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臣世家 >

第242章

奸臣世家-第242章

小说: 奸臣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着喝茶的功夫,赵煦终于稳定住了激动的心情。

    “对了,韩爱卿,你们韩家这么做,可以说是对朕,对我大宋江山功莫大焉。朕还要重重地奖赏你们一家呢?你怎么反而推拒了对韩宗武的任用了呢?”喝完茶之后,赵煦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便问了出来。

    “唉!”韩缜这次是发自真心得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说出来,不怕您笑话。这次,老臣召集家中的人商议此事,没想到,老臣的两个弟弟,还有十几个如今在京的子侄都没有出来反对。反倒是这个逆子跳出来跟老臣做对,居然还说老臣此举让先父不得安宁。

    可是,这个逆子却忘了,我韩家远祖本是灵寿人,在我大宋建国之后,这才迁居到雍丘的。陛下,您说,这个逆子如果真当了御史的话,谁也不知道他会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老臣当时恨不能学那先汉的金日磾,将这个逆子斩杀当场,省得让他将来给韩家惹来更大的祸患。”

    “这样啊!”赵煦一听是这个原因,便立刻将韩宗武连人带名字一起驱除出了脑海当中,如此的不识时务。赵煦当然不会再用这样的人了。

    “爱卿一家立此大功,有任何的赏赐便对朕说,还有,至于迁居到何地的问题,念在你们韩家首功的份上,朕特准爱卿可以在荆湖南路任选一州。”赵煦开出的条件可以说相当的丰厚。

    可韩缜却不敢狮子大开口,这个老油条深知此时不要任何奖赏的话,之后,官家给韩家的赏赐就会越丰厚,他装作沉思了一会儿之后,这才将早已在心中准备好的腹案说了出来:“陛下,老臣还是心软啊!根本下不去这个手,所以,拼着这张老脸,恳请陛下,就他远贬到桂州去。省得他在汴梁城里继续生事。只有迁居的地方,虽然陛下这么说了,可老臣却不能坏了规矩,老臣准备将韩家迁居到潮州。”

    赵煦在脑中仔细回忆一番,这几天,在蔡道给他那三条妙计之后,赵煦就一直拿着荆湖南路、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的地图在琢磨,琢磨着应该把哪一家安置到哪一个州府中去。

    蔡道特意提示,除了广|州之外,这三路的任何一个州府先都可以用来安置这些文臣世家大族。

    所以,赵煦对这三幅官方地图上标注出来州府的位置和名称记忆相当的深刻。

    潮州,在广南东路的最东边,紧邻着八闽的汀州和漳州。比起广州当然差了许多,可潮州地理位置优越,连通两路之通道,也算是个不错的去处。

    赵煦此刻一时还想不明白韩缜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拒绝了自己的好意,可这些个细枝末节在他看来,根本就不重要。

    现在有人终于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亲政以后第一决策,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值得宣扬的一件事。

    于是,在亲自送走韩缜之后,赵煦立刻摆架回到了勤政殿,亲自拟旨嘉奖韩家。

    第一、追封韩亿为灵寿公,并赐守墓人十户。

    第二、将原先准备下嫁给韩嘉彦的亲姐姐淑寿公主,转而下嫁给了韩缜次子韩宗勇的长子韩玉。本来,这个殊荣,应该由其长孙尚公主的,可惜就是因为韩宗武的态度,让他的儿子失去了这个机会。

    第三、就是用今年刚刚新铸出来得足陌的新钱,买下了韩家在雍丘境内所有的产业。

    第四、同时赐韩缜的两个弟弟韩纬和韩缅同进士出身。

    第五、韩维的长子为韩宗文河中府知府,韩绛的二子韩宗傅为隆德府知府、韩宗勇为开德府知府。

    韩家这一次升官的人很多,可唯一一个让人看不明白的,却是韩缜的长子韩宗勇,他居然是被贬到广南西路的桂州推官。这个职位不上不下,像是判官还可以监督知州,甚至有得判官牛掰起来,都能够甩开知府或者知州,独掌一州或一府之事。可推官就只能做知州或者知府的辅佐官了。

    何况,官家刚把吕惠卿这个奸贼贬到桂州任知州,在他的手下,想要辖制那个奸臣,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论起耍手段来,吕惠卿比蔡京、杨畏和刑恕一点不差。

    这之后,就是赏赐金银铜钱若干,布帛绸缎若干,总之,赵煦为了奖励韩家这次主动配合自己的政策,算是下了大本。

    名面上奖赏颁布出去之后,赵煦用让梁师成命令皇城司掌控的所有逻卒全部散出去,只给他们下了一条命令,就是要在今天日落之前,将韩家整个家族已经向宋哲宗主动请缨,迁往岭南潮州这个消息散播到汴梁城里的每一个角落。

