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臣世家 >

第211章

奸臣世家-第211章

小说: 奸臣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道所做的这个规定也渐渐扩散到了山民之中。

    难产这件事,千年之后都无法避免,可是,如果真得碰到了这种情况,在蔡道这里,起码可以通过手术,来挽救孕妇,甚至是其腹中胎儿的性命。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三条山脉之中,婴儿的出生率、孕妇和小孩子的存活率在元佑三年开始就已经大大的超过了汴梁城的水平。这也导致了一个后果,缘山各路的凡是逃荒的百姓,居然开始逃到山中,而不是蜂拥向汴梁城而去。

    不是他们不想去,而是各地的官府自从有了元丰八年那次的教训之后,对于地区出现自然灾害的各州各县都极力的封堵这些灾民们的去路。

    被逼无奈之下,这些百姓只好投奔上山,特别是河东路的百姓,逃到山中的人家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习惯了,而且,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了。

    不过,蔡道考虑过这个年代山中的负荷能力太弱,他还是将大多数逃难而来的民众迁移去了夷洲岛那里。

    顺着从大辽国买下来的那条生命通道,这八年里,蔡道已经通过海路运出了几十万各路的百姓。其中,光是河东路一路,就运出了超过十万名百姓。

    还有,大宋境内的河北诸路、山东诸路,甚至是辽国的幽州地区,都有大部分的百姓被运走。

    蔡道在运送这些投奔自己灾民的时候,是采取小规模,多频次的方法,加大力度迁徙以上四地的百姓。

    对于这一点来说,大宋境内的河北诸路、山东诸路,以及辽国的幽州地区的地方官感觉并不是太明显,毕竟汉人的习惯还是重土轻迁,但凡是能够活下去的人家,谁又愿意离开故土呢?

    所以,三地流失的百姓并不是太多。

    可是,整个河东路,甚至包括河中府,都感到了寒冬将至了。

    原因很简单,随着底层百姓逐渐流逝,地主们渐渐发现,他们自己的土地倒是多了起来,可是,整个河东路能够雇佣到的佃户却是越来越少,而且,成本也是越来越高。

    那些有官府背景的世家大族还好一些,毕竟,即便少了那些佃户,他们还可以买通当地方的官府,利用各地的厢军来替自己家种地,虽然成本的确是比往年贵了不少,不过,因为之前蔡道建议宋神宗推广的那个藏富于民计划,这些大地主各个家中都有了很多耕牛,所以,需要的人力也就相应的会少一些,且耕种土地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可那些没有什么背景的中小地主和商人们可就苦了。能够招募到的佃户是越来越少,成本却每年都在激增,那些佃户也都突然学得精明了,根本就不会和地主们签下死契,或者超过三年的租约,甚至到了后来,有得佃户甚至会和主家一年一签。

    而那些签了死契的佃户,更是干脆,他们举家都逃到了山中,连自己种的庄稼都不要了。

    所以,随之时间的推移,整个河东路因为缺少足够的劳动力,因此而破产的中小地主越来越多,没有足够的佃户,田地越多,亏的越多。而在破产的人家当中,那些没有官身的人家就占了绝大多数。这是因为他们也要缴税的。

    恶性循环之下,整个河东路和河中府,在范祖禹和他的继任者上任之后,税收额锐减,也导致这两个地方的官员在磨勘的时候,几乎都被评了下等。(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92 这八年,蔡道都干了些什么3

    (全本小说网,。)

    恶性循环之下,整个河东路和河中府,在范祖禹和他的继任者上任之后,税收额锐减,也导致这两个地方的官员在磨勘的时候,几乎都被评了下等。

    河东路只有一个州府出现了与之相反的情形,那就是府州。如今的府州,早就和当初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郑侠的折腾,整个山|西地区的交易汇集地渐渐从太原府转移到了府州城。这里面当然有蔡道的功劳,在他的影响之下,折克行的胆子也渐渐的打了起来,边贸生意本就赚钱,而且还是独门生意,那就更加赚钱了。河东路的商人见到有利可图,便蜂拥到了府州城中。

    有蔡道从旁指导,折家当然不会做亏本买卖。他们在蔡道的建议之下,专门把南城门附近的地方整体扩建为成商业区,地皮和房屋都紧紧攥在自己的手中。这些商铺只租不卖,而且,租用商铺的价格每年都在递增。

    开始的时候,一些世家大族的管事到这里碰了钉子,他们既自然不愿意花大价钱去租一个商铺,又不愿意落后于人,失去了这个发财的好机会。

    这些世家大族们哪里受过这样的气,便合起伙来,一状将府州折家告到了郑侠那里。郑侠正愁着找不到可以宣泄的地方,便以折家勾结西夏,贩卖禁运品给西夏国为借口,彻查折家。可是,人家折家这次根本就不鸟郑侠的命令。

    折家在边境上突然做起了生意,可交易的目标既不是辽国人,也不是西夏人,而是鞑靼人。这些游牧民族根本没有和大宋国接壤,又谈何私通敌国呢?

