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66章

我要做皇帝-第266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耗辍C鲜婀暌丫复稳鲜榍肫蚝」牵抻胂鹊郏栽浦蟹牢窭氩豢鲜婀糖苛糁皇牵抟嘀峙拢梦鲜婀耙患倘握吡耍硇N尽C鲜婀谧嗍柚邢螂蘧偌隽饲溆肓硗馐缓笃鹬悖渫虿豢晒几好鲜婀黄嘈模 

    这就是刘彻趁着今天考举的空当来找许进谈话的原因。

    云中郡,作为汉室树立起来的一个招牌,一个旗帜,必须要选好继任者!

    前世,汉室在这几年,是陷入了太子废立的政治斗争中,几乎没有人去管云中郡的事情。

    结果,魏尚一死,云中的防务。居然迅速的堕落了起来。

    到小猪朝时,曾经让匈奴人不敢窥视的云中城,居然几次三番,被匈奴铁骑攻破……

    这样的事情。刘彻可不希望再发生了!

    而更现实的考虑则是,云中城作为目前汉室在长城防线上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塞,刘彻自然希望能掌握在他手里。

    下一任的云中郡守候选,他自然要亲自把关。

    许进,算是其中的一个备选。

    另外几个备选人,刘彻都已经接触过了。总的来说,并不是很满意。

    不然,刘彻也不会跑来找许进这个不过八百石的备胎考察了。

    许进闻言,却是低头道:“小臣位卑,安敢望郡守?陛下与魏公太过抬爱小臣了……”

    刘彻摇摇头,笑道:“朕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他提着绶带,走到北阙的城楼箭塔口,看着正在考试的各个考场,道:“但孟舒公却极力向朕推荐了爱卿!”

    事实上也是如此,假如不是魏尚极力推荐,刘彻是不可能将许进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屯门校尉放到堂堂两千石郡守的备选名单中——以常理来看,哪怕再给许进十年,他也未必够格担任两千石的郡守,更别说是云中这样的军事重镇的最高长官了。

    但好在,刘彻是皇帝。

    只要他说行,那不行也行!

    根据刘彻目前的观察和了解到的关于这个许进的情况来看,此人,带兵还是有些水平的,而且,人也很稳重。

    王道手下的情报系统,也已经将许进本人的祖宗三代都查了一遍,没有发现污点。

    而根据南军各级将领反应来的关于许进的评价来看,这人在能力方面,没有问题,政治态度上,也比较可靠。

    现在,刘彻唯一不确定的是——许进是否有能力担任云中郡郡守?

    最起码,许进得给刘彻展现出,他具备担任一郡郡守,保境安民的潜力!

    不然的话,刘彻就只能从现在的老将里面,选择一个去担任云中郡守。

    只是……

    用老将,不过饮鸩止渴。

    俪寄今年也六十好几了,韩颓当五十多了,栾布七十岁了,田叔也有八十多了。

    等这批老将入土,汉室可用的将军,就剩下李广、窦婴以及现在还没崛起的程不识、韩安国了。

    卫青现在不过是个孩子,霍去病更是连影子都没有。

    所以,刘彻必须挖掘出一批可堪一用的将领,最起码,也得靠着这批将军撑到卫青霍去病横空出世。

    ps:  这两天卡文卡的比较厉害 加上我身体也不太好,等我好好想想后续吧~整理一下大纲~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一十二节 考举(5)

    刘彻走下城楼时,心中却是多少有些落寞的。

    魏尚推荐上来的四个备选接班人,许进还算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懂军事,会带兵,而且背景可靠,忠心耿耿。

    只是……

    “缺乏大局观啊!”刘彻感慨着。

    自古良将难得,刘彻也知道,自己要求不能太高了!

    毕竟,在这个将帅基本都要靠个人天赋和不断磨砺的时代,想跟后世一样,像大街上买白菜般团购个十个八个卫青霍去病,那是奢望!

    但云中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

    打开地图,就能清晰的看到,云中郡直面的就是河套地区的匈奴部落。

    可以说,匈奴假如入侵,云中就是他们肯定会走的一条入侵通道!

    而云中倘若失守,那么,匈奴骑兵就可以长驱直入,绕开坚固的长城防线,直趋萧关。

    而更现实的考虑是,目前,汉匈未来几年大体将维持和平局面,两国将相互通商,这次和亲协议,汉室许诺给匈奴人的通关集市,也基本是设在云中郡的长城防线附近。

    这样一来的话,就要求云中郡守,不仅仅有丰富的军事斗争水平,还得有足够敏锐的嗅觉和圆滑的手段。

    换句话说,刘彻要选的云中郡守是要求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安民,文武双全的强人!

