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27章

我要做皇帝-第127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来报,丞相申屠嘉中风了……

    刘德闻言,垂然长叹。

    前世申屠嘉死于六月,今生虽然避免了吐血而亡的下场,却忽然中风。

    而一旦中风,即使他能康复,作为丞相,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的政治生命也已经结束了。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紧接着,又一个消息传来。

    刘德的老妈,几乎都快被他遗忘的粟姬,重病不起,即将不治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虽然说,对刘德来说,粟姬随便怎么样,他都不会关心。

    但闻知这个消息后,刘德立刻就强迫自己进入了悲伤情绪之中。

    马上就哭着跑到老爹那里,鼻涕眼泪一起流着,跪求准许他先回长安。

    于是,在文武百官和公卿大臣眼里,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孝顺的不能再孝顺的儿子。

    天子刘启自然不可能不批准刘德的这个请求,于是,依旧命中郎将郅都为护卫,护送刘德赶回长安。

    只是私底下,天子刘启却单独召见了郅都,交给了郅都一个绝密的诏命。

    刘德在得到了老爹的许可后,将义婼留下来托付给袁盎照看,陈阿娇托付给老爹后,立即出发,一天之后,刘德就来到函谷关下。

    这时候,刘德又得到了长安的传书。

    他的生母粟姬已经病重离世,还给刘德送来一封遗书。

    “我儿刘德,吾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望女躬身自省,孝顺太后、陛下、皇后,他日承继宗庙,以慰吾之生平……”刘德将这封遗书看完,已经是哭成了一个泪人。

    但他心中,却是跟镜子一样明白。

    他的老妈死的绝对不自然。

    毫不夸张的说连这封遗书都是在胡扯。

    那些宽宏大量的话语和勉励也就算了,粟姬居然遗命还要他孝顺皇后。视之如母,粟姬能写出这些文字?

    开什么玩笑嘛……

    假如粟姬真有意外,恐怕诅咒和埋怨是占据最多篇幅的文字。

    只是对于粟姬的死,刘德完全没有感觉。反而在心中觉得,她死的正是时候!

    但是,煞笔才会将这种情绪表露给别人看到。

    相反,不管有人没人,刘德都是泪流满面一副孝子失母痛不欲生的情形。

    不止如此。刘德在看完遗书后,立即命令,缟素全军,自己亲披孝带,亲持灵幡,步行着三步一叩首,通过函谷关。

    还命人在函谷关前立下了一块石碑,勒文于上。

    等刘德一行从函谷关通过之后,看热闹的人群立刻围到了那块石碑前。

    有识字的文人上前,看着石碑上的文字。给其他人念了起来:“天下之最悲,莫过于丧母之伤,天下之最哀,莫过于儿未孝而母已丧,诗云: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哀哉!哀哉!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有子七人,莫慰母心!题诗一首。以殇丧母之痛: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至孝啊!”许多人听完别人的朗诵后,立即就纷纷议论了起来。

    “天下至孝,无过于殿下!”有人赞道:“谁言寸草心,报与三春晖!区区十字,直指人心。直抒人伦之大道,非至诚至孝,谁人能作之?”

    也有人赞道:“天家素来纯孝,当年太宗皇帝,为太皇太后尝药,衣不解带,日夜伺候于塌前,今上亦奉孝为大德,如今这位殿下,也是至孝,难怪当年太宗皇帝要说:此子类我,日后当王天下了!”

    ……………………………………

    刘德一行加快速度,在日落之前,穿越了崤山,到了华阴县城。

    当天晚上,刘德就住在华阴县城城外的天子行宫中。

    挥退左右之后,刘德悄悄找来了王道,问道:“我命你做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殿下,都已经办妥了……”王道躬身答道。函谷关的那些文人,特别是那些非常热情的帮着不识字的百姓宣读石碑上的文字内容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是水军啊!不然,高高在上的读书人,那里来的那么多闲工夫给泥腿子们解释?

    函谷关的表演,只是整出大戏的开始而已,刘德揉了揉他那已经都快哭肿的眼睛,想了想,命令道:“治丧之事,一定要等我回长安,再进行,另外,再派人八百里加急,去河间、常山,告知刘荣皇兄与刘阏皇弟……”

    生母病逝这么大的事情,朝廷里的礼仪官肯定已经派人去告知刘荣、刘阏了,这两个兄弟肯定也在马不停蹄的赶回长安。

    刘德之所以多此一举,只是想告诉自己的两个兄弟和天下人。

    这次治丧,以他为主,其他人打酱油就行了!