    何况,那些商铺白纸黑字全都是折家的产业,只租不卖又不违反大宋朝的法律。

    难道,郑侠这个河东路转运使、太原府知府就能够无视法律,夺人钱财了。

    郑侠的弹章和折克行自辩的奏折都到了文彦博和吕公著手中,两人商议整整一夜之后,不得不下令让郑侠这个转运使‘应该以稳定地方为上’。

    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你郑侠自从当上了这个河东路转运使、太原府知府之后,给他们闯的祸已经够多了。如今还无端端去招惹折家。

    那个时候,太皇太后的确是因为信重司马光,也对他们两个信重有加。不过,那不代表高滔滔就会像对司马光那样,对他们两个也是言听计从。

    折家替大宋国保卫边疆也就超过百年了。折家人的忠勇之心,大宋朝廷的皇帝自然十分清楚。如果让高滔滔在折克行和郑侠二人当中选择的话,高滔滔一定会选择相信折克行。郑侠虽然是文官,可是,这个家伙在河北诸路以及河东路做得事情,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若是以往,郑侠不是没有手段辖制折家。在大宋朝,文官管辖武官最有效的东西——粮食。

    没错,就是粮食。府州地处边境,又不是重要的产量地,而且拥有不少的士兵,自然少不了粮食。历任的河东路转运使都是用这样东东来辖制折家的,这也难怪赵宋的皇帝那么惧怕领兵在外的将领,却敢于放任折家在府州拥兵百年。

    一方面,折家其实并不是汉族,而另外一方面,就是赵宋朝廷有辖制他们的手段。

    粮食的多少直接就会限制住折家手下士兵的规模。

    可惜的是,郑侠非常倒霉,他在任的时候,偏偏就赶上了蔡道和折家交好。

    郑侠在任的时候,河东路的粮食本身就很紧缺,他之前给府州运送的粮食就一直保持在最低的水平,这让整个折家都大为光火。自从和蔡道结交之后,折家就通过蔡家的渠道,得到了他们继续的粮食。不过,这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比如,蔡道就在府州城中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制碱工厂。

    府州也就是后世府谷地区,地处长城以南,黄河河曲以东。即不缺土地,也不缺水源,唯一欠缺其实就是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而已。

    府州这片土地,区域之内植被非常少,造成当地的水土流失十分的严重,而且土地贫瘠,地形被河流和大风切割的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形成陕北高原上特有的地形——半干旱黄土的风沙地貌。

    这样的土地当然不适合种植草本和木本粮食了,不过,这个地方因为不缺少水源,却是一个非常适合种植牧草,放牧的风水宝地。所以,蔡道用手中的粮食,购买了府州城以南大量的荒地。他派一个得力的手下,到这个地方用买下的土地种植紫花苜蓿。

    不过,却不是用来放牧用的,而是用来制碱用的。

    府州虽说是大宋的制下,可折家人在这地方无疑就是土皇帝,所以,蔡道的利益绝对有保证。除非,折家人和蔡道选择彻底决裂。

    不是蔡道不想放牧,一方面没有那么多的人手,两外一方面,府州的骑兵还是太少,他们要提防西夏国的入侵,所以,根本就顾不上蔡家在府州城外的产业。

    何况,蔡道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那种不会吃草根的绵羊。他只好暂时放弃这个看似诱人的计划,当然,蔡道种植牧草,也是为了保持住府州当地的水土不会在大量的流失。

    到了明朝,大同府就是明朝制碱的一个重要基地。而蔡道的产业将来要用到碱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肥皂。

    这个制碱工厂的开办,雇佣了当地大量的劳动力,而府州城的商业高速发展也导致周边各府州县的百姓流动到了这里。

    为了反制郑侠掐断粮草供应的手段,折克行这一次是打算和郑侠,以及河东路的世家大族们硬钢到底,他将每年需要上交的赋税,在扣除购买粮食的钱之后,这才上交给河东路。不过,不是交给郑侠,而是交给另外一个副转运使。而折家的商铺,也绝对不会租给那些和郑侠联合在一起,企图逼迫自己就范的人。

