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臣世家 >

第145章

奸臣世家-第145章

小说: 奸臣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曾纡注定要失望了,因为曾布由这两张纸想到了昨天,同样是用自己和蔡京的笔迹所写的那副对联,在想想蔡京昨天那么决绝的动作,

    他猛然醒悟了。

    他突然想到了做下这两件事的罪魁祸首是谁了。

    蔡道,一定就是这个罗锅子出得馊主意。

    对比今天的内容,这个时候,曾布才觉得昨天的那副对联真是小菜一碟。

    “纡儿,快去吩咐所有人都起来,马上收拾东西。咱们要马上离开汴梁城。”曾布一个激灵,又想到了一个问题,这时候如果再出出城的话,他调任延安府知府那件事就会有变化了。

    “父亲,您还没有吃过早饭呢?况且,这一大早离京的人马特别多,您这么急着出京干什么?”曾纡却没有挪动一步,不无担心的问道。

    “逆子,快点去,晚了的话,为父轻饶不了你。”说完,曾布也不再理会这个书呆子,急忙起身穿好衣服。

    曾纡没有办法,立刻出面将父亲的吩咐先让官家动起来,然后又禀报了自己的母亲。

    曾家忙忙活活,曾布顾不上给曾纡解释其中的意思。

    可这两份传单已经遍布了整个汴梁城的各个重要地点,那些贫民窟,当然没有人会去抛洒,里面的人又不会识字,给他们就等于将这些变成了厕纸一样。

    青楼楚馆中,半掩户比较聚集的地方,官员们聚居的地方,都是这些传单分发的重点。

    甚至于有些茶楼的老板早早得到了消息,特意将店门提前打开,一些闻讯而来的人纷纷进入店中,相熟的人便聚集在一些窃窃私语,人们讨论的都是这两张纸上的内容。

    那个时候,可没有勿谈国事之类的规定,只要不让当朝的宰相们亲耳听见,谁也奈何不了这些闲人。当然,如果谁有胆子在外面说皇家的任何坏话的话,就要放着是不是有皇城司的人在探听,要是被逮个正着的话,那这个人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这不,汴梁城里最繁华的地段,樊楼旁边一条相对比较僻静巷子里,一座茶馆同样早早的就开了门。

    老板躲在内屋的帘后,掌柜则站在柜台后面,他们都躲在一旁看热闹,并没有搀和就去。

    今天茶楼里格外的热闹,满满当当地坐满了茶客。

    不过,这些人这么早到这里来,并不是为了饮茶,而是为了探讨那两张纸上的含义而来。

    这不,茶楼的一处角落里,几个书生打扮的人围着一个三四十岁的男子,关切地问道:“刘公子,您见多识广,给我们讲讲,这上面到底说得都是什么啊?”

    刘公子也是书生,却一直都没有考中过进士,所以,他如今的营生虽然拿钱多,却非常让读书人诟病。讼师,这就是他生活的营生,其实也就是大宋版的律师。

    这些人一贯的极无耻的手段为能事,帮着有权势或者有钱财的人,巧取豪夺那些处于弱势群体百姓的家产。所谓锄强扶弱之辈,那只是后世电视里的娱乐影视节目而已。这种人根本就在这个圈子里呆不下去,偶然出现那么一两个,也只不过是为了亲人或者美女罢了。

    这位刘公子其实已经算是汴梁城中最厚道的一位讼师了,他并不会完全为了钱或者对方的权势而接下任何的案子。所以,附近的读书人还是比较尊敬他的。

    “这上面的内容,其实很简单,说得就是刚刚被太皇太后选定的丞相司马光司马相公的一些事。”刘公子喝了一口热茶,润了润喉咙,接着话说道:“第一、仁宗皇帝,大家伙都还记得吧!你们说,仁宗皇帝他对这些臣子好不好,特别是整个司马光。”

    “这不是废话吗?仁宗皇帝除了对自己比较严苛以外,不论是对谁都非常关照。”有一个年龄比较大的书生,这个人一向脾气比较暴躁,说话的时候那么有些冲,不知不觉就会得罪人。

    不过,刘公子一直都很了解毒对方,没有在意他话中的意思,接着说道:“那皇恩浩荡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福康公主,也就是被先皇加封的秦国大长公主,其实是仁宗皇帝的庶长女。她就是旧事都了解吗?

    众人有得摇头,有得点头,不过,这些人即便知道,也并不了解这位公主生前其经历的详情。

    “那好,纸上的第一句话讲得就是这位已经故去公主的故事。我就在这里再给大家伙详细的讲一讲。”

    “这位公主当初在宫中的时候,那是非常孝顺聪明的。后来仁宗将她下嫁给了自己舅舅的儿子李玮。小夫妻俩难免会有闹别扭到时候,对吧?”

