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635章

灭明-第635章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默然片刻,道:“便是朕愿意南迁,可是朝中的大臣们……尤其是那些言官……”

    张嫣嫣然一笑,道:“皇上,此事不用亲口提出,要让大臣们说出来!”

    “大臣们?”

    “妾身听说,詹事府左中允李明睿,一向有南迁的言论,”张嫣心情稍定,伏在朱由检的怀中笑道:“皇上不妨召见李明睿,问计于他……”

    朱由检心喜,在张嫣光滑的身子上抚摸片刻,道:“还是嫣儿睿智,总能替朕想出法子,朕不知如何感谢嫣儿……”

    “臣妾与皇上,都是大明皇室的人,说什么感谢?”张嫣被朱由检摸得心儿发痒,忙逮住朱由检的大手,正色道:“明儿是新元,是皇上祭拜先祖的日子,明日皇上索性去皇陵拜祭!”

    “嫣儿是说,明日去龙虎山拜祭十二陵?”朱由检立马情形过来,“向祭拜十二陵,昭告先祖……”

    “昭告先祖之后,然后召见李明睿,”张嫣悠悠地道:“希望李明睿能明白皇上的心思!”

    朱由检思索片刻,忽地抓住张嫣的双手,轻轻摩挲起来,“嫣儿,朕知道如何感激你了!”

    “什么?”

    “嫣儿在朕的龙床上,三言两语就为国家定下大计,解了天命军的困局,”李自成的面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淡淡的,轻轻的,“朕感激嫣儿,自然是在龙床上,来……”

    “皇上……”张嫣欲待挣扎,已经感觉一座大山向自己的身上压过来,不觉全身酸软,四肢无力,情知逃脱不过……

    (本章完)

 第943章 动了南迁的念头

    新元初一,群臣都要随着皇上祭拜先祖,今年也不列外,群臣起个大早,都在大殿外等候,没想到朱由检匆匆赶来的时候,却是告诉群臣,今年祭祖,并不去太庙,为了表达他对列祖列宗的诚心实意,他要亲自去昌平的皇陵祭拜。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群臣顿时傻眼了,但昨日传来讯息,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知道皇上心情不好,谁也不敢出言反对。

    在王承恩的提醒下,群臣才想起要预备车马,皇陵距离京师,可有百里之遥。

    武将们都是乘车而来,但文臣多半坐轿上朝,还得回去更换马车,朱由检板着脸,只给了他们半个时辰时间。

    辰时整,朱由检亲率文武大臣出了城北的安定门,沿着宽阔的官道,奔皇陵而去,虽然都有马车,但人数太多,官道上十分拥挤,骏马根本无法全力行驶,直到午后,差不多未时,方才抵达天寿山脚。

    朱由检下了御车,没有任何停顿,便直奔长陵。

    朝中重臣都是上了年纪,比不得朱由检正当壮年,一个个怨声载道,可惜,他们只能用最小的声音一轮,甚至只是一个眼神,谁也不敢大声表现出来。

    他们在马车中就补充了食物、清水,下了马车之后,虽然腰酸背痛,却也只能随着朱由检的步伐。

    长陵是首陵,乃是永乐帝与徐皇后合葬的陵墓,天寿山成为皇陵区,正是从永乐帝的长陵开始的,十二陵环绕在天寿山东、西、北三面的山谷盆地中。

    进入大红门,朱由检神情萧瑟,连跟在身边的王承恩都不敢喘气,首辅陈演紧随身后,其余阁臣、六部尚书都不敢怠慢,品级低的官员,此时才刚刚抵达天寿山。

    入了小红门,迎面便是祾恩门,朱由检稍稍迟疑片刻,方才穿过左侧的小门,而文武官员是不能与皇帝同行,他们只能从右侧的小门内拥挤着过去。

    进入祾恩殿之前,朱由检在左侧的香炉中上了香,对空拜了三拜,嘴唇翕动着。

    他先是看了眼左侧的龙山,随后又看了右侧的虎山,心中默默念叨着:左青龙,右白虎,加上永乐大帝,保佑大明江山万世流长……

    朱由检自己都不相信,哪个朝代可以万世流长,或许大明最终会被新的朝代所代替,但这样的事情,无论如何不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嫣儿都说了,自己可是勤于政事的好皇帝……

    王承恩顺着朱由检的目光,也是向两侧看了眼,心中不觉一惊,左边的龙山,实在是一条蜿蜒之龙,而右边的虎山,活脱脱一只微闭双目正在打盹的白虎!

    卧龙、伏虎!

    皇陵的风水真是太好了,这样的大明,还会迎来流寇的危机吗?

