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059章

我要做皇帝-第1059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正是他所想要探究的事情。

    于是,一行人在汉骑的带领下,朝着南池前进。

    到了南池,他们就看到了在湖泊的一侧,有着一个辕门,辕门上一面黑龙旗高高飘扬,辕门两侧有着荆条围起来的围墙。

    墙上有巡逻的士卒在警戒。

    围墙四角,更立着烽燧台,可以随时点燃狼烟。

    看得出来,汉军确实打算在此建立起一个城市作为汉军前出幕南的基地。

    从辕门走进去,经过一番检查,司马迁一行进入了这个塞上的小城镇中。

    说是小城镇,其实就像一个乡间的简易集市。

    整个地方不大,大约也就四五百步长,其中有着穹庐,也有着中国式的简单木楼。

    有许多商队,都在此处休憩。

    在一侧的湖边,甚至还有着密密麻麻,数百辆重载马车在停在畜栏内,不时有着胡人,提着木桶和草料,给这些牲畜喂水。

    集市之中,更是热闹非凡,让司马迁等人大开眼界。

    许许多多,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甚至不同语言的夷狄,在集市内外窜动。

    遇到生人,他们就贴了过来,用着半生不熟的汉语推销了起来。

    司马迁等人自然也不例外,一进来,立刻就有人缠了过来。

    “中国贵人,中国贵人,可要橐他?”一个粗矮的夷狄男子瓮声瓮气的说着:“我的橐他,又高又壮,比马、牛的运力都要强,一天走一百里,不喘气!一匹橐他就卖一万钱!”

    橐他?

    司马迁见过,那是一种塞外独有的牲畜,个头大,力气也大,无论是运输还是耕地,都是一把好手。

    少府就曾经用橐他来耕地,效果非常好。

    橐他的力气比牛大,比马更温顺。

    唯一的问题是,这种畜生,中国不产。

    汉室也就是在战争中缴获了大约数万匹,而这些橐他在进入长城内后,因为管理、饲养等问题病死了一批。

    所以存量不多,鲜为人知。

    一万钱一匹橐他?司马迁不知道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但他知道,既然这男子找他们推销,必定有问题。

    所以,也就没有理会他,而此时,负责保护司马迁等人的汉军士兵也列着队,齐步走入这个集市。

    他们的到来,也让那男子不得不停止纠缠,跑到一个角落里,似乎颇为畏惧汉军。

    这让司马迁等人啧啧称奇,纷纷议论开来。

    倒是汉军的士兵们,一进这集市,都是昂着头,鼻孔向天的。

    两侧的夷狄和胡人,却偏生都是一副羡慕嫉妒恨的模样,眼巴巴的望着他们,眼中满满的都是向往。

    司马迁看了,在心里想道:“当初,秦始皇东巡,高帝见始皇帝车驾,叹道:大丈夫当如是哉之景,恐怕也是如此吧!”

    在心中,对如今塞外的格局以及诸胡对汉室的看法,就更加好奇起来。

    这时候,一个文士模样打扮的男子,来到司马迁一行人面前,稽首拜道:“诸公……我家主上,长安侯讳安有请……”

    “长安侯?”众人都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还是司马迁反应了过来,问道:“可是故燕王后?”

    当初,卢绾封王前,就是被封为长安侯。

    但问题是,如今卢氏,哪里还有脸和资格自称长安侯?

    要知道,那可是食邑一万户的顶级列侯!

    举汉室上下,现在食邑一万户的列侯,也是屈指可数!

    哪怕是屡立战功,尚先帝临邑公主的细柳营将军卫驰,也不过食邑五千余户而已。

    这卢氏何德何能,竟可以继续自称长安侯?

    怕是得个封君之位,都有问题!

    那文士见状,却只是笑笑,做了个请的手势。

    司马迁等人相互看了看,便跟上此人的脚步,穿过喧哗的集市,进入一处宅院之中。

    这个宅院,颇为奇特,既有着塞外胡人的穹庐之风,也有着中国士大夫之宅的庄严。

    宅院内外,密布着一个个跨刀带剑的武士,戒备非常森严。

    那文士将司马迁一行,带到一个院子前,便道:“诸公请入内,我主已备浊酒等候……”

    司马迁等人对其稽首,然后联袂走了进去。

    一入内,司马迁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年纪与他差不多大的少年,端坐在上首,好奇的看着他们。

    在一个似乎是家臣的男子的提醒下,这少年站起身来,拱手作揖道:“贵客远来辛苦,还请入座……”

    司马迁等人连忙回礼道:“不敢!”

