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臣世家 >

第224章

奸臣世家-第224章

小说: 奸臣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正像杨畏所说的话,之前,从洛阳到京东西路这一段区域里,老天爷可是下了四个多月的大雨,这样大而长久的雨势更是助长了黄河这条翻滚着的巨龙的威势。

    这个时候,谁用会去关心那些此刻在他们眼中像一个个卑贱如同蚂蚁的贱民们呢?

    过了正午,满怀心事的众人跟随着御驾一起回到了宫中。

    赵煦并没有放这几位亲信大臣回府。(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16 召集重臣

    (全本小说网,。)

    赵煦并没有放这几位亲信大臣回府。

    有更加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直都停留在赵煦的心中,脑中,挥之不散,根本无法释怀。

    一直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即便是在元佑年中最艰难、最羞辱的那几年当中,赵煦也不曾打破过按时就餐的好习惯,却因为刚刚看了一次波涛汹涌的、却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赵宋首都汴梁城的黄河之后,他今天彻底没有了食欲。

    赵煦表面上看似沉稳,其实这都是元佑中这八年将他的天性生生给压制住了。其实,这位小皇帝却是急脾气。

    他当然知道,想要彻底解决黄河对汴梁城的威胁,并不是谁一言能决的事情,也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够马上见到成效的。可是,如果不马上想到解决的办法,他就会如鲠在喉,即便呆在四处高强耸立的皇宫中,而不会有一丝的安全感。

    “诸位大人,先吃饭。不过,在吃饭的时候,都不妨想一想应对的策略。”赵煦自己吃不下一口饭,却并没有忘记体恤自己的这几位股肱大臣。

    “对了,梁师成,你现在立刻去传蔡京、蔡卞两位大人入宫。”赵煦猛然想到,这次因为蔡道那个罗锅子的原因,还有蔡氏兄弟没有请来呢?便吩咐道:“你在等等,朕再想想!”

    不过,想到这件事事关重大,就是眼前这点人,即便加上蔡氏兄弟,想必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方法,赵煦还是让梁师成先停了下来,他自己则在原地兜着步子,左思右想。

    这一次,赵煦足足想了一顿饭的功夫,这才继续吩咐道:“罢了!梁师成,你去派人吕惠卿、刑恕、吕大防、范纯仁、苏颂、张商英、狄咏、高遵裕,对了,还有曹国舅一并都给朕宣来。”

    为了自己的小命和社稷的安全,赵煦这一次也是真得豁出去了。那五位虽然已经被罢免了丞相的官职,却还没有确定他们被贬的地方,所以,他们还都在汴梁城中的家中待罪呢?他点出的这些文武高官当中,也不乏草包,可毕竟他们当政了这么多年。对付这样的事情,还是有些经验的。

    梁师成听完赵煦的话,已经记下来这些名字,不过,他已经从中听出,官家这一次却是漏掉了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人。他此时就在赵煦的身边,有些出言提醒自己的主子一声。可又想到今日蔡道那番胆大至极的话,如果,因为自己的提醒,蔡道被带到勤政殿之后,又开始大骂官家的话,他这个出言提醒的人肯定是要背这个黑锅的。

    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小命最重要。何况,太监这个职业有一条铁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做就不说。

    想到这里,梁师成主意已定,他完全可以先去派人通知这几位,而他自己则亲自去请曹国舅。这位老人家作为蔡道的亲近长辈,听到这件事之后,肯会想方设法的要把蔡道解救出来。

    经过自己的提醒之后,曹国舅他自己或者派人先去大牢之内解劝蔡道一番,顺便叮嘱看管他的人好好的看护对方。

    都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黄河对汴梁城的威胁已经存在这么多年了。

    嘉佑元年,仁宗朝有名的六塔河之狱,六塔河工程就是在文彦博和富弼支持的进行并最终完工的。

    可结果呢?

    这两位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贤臣,这次最终还是玩崩了。

    劳民伤财不说,为了修建这个工程的而服役的士兵,几千人溺死在洪水当中,财物更是损失无数。

    一直反对这项工程的贾昌期虽然在这之后,的确也是有弄权的举动。

    可是,六塔河之狱,凡涉及开凿六塔河的有关人员均被再一次贬黜,受到这件事牵连的官员更是多不胜数,但,这其中却没有当时的丞相——文彦博和富弼。

    最终,汹涌的洪水还是倒灌了整个汴梁城。他们两个还不是坐在丞相的位置上,屁事都没有。

    因此,梁师成此时心中有预感,最终,这件由蔡道挑起来的偌大风波,还是需要他才能够去抚平的。

    ……

    有了这段时间的缓冲,在做的四位大臣终于得到了时间上的缓冲,说实话,除了曾肇这个书呆子之外,其实其他三个人都关注过汴梁城外滔天的黄河。

    可是,各自的地位不同,关注的焦点和想到的解决办法也不尽相同。不过,自忖一向多智的三人却一时之间根本就想不出任何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解决黄河威胁的办法。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赵煦点名的诸位大臣都相继来到了勤政殿。曹国舅却是最后一个到的,他是和梁师成一起进入勤政殿的。

