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臣世家 >

第216章

奸臣世家-第216章

小说: 奸臣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蔡道并不打算就此妥协了事。

    蔡卞此来别说是说客了,根本就是摆一个做父亲的威风的。

    所以,只能智取,不能强顶。

    带着蔡板和蔡桶,蔡道亲自下山将他那个便宜的爹接进了白云观。

    蔡卞落座之后,花兰溪给他上了一杯好茶,他自然不会客气,拿起茶碗品了品茶,喘了口气,刚要开门见山地开口说出此行的目的。

    就听自己的这个二儿子说道:“父亲大人,您此次来,肯定是受了官家的托付,将贫道捉回汴梁城。不过,父亲大人,您此次进京还是赶得太急切了。贫道还是劝您在这里少住上半年的时间。到了那个时候,丞相的位置肯定是垂手可得。”

    “此话怎讲?”被儿子当众揭穿了自己的心思,蔡卞难免老脸一红,不过,他这个人对自己的情绪调整的极快,略一思索便问道。

    蔡道委婉地数道:“咱们大宋朝的这些个官家,凡是登基继位之处,总是要经历一些灾害。所以,这个时候,你们这些人既不适合进京,也不适合立刻占据高位。”

    “你这孩子,今年才多大。能知道什么?”话虽这么说,可蔡卞脑海中大略回想了一番,悚然而惊。事实上,还真是这么回事。

    远的不说,宋神宗刚即位的时候,那是天灾不断,要是没有岳父大人替这位寡情薄幸的官家稳定住局势的话,他哪有钱财去不断的发动战争啊!

    一听蔡卞满口质疑自己的话,蔡道有些傲娇地捋了捋自己额头上的发髻,略微地抬了抬小下巴,说道:“父亲大人,前些日子,贫道在梦中梦见了地震、大雨和洪灾,还有旱灾。”

    “你梦这么准的话,以往发生灾害的时候,怎么没有见你给先皇示警呢?”对于这话,蔡卞还不是太相信,习惯性的质疑道。

    蔡道并不辩解,而是又开始耍赖了,道:“父亲大人,贫道这就不知了。以往,贫道也不曾梦见过这些事情啊!又在怎么给先皇示警啊?何况,贫道所说的话,先皇也不是完全就会相信。”

    对于蔡道这不是解释的解释,蔡卞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像是自言自语道:“照你这么说,为父不但这个时候不但不能够进京,反而也要将你的伯父也想办法调出京城?”

    “没错!”蔡道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不仅仅是伯父,贫道觉得,凡是近期内回京的那些外祖父大人的部下,除了吕惠卿和刑恕之外,您应该全部把他们都调出京城。其他人可以不管,但是伯父和章惇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将他们二人调出来。

    天灾总是要有人站出来背锅的。而如今汴梁城中的那三围丞相不正是最适合的人选吗?这样做,自然也就给了官家收拾他们最好的口实。

    如今,官家最应该做得,反倒不是急于让你们上位,恢复新法,而是让狄咏重新出山,联络曹家和潘家,架空高遵裕。至于吕大防那些人,他们很快就会自动下台的。”

    “嗯!”蔡卞考虑了好长一段时间,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自己的这个二儿子,道:“好吧!道儿,你伯父那里,不用担心。可是,章惇他会听我的吗?你年纪还小,并不了解这个人。章惇此人一向好强,而且,眦睚必报。这么好的机会,他岂会轻易放弃呢?”

    “父亲大人,您无需就此事担心。您写上一封信,在信中无妨直言贫道之前所说的那些话。他一定会自行离开京城的。说不定,还会到白云观和您一聚。至于其他人,您心意尽到即可。”蔡道说道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这才接着说道:“唉!俗话说的好,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官家就是听了杨畏那厮的谗言,连吕惠卿和刑恕这样的小人都一起招入京城的。”

    蔡卞闻言,有些奇怪地问道:“吕惠卿反复小人,可刑恕与你却没有什么仇怨。你这小子怎么就这么反感他呢?”

    “刑恕?”蔡道一听,自己的父亲居然这么信任刑恕,便板了板粉嫩的小脸,极为严肃地说道:“父亲大人。若论反复无常,刑恕可比吕惠卿和郑侠要厉害的多啦!吕惠卿此人是的确是有才无德,不过他这个人只不是权力欲望太强,而又不懂得审时度势而已。您在仔细想一想刑恕这个人履历。他的作为和当初的邓馆以及如今朝中吕大防的那个亲信杨畏几乎是不相上下。章惇、伯父和您要是上台的话,一定要小心此二人。”

    对于邓馆,蔡卞可是恨得咬牙切齿,这厮也是命好,早早的就已经死了,他闻言果然静了下来,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个刑恕的作为还真是比吕惠卿更加恶劣。

    刑恕最初程颐的学生。后来,攀附了司马光,和这位书生一起攻击岳父主持的新法,也因此被贬。如果救治这样,蔡卞还能赞叹他一声,可是,这厮在蔡确得势的时候,居然转身就投靠了蔡确。要知道,蔡确可是既王安石和吕惠卿之后,变法派的领军人物啊!