    刘阏好说,肯定会听话,但刘荣就未必了。

    刘德想了想。

    刘荣虽然不成器,没有什么能耐,但绝对不蠢。

    粟姬的死,太蹊跷太不正常了。

    要是刘荣闹腾起来,那就不好收拾了。

    于是,刘德找来一张白纸,在纸上写了些文字,交给王道,纷纷着:“立刻派人急送长安馆陶长公主!”

    想要刘荣老实下来,非得搬出窦太后不可。

    可是窦太后又不是刘德的奴婢或者臣子,怎么可能刘德说什么就做什么?

    所以,只能再求刘嫖帮忙。

    等王道走了之后,刘德就仰面躺在榻上。

    现在,他基本猜到了粟姬的死是怎么回事了。

    老刘家从开始就有着杀妻弃子的传统。

    当年,刘邦为了活命,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还有女儿统统推下车……

    后来的刘彻也做过杀母存子之事。

    现在,刘德要上位,粟姬不止成了刘德最大的障碍,也成了他的老爹的眼中钉。

    事实证明,千万别惹毛皇帝。

    皇帝狠下心来,什么事情都敢做。

    粟姬能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只能说算她命好了,起码死后哀荣和将来的追封都少不了。

    要知道在前世,刘德记得非常清楚,粟姬最后的下场是凄惨的死在永巷之中,刘德的老爹甚至在粟姬死后不许刘德刘阏回长安哭丧,只准在王宫中哭临三日,服孝半月。

    哪能跟现在这样,三子齐奔丧,甚至日后能被追封为皇后,与皇帝同葬?

    ps:  嗯,加快一下情节!

    不然,写了半天,还没写到吴楚之乱,那就太悲伤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两百三十九节 回长安

    越过渭南平原,长安城就已然在望了。

    刘德身披孝戴,一路哭着回到了长安城。

    在灞桥之上,已经得知了消息的粟氏外戚全部聚集在一起,与刘德一样身披孝服,迎接着刘德的归来。

    至于其他……

    死的不过是一个妃子而已。

    想要全城缟素,百官共哀,那还差了点。

    因此,基本上除了过去粟氏外戚的子弟与刘德的臣子之外,其他人歌照唱,舞照跳,也是没有关系的。

    “舅父大人……”刘德下了马车,迎上前来迎接他的粟冉,即使再怎么鄙夷这个舅舅,在此时节,该要做的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刘德对着粟冉跪下去,深深一拜,眼泪流了下来,深情的道:“不孝子刘德回来晚了,不能见母妃最后一面……”

    这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刘德的脑海中竟然浮现一个奇怪的画面,仿佛眼前有个电视机,电视中,一个穿着西装,红光满面的政要,仰望着星空,沉痛的对着镜头说:“对不起大家,我来晚了……”

    这种感觉真是有些违和,让刘德脸上的肌肉都抽搐了一下。

    刘德的这番表态,马上就蒙住了粟氏外戚上上下下的成员们。

    粟冉更是在心中盘算着:“不管之前怎样,终究血浓于水,这层关系再怎么都抹杀不了……”

    “细君是无福了,但我或许可以靠着刘德,将来混个彻侯一类……”

    表面上粟冉悲痛的抱住刘德的身子,流着眼泪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不得不说,粟姬真是个悲剧,即使是死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甚至连儿子,都没几个真正悲伤的,反而是大部分都在打着借其之死来捞取好处。

    刘德也不例外。

    在一众舅舅表弟表哥的搀扶下。刘德‘勉勉强强’‘极不情愿’的站起身来,问道:“母妃的治丧之事,诸位舅父可曾有所安排了?”

    粟冉带头答道:“回禀殿下,臣等安敢自作主张。一切唯殿下之命是从!”

    刘德等的就是这句话,毫不客气,一点也推脱,马上就点头道:“舅父大人辛苦了,剩下的事情。就让我这个不孝子来处理吧!”

    “母妃生前温婉淑德,最不喜铺张浪费,遗书与我,也命曰:毋有所厚敛重葬……”刘德一脸的追忆神情,演技在这瞬间max,毫不知耻的说着谎话:“我虽不孝,但也不敢违抗母妃遗命!”

    刘德转过身子,对静候在外侧的张汤命令道:“张卿,母妃治丧之事,就交托于卿去安排。不要太过铺张,就以寻常诸侯王后的下葬礼仪来安排,也不要发动诸侯百官前来吊丧……”

    刘德这番话一出,粟家的人顿时就嗡嗡嗡的议论了起来。

    刘德这可是要薄葬其母啊!

    以一般诸侯王后的礼仪来下葬?

    那都掉分啊?

