“就算他不回来,对我们有什么损失?三关不过增加百余士兵,难道这百余士兵,还能阻挡天命军能的步伐?”

    宋文点头称是,三关和重庆府的兵力,基本上都是战俘了,张令不过带回去百人,在一万天命军面前,这百余人能起什么作用?如果张令二次被俘,恐怕就没有现在的好命了。

    李自成转过身,看着张令离去的方向,道:“昨日张令投降,并非为了活命,主要是为了那些战俘们,为了让他们活命,战俘还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张令要是去而不返,不怕我一怒之下,将这些战俘全部杀了?”

    宋文遂道:“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等着张令的讯息吗?还有这些战俘……”

    “既然信任张令,那就给他一点时间,”李自成道:“昨夜收拢了多少战俘?”

    宋文拱手答道:“回大都督,属下查点过了,一共六千八百战俘!”

    “这么多?”李自成心中一动,此处靠近长江,又有许多支流,战俘中熟悉水性的不在少数,可以从他们当中招收一批水军。

    上次在叙州,周坤不只补充了一千五百士兵,实在太少了,水军不仅要驻守长江水道,拦截可能溯将而上的明军,还要逐步向长江以南扩张,至少要五千士兵,也许五千都不够。

    “走,趁着没事,我们去看看战俘!”

    “看看战俘?”宋文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了,这些战俘,杀了太过残忍,放了又不太放心,大都督肯定是要从他们当中扩军,忙点头道:“看看战俘也好,总不能让他们白吃粮食。”

    刚刚在西宁起步的时候,当时还叫西宁军,最紧缺的便是粮食,但来到四川后,有了富庶的成都平原,天命军再不缺精粮,但在宋文的眼中,粮食还是十分宝贵,绝对不能白白浪费。

    李自成一边走一边道:“按照天命军的惯例,他们不是主动归降,是实实在在的战俘,须要完成一年的劳役,不过,事急从权,水军人数太少,只能从他们当中选择熟悉水性的人,直接加入水军了。”

    “这……”宋文知道李自成要扩建水军的事,也知道水军接下来的任务非常重要,迟疑片刻,道:“那他们暂时只能作为辅兵!”

    “那是自然,即便他们有战斗力,暂时也只能做为辅兵,只有粮饷,没有饷银,”李自成淡淡地道:“他们原本就是士兵,操训起来不会太困难,关键是能否遵守天命军的军律,即便归降了,将来在操训过程中,肯定会有部分要淘汰。”

    天命军在成都斩获颇丰,加上各地府县的赋税,天命都督府初步算是翻身了,即便李自成预备将八十万两银子押送去西宁、兰州,成都尚余着接近一百五十万两,他的手中,暂时不差钱!

    但需要用钱的地方也会很多,水军大规模扩军,除了军饷,舰船才是投入的大头。

    周坤从青海带来部分舰船,数量上远远不够,曹建倒是可以建造舰船,但需要时间,暂时只能向沿江的商家购买。

    曹建所造的舰船,在设计、装备上更加先进,但并不省钱,只要条件合适,李自成预备在舰船上装备火炮、步枪,打造真正、独立的水军。

    水军的花费,比同等数量的陆军大多了,为了守住四川的沿江路口,以及华夏未来的发展,水军必须大规模扩军。

    还有整个四川的防务,天命军此次在四川露面,再也无法瞒过朝廷了,与朝廷的战斗,规模上一定会增大,必要的时候,陆军也要扩军,军饷也会随着提高。

    还有四川的大小官员……

    当日在蜀王府得到黄金白银的时候,李自成一阵狂喜,但真到花钱的时候,却还是不能率性而为,必须精打细算。

    宋文伴着李自成来到明军的大营,让看守的士兵将战俘全部押解出来。

    或许是紧张、焦虑,或许是无助,或许是昨晚没吃饱,才过了一个晚上,他们就变得蓬头垢面,连目光也是十分呆滞。

    他们有没有受到虐待,李自成没有心思过问,毕竟是战俘,总不能老爷子似的供奉着,他向战俘们扫了一眼,见他们站得东倒西歪,便道:“都站好了,你们是军人,即便成了战俘,也该有军人的军姿,不要给军人脸上抹黑!”

    抹黑?战俘们面面相觑,已经成了天命军手中的鱼肉,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还谈什么军姿?他们一个个瞪着眼,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何小米大怒,用手在腰刀上拍了两拍,“大都督的话,你们没听到,还是准备受死?”

    李自成止住何小米,却也变了脸色,难怪毛太祖重视士兵的思想工作,一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军队,的确没有战斗力,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再严格的军律,也铸造不出一支强军。

    明军积习难返,想要改变他们的习惯、思想,的确很难,不过,这些恶习不能带到天命军中,宁缺毋滥,宁愿不要这些士兵,也不能将就他们。

    李自成恨不得拉出两名士兵,当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