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152章

我要做皇帝-第1152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还是君子吗?

    还是人吗?

    还是孔子子夏的传人吗?

    谷梁学者纷纷表示,孔夫子的棺材板已经压不住了!

    子夏先生在墓穴之中痛哭流泪!

    不孝子孙啊!

    重民学派则冷眼旁观,漠不关心。

    他们只关心,这次能从幕南拐回来多少个廉价劳动力,只关心幕南各部,能买他们多少商品。

    至于谷梁和公羊派的辩论,重民学派表示:这两个白痴!为了夷狄之人的死活操心,真特么无聊!

    思孟学派,也有相似的态度,不过立场上更接近谷梁。

    毕竟,思孟学派与谷梁学派,在某些事情上面有着相似的立场。

    刘彻旁观着这一切,有些莫名的即视感。

    他甚至想起了北宋灭亡前夕,汴梁城里忙着党争的诸公。

    大难临头,儒生们尚且得打个头破血流。

    如今这样的乱象,只能说是正常。

    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和平。

    最起码,他们只是嘴上嘴炮,并未将嘴炮向人身攻击,乃至于诋毁对手的先人。

    挠了挠头,刘彻对一旁的绣衣卫官员问道:“现在有多少儒生报名了?”

    “回禀陛下,除上次情愿者三十五人外,目前只增加了四十余人……”

    好嘛……

    长安城里嘴炮打的震天响,搞得刘彻都以为董仲舒、胡毋生等人都要跳到天上去了。

    结果……

    就忽悠了这么点人……

    是胡毋生等人逼格太低,号召力太差?

    还是这些家伙,只是在演戏给他这个皇帝看?出工不出力?

    刘彻不得而知。

    妈蛋!

    刘彻在心里腹诽了一句,站起身来,望着那个绣衣卫官员,对他问道:“给朕继续观察……加大侦刺强大,必要时,可以启动密间!”

    这些年来,随着绣衣卫名声渐显,吃过亏的官僚贵族和名士们都学乖了。

    现在,再也没有人敢公开议论怎么造反。

    更没有傻蛋在公共场合大肆宣扬自己对于国政的不满了。

    大家都学会了暗箱操作和暗室商议。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绣衣卫早在数年以前,就已经针对性的在很多敏感人物和重要大臣、贵族的身边,埋下了暗子。

    这些暗子,平时恭谨如常,循规蹈矩,甚至有人成为了监视对象的心腹乃至于女婿。

    在正常情况下,他们不会传递任何情报,也不会与绣衣卫有任何联系。

    除非被唤醒。

    不然,他们就是泰山的好女婿,老师的好学生和上官的忠诚爪牙。

    一旦被唤醒,他们就会立刻将过去侦查到的情报,全部传递回绣衣卫。

    对于那些被监视的目标来说,这样的密间,根本无法防范。

    当然了,不是人人都有资格,配备密间。

    只有那些重要人物和敏感人物,才能享有这种绣衣卫的贴心‘保护’待遇。

    如今刘彻下令,准许暂时唤醒一些密间。

    这让这个绣衣卫官员很惶恐,甚至嗅到了一丝危险。

    按照过去的经验,密间一旦唤醒,就可能会出现大案,毕竟,这些人手里掌握了大量某些高贵的大人物不为人知的黑暗和龌龊之事。

    一旦翻出来,足以让一个君子形象轰然倒塌。

    所以,这个官员不得不请示:“陛下,若有它事,是否启动调查?”

    刘彻闻言,思虑片刻后,摇了摇头,道:“若无必要,不要唤醒密间,也不要轻易的去调查……除非有朕的批准……”

    文人嘛,怎么能没有一点臭毛病和丑事?

    无论古今,那些看上去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大文豪、大学者,哪一个又真的如他们的文字一般光明磊落了?

    反正,野史之中,故事之内,总有很多段子在传。

    至于真假?

    只能说,空穴未必无风。

    别说后人了,孔夫子自己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完人。

    所以呢,对于文人,刘彻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

    只要他们安安静静的做自己的学问,别随随便便就跳出来跟他唱对台戏,刘彻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的让这些家伙自娱自乐。

    毕竟,与文人为敌,胜负姑且不说,后果和代价,常常会沉重的让人难以接受!

    …………………………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场源自长安的呼吁和倡议,开始向关东地区蔓延。

    雒阳的儒生,对此的反应,与长安差不多。

    嘴炮喊的震天响,私底下辩论起来也是轰轰烈烈,但是,具体到行动,就没有几个人了……

    毕竟,雒阳人又不傻。

    塞外多冷啊!