    即使是汉室历史上,能具备这样的素质的人才,也是寥寥无几。

    老实说,就是当朝丞相周亚夫也未必符合条件!

    “看来,朕得启动军校的计划了!”刘彻在心中想道。

    通过这半年来与南北两军的许多中高级军官的接触,刘彻大概了解到了,这些将官,要说没有能力,基本上都还是有的!

    只是,受限于时代以及他们本身的文化水平。这些将官绝大多数,终其一生,也就只能当个校尉、司马,再往上。那就是力有未逮!

    原因,当然很简单。

    在这个知识被垄断,兵家著作被国家视为禁脔的时代。

    绝大多数的武将,其实都是靠着自己的经验以及过往的传统在办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自学成才的人才。你就可以想象了。

    看看现在的名将们吧!

    周亚夫的老爹是大名鼎鼎的周勃,俪寄的父亲是俪商,韩颓当也不简单,他的父亲就是韩王信,魏尚就不说了,他与田叔是老兄弟了,当年赫赫有名的赵国三君子之一。

    基本上,现在,所有的名将,大将。都是列侯勋臣,将二代或者干脆就是将一代。

    从这里面,刘彻看到了一个事实:在军队,功臣列侯阶级们,掌握了上升的通道。

    这些家伙垄断了兵法著作的知识,使得汉室至今的将军、大将,基本都是从他们的圈子里选出来的。

    而大部分的中下层军官,却因为接触不到更高级的军事知识,只能一辈子当个大头兵。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看看李广家族吧!

    李广、李蔡、李当户、李敢、李陵!

    还有霍去病家族的霍光!

    也就是说,并不是中下层的军官。他们的能力不足。

    看看太宗孝文皇帝从代国带到长安的那几个老臣子吧!

    张武、宋昌甚至已经死了的枳候薄昭。

    他们最开始,也不过是个千石左右的武将,一到长安,不过三五年功夫。就摇身一变,成为能执掌禁军甚至统帅数万大军出征的将军!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人的成功?

    答案很简单,知识与历练!

    霍去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小就是被小猪一手培养大的,石渠阁中的所有兵书,全部向他开放。

    史书记载。霍去病死后,小猪收养了他的遗腹子,亲手抚养,想要再造一位冠军候,可惜,那位冠军侯在随小猪封禅泰山的路上夭折了,不然,后面那里还有霍光什么事?

    后世的事实也证明了,名将是可以批量制造的!

    黄埔军校、西点军校,都是名将的摇篮。

    但刘彻一直不敢将这个想法付诸实际!

    原因也很简单。

    他搞考举,并未触动列侯勋臣阶级们的利益,相反,还尽量照顾了他们的诉求。

    在少府搞科研,那是他这个皇帝的自留地,也不会伤害到任何贵戚的利益。

    但,搞军校就不一样了!

    这是要打破列侯勋臣阶级们对军队的垄断,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导致这些拿着枪杆子的列侯们,上演一出玄武门或者夺门之变了。

    不要以为列侯们不敢!

    吕氏当年也以为这帮家伙不敢。

    结果,吕氏全族都死光光了!

    汉室至今五十多年,列侯中敢跟皇帝掰腕子的人才也是不少的!

    历史上,小猪敢动这帮家伙,是因为卫霍军事外戚集团,已经完全的取代了他们,将枪杆子彻底的拿在了手里。

    至于现在?

    刘彻低头沉思了一会。

    他手里头,真正掌握的也就是羽林卫与虎贲卫,再加上未央宫本身的宫廷宿卫武装,大概加起来有个一两万人。

    可以说,他自身的安全保障,已经没有问题了。

    “是时候了!”刘彻在心里想着。

    他也做过许多准备工作了,譬如,他曾经请栾布著书,写一本彭越的兵书,也试探过俪寄和韩颓当,这三个将军,都对刘彻的要求没有反感,甚至,还曾一度表现出十分热情的态度。

    另外周亚夫刘彻也试探过了,周亚夫对于培养新人,非常支持。

    刘彻在心里计算了一下,有了这些将军支持,基本上,等于他已经控制了汉室军队的六成兵力了。

    在中国历史上,任何皇帝假如已经控制了六成以上军队的枪杆子,其他人就只能跪地三呼万岁,就算有人不愿意,那历史的车轮,也一定会毫不留情的将他碾成碎片!