    “没错!刚刚出来的时候,学生那浑家还抱怨着呢?说的话那叫个难听啊?”应声的这位姓张,名字很奇怪,叫书生。别看他这个人外表长得五大三粗的,外人一打眼根本就看不出来他是个教书的先生,可是,这位的的确确就是个书生,而且他的学问还不错。

    如今,张书生就在京中一位官职不小的官员家中当先生呢。

    众人哈哈一乐,大家都知道他是非常严重的妻管严,能在这个时辰出来,已经算是不错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67 悲惨的结局

    (全本小说网,。)

    众人哈哈一乐,都知道他是妻管严,能这个时辰出来,已经算是不错了。

    “福康公主觉得烦闷,就跟自小长大的一位小公公月下喝酒。真本是件正常的是,可这驸马爷的母亲出身不高,又是泼妇,她一直就盯着福康公主的一举一动,看到那个样子,就硬是说福康公主和那个小公公有私情。公公是个什么品种,大家都知道吧!”

    “哈哈哈,知道,不就是阉人吗!”

    “于是,福康公主气不过就和李母大吵了一架。福康公主觉得受了委屈,便连夜去叩宫门,女儿在夫家受了委屈,当然想回娘家了。看守宫门的人看福康公主可怜,就禀报了仁宗皇帝,最终将福康公主放了进去。

    这下可好了,这件事一下子可就惹怒了那些谏官们了。那毕竟是皇宫内院,不是寻常地方,按照规矩,不论是谁,深夜都不能放进宫。于是,御史们都争相弹劾福康公主和那些当时看守宫门官员和侍卫,于是,仁宗皇帝只好治罪这些官员和侍卫。福康公主也被驸马领了回去。

    本来,这件事福康公主也的确是犯了忌讳,这件事如果到此为止。兴许,也就不会有之后的偌大的风波了。

    福康公主和小公公梁怀吉有私情这件事越传越广,最后,一部分大臣都纷纷弹劾福康公主。不过,这些大臣顶多就是跟风而已,上了弹章之后,就没有在去逼迫仁宗皇帝。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这位名声卓著的司马相公出场了,他接连上了数道奏折参劾福康公主,我记得其中两篇的名字叫做《论福康公主内宅状》及和《正家札子》。就是这位正人君子拿着他一向提倡的祖宗礼法,一直逼着仁宗皇帝就这件事表态,最后,仁宗皇帝还是处罚了福康公主。

    最终,事情的结果倒是随了司马相公的愿望了。刚刚建好的公主府内的人员全都被打散了,跟着福康公主一辈子的乳母首先因为看护不利,被贬了出去,那个和福康公主有私情的小公公被发配到了远方,其他一些跟着福康公主一起长大的宫女啊,太监啊,一夜之间也全都换了人。

    驸马李玮被贬到卫州做知州,那个韩氏被交给了李玮的兄长抚养。

    结果呢?

    司马相公赢得了天下人的赞誉,也赢得了犯言直谏的名声。

    而福康公主呢?

    一家人全都散伙了,好好的一个公主府也变得分崩离析。

    那个李玮虽然被是被贬到卫州,可是,他到了那里还是个知州,有权有势有钱,什么样的女人不能放在家里。除了不能娶回去做正房以外,那可是活得相当的潇洒啊!

    张书生听不过耳了,忍不住讽刺道:“哼!这位李玮李大人真应该给司马相公建一个生祠,日日叩拜。司马相公真是他的贵人啊!”

    “切,这位刘公子可是位讼师,谁知道,他说得话,那句是真,那句是假啊!”谁都没有想到这里居然会有人唱反调。

    “这位公子,我刘某虽是个讼师不错,可一向都微有薄名。是真是假,你出去问一问便知。即便问出来,和在下所说的大不相同,也无妨。因为,福康公主最后的结局,谁也篡改不了。”刘公子并没有生气,而是向对方客气的解释了一句。

    他接着说道“刚刚这位张先生说李玮应该感谢司马相公,你说得太早了。先说说福康公主吧!公主身边没有一个亲近认识的人,公主也被降了品级,可她这场荒唐的婚姻却仍然悬在那里。结果,最后福康公主硬是被逼疯了,在宫里面,几次差一点自杀,又一次甚至差一点放火烧掉了自己的寝宫,把自己活活的烧死。

    于是,仁宗皇帝终于后悔了,他把那个小公公梁怀吉招了回来,可是,那个聪明仁孝的福康公主再也回不来了。熙宁三年,福康公主抑郁而死,死得时候,只有33岁,众位都知道,仁宗皇帝子嗣艰难,他唯一活在世上的女儿就这么委委屈屈地死了。

    接下来,就是那个驸马爷李玮了,他先是和福康公主合离了,最终,先皇将他贬成了庶人。你们说,他应不应该感谢司马相公呢?”

