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臣世家 >

第156章

奸臣世家-第156章

小说: 奸臣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大的声势,其实是朝堂之上,那些变法派和保守派的大臣们双方面放任的结果,但凡是他们当中有一位大臣站出来劝阻他们,甚至是不惜动用武力,阻拦他们,也肯定可以将这件事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的程度。

    只是,如今除了自己,又有那个朝中的官员出过面呢?

    就连布衣宰相范纯仁都不见踪迹,其他人就更不会在这个时候趟这次的浑水了。

    当苏轼看到李廌的时候,他的心中燃起了一丝的希望,可当他刚刚要把话说出口的时候,却又不知道应该如何说下去。

    因为,苏轼想到了李廌为何会出现在京城,恩科,李廌是来参加科考的,秦观想必也来了。如果,是秦观在这里,苏轼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要求秦观,让他迅速去太学,想方设法的阻拦那些太学的学子们继续闹事。

    秦观如今虽然还是白身,可作为他苏轼的弟子,无论是才名,还是个人的影响力,都足以办成这件事,可偏偏来得是李廌,他今年也才刚刚二十五岁而已,无论是资历和名望差秦观太远。即便是奉了自己的命令去了太学,也于事无补。

    可李廌还是看到了苏轼欲言又止的样子,便问道:“师傅,您的事情我们大致已经清楚了。家里面已经在收拾了。您还有什么吩咐就只说吧!”

    “哦,既然如此,咱们还是一起回去吧!这件事,告诉你也是无用的。这一切都是天意啊!”苏轼摇了摇头,无奈地回答道。

    苏轼最后还是放弃了,不想让这个年轻气盛、有才华满腹的小徒弟在牵连进去,他知道事情大大的不妙,可是,现在他的自由都已经被限制住了,又有什么办法去帮助那些学子呢?

    禁军的领队此时有些囧,不是因为李廌突然来了,也不是一直跟着他们的那个书生突然又骑马走了,而是李廌的这番话让他有些后怕。

    话说,您的事情我们大致已经清楚了。这才是刚刚发生没有多久的事情,苏大人的家人就已经知道了。宫里的那几位做事也太不知道保密了。

    万一,他们要是被那些愤怒的太学学子们团团包围住的话,该怎么办呢?

    所以,这一路,几个禁军,包括那个小头目,对李廌的到来不但视若无睹,就连大气都不敢喘出声,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这两位爷平平安安地到了苏府,他们才算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进军的人就留在了苏府的门口,那个小头领在苏轼入府之前说道:“苏大人,您也知道这是上面的命令,您最好快一点收拾好,我们今日就得出汴梁城。您可不要让小的们为难啊!”

    苏轼还没有说话,李廌听到后勃然大怒道:“什么,这些人也太霸道了。老师,先皇在位的时候,即便有大臣被贬出京,也从来没有说让人当天就离开京城的。况且,您才刚刚进京。东西才布置完,一天的时间又如何来得急呢?不行,弟子我……”

    苏轼打断了李廌的话,“你又能怎么办呢?你自己也说了,先皇已经驾崩,新皇年幼,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信重那位誉满天下的司马相公。他人都是自身难保了,我这次只是被贬到杭州那里而已。唉!看他们的行事,和当初先皇任用拗相公的时候又是何其的相似啊!”

    “师傅,您老人家这一点却是说错了,他们这些人的行事更加霸道。拗相公对于反对变法的大臣只是贬斥,而他们根本就是催迫,完全听不进去不同的意见。市面上有一句话说得好啊!司马相公执政,不论对错,之所以废除所有的新法,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时,听到外面动静的秦观匆匆赶了过来,听到了苏轼的话,大声地说道。

    “不错!唉!观儿这话说得没错。之前,司马公连一面都不愿意见我!这不是另外一个拗相公吗?”苏轼摇头叹息道。

    秦观冲着从那个小头领拱了拱手,客气地说道:“这位校尉,难道真得不能缓一缓吗?我师傅的家人有些关碍,实在是今天不能就离开京城啊!”