    更重要的是,这次考举以后,等这批考举出来的官员掌握了地方的行政权力以后,就算列侯勋臣阶级们想掀桌子干一票,恐怕还没来得及串联,就得被里正、亭长和廧夫们给镇压了!

    一念至此,刘彻下定了决心,对身旁的王道吩咐道:“晚上,请丞相入宫议事!”

    在这个事情上,刘彻决定,再试探一次周亚夫,以确保万无一失!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一十三节 考举(6)

    日至正午,气温达到最高。

    即使刘彻呆在清凉殿中,都有些hold不住了,需要借助冰块消暑。

    同时,考举的考场那边,也开始出现了交卷的现象。

    毕竟,这只是第一轮的考试,题目也基本上不算很难。

    唯一有难度的那道算术题,做的出来,自然做的出来,做不出来的,扒光头发也是没用!

    “去告诉内史,增派士兵,维持秩序,不可出乱子!”刘彻淡淡的吩咐着:“另外吩咐下去,这几天加强对长安各闾里的巡视力度,但凡有图谋不轨者,一律格杀勿论!”

    随着考举的结束,刘彻知道,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治安问题。

    譬如有人考的不理想,心理压力过大,化身加爵哥,又或者二两马尿下肚,就记不得自己是谁,拿着武器乱砍。

    这样的问题,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而刘彻更担忧的是,那些居住在长安城的贫民区中的参考士子。

    因为,这些家伙为了留在长安,都欠了一屁股的债!

    而且还是高利贷!

    考举过后,那些成功杀出重围的士子,自然能还掉债务——就算他们还不掉,高利贷商人也没那个胆量硬逼着一个当官的还钱,那会捅出马蜂窝,若是那个士子能杀进考举第二轮甚至第三轮,那么……刘彻相信会有大把的‘好心人’愿意帮他们还债。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那些一无所得,还欠下一屁股债的士子。

    这些人,肯定会成为后考举时代长安治安的大问题!

    高利贷商人们可不是吃素的!

    为了赚钱,这帮家伙皇帝的债都敢放,列侯欠了他们的钱,他们照样上门讨债,而且,大多数列侯,不还都不行!

    至于这些士子欠了他们的钱。要是还不起会是个什么样的下场?

    这用屁股都能猜到!

    而为了还债,这些士子很可能被逼着给家里写信要钱。

    但这高利贷是出了名的利滚利,而那帮商人又一个比一个精明。

    那些欠下债务的士子,想要还清债务?

    在没有被榨干以前。做梦吧!

    而这些没钱,又没有了前途,还欠下一屁股债务,被人追债的士子,到最后。就算是最有原则的人,恐怕也会放弃原则!

    早在考举的风声放出去后,大量的士子云集长安时,刘彻就已经察觉到了这些高利贷商人与底层贫困士子之间的买卖。

    并且知道,考举后一定会出现动荡。

    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算是提前知道了,恐怕也是无计可施。

    就像你重生到零八年,成为奥黑,也没办法阻止金融风暴的发生。

    因为。那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刘彻也没办法阻止此事。

    借贷这样你情我愿的买卖,在汉室是受法律保护的。

    但,当时间来到今天,考举开始后的今天,刘彻就必须在此事造成严重的治安问题和社会问题前,插手此事,至少,也要防止这个事情演变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毕竟,那些士子都是响应刘彻的号召来参考的。

    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强权社会。上到皇帝,下到百姓,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向来都是朝廷包揽一切。

    因为考举。士子们不得不举债,最后名落孙山,还欠下一屁股债。

    可能西方欧罗巴的人会自认倒霉。

    但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连老天爷不下雨,都是皇帝的锅的社会。

    绝对会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在绝望之下,把锅丢给刘彻!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两千后的天朝,老百姓们遇到问题了——譬如,被骗了,被欠薪了,被欺负了,首先想到的,也还是找政府要说法。

    现在的情况也是相同。

    而且,作为皇帝,自我标榜着代天牧狩,天下元元兆民,连草木都崇拜的天下共主,刘彻也不可能不管这个事情。

    这大概也算是任何一个稍微负责一点的中国皇帝必然的逻辑思维:天子,管天管地管下雨,任何事情,只要涉及统治基础稳定,管它合不合法,必然要插手其中!

    目前来说,面对这么一个局面,刘彻还真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解决。

    毕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在民间,还不起钱的农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