    这么做,刑恕显然是选择了背叛司马光。

    看到父亲陷入沉思,蔡道又说了这么一段话:“父亲大人,您就没有想过,连您和章惇都是在家守过孝的,居然都被贬到了琼州岛和岭南。他刑恕作为蔡确的心腹,却仅仅是被贬到了河阳就任知州。更何况,官家刚刚登基的时候,他刑恕可是因为得罪了太皇太后,才被贬出京的。”

    择偶时蔡卞不知道、也没有认真想过的事实。赵煦刚刚继位之后,因为上疏尊立朱太妃一事,刑恕先一步就被贬出了京城,他先后就任随州、汝襄和河阳三州的知州。

    可这样的待遇可比任何一个变法派大臣在元佑年间的待遇都要好太得多了。

    这是为什么?

    他刑恕究竟有何德何能呢?

    “有传闻说,蔡确相公下台,贬死在了岭南,这其中也是有刑恕的一份功劳在其中的。贫道是相信这个传言的。不然的话,这个小人肯定也会被贬到岭南去的。”蔡道说得这些话,当然是有证据的,文彦博和吕公著对刑恕网开一面,七色领的人就盯上了他。

    这才偶然发现,刑恕在蔡确被罢相事件中其实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的。

    ……

    其实,蔡卞要不是因为赵煦的嘱咐,也不想和蔡道多谈。所以,刑恕的话题谈完之后,两个人便各自开始忙碌起来,蔡道是忙着修心养性,蔡卞却是忙着给入京的各位大臣写信。

    当然,除了给兄长和章惇的心中写得非常详细以外,给其他人信中的内容都是一些问候的话,至于其他是则由送信的人将自己的口信传给对方。

    蔡卞不但是要保持谨慎,不把把柄留给其他人,而且,这一点也是蔡卞唯一比蔡京强的方面,他调教出来的手下比蔡京的手下都要强的多。

    这里面也有蔡王氏的功劳。

    蔡京除了忙自己的政务和口欲之外,就是一直在用心调教自己的子女。

    而蔡卞家里则截然相反。嫡子和嫡女的教育,蔡卞根本就插不上手,蔡道早早就和他们夫妻二人生分了,而其他的几个庶子,他自己又不敢表现得太过于亲昵。所以,这些年,在贬所里面,蔡卞只好把自己经历完全放在调教自己手下得力助手的事业当中。

    这里面既是受到了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的警醒,也是受到了蔡道开办的那个蔡氏学堂的启发。

    事情果然如蔡道所料,章惇和蔡京在接到蔡卞的信之后,立刻就进宫,主动向赵煦请求去寺庙和道观给故去的太皇太后高滔滔以及皇帝陛下祈福。

    赵煦开始的时候,还是非常高兴的,居然就真得相信了这两位重臣的这番鬼话,当时就准了。

    可是,后来,赵煦一听说,章惇和蔡京居然同时离开的京城,而出京之后居然又同时从汴河乘船离开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02 历史的不同

    (全本小说网,。)

    可是,后来,赵煦一听说,章惇和蔡京居然同时离开的京城,而出京之后居然又同时从汴河乘船离开了。

    猛然间,赵煦突然醒悟了,章惇和蔡京这哪里是给他祈福啊!根本就是出京躲避去了。

    后来,蔡卞的来信证实了赵煦的想法,而就在蔡卞手下入京之后的半天时间里,事后经过皇城司所有逻卒的探查,以及统计,这段时间之内选择突然离京的变法派官员已经超过的半数以上。

    其实,变法派大臣之中,真正信任蔡卞父子这番言论的人并不是太多,可是,蔡道所做的梦准确性实在是太高,让大部分的大臣在权衡利弊之下,也都只能选择暂避风头。因为他们不是章惇和蔡氏兄弟,即便赵煦现在多么的宠信他们,可一旦遭遇天灾,任何的宠信都躲不过舆论这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这里面,让赵煦和其他变法派大臣唯一想不到的就是章惇此时的举动。

    要知道,在元丰年间,章惇就已经做到了副枢密使和副丞相的位置,他此次回京,就是奔着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这个正丞相的位置去的,即便是当上了,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都算是失败。可他为什么会轻信蔡道的话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他被贬到岭南的时候,是蔡道暗中派人帮助章惇一家躲过了岭南这段煎熬的岁月,也正是因为他的帮助,这才让章惇一家人免去了遭受向王巩一家人在岭南的遭遇。