    粟冉连忙就道:“殿下……不可啊……此事一旦传扬出去,天下人恐怕会有所非议和耻笑……”

    刘德看了一眼,心说:“恐怕你是担心,薄葬显得粟氏没有面子,在朝臣和诸侯贵族面前显得粟氏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

    刘德摆摆手,制止了粟冉继续说下去,对剧孟下令道:“剧卿。你去准备,在我母妃陵墓之前,为我起一草庐,为我守灵斋戒之所。从今日,我将为母斋戒三月,守灵半年!”

    刘德这话一出,粟家的人顿时就失去了所有的借口。

    再多的陪葬品,再高的下葬礼仪,能比得上一个儿子的赤诚之心?能比得上堂堂皇子。汉家准储君的守灵之志?

    “诺!”剧孟立刻拜道。

    刘德这一招,学的是金二胖的招数。

    当年,大胖跪了以后,二胖就是给大胖守孝三年,结果,就在朝鲜国内建立起了坚固的统治基础。

    连朝鲜那种近代国家,这种招数都能行的通,在这西元前,应该也能感动不少人。

    至于,粟姬的陵墓选址、梓棺规格以及下葬日期,这些事情,就不是刘德能插手的了。

    按照制度,亡妃的陵墓由天子所赐,梓棺与下葬日期由太后决定。只有葬礼和致哀由刘德这几个儿子来处理。

    这时候,一个骑士从远处飞奔而来,见到刘德,就跪下来拜道:“殿下,太后请您入东宫拜见!”

    刘德于是推开粟氏外戚,对那骑士道:“我知道了,这就去拜见皇祖母!”

    然后,对粟家的人道:“我要去拜见皇祖母,回来后,再与诸位大人商议余事……”

    然后,就乘着马车,在郅都的护送下,他手下的臣子的陪同下,朝着长安内城的长乐宫而去。

    …………………………………………

    半个时辰后,刘德马车抵达长乐宫宫墙之下。

    刘德下了马车,酝酿了一下情绪,让整个人再次进入悲伤的状态。

    窦太后可是这个家的家长!

    平时你怎么闹都成,但像这种大事上,一点小小的破绽,假如被她发现了,那就至少要被骂一顿,甚至可能从此被嫌弃。

    譬如说,前世,刘荣之前怎么样都成,但刘荣一死,窦太后就为之报仇了。

    还有刘彻,他搞建元新政搞的热火朝天,各种胡闹,窦太后都是稳坐钓鱼台,纹丝不动,然而,王臧一带头要求刘彻不要再请示她,窦太后马上就动手,废除建元新政,将刘彻赶回未央宫去当宅男了。假如不是刘嫖在一边周旋,恐怕,刘彻连皇位都保不住!

    所以,见窦太后,刘德知道,自己要表现的更加悲伤。

    在长乐宫卫尉窦甫的带领下,刘德穿过重重庭院宫殿,来到了永寿殿。

    出乎刘德的意料,窦太后基本没有任何的考校他或者试探刘德的意思,从头到尾,窦太后都是在安慰他,劝勉他,嘱咐刘德不要太过伤心。

    窦太后竟然完全没有考虑过,刘德会在丧母的问题上演戏的可能……

    这让刘德一下子就轻松了许多。

    有了窦太后的配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于是,刘德就只需要不断点头,叩首、感恩,就将本来以为会很麻烦的窦太后这一关给过了。

    刘德拜别窦太后,刚刚出了永寿殿,就迎头撞上了入宫的馆陶长公主刘嫖。

    ps:  今天下午写细则去了,上次写的细则早被写完了,最近十万字都是想到哪写到哪,感觉这样不行,于是又写了一下午细则,大概能撑个十来天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两百四十节 刘嫖的秘密

    刘德看到刘嫖的瞬间,微微有些愣神。

    他记得非常清楚,在回长安前他曾写信给刘嫖,请她帮忙去做某些事情了。

    所以,刘嫖是能准确的计算出刘德回来的时间。

    那么,就很显然了。

    刘嫖是特意来长乐宫堵刘德的!

    刘德迅速回过神来,脸上露着哀荣,躬身朝着刘嫖行礼:“侄儿拜见姑姑!”

    “刘德……”刘嫖看着刘德脸上的落寞跟哀伤之色,也被刘德蒙了过去——实在是在这个时代,就算是混账王八蛋,十恶不赦之徒,对于父母也一般都是孝顺的,一般不管父母干过什么,到了最后,就连人渣都会感觉很悲伤。因此,没有人会去怀疑刘德是否在演戏,反而觉得这是真情流露。

    因此,刘嫖心中也是一软,走到刘德面前,轻轻的抱着刘德安慰着:“节哀顺变……你母妃在天之灵,肯定也不愿意见到你太过悲伤……”

    “知道了……”刘德擦了擦眼泪,点点头。

    哭这种事情,是每一个政治人物都必须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