    “这位公子,小的也不想催逼得这么急迫,可是,这是上面下得死命令。如果耽误了,苏大人也许无妨,可小的这些人性命可就难保了!”小头领苦着脸回答道。

    不过,他接下来的话,倒是替苏轼这么一大家子解了围:“苏大人,这两位公子。其实,旨意上只是说让苏大人即日离京,并未说明具体什么时候到任。”说到这里,他朝四周看了看,凑到苏轼的跟前,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苏大人,您完全可以在路上游山玩水。如果中途有人问起来,您完全可以装病。”

    说完那句话,小头领又恢复原本的声音,接着说道:“还有,您可以先跟着我们出城,让您的弟子护送他们和您在城外相聚。反正,我们接到的任务,只是护送您走出汴梁城的城门而已。至于之后,您要去哪里,那就是您自己的事情了。”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智慧,小人物却有小人物的狡黠,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人。(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88 缘由

    (全本小说网,。)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智慧,小人物却有小人物的狡黠,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人。

    听了对方的建议,李廌和秦观眼前一亮,事实上,这个小人物的话最适合苏轼如今的情况。

    苏轼自己轻装简行的离开,一个人呆在城外,等他的家人收拾停当,在离开京畿之地也不迟。

    “多谢,李廌,你去给吩咐官家,给这些禁军的兄弟们准备一些吃喝的东西。”苏轼真得是十分感激这位一点都不起眼的禁军小头目。

    “不敢,不敢,小人这只是见得多而已。嘿嘿,其实,一些被贬离京的官员,又有哪个不是想方设法的拖延时间呢?”得了鼎鼎大名的苏轼的谢,这个小头领傻笑着说了些客套话,把底子兜了出来。

    “原来如此!”这是苏轼和秦观师徒俩在心中的话。

    李廌去吩咐官家,苏轼和秦观则走进了内宅。

    秦观本想说一说苏轼参与太学学子闹事这件事,可是,他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师傅,我刚刚和李廌师弟一起见过了师娘和两位师弟,看他们的样子,就是跟您立即一起赴任,倒也无妨。可是,小师弟却并不合适跟着你在继续颠簸了。您打算怎么办呢?”

    苏轼想了想,叹了口气说道:“唉!的确是如此啊!本来,此次进京,为师是打算去求一求那个小道长,让他给遁儿梳理一下身子,好好地调养一下。可是,我二人始终无缘啊!他先一步就离了京,我也要去杭州赴任了。唉!看来只能将他们母子托付给二弟了。他不日也要进京,这座府邸也付过定钱,刚好就留给他吧!唉!”

    说完,苏轼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他是为这个刚刚满了周岁的小儿子操碎了心。

    “师傅,遁师弟他娘如此说,怎么您也如此说呢?据我所知,那位小道长本就不会医术,而且,即便他想出方法抵御住了那种病,可是,小师弟的身体连御医都治不好,和当初的情况也完全不同啊!”秦观之前只是以为王朝云爱子心切,误信了民间的传言,才会那么说,没想到苏轼这位大文豪也是这种说法。

    “呵呵,观儿,你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位小道长的确不会医术,而那种病的事我们暂且不论。你可知道他身边两个仆人的故事吗?”苏轼笑了笑,问道。

    秦观闻言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师傅突然提起这两个孩子干什么,便回答道:“是不是,那叫蔡桶和蔡板的两兄弟。这徒儿当然知道啦!”

    “你不知道?”突然有人插话进来,两人一抬头,居然是苏轼第二任妻子王闰之。

    “师娘!”秦观赶忙上前行礼道。

    “都收拾好了?辛苦你了!”苏轼赶忙问道。

    “不辛苦!本来啊!那么多的东西肯定是收拾不完的!不过,刚才廌儿将那个校尉的主意一说,我就让人给你一个人收拾好了行装,待会儿,你在家里吃完饭,在和他们一起先离开汴梁城吧!”王闰之没有在意,也没有责怪苏轼这个惹祸精。

    其实,她心中还巴不得苏轼早点离开京城呢!

    如今,汴梁城里的形势,就连市井里的妇孺都知道,先皇驾崩,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保守派的大臣们要翻身了。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苏轼因为反对变法,而被贬出京。

    苏轼这个大嘴巴,甚至被李定罗织了罪名,深陷乌台诗案。可是,那个时候,让人讽刺的是,替苏轼说话的,除了后宫里的曹太后、高太后,剩下的就是王安石、章敦等一些和他关系不错的变法派大臣,可是,那些平时和他相交甚密的保守派大臣们,一个个都是明哲保身。司马光吓得缩回到洛阳的地洞里修书去了。

    最后,还是一个刚满六岁的小孩子说动了宋神宗。就是因为他的一句话,不但解了苏轼身上背负乌台诗案的束缚,后来更是,推荐了苏轼到西北,缓解了他们一家人的困厄之苦,而且,还免除了王巩一家人在岭南的流离之苦。

    当然,在这些北方大臣的眼中,蔡道的家乡仙游县那里也属于南蛮之地。王巩一家虽然离开岭南,却并没有得到苏轼那样到西北立功的机会。其实,在王闰之的心中,她宁肯苏轼在仙游县安安稳稳当着那个七品的知县,也不愿意他的相公去西北前线拼命,更不愿意他当什么上朝官。

    皇宫里坐着的还是那位宽宏大量的仁宗皇帝吗?