    要是换了其他人,赵煦肯定会斥责一番梁师成,因为曹国舅比别人足足晚了半个时辰。可这是曹国舅,他如今年事已高,许久都不参与政事,一直都在家观中修行,来晚了半个时辰。赵煦却是不便因此而则被梁师成。

    不过,之前那五位在家待罪的大臣进殿时,他们的装束却是让赵煦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因为,他发现,这五个人居然跟约好了似得,全都穿着便装。

    要知道,赵煦虽然免了他们身上的实职,可他们身上的寄禄官却也仅仅是贬了三级而已。严格来说,他们五个人此刻虽然没有任何的实职在身,却也还是他赵宋的官员啊!他们这么做,难道是要联合起来,向他示威吗?

    不过,现在并不是纠结这些小细节的时候,赵煦刚想要出言将今天的事情告诉新来的诸位大臣。

    梁师成突然来到他的身边,低声禀报道:“陛下,奴婢派人通知他们的时候,已经用信告知了这几位大臣的详情,您直接问策即可。对了,这是杨畏大人吩咐奴婢做得。”

    这种事,梁师成不贪功,也不会轻易拒绝,反正,那些信也是杨畏的亲信所写。而且,杨畏的这个建议,也无形中替陛下节省了时间,肯定会受到陛下的赞赏,他这个具体执行人也肯定少不了好处。他自然就不会拒绝这么好取悦官家的方法。

    “嗯!干得很好!给诸位大人上茶吧!”说完,赵煦满意地点了点头,又深深地看了一眼杨畏,便冲着在座的诸位大臣说道:“在座的诸位股肱大臣,想必你们已经知道了。你们此刻都要放下彼此的芥蒂,放胆直言,应该如何解决这一直都悬在汴梁城头上的利剑。”

    赵煦这话虽然说得激情洋溢,可是,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又不是一件短期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17 众臣的议论

    (全本小说网,。)

    赵煦这话虽然说得激情洋溢,可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又不是一件短期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一时之间,勤政殿里变得鸦雀无声,这样的场面自然是有些尴尬,一向都舌如利剑诸位大臣,此时此刻也全都变成了哑巴。

    最终,还是为人一向都比较耿直大胆,却又学识最为丰富的苏颂率先打破了沉默。

    只听他说道:“陛下,黄河对汴梁城的威胁,是个亘古都一直存在难题,根本就不是一个短期之内就解决的问题。一般的洪水即便决堤,也根本冲不垮汴梁城。而我大宋将士用命,汴梁城内更是聚集了数十万的禁军,辽国想要进攻到汴梁城下,根本就不可能。”

    见终于有人开口了,布衣丞相范纯仁也出言附和着说道:“陛下,苏公的话说得有理,在做的诸位当中,也是他最有治水的经验。何况,今年的这场大雨可以说是百年难遇?大宋立国这么多年,除了这一次之外,黄河流域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这次这么大的雨势。”

    “范公此言差矣,难道您已经忘了当年那桩六合塔之狱了吗?那汹涌的河水是如何数千名军民的?你要是忘了的话,当年的亲历者,当时的支持着,当时的宰相文公可仍然还活着啊!”吕惠卿是在座诸位大臣当中,年龄仅次于曹国舅的,他这一句话立刻就把范纯仁怼得哑口无言。

    自大宋立国之后,黄河河水暴涨,导致横贯京城几条河流,诸如汴河、五丈河等等,经常会倒灌汴梁城,这并不是什么新闻,就连一直生活在内外城中的百姓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虽然,嘉佑元年的那个六塔河之狱被后世的文人们淡化了,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文彦博和富弼两位‘贤臣’当政时期一辈子都抹不掉的污点。

    贾昌期即便被后世的文人描述成一个奸臣,可若是以事论事的话,在这件事情上,这位奸相当初大力反对六塔河工程,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可惜,宋仁宗却一直非常信任文彦博和富弼。

    吕惠卿这次来其实就是来搅局,这个小人一向自负才智绝伦,可他却十分清楚,对于水利,这不是他擅长的方面,自然就不用他出来献丑了。

    不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种事情,却是他十分擅长的。怼这些在水利方面同样不是很精通的对手,根本用不了他一成的功力。

