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94章

我要做皇帝-第194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许久,才听得对方用着匈奴话愤愤不平的说了起来。

    刘彻一看到这样的情况,就知道,他赌对了!

    所谓昆邪王。其实就是浑邪王,就是那个被霍去病单骑劝降的匈奴大部落,也是此时匈奴布置在河西地区的一个霸主,与休屠部落并称匈奴西南双雄。

    至少在现在,浑邪部落在汉室的记载中还是写作‘昆邪’。

    但为什么在汉书上后来被记载为浑邪?

    答案很简单。政治正确而已!

    概因为,张骞出使西域成功挖了乌孙墙角以后,汉室发现,乌孙人的故地在浑邪部落的活动范围,匈奴在当地设立王治,任命了昆邪王。

    此事被乌孙视为奇耻大辱。乌孙的国王叫昆莫、昆邪、昆糜,实际上,这三个称呼在乌孙的语言里都是一个意思。

    就跟中国人称呼皇帝为天子、陛下一样。

    这乌孙就是因为此事,跟匈奴人有了裂缝。

    在乌孙人看来,我已经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独立国家了。你匈奴虽然是老大,但也不能这样羞辱我吧?

    而匈奴,哪管乌孙人怎么想?

    在匈奴看来,这块地方以前乌孙在这里放牧,国名叫昆邪。

    现在乌孙人离开了,那我仿照以前的旧例,依旧在此设置一个昆邪王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这个小小的矛盾,在最开始,匈奴全盛时期没什么。

    乌孙人只能打落牙齿含血吞下。

    可是,到了如今。当乌孙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整个草原上仅次于匈奴的大国以后,这个问题就越发的严峻起来。

    事关一国尊严与独立,除了心甘情愿做傀儡,儿皇帝的人之外。恐怕没人会不在乎。

    就连后世的霓虹,尚且会试图挣脱米帝的束缚,妄想着入常,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乌孙,又岂会心甘情愿?

    而小猪正是抓住了乌孙与匈奴的这个矛盾,将之无限扩大。r,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构想,从此,匈奴与乌孙成为死敌,彼此征战了百余年。

    而在这期间,昆邪王就顺理成章的被记成了浑邪王。

    …………………………

    “家上,乌孙大禄说:真正的昆邪只有乌孙国大昆莫,匈奴的昆邪王乃是翻译错误……”杨毅翻译着对方的话。

    刘彻听完呵呵一笑。

    这就跟后世天朝外卖部发言人说什么米国政府依然坚持一个天朝的政策,却对昨天才发生的米国对弯弯军售表示强烈抗议一样。

    说到底,都是对于强权无可奈何之下的阿q精神。

    刘彻于是明智的不再纠缠此事。

    而是故作惊讶的啊了一声,道:“孤原以为昆人已属匈奴,不想,昆人竟然自成一国,真是让孤好生唏嘘……”

    那乌孙大禄自然就被勾起了好奇的心理。

    连忙问道:“汉朝太子是竟然还知道我乌孙的旧称?”

    刘彻听完翻译,就呵呵一笑,道:“昆人在我中国早有记载,出生西戎部落,孟子有云: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混。混在我国,也可以解读为昆,是以我国一直以为匈奴昆邪王就是当年记载的昆人后代!”

    乌孙大禄听了杨毅的翻译,于是,就跟杨毅问起了西戎是什么?孟子又是谁?

    杨毅在得到刘彻的准许后,就将这些事情对乌孙大禄做了个简单的介绍。

    乌孙大禄听完,拳头握得紧紧的,牙齿咬的咯咯的响。

    心里面狂骂匈奴祖宗十八代。

    此刻的匈奴,在这个年轻的乌孙王族心里,几乎就跟后世宇宙强国思密达在天朝人心中差不多了。

    说卑鄙无耻,都可能是轻的了!

    刘彻见了,呵呵一笑,这挑拨离间,还是用的不错!

    感谢太史公!

    若没他老人家喜欢在史记里给西域双雄匈奴跟乌孙找祖宗,刘彻还真没办法达到现在的效果。

    其实,乌孙跟匈奴,这两个民族,在最开始可能还真跟中国的祖先有那么一点关系。

    天知道呢!

    反正,最初的人类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八十万年前,全球民族是一家!

