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16章

我要做皇帝-第316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道理,这是天大的功劳!

    那他为何还是被贬斥了?

    刘彻现在终于明白为何了!

    这货是在作死啊!

    卢它父与另外五个匈奴部族首领,以刘彻现在看来,应当是汉室苦心积虑,在匈奴内部埋下的眼线。

    可这货为了自己的前途,却鼓动这些人,甚至故意暴露他们的身份,让他们没法在匈奴潜伏下去,不得不投奔汉室。

    当然,这些家伙,也未必是真的心向汉室,无非两头下注,蛇鼠两端。

    但公孙昆邪这么一搞,却使得汉室从此就失去了对匈奴国内尤其是高层政治动向及其政策走向的情报来源。

    刘彻是很勉强才控制住心中的怒意。

    在他看来,这公孙昆邪,大抵是以为他不过是个乳臭味干的毛头小子,好忽悠,而且,他年轻,未必知道这些内幕,是以就想从中浑水摸鱼,好藉此立下泼天功劳。

    刘彻看向周亚夫,发现周亚夫此刻也是满脸愤怒,眼中冒火,看着公孙昆邪。

    这让刘彻更加确信,前世的匈奴五王归义之事,应当就是公孙昆邪为了一己之私而搞出来的幌子。

    刘彻记得清清楚楚,前世,导致周亚夫罢相的,不是刘荣那个二货被废,而是匈奴五王归义,周亚夫极力阻止和阻挠。

    当时,就是刘彻也以为周亚夫这头犟驴,大抵是神经质了。

    可如今,刘彻明白,周亚夫为何不惜跟皇帝撕破脸也阻止这件事情了。

    实在是,那五位归义候,留在匈奴比回来对汉室更有利。

    ps:  抱歉,今天太热了,白天根本没法子写,就是晚上,也是九点后才敢坐到电脑前~

    明天早上我早点起来还债吧~

    看来以后上午不能睡懒觉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八十五节 假象

    刘彻非常勉强非常勉强的按捺住自己想要骂街的冲动。

    他站起冷冷的对公孙昆邪道:“大鸿胪是否忘了,朕去岁已与匈奴单于签订了盟约?长城之外,弓猎之民,单于所治,盟约既定,匈奴单于不叛约,朕亦不背誓言!”

    公孙昆邪闻言只感觉背上冷汗都冒了出来。

    公孙昆邪一直以来都想跳出大鸿胪的这个大坑。

    哪怕是下到地方去做郡守都好!

    特别是今岁新年大朝仪后,公孙昆邪的这个想法就愈发强烈和急迫起来。

    汉室目前的政治格局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里,公孙昆邪发现,大鸿胪的地位在可见的未来会不断降低,甚至哪一天大鸿胪这个如今的九卿堕落到连朝臣的资格都很勉强的地步,公孙昆邪也不会奇怪。

    因为当今天子压根就不觉得大鸿胪有何重要性可要。

    可要跳出大鸿胪这个大坑,公孙昆邪发现不会那么简单的事情。

    依照汉制,九卿级别的臣子,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被贬斥。

    除非犯下了欺君、矫诏乃至于谋逆一类的大罪,在正常情况下,九卿贪污受贿被人检举,最糟糕的下场,也顶多是以病免老。

    至于其他罪过?

    将相不辱的传统下,甚至会有人帮着擦屁股,维护九卿大臣的声望。

    譬如前丞相故廷尉张欧,在廷尉位子上干了三年,啥事没干,甚至把所有的事务都推给廷尉监、廷尉丞乃至于下面的司曹令吏。

    换了前朝秦代,张欧属于渎职,就算不砍掉脑袋,也要贬斥为庶民。

    但在汉室,张欧屁事没有,甚至过一把丞相瘾,假如不是新君即位。恐怕,他都还会依然是丞相!

    换句话说,想靠着消极怠工摆脱大鸿胪这个坑,是不可能的。

    至于故意犯罪。甚至干出些让皇帝忍无可忍,不得不干涉的事情来,公孙昆邪还没蠢到那个地步。

    于是,公孙昆邪就只剩下了立功这一条路可走。

    但大鸿胪如今就是个空架子,最大的权柄无非就是在东方的真番、马韩。以及南方三越朝长安时充当引路人和赞礼官。

    除此之外,就只有一个勾通四夷,与诸国联络的权力。

    而正是这个看似可有可无的权力,让公孙昆邪从故纸堆发现了匈奴的东胡王居然一直在跟长安眉来眼去,相互通信。

    这就让公孙昆邪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如今新君刚刚登基,国家朝政手尾都没弄清楚,估计也弄不明白这些事情。

    再者,就是先帝,恐怕也对此不知情。

    因为公孙昆邪发现,这位匈奴东胡王最后一次与汉室天子通信。还是八年前的太宗孝文皇帝时期。

    这个念头一出现,公孙昆邪就再也按捺不住了。

    他尝试性的写了封信给东胡王,几天前,公孙昆邪就收到了对方的回信,回信里,东胡王自然是恭贺了一番汉天子登基,说了一堆好话。

    其中就有类似‘陛下登基,外臣如蒙圣音,恨不能入长安以朝圣天子’一类客套话。

    而公孙昆邪看到这句话和后面的许多露骨的马屁话后,却是精神为之一振。

    在公孙昆邪看来。这真是上天恩赐给他的大好机会!