    结果,谁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除了司马光以外。

    “要说起来,那个郭氏就是无知的仆妇,泼妇骂街,本事就是件小事。这些大臣不去关心国家大事,净盯着皇家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挑刺。也就是仁宗皇帝惯着他们,换了先皇,他们哪里敢这么没事找事啊!唉!只是可怜了那个公主,年纪轻轻的,就仙逝了!”张书生感叹道。

    公主的结局不说是众所周知,但肯定是有人知情的,这件事刘公子肯定不会胡说,至于那两篇弹劾公主的奏折,都被文官们视为典范之作,更是流传甚广,所以,也不难查。这下子,刚才故意找茬的那位也不吭声了。

    “那接下来呢?”

    “第二句,恩犹父子,养父没有亲生的老子重要;理解起来有些费事,因为要把三个人的事情结合起来看。范大人的母亲改嫁到朱家,他也改姓了朱。考取功名的时候用得是‘朱说’这个名字。

    而庞籍大人和司马相公的父亲生前是好友,在其死后,庞籍大人就一直非常照顾他。庞大人到那里任职,就带着司马相公到那里去当他的属下。结果,有一年,司马相公属下领兵出战大败而归,结果是庞籍大人替司马相公背得这个黑锅。两个人的确是恩犹父子啊!

    至于李定,可能大家都知道,他是因为被人弹劾隐瞒亲生母亲过世,没有给庶母守孝,而被罢官的。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李定都能够被弹劾,那么司马相公和范大人应不应该为养父守孝呢?事实上,这两位大人都没有真没做。”

    “对了,学生之前还听闻,仁宗朝也有这么一个典故,就是说,应不应该给已经改嫁的生母守孝的问题,具体是谁,学生倒是不记得了。不过,当时那个官员也被罢官或者自己辞官了。”张书生毕竟常年混迹在各个大人的府上,对于这掌故居然还能记得。

    “不错,张生这点说得没有错。所以,这句话有瑕疵,把李定的事情和那两位大人的事情混为一谈,实属不妥。如果将张生的这个例子放在这里的话,那就更贴切了。”

    “不错,这件事我也听过!”

    “……”

    “不过,在下还是第一次听说司马相公在地方上还打过败仗呢?”

    “切,这有什么,韩琦韩大人照样不是有好水川之战吗?只不过,一边是大败,没有人兜得住,那一次,连范大人都被贬了,而另一边说得在严重,也只是一场小败而已,所以庞大人才能背下这个黑锅。”

    “那仁宗皇帝就没有发现吗?”(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68 律敕之争

    (全本小说网,。)

    “那仁宗皇帝当时就没有发现吗?”

    “对呀!这种事怎么能够瞒着仁宗皇帝呢?”

    “这件事当然瞒不住,最后,还是被仁宗皇帝给发现了。不过,由于为了照顾庞籍这个老臣的面子,仁宗皇帝也就没有追究这件事。不过,自那以后,司马相公就再也没有担任过任何的地方官,而仁宗皇帝也就让司马相公当了起居舍人,后来还做了同知谏院。没想到,这样的人居然有一天能当了丞相。治国可不像著书那么简单啊!”很明显,这个刘公子对司马光继任丞相有点不满意。

    有人又想起宋仁宗的好,忍不住哀叹道:“唉!皇恩浩荡,却换来的是这么个结果。”

    “是呀!宫里的那位也不知道怎么想得,司马相公也就是能著著书而已,真指望他治理我大宋国,生民都要受苦了啊!”刚才呛刘公子的那位公子真是什么都敢说,虽然没有挂勿谈国事的牌子,但是来这里的人都有一条界限,就是少谈宫中的事情。

    至于已经香消玉殒的福康公主,既然已经仙逝,替她抱抱屈还是可以的。

    “行了,都少说宫里的事情。刘公子,你还是接着往下说吧!登州阿云案子,我也听说过,要我说,也就这一次,司马相公就做得不错。这个女孩子当初就被砍头示众,居然敢谋杀亲夫。哼!”张书生出言提点了刚才那位公子,便接着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不过,张书生这话一说出口,就立刻遭到明白真像人士的无情嘲讽:“切,张乌龟,要照你这么说,你那浑家也应该拉出去砍头了。当众羞辱自己的夫君,而且,已经很多次了。依我看啊,比这个阿云要恶劣多了,都已经够凌迟处死的了。你们说是不是啊?”

    “对!”

    “……”

    “没错,张书生,你快点去开封府击鼓鸣冤吧!反正,如今的开封府尹刚好是司马相公的学生。肯定会准了你的状子的。”

    一群无良的人开始瞎起哄,把张书生气得满脸通红。

    他连忙分辩道:“放屁,我浑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