    但在大禄心里就不一样了。

    当他得知,自己的祖先居然有着那么辉煌的过去时,真是激动万分。

    对于乌孙这样一个新生的强国来说。最缺乏的,就是他们缺失了自己过去的历史,他们找不到一个可以寄托的精神信仰。

    尤其是,乌孙地处过去月氏人的地盘,国内民族成分及其复杂。

    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在的乌孙,其实就是一多民族混居的国家。

    而且关键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原乌孙族人越来越少。

    塞种人跟月氏人在乌孙国内占据了绝对多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禄得知了自己的祖先居然曾经让强大的中国天子也尊重,并且有着长达千余年的辉煌过去时,可以想见,他有多么激动。

    这样的情况,大概可以跟宇宙强国忽然在某本古籍上看到擅君的名字一样激动。

    管它是神话还是怪志呢?

    拿回去先用着!

    自然,对匈奴的感观,就不可避免的下降了。

    麻痹的匈奴人。占了我们的祖地不还也就算了,连我们祖先的历史都要霸占。

    叔叔能忍,婶婶也忍不得啊!

    当然,这样的想法,他也就只能埋在心里。

    现在,整个乌孙加起来,也不够强盛的匈奴一个指头。

    匈奴人现在一个强大的部落,就拥有数个万骑,比乌孙全国的骑兵加起来还多!

    而且,匈奴人在乌孙国内也有着许多的代理人。

    甚至。有的乌孙贵族,干脆本身就是匈奴人。

    是以,这一切的不满,大禄只能深埋心底。

    但。不满的种子已经种下,它会在仇恨中萌芽,以嫉妒为养料,贪婪做灌溉,欲望为土,不服为根。

    总有一天。它能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刘彻自然懂得见好就收。

    他的时间宝贵,现在,匈奴的使团大部分人被他老爹牵制在宣室殿,但,为了不激怒匈奴人,防止被匈奴人发现,刘彻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与这乌孙大禄达成某些关键性的交易。

    于是,刘彻笑着道:“这么说来的话,贵我两国,百余年前还是邻居,千余年前我们的祖先甚至以兄弟相称,并肩作战。我国有句话叫做,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知大禄以为如何?”

    刘彻说完就笑眯眯的看着对方。

    当然,还有句话,刘彻忘记告诉他了。

    在中国,还有另外一句更加有名,在后世堪称大杀器的名言‘自古以来,某某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

    乌孙大禄听完翻译,笑着点点头。

    他也有着迫切的跟汉朝做某些交易的需求。

    汉朝的丝绸,精美的铜器,在西域,是最暴利的行业。

    即使是他也垂涎欲滴。

    只是,一直以来,这个买卖都被匈奴人独占。

    此次,他千方百计的混进使团,为的就是找个机会跟汉朝的某些势力建立起关系来。

    进行走私或者别的什么手段,来积蓄财力,扩充军队,以备将来。

    嗯,大禄,也是有着雄心的王族。

    此刻,能直接与汉朝的皇室做交易,那,对大禄来说,无异于意外收获了。

    至于交易办法?

    呵呵,匈奴也不是铁板一块!

    内部派系复杂,只要肯下血本,总会有愿意帮忙,甚至参与到这交易的部落。

    匈奴人可不仅仅只对外人苛刻,对自己人,同样狠的很!

    非王庭嫡系的部落,年年岁岁都要忍受着严苛的剥削和压榨。穷则变,变则通,这些部落因此极为容易被收买甚至控制!

    而大禄在这些部落里,有不少熟人。

    过去也曾经跟他们合作过。

    因此,这个问题,不算难!

    关键在于,汉朝能否答应提供丝绸等奢侈品,特别是这位汉朝太子展示过的神物,如大黄等新的暴利产品。

    还有就是他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来获得这些东西。

    ps:  抱歉,本来昨天说好后面还要更的,结果……

    嗯,后面的事情,真是说出来,可能有点玄幻了~

    电脑忽然就罢工了~哎~~~~~~~~

    真是说出来,我自己都不信,好好的就出了问题,今天一早连忙拿去修~~

    今天维修店的人本来说好,小问题,马上帮你搞定,然后搞定了一天也没搞定~

    我勒个去,只能拿小舅子的电脑用了。

    然后,各种不适应新键盘,新屏幕……

    这一章写到现在,本来想写一万字谢罪,然后拖拖拉拉,修修改改,就写了这么点,真是惭愧,我都没脸见各位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一十节 交易(2)

    时间宝贵,刘彻与乌孙大禄抓紧时间,达成了关于许多商品的交易内容。

    作为汉室的太子,刘彻答应,每年汉朝可以以优惠价格,向乌孙大禄提供一千匹丝绸、一百石大黄以及不少于此数的花椒。

    作为交换,乌孙大禄承诺,尽一切可能为汉朝寻找和获取新的植物种子,每提供一斤新的植物种子,汉室就无条件多给一百匹丝绸或者十石大黄、花椒,作为回礼。

    汉乌两国初步商定,待时机成熟,两国互派使者,订立兄弟之盟,友好合作,互利互惠。

    当然,这些都是口头约定。

    一个字都没有落到纸上。

    所以,约束力真是一点不具备。

    能否继续执行下去,完全取决于刘彻和大禄两人的私人意愿。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协议与约定,反而,更加牢固。