    而且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吃吃不好,睡,睡不好。

    君子们才没有这个决心和毅力呢!

    再说了,曾子说了,父母在不远游。

    为了孝顺父母,承欢膝下,大家就只能暂时将公义放在一边。

    恩,等到将来,条件成熟,大家一定会遵从内心的公义,前往幕南,实践先贤的道义的!

    至于现在,烦请诸公先行!

    死道友,不死贫道!

    睢阳的儒生,大抵也是如此。

    没办法,小资产阶级都有这么个毛病。

    倒是齐鲁地区,反响热烈。

    尤其是鲁儒的学者们,简直就跟遇到了流连夜店,烂醉如泥的美女一样,立刻就急不可耐的跳了起来,相应了颜异的呼吁。

    短短十日之内,鲁国报名愿意前往幕南‘教化夷狄’的儒生数量就突破了四百!

    这个数字,可谓是极为庞大,甚至可以说,超乎想象的。

    因为,今日之鲁儒,总数可能不过千人了。

    一下子四百人报名,等于小半个鲁儒,集体参加了此番的大业。

    这与鲁儒本身的困境有关,也与他们的主张有关。

    鲁儒一系,虽然迂腐、保守、顽固且过于纠结自身。

    但,也并非全是缺点。

    至少,在教化夷狄的事情上面,他们的热情是真的。

    更别提,其实,他们在鲁国举步艰难。

    鲁地曾经支持和拥护他们的地主阶级,现在已经消散的干干净净。

    百年来,鲁儒经营的关系网和保护伞,更是全数被拔除。

    鲁王刘端,对于鲁儒的态度,更是恶劣到令人发指!

    他居然干出了挖坑埋鲁儒的事情!

    至少有十几个鲁儒的精英,被刘端坑进了监狱!

    刘端甚至已经迷恋上了玩弄和戏耍鲁儒的事情,也就是这最近,鲁王得子,欢喜的不得了,沉迷于做父亲的喜悦之中,没有时间来调、教鲁儒,不然,鲁儒的境遇可能很更惨!

    鲁儒仅存的精英们,已经知道,鲁地已非久留之地。

    他们必须搬家,重新找一个老巢,重新找一个地盘,这样鲁儒才能有东山再起之日。

    再留在鲁国,等到鲁王回过神来,大家就得等死了!

    而幕南,虽然条件差了些,但总归是一个广袤之地。

    而且,人口以数百万,只要用心经营,好好维护,未来未尝不能又是一个王霸之地,未尝不能成为鲁儒的关中!

    是以,鲁儒在闻知此事后,马上就响应号召,并且倾其所有和最后的底蕴,精英尽出,剑指幕南,他们想效仿杂家当年东渡安东,建立平壤学苑的故事。

    将幕南建设成为自己的基地。

    但,很可惜,楚诗派也同样看上了幕南。

    在楚诗派德高望重的精神领袖申公的号召下,楚诗派学者们,再次集合了起来。

    就如之前数十年,楚诗派学者,前仆后继,络绎不绝的前往三越、西南夷地区开拓和经营一样。

    楚诗派为了自己的天命使命,再次以莫大的决心,集合在一起,准备前往幕南,开启他们的教化之旅。

    短短半个月,楚诗派的学者,就鼓动了超过三百余人主动报名。

    这些人中,有年轻的莘莘学子,也有满腹故事的中年私塾老师,更有历经沧桑的多年老吏。

    比起目的不纯的鲁儒,楚诗派的学者,根本就没有起什么把幕南变成自己地盘的想法。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楚诗派学者在申公影响下,其实是儒家内部最积极的传道人。

    他们迫切的想要将儒家的思想和诸夏的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人都能知道他们的理想与追求。

    他们就像是后世,印度来华的佛教徒一样,只是怀抱着一个信念,就可以踏足万里之外,远赴异域。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五百四十九节 富贵君子与贫贱小人

    三月芳菲,新化城周围的山岗开满了鲜艳的杜鹃花,引来数不清的蝴蝶。

    这是安东一年最好的季节的开始。

    司马迁与友人漫步于这鲜丽的山岗脚下,踏青赏花,顺便针砭时弊,指点江山。

    “西部都尉陈公已克赤水,向北一千里,传徼诸部,无不俯首,当真让人神往!”一个年轻的贵族微笑着道。

    立刻便引来了其他人的附和,对于安东人来说,陈须的远征代表了安东的勇武…这场远征跨越两千多里,完全远离后勤补给,结果却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旬月之间已定千里之地,数十部俯首!

    阵斩胡虏数千,捕掳数以万计,缴获牛羊牲畜无算!