    韩忠彦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猛地一拍大腿,一边叹息,一边暗自咒骂道:“唉!韩缜这个老贼,怎么还不死啊?”韩缜这次的作为,无疑是抢了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相州韩家享受的殊荣了。

    落后一步,得到的奖励就会是千差万别,可韩忠彦明白,他如果继续这么犹豫下去的话,在官家那里失分就会更多。于是,他也来不及征求相州老家那些长辈们的意见了。赶在宫城落锁之前,进宫觐见了赵煦。也主动要求将家族迁往南方。

    对于相州韩家,英宗这一脉只要是在位的皇帝,都会感念韩琦的。倒不是韩琦的文治武功真如后世的史书上吹嘘的那么厉害,相比于寇准和李沆,甚至是吕夷简和王安石,韩琦都差得远。可是,相三朝,立二帝,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这才是他当政时期的真正功绩,也是韩琦后来能够被封为郡王的真正原因。

    于是,赵煦将韩缜推掉的优待转给了韩忠彦,此时,相州韩家虽然贵重,却并不知道朝中的一些大事,所以,他并不知道蔡道和武将与皇族们之间达成的协议,也就欣然接受了官家释放的善意。他以为不用向雍丘韩家那样,迁往烟瘴之地,这当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何况,有了占城稻的话,荆湖南路也是一片涵待开发的膏腴之地。

    赵煦为相州选定的地方是潭州,荆湖南路最北边的州府。

    给相州韩家的第一个赏赐,就是追封韩琦为魏郡王。

    就是将康国公主下嫁给了韩嘉彦。也就是宋神宗宋贵妃所生的皇四女,对于一般世家来说,这当然是极大的殊荣,(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51 相继‘投降’的世家大族 21

    (全本小说网,。)

    给相州韩家的第一个赏赐,就是追封韩琦为魏郡王。

    对比这点,韩亿就是天大的功劳,也是只是对大宋的社稷有功,他自然是比不上韩琦,这位可是冒着天大的风险力保英宗继承大统,不单单是对大宋的社稷,对于英宗一脉更是功比天高啊!

    而第二个赏赐,就显示出,第一个和第二个之间的差别了。

    赵煦下旨,将康国公主下嫁给了韩嘉彦。康国公主是皇四女,她是宋神宗和宋贵妃所生的皇四女,这对于一般世家大族来说,当然是天大的殊荣。

    可要是对比雍丘韩家的话,那就是天差地别的区别了。

    要知道,淑寿公主可是赵煦的亲生姐姐,也是唯一的一个姐姐,而康国公主是赵煦的妹妹,却不是朱德妃所生的女儿。这里面的差距,就是汴梁城里的老百姓都明白。

    对于相州韩家剩下的赏赐倒是和雍丘韩家没有太大的区别。

    赵煦不但将韩忠彦的枢密使转正,还将韩琦的侄女婿李清臣升任礼部尚书。而至于韩忠彦的其他几个弟弟,他们也都就任京畿附近几路的知州。

    连续两个文臣世家大族,还是大宋朝最顶级的两个家族,相继向小皇帝举起了白旗。这两家分明是主动投降认输的节奏,可是,让其他文官和家族感到奇怪的是,这一次,以往最反对变法的勋贵世家和皇族们这一次根本就没有露头的意思。

    一个个家门紧闭,谢绝了一切访客。

    赵煦亲政之后,已经动了三个文臣世家了,难道他们还认为官家就不会动他们手中的利益吗?

    其实,这个时候,曹家、潘家以及其他勋贵和武将世家们都非常的郁闷。本来,这一次的风头应该由曹家和潘家来出得,可是,却被蔡道劝住了。

    蔡道当时说得也很明白,曹潘两家即便率先将家中土地第一个进献给赵煦,却根本就影响不了北方的文官集团,反而会产生反作用。因为,他们一旦抢了先手,势必会让文管集团产生压力,为了对抗他们,北方的文官集团肯定暂时抛弃前嫌,彻底抱在一起取暖。

    还不如就此将这个殊荣让给那些想要巴结官家,借此而上位的文官世家来做这件事。

    反倒是皇室成员这边非常的淡定,反正他们的身份已经到顶了,即便抢了这波风头,也得不到太有用的好处,反而会引发北方文官集团嫉恨。

    如今,整个汴梁城城内,所有的中间派和保守派的文官们都被两个韩家突然倒戈搅乱了心,搅得整个京师风起云涌。

    第二天,更加震撼的消息传来,以曹家和潘家为首的文官集团,和以折家、种家为首的武官集团全都主动向赵煦献土。

    而且,有一个小道消息,所有赵姓皇族也同样将他们手中的田地全都进献给了赵煦。

    第三天,一个让北方文官集团泄气的消息传来,第三个向赵煦投诚的文官世家产生了。

    这个世家却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家族——蓝田吕家。

    吕大防的大哥吕大忠突然进京,向赵煦投诚。

    赵煦就此将吕大防贬到了广南东路就任广州州丞,而蓝田吕家也变成了韶州吕家了。

    可吕大忠却出人预料的被任命为国子祭酒,正四品的官职,已经不低了,而且,在文官当中,这可是一个相当清贵的官职。

    当然,如今的国子祭酒却少了一个职责,那就是监督太学的权限。如今,自从赵煦祭拜过刘白等元丰十烈士之后,便下诏,以后,国子监和太学互不统属,国子监只收录七品或者县令的子弟,而以后官员子弟想要荫补官职,就要通过国子监的考核。