    吕惠卿这么一怼,把那些想要附和苏颂,让赵煦不用再这么杞人忧天下去的人接下来的话,也全部都怼了回去。

    场面又重新回归了初始的状态。

    “可惜,宋公公已经死了。”这个时候,梁师成突然感叹了一句。

    宋公公指的就是宋神宗身边另外一个得用的大太监——宋用臣。

    和石得一、李宪、王中正这些太监不同。这个宋用臣是真得有大才,尤其是在建筑和水利方面,在这个时代,可谓是专家级别的存在。正是他主持的工程——引洛济汴工程,使得淤塞不堪的汴河重获新生。

    这项工程竣工,经过数年之后,汴河之中的泥沙已经大为减少,而整个汴河航道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漕运重新变得顺畅起来。

    可那些保守派中有些大臣就是不信这个邪,元祐年间,就曾有人主持了一项工程,即重新复引黄河之水进入汴河。但是,这项工程完工后没有过多久,便立刻又被纠正了过来,即再次引洛通汴。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黄河水进入汴河之后,大量的泥沙再次被携带进入汴河,整个汴河有再次被淤塞的风险。而当时的情况,京畿地区周边自然灾害不断,汴梁城内的粮食已经开始变得吃紧起来,再不让汴河重回正轨的话,一旦南方的粮食堵塞在运河里。

    当时在任的丞相吕公著和文彦博就得自请下台了。

    一直到如今,汴河的水源一直还是以洛河为主的。

    其实,还有一件事,引洛入汴这个提议,早在熙宁中就曾有人提及,可那个时候,王安石的地位摇摇欲坠,保守派大臣的势力复张,这个正确的提议自然就被搁置了。

    元丰元年,汴河淤塞严重,这项提议再度被提出,宋神宗曾数度派人前去洛河查探。可大臣们意见不统一,而且,这项工程,肯定会花费巨大,所以,再次被搁置了。

    到了元丰二年正月,王珪和蔡确当上了丞相,保守派在朝中的势力转为战略性撤退。当月,宋神宗就派自己的亲信太监宋用臣亲自去查探。

    宋用臣查探过后,自然是赞同这项工程的。

    可是,当初,宋用臣在洛阳府当地建设这个引洛入汴工程的时候,以司马光为首的洛阳当地文臣世家、士绅和豪族都想尽了各种办法阻挠这项工程的施工。

    为什么?

    开凿引水渠,肯定会占据当地一部分肥沃的耕地,而朝廷也只会按照官府颁布的地契上的具体数目赔偿对方的损失。这对于隐瞒实际拥有田数的地主们来说,就是在拿软刀子割他的肉啊!

    好在,又宋神宗在背后大力支持,蔡确又是一个极为坚定的变法派,而这个工程的难度并不是太大。

    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元丰二年三月开工,当年六月便竣工完毕,整个引洛入汴的工程只花了短短的四十五天。

    可从提议到竣工,却浪费了数年的光阴。

    可惜的是,这位太监中的大能人,还是躲不开权利的倾轧。在先帝驾崩之后,宋用臣也同样受到了牵连,他被贬去替宋神宗守灵,在那个地方,他的地位还不如石得一呢?

    这么一个大才,就和石得一先后病死在皇陵中。

    “是呀!”闻言,虽然明知道对方感叹的是一位太监,苏颂还是感叹了一句。

    这两字是真情流露,丝毫不带歧视的色彩。

    “陛下,老话说的好,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这个事是那个小子提起来的话,您就不如把他暂时放出来,亲自问一问他对此事的看法。陛下,您意下如何呢?”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曹国舅便适时地抛出了这个话题。

    其实,这个主意,在场的官员们全都想到了。

    可他们之所以没有能够在赵煦的面前提出来,却是因为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顾虑和想法。

    蔡家两兄弟和保守派三位大臣的原因自不用说。

    蔡道年纪那么小,章惇和曾布是实在是抹不开面子去求教于他。

    而曾肇则是不愿意再让蔡道卷入这一地鸡毛的是非当中。(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18 两个故事和一番震撼人心的话

    (全本小说网,。)

    而曾肇则是不愿意、也不希望再让蔡道卷入这场无端的是非当中。

    因为,他是如今这世上唯一一个知道应该如何解救蔡道出大牢的人。

    吕惠卿、刑恕和杨畏他们三个也同样想到了,面子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还不如官位来得实在和诱人。放弃这个抢先发言的机会,完全是因为他们三个的心中已经生出了对蔡道的嫉妒,这才没有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