    这场伟大的远征让安东百姓与有荣焉,军民振奋,以至于连都护府的鲸皮债券都因此涨价!

    司马迁听着小伙伴们议论陈须之事,无不以为陈须乃是英雄豪杰!心中却是别有一番滋味,想当年,司马迁小时候,整个长安闻陈氏兄弟色变,甚至有人说:宁遇猛虎不见二陈!

    然而如今陈须兄弟一为当世名将,安东战将,一为当世权贵,手握无上财富,胸有碧波万里,世人为之膜拜不已。

    “难怪安东有俗谚曰:富相什则卑下之,百则役,千则仆,诚不欺我!”司马迁感慨着。

    作为来自长安的客人,司马季主的关门弟子,当今天子看好的年轻人,司马迁在安东旅居期间是有特权的。

    不仅仅都护府上下对他大开方便之门,就连地方豪杰、游侠巨头、贵族也纷纷纷纷对他示好。

    甚至就连平壤学苑诸公也似乎对他有着特殊兴趣,凡有所求所请无所不应。

    错非司马迁自幼立志著史,此刻恐怕已经没有太史公了!

    正是如此,司马迁才知道,陈家兄弟从来不是什么英雄豪杰。

    事实来说,这两兄弟互相看对方都不顺眼,逮着机会就想给对方下绊子!

    他们兄弟也从来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骨子里依然与当年没有区别!

    然而在世人眼里,却无视了他们兄弟的所有缺点和过往!

    无数人对他们顶礼膜拜以为偶像,特别是贵族子弟们,几乎就是以陈家兄弟为榜样,连装扮与口头禅都要模仿!

    这就是权势与财富结合的力量!

    无视了道德与品行,只看结果,假若在内陆地区,这样的标准可能还要遮遮掩掩,但在这安东,以财富权势论英雄,已然是公开的秘密!

    就连原本最淳朴的百姓,如今也是逐利而行!

    安东地区,工商业日胜一日,让司马迁忧心忡忡。

    不过,其他小伙伴就完全没有司马迁的担忧,众人都是喜笑颜开。

    “听说陈公已潜人押解战俘返回安东,啧啧,这下子西部都尉辖区的种植园恐怕要发了,吾父已经准备去西部都尉建一个棉花庄园…”

    其他人也都点头:“吾父亦然…”

    对于今日的安东来说,整个工商业和种植业都已经离不开廉价的派遣工了!

    汉家百姓在工商业的食物链中居于中上层!

    他们要嘛是雇主,要嘛就是技术工匠。

    几乎所有危险繁重的工作都是派遣工在做。

    贵族们更是只要有钱就投入生产和扩张之中!

    但,劳动力市场的限制使得他们的扩张很不顺利,尤其是新任都护府都督许九上台后严格控制派遣工的数量,除马韩、倭奴和真番派遣工外其他诸胡奴工的数量一直增不上。

    这可急死人了!

    此番陈须大胜,对于整个安东来说都是重大利好。

    特别是工商业和种植园经济,几乎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地方百姓也都是欢欣鼓舞。

    就像那句在安东流传日久的歌谣: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贾以訾干政。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有钱就是君子,没钱则是小人。

    话虽刻薄,但在安东却是事实!

    在这片沃土之上,五铢钱和黄金,接管了大部分的公序良俗,,一切旧有的美好品德和高尚行径,如今已被明码标价。

    只要有钱,你便可以得到你所想要的一切!

    无论你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汪洋大盗还是一个口是心非,人面兽心的伪君子。

    这让司马迁恐惧不已,甚至感觉有些毛骨悚然!

    然而于安东人来说,他们完全没有感觉这有什么不对。

    士农工商都辛勤劳作,苦心经营,用勤劳汗水与智慧来获取财富地位,天经地义,物之自然!

    纵然是上帝神明也不能剥夺和限制人民对于自由与财富的追求!

    今日安东在杂家影响下已经不再羞于表达自己爱钱的本性!

    甚至在贵族富商阶级之中还有观点认为:独富贵能有君子。

    因为,穷光蛋哪怕道德水平max,在事实上也不能对天下有任何贡献。

    相反,一个身价千万之人,纵然他杀人放火、坑蒙拐骗、作奸犯科……但是,只要他幡然醒悟,用心向善,足可福泽万民,造福一方!

    是以,天下应该对富贵者多些宽容,少点苛责。

    刑不上千万,礼不下庶民,方为未来之王道!

    如此歪理邪说,本该被穷追猛打,但在安东,这种言论却大有市场!

    甚至连都护府衙门里也有这样的言论被光天化日讨论和议论!

    且类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