    不然,就只能自己去考科举。

    总之,就是奉行宽进严出的原则,这个规定,就是丞相的儿子也不能够打破。也相当于给荫补这个当官的途径上了一把锁。

    赵煦对于吕大防的态度其实也很矛盾,一方面,他是吕公著举荐,太皇太后允准之后,才被超拔为丞相的。可是,另外一方面,吕大防虽然一直在奉行着保守派那一套执政的方式,可他却并不属于保守派当中任何一个分派系。

    如果非得给吕大防一方单独分一个派系的话,那也不是蓝田系,而是关学系,除了吕大防本人之外,他的其他三个哥哥和弟弟都是关学宗师‘横渠先生’张载的弟子。

    而且,在吕大防上任之后,他还将朔党和洛党两派人都相继赶出了朝纲,那个时候,也算是给小皇帝出了一口气。而广州在岭南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它是岭南唯一一个不受瘴气困扰的州府,也是大宋南方的一个商业聚集地,大宋国也曾在这里设立过市舶司。

    非韩即吕,韩吕四个家族,如今已经有三个主动向赵煦投诚了。

    这个时候,已经远走岭南的吕嘉问也许已经幡然醒悟,可是他却无能为力,相比于韩忠彦和韩缜,他自己的名声就不好,在家中也只是个辈分很低的晚辈而已。而且,他如今身上连一个遮羞的寄禄官都被赵煦在这一次的风波中彻底掳夺了。

    吕嘉问也只能在远方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吕家一步步滑向深渊。

    其实,吕嘉问还不清楚,他此次之所以能够被贬到岭南,这还算是赵煦优待他的结果。因为,用不了多久,吕公著和吕公孺的家人都要被贬到西就北洪德城附近的磐堡之中,而那些还傻傻地困守在寿州原籍的吕氏家族的人就要出于刑恕的恐怖统治当中了。

    三大家族主动投诚之后,北方文官集团是真得聚集在一起抱团取暖起来,再也没有一个家族主动向赵煦投诚。他们如今都在观风色。

    这是因为,赵煦并未因为他们没有主动放弃自己家中的田地,而真得去处置任何人,寿州吕家就是一个很少的例子。

    “梁师成,你说,韩丞相为什么要拒绝朕对于他们家族的优待,反而选了潮州呢?”这是赵煦最近这几天一直都没有想明白的一个疑问,他如今对于其他文官是否向他主动投诚,已经完全没有兴趣了。

    赵煦比任何人都清楚,只要搞定了韩吕这四个大家族,其他文官世家就是土鸡瓦狗,之后的招术一使出来,向文彦博、司马光这些人的家族立刻就土崩瓦解。

    那个罗锅子出得这个馊主意还真是妙不可言啊!

    就是要让当初赞成割让四寨的文官,以及他们的家人都好好的感受一下宋夏边境上那些一直都在战火中苦苦挣扎的百姓们的大恐惧。

    就是让他们亲自感受一下西夏国的‘善意’。

    “陛下,您也知道,奴婢是个不识字,按照蔡道长的说法,奴婢就是文盲。奴婢自小就在宫中长大,连外城都没有出过,又如何知道那个潮州的情况呢?陛下,那个潮州是不是天气一直很潮湿,才叫这名字的。”梁师成同志又开始主动卖萌了。

    赵煦被梁师成的话,逗得哈哈大笑起来,笑了大半天,这才忍住笑意说道:“哈哈哈!潮湿,真亏你能想得出来!没文化,真可怕!梁师成,朕来告诉你,这个潮州的潮可不是潮湿的潮,而是涨潮的潮,潮水的潮。朕也是晕了,居然问你这文盲这问题。”

    蔡道说话的时候,虽然已经很主意了,可有人还是时不时的从他的嘴里面听到一些新颖的词汇。比如,这个文盲就是蔡道对梁师成的戏称。

    “官家,会不是因为,潮州离着八闽比较近啊!”这个时候,一直陪在赵煦身边的那位美艳宫女突然插言道。

    按说,后宫不得干政,赵煦也最讨厌后宫里的人干预他的政务。

    可这一次,赵煦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是一把搂过这位美艳宫女的香肩,亲昵地说道:“美人,你真是冰雪聪明啊!朕听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这样。看来,这个老家伙还打着其他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