    可以说,章惇好几个儿孙,都是蔡道派人救下的。

    所以,章惇对于蔡家的这个晚辈的话自然是非常信服,而且,赵煦此次招吕惠卿进京则是另外一个原因。

    作为变法派大臣当中曾经的魁首,除了吕惠卿之外,就再也找不到其他人比章惇资历更高的了。所以,吕惠卿此次进京肯定是自己就任首相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和威胁。因为,谁也猜不透赵煦招吕惠卿进京的意图所在。

    既然蔡道说有灾害会发生,章惇也不介意给赵煦和吕惠卿一点难堪看一看。况且,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加狠毒的打算。如果,真得有天灾发生的话,他一点也不介意将保守派势力连根拔起,真到了那个时候,天下的舆论也自然会倒向他这一边。

    果然,赵煦在这件事之后非常地生气,便在当天一一主动接见了仍然留在汴梁城中的变法派大臣们。

    吕惠卿自然是第一个。

    而刑恕就是第二个。

    本来,刑恕并没有受到蔡卞的信,只不过,他运气好,当时刚好在另外一位变法派大臣的府邸做客,得知了这一消息,已经准备回自己的府邸之后,立刻离开汴梁城。可是,一接到赵煦的传诏,他就立刻改了主意。

    当然,他们两个人的选择也很快就收到了各自的回报。

    与后世的历史不同。

    不久,蔡京和章惇还没有赶到白云观的时候,在白云观的诸人就收到了消息。

    吕惠卿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而原先处在这个位置的苏颂则被免去了尚书右仆射,他只保留了中书侍郎这个职位,从原来的正相变为了副相。同时,赵煦还准备把原先的三位不太重要的副相一起罢免,只保留范纯仁在任上,而将刑恕和杨畏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刑恕倒是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丞相,哪怕是个副职,他还是高高兴兴地上任去了。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选择投靠赵煦的伪保守派大臣杨畏却选择推拒赵煦的这个任命。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如今的资历还是太薄弱,在背叛吕大防之后,骤然升上高位,肯定会引来物议。

    何况,在见过蔡道的之后,杨畏总是有一种被人看透的感觉,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却总是在他心头挥之不去。汴梁城中,因为刑恕的故意散播,在章惇和蔡京离京的第二天,就已经有很多人都听说了蔡道的那个梦,也包括赵煦。

    可是,相信的人却不是很多,吕惠卿不信,吕大防也同样不信,小赵煦却是犹疑不定,一方面,他是皇帝,坚信自己是真命天子,自然应该受到老天的眷顾。不同,同时,他以前也通过蔡道那些梦,只要是这个罗锅子说出口的,就从来没有不应验的。

    这种别扭的感觉就让赵煦和杨畏都非常的难受。

    最终,这一君一臣,却选择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杨畏选择了推拒赵煦的任命,隐在背后替赵煦出谋划策,当然,这也导致赵煦并不像之前那么的信任他了。

    而赵煦则选择了相信自己是天命所归。这也是没有估计吕惠卿和名声,强行任命他为正相的一个原因。于是,原本六个正副丞相的编制,因为杨畏的推拒,就这么空出来了一个。

    要说不后悔当初的决定,章惇和蔡氏兄弟二人现在肯定已经后悔了。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选择继续相信蔡道梦中的那些预言。

    ……

    好在,蔡道并没有令他们失望太久。

    元佑八年三月,也就是后来的绍圣元年,宾州地方官府传来消息,州中的岭方县在二月中的某日发生了极为罕见的地陷现象。

    到了五月,京畿地区发生震感较为强烈的地震,虽然没有对汴梁城内的建筑和百姓们造成较大范围的损失和伤亡,但是,也搅得人心惶惶。

    也是在这一年,从四月初开始,一直到八月末,畿内、京东西、淮南、河北诸路,这几个地方开始下起来连绵的大雨。

    这场大雨究竟有多可怕?

    通过七色领在诸路的手下汇集来的消息可知,这几个地区的大雨下了整整将近五个月的大雨,而且是昼夜都不停歇,大水。赵煦不得不传诏,打开汴梁城以及这几路地方城中的所有宫观和寺庙五日,其所在州令长吏都要前去祈祷上苍。

    尚书左仆射吕大防、副相范纯仁和苏颂多聪明,他们三人在京师地震的时候,就已经主动在大殿之中站出来,向赵煦请求免官降罪。

    赵煦倒是有此打算,可是,这个时候,吕惠卿和刑恕却有些怕了。仅仅是一个震度并不强的地震,造成的损失和伤亡也并不严重,一下子就免去三位正副丞相,这不合规矩。况且,这才刚刚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