    立刻就有着侍女,将司马迁等人引入坐席。

    “贵客都是从长安来的吗?”那少年好奇的问道。

    司马迁答道:“正是!”

    “长安啊……”少年眼中露出神往之色,叹道:“吾久欲求朝长安,奈何陛下不许,不能见神京风光,吾实憾之!”

    “足下是燕王卢绾之后?”有人好奇的问道。

    “罪臣之后,惭愧不已……”少年答道:“倒是诸公,自长安不远万里,来这塞外蛮夷之地,欲往何处?”

    “吾等欲往顺德,一观龙城之会,以便知塞外之情……”司马迁不动声色的说道。

    “如此……”少年闻言,脸色一喜,道:“若公等不嫌弃某戴罪之身,可愿与我同行?”

    “足下也要去顺德?”司马迁好奇的问道。

    “嗯!”少年点点头,道:“吾乃天子所封之长安侯,这龙城之会,自然要去……”

    这是司马迁第二次听到长安侯的爵位了。

    作为史官,他特别好奇,尤其是对于这支秘而不宣的事情,更是想要探究一二,于是问道:“以我所知,足下之先,当初背高帝而从匈奴……何以今日,足下依然能为长安侯?”

    少年闻言,没有生气,只是笑着答道:“有些事情,并不像诸公所了解的那样……”

    他满脸骄傲的说道:“当初,我之先背汉,乃是不得已而为之,为奸人所害……”

    “且,这数十年来,吾家为汉室居中,传递消息,预警长城,多有功劳,故天子以为吾家有功社稷,乃许吾嗣长安侯之爵……”

    这些事情,司马迁有所耳闻,但是他知道,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不然,当年,天子也就不会坐视东胡部族为匈奴所屠灭。

    但这种事情,如今是不好探究的,且既然天子认可了对方身份,也轮不到自己来叽叽歪歪。

    于是,司马迁等人起身拜道:“原来是君候当面!”

    当然,这所谓的君候成色,其实低得很。

    道理很简单,这所谓的长安侯,并未奏报给太庙和高庙,也没有公之于天下,换句话说,这其实很可能是天子默许,但却没有追认的爵位。

    那少年闻言,也是苦笑着,道:“不敢当君候之称……吾如今还是戴罪之身……”

    “天子曾经诏我曰:得建新长安之日,便是尔复家之时……”

    众人一听,这才明白,原来是天子又画饼了。

    司马迁也不得不感慨,当今天子是汉家历代天子里,最会画饼的。

    画饼技术几乎无人能及。

    更关键的是——到现在为止,他的画的饼,最终都兑现了。

    说加恩封国,那就加恩封国。

    说开发安东的资源,就开放安东干的资源。

    是以,天下人对他画的饼,趋之若虞。

    就拿司马迁这一次游历塞外的小伙伴来说吧,司马迁知道,其中至少有一半人是给其家族和背后的人探路的。

    这塞外草原,究竟能不能作为一个封国,究竟有没有利益,基本上,他们的参考意见也比较重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节 龙城大会(3)

    在南池修整了两天后,司马迁等人与‘长安侯’一起上路,继续前往龙城。

    而由于有了‘长安侯’的军队护送,原本奉命保护司马迁等人的汉军骑兵则折返回狼猛塞。

    而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司马迁倒也与那‘长安侯’成为了朋友。

    既然是朋友,那就无所不谈了。

    司马迁的很多疑惑,都从这‘长安侯’口中或者他的家臣口中得到了答案。

    首先,自然是老卢家这几十年在草原上的经历,被司马迁弄清了。

    虽然说,在这‘长安侯’与他的家臣口中,那燕王卢绾与卢它之,自然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角色。