    虽然在宫中地位尊贵,王承恩还是第一次来到皇陵,心中的震颤,简直超过昨日来自陕西的讯息。

    群臣在右侧的香炉上了香,但人数太多,只有前面的高官才有机会上香,跟在后面的官员们,因为要追赶朱由检的步伐,直接无视张开大口的香炉。

    王承恩搀扶着朱由检,走过十八级台阶,便是

    巍峨的祾恩殿,红色的底墙,明黄色的琉璃瓦,从大殿门口,便能看到金丝楠木圆柱。

    这种金丝楠木是云贵特产,每颗楠木都是两人合抱,树龄都在千年以上,这样的楠木,一共有六十颗,据说建造大殿的时候,永乐帝唯恐被“钉死”,不允许使用一颗钉子,全部依靠楠木之间的榫节之间自然连接而成。

    大殿正中间,是永乐帝的铜像,栩栩如生,一尘不染,还是生前威武的样子。

    朱由检甩开王承恩的手,趴在铜像前恭恭敬敬叩了三个响头,也不等后面的群臣,先自起身后,却是用阴戾的目光瞪着铜像:当年如果不是永乐帝立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规矩,或许迁都南京的事,比现在要容易的多!

    难道君王非得死在社稷吗?

    他的内心不住地颤抖,为免朝臣们看出来,一把搭起王承恩的手,绕过永乐帝的铜像,从后门而出。

    祾恩殿的后面,照例有铜炉、石炉,但这里是不允许进香的,朱由检并没有停留,而是直接进入方城、明楼。

    这是一种二层的结构,底层的方城是石城,天门内供奉着永乐帝大红色的牌位,从上而下是九个大字:大明 成祖文皇帝之墓!

    上层的明楼是一座红墙黄瓦小楼,典型的单檐歇山顶,檐角飞起上翘,凛然有升空之势。

    朱由检照例拜了永乐帝灵位,口中念念有词,如同道家捉鬼,迟滞片刻,转至灵位之后,沿着楼梯登楼,从二平台转角后,终于登上明楼。

    明楼北面的宝鼎山中,便是永乐帝与徐皇后的灵柩,可能是永乐帝不希望别人打扰,明楼的地基与宝鼎山之间,隔着一道宽阔的浅沟,普通人根本无法直接迈过。

    朱由检立在明楼上,面对修理得整整齐齐的宝鼎山,灵柩就在侧前方,目光所及,能看到一角。

    朱由检的脸上,庄严肃穆,谁也不知道他的心中在想着什么,他没有用云梯攀过宝鼎山,甚至没有三跪九叩,只是远远地向灵柩行了注目礼。

    明楼上的地阶太小,只有几名重臣随在朱由检的身边,群臣只能站在台阶上,一直延续至天门之内。

    朱由检停滞片刻,便在王承恩的搀扶下沿着台阶原路返回,官员们们远远跟在身后。

    出了洪门,天色还早,朱由检又祭拜了献陵和景陵,方在龙山脚下扎了营,官员们不敢擅自回城,只能以朱由检的营帐为中心,远远地四面扎营,将朱由检的大帐包围在中心。

    十二陵祭拜完毕,已经是初二的午后了,回到京师,已经是下半夜,年龄大的官员,早已浑身散了架,入城之后,急急拜别朱由检回府,找丫鬟婢女按摩去了。

    朱由检回到乾清宫,先是让王承恩明日传李明睿觐见,随即让宫女们服侍着泡了热水浴,这两日祭祀皇陵,他实在太疲劳了,连衣服都没穿,直接躺倒在龙床上呼呼大睡,连张嫣都没有想起。

    一夜好睡,连梦都没有。

    翌日醒来,已经是已时了,随侍小太监张殷见朱由检起身,忙过来禀报:“皇上,李明

    睿在宫外等候!”

    朱由检点点头,他这两日的辛苦,还需要李明睿配合,没有李明睿的配合,这两日可是白辛苦了,而且,大明眼下的局势实在难解。

    他让张殷先将李明睿带入厅堂奉茶,自己在宫女的服侍梳洗完毕,又吃了两块甜点,方才在东暖阁召见李明睿。

    “微臣李明睿叩见皇上!”李明睿不知道朱由检为何在正月初三召见,心中忐忑不安。

    “李爱卿快快平身!”朱由检虽然没有离开座椅,却是和颜悦色,又给李明睿赐了座。

    李明睿有些受宠若惊,最近这几年,国内外总是传来各种变故,朱由检一直心情不好,重臣被罢、被杀无数,像今日这般温和,实在是少见。

    难道是因为新元的缘故?

    不过,皇上今日心情不错,召见自己,应该不是什么坏事,他向朱由检拱拱手,等着朱由检发问。

    朱由检的脸上,竟然挂着淡淡的笑意,“李爱卿,流贼李自成逐渐坐大,去年年底,竟然在西安称帝,公然对抗朝廷,李爱卿对当前的局势,有什么具体的看法?”

    李明睿心中一惊,这么严肃的问题,皇上竟然单独召见自己?自己既非阁臣,又非六部尚书,不过是小小的六品官,詹事府的左中允!