    折家和河东路转运使衙门这场暗战直到郑侠卸任,范祖禹上任之后,才得以解决。而那个时候,折家才彻底放开了租用府州商铺的限制。

    看着别人大把大把的赚钱,而自己却死死的攥着不能够产生利润的土地混吃等死,那些世家大族的家主都悔恨不已,可是,他们什么也做不了。这些家主就是势力再大,也绝对无法掌控河东路所有的州府县。何况,那些中小商人联合起来的势力也不可小觑。

    好在,这个时候,折家主动撤销了对他们的限制,也算是给这些家主们一个面子。(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93 制霸东海1

    (全本小说网,。)

    好在,这个时候,折家人主动撤销了对他们在府州城内商业活动的限制,也算是给这些家主们一个面子。

    而这次前来商讨租用商铺事宜的管事,都已经换了新的面孔。那些当时不敢做出。却都显得非常骄横的管事都已经成为了造成主家损失的替罪羔羊。

    蔡道在府州城内开办的制碱工厂,也成为了河东路劳动力短缺的另外一个诱因,因为,这个工厂里工作虽然十分辛苦,但是,蔡道派来的监管人员把这些招募来的工人真得当人看,而且,给得工钱也绝对比在土里面刨食要来得容易的多了。

    也正是因为这原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贫民在乡里乡亲的带动之下,蜂拥到了府州城之内,即便这里是随时都有可能卷入战争之中的边境城市。

    不过,折家人在这一点上战绩就给了这些百姓们极大的信心。

    因为,自从唐朝末年,折家占据并且替中央皇朝把手这里以后,府州城从来没有被异族或者叛军攻破的记录。

    有折家军在,府州城自然是安如磐石。

    还有,也是在蔡道的提醒之下,折家在府州城的西部兴建了大规模的简易住宅。这一大片区域之内的房子并不是用来卖的,而是租赁的。潜在的目标自然就是那些没有什么家产的河东路农民们临时居住用的。

    本来,这件事,蔡道是打算自己用钱买下府州城并不是太重要的地段,兴建大规模的贫民区,可是,折克行这个人太鬼,从租赁商铺这件事中看出了租赁房屋的好处,便没有同意蔡道的这个要求。除了批给在城外的荒地,以及城内建造工厂的用地之外,就再也没有批给蔡道一块地。

    这些钱一次性收入虽少,可日积月累之下,也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

    可蔡道倒不是在意那点租金,他在意的是这些新建的贫民区房子的建筑质量。

    好在折克行这个人还算是有点良知,他手底下人建造房子的水平自然赶不上蔡道的。样板房盖出来之后,蔡道手下回来汇报的时候,说府州城里的那些工匠们也都是积年的老手,他们在相同的材料之下,盖的房子也差不到哪里去。

    为此,蔡道特意把制砖的方法主动卖给了折家,也算是支援老百姓了。

    这些事物的变化,也仅仅只是蔡道在大宋国之内影响的一些地方。

    在海外,蔡家的船队已经开始制霸整个东海了。

    既夷洲岛之后,济州岛成为了蔡家占据的第二座岛屿。这个时候的济州岛并不是高丽国的领土,而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耽罗国。

    对于这样一个弹丸大的国家,蔡道自然选择了无视,反正他们又不是大宋国的属国,灭其国,杀其君,牵其民。这些所谓耽罗国的百姓,男的都被卖给了大宋国的贵族做奴隶,这方面,蔡道的人是和曹家私下里做得这笔买卖。至于曹家是自己留下这些奴隶自用,还是卖给其他家族,就不是蔡道关心的事情了。

    而那些年轻的女子,则分配给蔡道的属下做小妾。随着蔡家的船队规模越来越大,吸纳的船员也是越来越多。光靠从倭国花钱购买年轻女子,已经无法满足这些船员们的需要了。所以,蔡道让蔡三思把目标转向了高丽国,和高木家一起和做,以对马岛为基地,开始疯狂的劫掠高丽国的沿海地区。

    不过,两个势力劫掠的目的不同,高木家主要是获得财物,而蔡家的船队则获得人力。反正,高丽棒子一贯性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因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高丽国都只是大辽国和后来的金国的一个属国而已,或者说是帮凶更为恰当。

    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了,最坏的不是鬼子或者北方游牧民族,而是这些二鬼子——高丽棒子。

    另外,济州岛在古代的时候,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上好马匹养殖基地。蔡道从鞑靼人那里买来的蒙古马如今都已经运抵了济州岛。通过这基地,蔡家还和辽国北方的女真人在暗中取得了联系。

    当然,为了防止这勇猛的民族过早的崛起,蔡道让自己的手下在同这些还没有开化的异族联系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