    最后,两人又商定了交易地点和交割方式。

    出乎刘彻的预料之外,交易地点居然是汉室的右北平和雁门关,而不是刘彻以前以为的云中。

    因为云中直面的是河套地区,即昆邪、休屠、楼烦、白羊等出了名的匈奴实力派部落。

    至于右北平和雁门关,面对可都是王庭势力根深蒂固的部落。

    刘彻看着大禄,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和尚能摸,道长就一定摸得!

    这大禄能收买那些部落,汉室同样也能收买!

    别以为匈奴都是些什么三贞五烈的贞洁烈女!

    自有史以来,匈奴内部就不缺乏带路党,史记上就记载了数起被汉室收买,意图发动政变的事情。

    最著名的,自然是导致苏武被扣留的那一次。

    虽然,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匈奴势力衰落的时期。

    现在,想要收买和培养带路党,有困难。

    但假如只是买些情报或者保护几个人通过其领地,刘彻相信。还是能做到的。

    这大概算是一个意外之喜。

    交易内容约定以后,刘彻与乌孙大禄就迅速的各自离去。

    刘彻在御花园门外的一个偏殿,换回自己的太子常服,然后。就慢悠悠的走回宣室殿。

    掐着时间,刘彻刚刚来到宣室殿时,匈奴的使团众人,刚好从宣室殿中出来。

    与刘彻一样,这些家伙。刚刚也进行完了一次谈判。

    这个世界现实的很。

    当刘濞起兵的消息一传到长安,这些匈奴人立刻就蹦跶了起来。

    一口一个‘我大匈奴控铉数十万’,明里暗里都在威胁恐吓。

    遇到这样的无赖,没有人能有办法。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相对的来说,匈奴人现在只要金银财帛,对于汉室来说,真是万幸。

    是以,不管匈奴人提出多么不可理喻的条件,汉室君臣都只能坐到谈判桌前。与之一条条的谈。

    刘彻看着这些志得意满的家伙,趾高气昂的从宣室殿之中出来。

    心里真是有些忍不住跑上前去给他们一巴掌。

    拼了命,刘彻才压制住内心的狂暴。

    看着这些匈奴人消失在视线之外,刘彻才狠狠的挥了一下拳头,他发誓,总有一天,会让匈奴人连本带利的将欠汉人的血债,全部还回来,还会让他们尝尝被羞辱的滋味。

    来到宣室殿,见了皇帝老爹。刘彻照例跪下来问安。

    “太子,可都谈妥了?”天子刘启问道。

    刘彻恭身答道:“回父皇,都谈妥了………”

    于是,刘彻就将自己与乌孙大禄谈成的协议内容都说了一遍。

    天子刘启听完。点了点头,道:“这事情,太子办的不错……”

    随即他又问道:“太子确信,乌孙人会将苜蓿找来?”

    刘彻肯定的点点头。

    就在方才,刘彻已经问过大禄了。

    问过了以后,刘彻才知道。他原先想靠匈奴人去弄苜蓿,基本上是不可能搞到的。

    原来,据这大禄所说,苜蓿草,在西域只有月氏人建立的大夏才有。

    此草在大夏被视为国宝,而月氏人与匈奴仇深似海,想靠匈奴搞到这月氏人的镇国之宝,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大禄知道这个,还是因为距离大夏比较近,而且,月氏与乌孙也是世仇,因此,对月氏人的近况,比较关心,这才知道。

    天子刘启却是苦笑两声,对刘彻道:“太子,汉匈新约已定,今岁益加丝帛千匹,大黄两百石,花椒五十石,其他一切如故……”

    刘彻闻言,心里头也是很不是滋味。

    本来之前与匈奴人都说好了,两国通过贸易来换取各自所需。

    然而,刘濞一起兵,匈奴人就立刻翻脸不认账了。

    也就是说,借着刘濞起兵的空档,匈奴人一毛钱没出,就敲走了汉室了大量的财帛。

    这还是因为匈奴单于有国书传递过来,在国书上,单于行文比较温和,还亲口许诺了和平,重申了两国旧盟的缘故,不然,匈奴人的嘴恐怕张的更大。

    此事,让刘彻生平第一次知道了国耻两字的意思。

    三世为人,他第一次亲身经历了,国家不够强,拳头不够硬,被人生生讹诈的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