    他抬起头,用眼角的余光扫了朱由检一眼,发现朱由检的脸上,不仅有笑意,更是有着莫名的期待。

    李明睿快速思索自己的言行,蓦地心中一动,难道……

    他并不明白皇上的心意,便试探着道:“回皇上,前几任督师平贼不利,致使流贼坐大……”说道这儿,故意停顿了一会,以观察朱由检的反应。

    朱由检轻轻摆摆手,笑道:“过去的就不用说了,李爱卿还是说说,朝廷现在要怎么办吧!”

    李明睿虽然还是不太确定,心中已是有七八成把握,遂一咬牙道:“皇上,天命军兵锋正盛,朝廷可以仿照大宋旧例……迁都南京,避其锋芒,以待局势有变……”

    “迁都南京?”朱由检装模作样,好似突然发现了新大陆,一时不及反应,思索良久,道:“朕亦有此意,但朝堂诸臣不从,奈何?”

    李明睿忙道:“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顿了一顿,又道:“既然皇上心意已决,当尽快决断,勿被朝臣所误!”

    朱由检踌躇不觉,自己这样放弃京师和皇陵,别说今日之朝臣,身后也一定挨骂,如果由大臣们们在朝会上先提,自己假装不同意,大臣们一再劝迁,自己被迫同意南迁,这样的决策过程才算完美。

    这个李明睿毕竟是六品小官,人微言轻,他的话不足以震慑朝堂,朱由检决定摸一摸大臣们的底细,“李爱卿所言,对时局来说,乃是金玉良言,卿可斟酌言辞,来日上疏至朝廷!”

    李明睿得到朱由检的肯定,心中大喜,忙拱手道:“臣遵旨,臣这就告辞回去,斟酌言辞!”

    什么叫遵旨?朱由检心中不悦,脸也是拉下来,冷冷地道:“爱卿回去,自当斟酌用语,勿使他人得知!”

    (本章完)

 第944章 兵伐京师

    正月初三这日,李自成也没闲着,他向外派出三拨信使。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一拨去洛阳,传命驻扎洛阳的李过,大军从孟津渡河,深入黄河以北,先拿下河南仅剩的怀庆、卫辉、彰德三府,配合随后赶到的天命军,组成南路大军;

    第二拨信使去密会汉清局的首脑王安平,命他发动所有的力量,全力配合天命军北伐京师;

    第三拨信使更绝,他们是赶往京师的,信使带着李自成的亲笔信,直接向朱由检约战。

    朱由检能否收到这封亲笔信,李自成不能确定,对天命军来说,这不过是锦上添花,朱由检收不到这封信,对天命军没有任何损失;如果朱由检能收到这封信,正好让朝廷慌作一团,为天命军赢得备战的时间。

    现在的天命军,已经具备了与明军决战的能力,李自成并不在乎大明朝廷事先做好准备,一个腐败透顶的朝廷,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影响天下大势,改变历史进程。

    正月初八,天命军已经备好粮草、器械等,在西安东面的长乐门外集结。

    第一营、第三营、第四营、第五营、第六营、第七营、独立营、奉天营,八个营共三个 骑兵团、四十个步兵团,其中十七步兵团装备了步枪。

    二十二万大军,这几乎就是天命军九成的战斗力,为了早日拿下京师,彻底埋葬大明,李自成要拼命了。

    随行的文官中,除了人事部部长宋献策、国防部部长牛金星,还有不少中低层的官员。

    这是一次决定命运的战役,如果胜利了,天命军极有可能谋得天下,一旦战败,天命军除了退回西安外,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将陷入极度的不确定状态。

    李自成虽然和三院八部的官员商讨了数次,却也不敢大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这次征伐出动的兵力,已经是天命军的极限了。

    政务院总理梁文成、国家法院院长陆之祺、国家监察院院长沈道,带着留守的官员出长乐门为李自成送行。

    长乐门外,天命军的九州旗迎风招展,二十多万大军显得十分拥挤,但永昌帝李自成、三院八部的官员都在,士兵们不仅井然有序,连一个喷嚏都没有,只有无数的战马摇晃着脑袋,不知道是惊恐还是兴奋。

    士兵们的军服,主要有两种,装备步枪的士兵,都是穿着迷彩军服,而依然配备冷兵器的士兵,以及骑兵,都是银黑色的铠甲,让人一目了然。

    李自成先是扫了眼周围整齐排列的士兵,然后让跪送的官员们平身,和梁文成小声说了几句,随即翻身上马,向留守的官员们一拱手,“文成、之祺、沈道,西安,我就交给你们了!”

    梁文成、陆之祺、沈道又是率领文武官员跪倒在寒风中,打头的梁文成朗声道:“臣等恭候皇上凯旋归来!”

    凯旋了就会一定会归来吗?李自成暗暗发笑,转过身沉声喝道:“出发!”

    “出发!”何小米大喝一声,随即传令兵的声音此起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