    不过为小人所害,不得不远走匈奴以保全自身。

    但在匈奴,他们却是一直矢志于报效朝廷和天子,世代都为长安提供情报、预警。

    更帮助了包括韩颓当、章尼等人在内的许多忠臣,逃回中国,真真是一曲忠诚的赞歌。

    这种事情,作为史官,司马迁当然知道,听听就好了,不能当真。

    至少,在没有找到第二方甚至第三方的证据和事实前,这‘长安侯’的话大约只能信一半——那就是卢家确实在过去为汉室做过事情。

    至少,‘长安侯’所说的几个事情,司马迁是知道的。

    譬如,吕后时期,曾经以宾客礼遇,招待过卢绾的遗孀和子女。

    也譬如,太宗时,卢氏确实帮着韩颓当等人打通了回归中国的道路。

    但其他事情嘛,就呵呵了……

    而除此之外,司马迁也搞清楚了其他一些事情。

    譬如说,这当代‘长安侯’姓卢名安字思国,只比司马迁年长一岁。

    更弄清楚了,如今汉室控制下的草原的现状。

    自燕蓟之战,车骑将军义纵便派人在太原筹建起了‘安北都护府’衙门,统领北地汉军的全权指挥权力。

    如今,安北都护府草创,具体的架子还没有搭起来。

    所以呢,各方各面,都在忙着划地盘,抢蛋糕。

    燕蓟方面,暂且没有人去理会。

    但在云中郡…上谷郡这一带,各个郡之间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

    草原上的部族,就成为各方争抢的对象。

    是以,在各个方面没有理顺之前,或者说安北都护府以及长安方面没有派人来协调前,各方面都没有空来理会草原,大家都在忙着互相对喷。

    但草原上的事情,也不能没人管。

    所以,这个时候,大鸿胪公孙昆邪跳了出来。

    公孙昆邪告诉各郡和有关各方:今幕南初定,而国策未明,诸胡各部,当如旧故事。

    什么旧故事?

    自然是受他这个大鸿胪衙门暂时管辖喽!

    在这个事情上,没有人愿意与当朝九卿别苗头——哪怕这个九卿其实是九卿之中排名最后,最没有权力的。

    但九卿就是九卿,九卿的威权必须维护。

    再者说,公孙昆邪说的名正言顺,且理由充分,正大光明!

    最重要的是——诸胡各部,由大鸿胪管辖,这个事情本身并不伤害有关各方的利益。

    说到底,云中、太原、上谷诸郡,争夺的只是各自可以影响的地盘而已。

    更确切的说是草原上的诸胡各部手里面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牲畜。

    所以呢,如今草原诸部,特别是汉室实际控制和掌握的地区游牧的部族,都是由大鸿胪在管理。

    而大鸿胪只是一个外事衙门,人少资金少权柄少。

    草原又这么大,即使想管也管不过来。

    怎么办?

    大鸿胪宣布,其他各部暂且不管。

    先厘定那些曾经帮助过汉室,曾经为汉室流过血、出过力的部族的名分。

    于是,大鸿胪衙门就从故纸堆里翻翻倒倒,搞了一个名单出来。

    名单上的部族,哪怕只是过去曾经协助过汉室军民、救助过汉室臣民的,统统给一面黑龙旗。

    意思就是——这是自己人。

    好嘛,得了黑龙旗的部族,腰杆瞬间就硬了起来。

    由于有着汉朝爸爸当后盾,他们在面对没有黑龙旗的部族时格外硬气。

    这也就是司马迁等人路上所见的情况——一个小部族,就敢于驱赶一个实力远胜于他们的强大部族!

    自然,有人不服。

    但不服的家伙,很快就被汉军教做人了。

    这样,草原上立刻鸦雀无声,人人都服从了这个制度。

    这可真是让司马迁等人目瞪口呆,大开眼界。

    甚至有人在得知了此事后,忍不住问道:“若有人狐假虎威,胡作非为,该当如何?”

    却不料遭了白眼。

    卢安的一个家臣甚至说道:“即使有人狐假虎威,胡作非为,那也是他们应得的赏赐!”

    一副就该如此的模样,真是有些让人无语。

    而一路上的见闻更是让司马迁等人隐约感觉到,似乎连这草原的各部都认可和接受这样的规矩,这样的制度。

    这真是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直到,在前往龙城的路上,再一次看到类似的情况,司马迁忍不住去问卢安:“何以诸部皆遵此法?”

    卢安闻言,哈哈大笑:“这在草原上本就很正常啊!而且,如今的规矩,比过去可仁慈和宽松多了!从前匈奴人为政之时,可比这要残忍的多!”

    “匈奴本部,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可以驱赶一个数千人的部族,迁徙数百里,让出他们的牧场!”

    “稍有不从,即行屠灭之策!”

    “从前,草原上的所有肥美牧场,甚至是中等的牧场,统统都与如今的这诸部毫无干系!他们只能游牧在那些贫瘠的沙地、鲜有水草的丘陵之间!哪能像如今,最差也可以占一块河流之地!”

    “况且……”卢安指着那些被人赶着不得不离开的部族说道:“贤弟难道以为彼辈离开了就不会回来吗?”

    这个解释,真是让司马迁听的一楞一楞的。

    过去,他常常听人说‘匈奴稽粥氏率兽食人,暴虐人民’,但却没有什么感受。

    如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终于让他知道,匈奴人的残暴统治残暴到了什么地步了!

    与之相比,如今汉室执行的这个策略,不能说仁慈,但起码公平公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