    不是,既然如此,大嘴巴的相公还是到地方为官,造福一方的好啊!

    “师娘,您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秦观的话让王闰之从神游的状态清醒了过来。

    她回答道:“你也听传闻中说了,那两个孩子,一个高大,却有些憨傻,一个弱小,却非常聪明。大体不错,不过,还是有些出入的,那个叫蔡桶的孩子,天生高大,却不是向曹虎那样的天生神力,却是后天练成的,而且,他并不是傻,而是比其他孩子反应慢而已。这话你能够理解吗?”

    秦观点点头,这样的孩子他见过,的确是有些孩子天生就反应慢,这并不稀奇。

    “那个蔡板就不一样了。这孩子的出身比很多孩子可要惨多了。她的母亲生他的时候,早产加难产,虽然勉强把他生下来了,可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而他的父亲不是靠谱的人,抛下刚刚失去母亲的两个孩子,一个人跟着一个寡妇跑了。不过,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那位小道长。”

    “你可能不知道,当时,蔡板刚出生的时候,仙游县的一位名医已经预言,这个孩子活不过满岁。可是,如今呢?一个早产没有母亲的孩子,还不是健健康康地活到了今天。救活他的,就是那位小道长,而且,那一年,他才刚刚两岁而已。这话,是当初蔡板拜曾公为师的时候,亲自说得。这件事本是人家的家事,曾公也不方面外传,不过,他听说遁儿的事情,之后,便写信告诉你师傅。”王闰之,这才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事有不同,人有不同。即便是那位小道长救活了自己的仆从,那也可能只是一个特例而已。不过,考虑到他当时不到三岁的年纪,而如今无论是经验还是眼界都要比那个时候高得多。所以,如今也只能想办法把你的小师弟托付给他了。为师已经找过了相熟的御医,可是,他对于遁儿的病情也束手无策了。如今,也只能等到二弟入京之后,让他托人想办法了。”说到这里,苏轼也很无奈。

    闻言,秦观建议道:“那师傅,您不如就照那位校尉所言,在沿途拖时间,亲自带着小师弟到河东去见他。”

    “不妥!”苏轼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此事不妥。为师不是建言的御史,所以,其他人如何做,为师也是无能为力。可是,既然朝廷把杭州交付给我,我就一定要为杭州的百姓负责。”

    “师傅,您就把小师弟的事交给我吧!洵公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够进京呢!小师弟的病却不能再拖延下去了。”这时,李廌突然进来,插言道。

    苏轼一听这话,立即呵斥道:“胡闹,你难道忘了,你此次进京是来干什么的吗?还有几个月,恩科就要开考了,这个时候,你不专心应考,对得起你父母,对得起为师吗?”(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89 燃血

    (全本小说网,。)

    苏轼一听这话,立即呵斥道:“胡闹,你难道忘了,你此次进京是来干什么的吗?还有几个月,恩科就要开考了,这个时候,你不专心应考,对得起你父母,对得起为师吗?”

    秦观也在一旁劝说道:“师弟啊!这件事应该是为兄去做,你还是安心应考吧!”

    “师傅,师兄,你们都不必劝我了。我这次已经不打算应考了,其实,我这次之所以有此打算,不单单是因为小师弟的事情。师傅,京城里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您说,我还能安下心来继续应考吗?一旦上了考场,我肯定会像洵公当年那样在考卷上直抒胸臆的。真要是那样的话,不单耽误了我自己,还会连累师兄。”说到这里,李廌忍不住拍了拍自己不算宽广的胸膛。

    他继续说道:“师傅,师兄,我是真得压不住自己的心中的怒火啊!况且,我如今还年轻,三年之后也才二十八岁而已。我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经验还是非常欠缺的,即便现在考中了进士,也非常担心无法担当朝廷赋予我的重任啊!所以,我打算跟着那个小道长一段时间,好好地看看他是如何对待百姓们的。上一次,因为年龄的关系,没有好好地跟他交流,我是真得后悔了。”

    苏轼和秦观听到此处,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劝住面前这个同样倔强的师弟了。

    秦观刚想说话,李廌有打断了他,说道:“师兄,我知道,你也对当今的朝堂非常的失望,可是,你也不年轻了。新老交替之际,他们势必会斥退很多变法派的学子那你更要抓住这次的机会,考中进士。。如果你同样感到不足的话,可以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