    反正,现在还知道东胡王与汉室有联络的,恐怕也就寥寥数人。

    而当今天子,年轻气盛。甚至在去年一怒兴兵,灭亡了存在五十多年的卫满朝鲜。

    如今,又有了一个能收复夷狄,感化叛臣的机会。

    公孙昆邪觉得,年少轻狂的天子,恐怕不会考虑征求他人的意见。直接就准了。

    而在汉室,天子出口成宪,言出法随。

    哪怕之后知道了其中内幕,为了脸面,捏着鼻子也会认下来。

    此事,公孙昆邪考虑过无数次。

    推演过无数次。

    在公孙昆邪看来,此事即便不成,他也没有任何责任,哪怕被人揭穿了其中的内幕,他也可以借口‘其中内幕,臣全然不知’,再有汉室将相不辱的传统这个护身符,他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被斥责一番。

    而一旦成功,收益之大,足可受用终生。

    甚至,未来还可以凭此功劳出任三公之一,也未可知!

    只是……

    公孙昆邪抬头看了看一脸冷峻的天子。

    他做梦都没想到——当今天子,居然对匈奴如此恐惧,甚至拒绝接纳来自匈奴的降人……

    至于天子所说的什么盟约?

    公孙昆邪是不信的!

    汉匈两国之间的盟约在过去五十多年,还不如一张纸来的牢固。

    不仅仅是匈奴会撕毁合约,汉室同样也会!

    过去五十多年,前脚刚刚签订和亲条约,后脚就收容来自匈奴的逃亡贵族、将领,封列侯,给予赏赐,这样的事情,汉室干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如今汉室列侯序列中,足足有七人是来自匈奴的归义候。

    弓高候韩颓当如今甚至已经是汉室的特进元老,享受赞拜不名礼遇的勋臣。

    刘彻看着公孙昆邪,大抵也猜到了他的想法。

    畏战或者怯战的皇帝,或许在宋明会得到百官的一致拥护,但在西汉,却注定会被唾弃!

    就是当年吕后在汉匈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也敢召开御前会议,拉开架势做出一副要跟匈奴人死磕的模样。

    而元成平哀这样的二流皇帝,甚至窝囊皇帝,在对外的时候,也没有怂过。

    整个汉室历史,对外就是干干干。

    而社会上风行的大复仇主义,更是加深了这种好战情绪。

    谁要是敢在这样对外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怯懦了,那,即使是皇帝,也会失去军心民心。

    历史上小猪的太子刘据发动兵变,最终战败,也与他主张对匈奴绥靖,失去了军队支持有关。

    不然,当时的北军护军使任安或者南军卫尉,任意一人加入到刘据的阵营,都足以翻盘!

    可这两人却都选择了骑墙观望。

    刘彻在前世,曾经常常下到基层,与大量来自基层的豪杰对话过,怎会不知这一点?

    刘彻走下御座,看了看公孙昆邪,再看了看群臣,负手道:“匈奴东胡王之事,朕已然知晓全部,大鸿胪勿复再言!”

    刘彻这话一出,顿时就让公孙昆邪背脊上冷汗直冒。

    这时候,公孙昆邪想起来了,当今天子还有一重身份:太宗孝文皇帝指定的隔代储君!

    若这传言当真,当今天子确是太宗孝文皇帝一手教导抚养长大的。

    那么,当今天子极有可能知道东胡王的事情……

    这么想着,公孙昆邪只觉得浑身都在发抖,牙齿都咯咯的响个不停。

    刘彻却不打算放过他,转身看着公孙昆邪,一脸关爱的问道:“大鸿胪这是怎么了?难道是病了?王道,传御医来给大鸿胪诊治!”

    “大鸿胪病甚如此啊……”刘彻连给公孙昆邪说话的机会都不给,继续道:“苛待大臣,非汉制度,这样吧,朕给卿放个病假,卿且先回去修养个一年半载吧!”

    话都这里了,满朝文武,瞬间全部知道了:大鸿胪公孙昆邪怕是玩了什么花样,被天子给拆穿了!

    非是如此,公孙昆邪怎会有现在这样的表现?

    于是众人悄悄的在心里下定了决心,要跟这货划清界限。

    甚至有人已经做好了要是天子要穷治其罪,自己就落井下石的准备。

    而知晓内情的周亚夫等人却是抚着胡须,大感安慰。

    但刘彻并不想对公孙昆邪赶尽杀绝。

    留着公孙昆邪,对刘彻来说,是一个可以很好的麻醉和忽悠匈奴人的材料。

    现阶段,公孙昆邪活着,比死掉,对汉室更有用。

    更重要的是,刘彻想知道,现在,公孙昆邪与卢它父之间的联络走到哪一步?

    对于卢它父,刘彻不管他打着什么主意,但至少现在,此人在匈奴的存在,对汉室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棋子。

    刘彻也相信,卢它父应该知道,汉室好,汉室强,他在匈奴的地位才会长久的稳固。

    当然,要是对方真是忠臣,刘彻也不介意未来给予他应得的身份和待遇。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八十六节 政体

    看着公孙昆邪在两个侍中的搀扶下,远离殿堂,刘彻回头坐上御榻。

    “是时候借着这个机会,组建‘中央情报局’,专责对外渗透、发展带路党了……”刘彻在心里想着。

    现在汉室的对外情报系统,在刘彻看来,可谓是一团乱麻。

    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与重心可言。

    若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汉室在历史上也不会闹出那么多洋相了,甚至与匈奴的战争都可能早就结束了,根本不需要拖到昭宣元成!

    要知道,单单是元鼎年以后,匈奴内部的贵族就尝试过十几次的叛乱,企图推翻单于庭,与汉室媾和。

    而这些叛乱中,起码有四次,是与汉室取得了联系的。

    譬如后世耳熟能详的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究竟是为何会被匈奴人扣押,甚至秘密关押在贝尔加湖?

    答案就是苏武的副使不知死活的参与了匈奴内部的政变,失败了,失败了不要紧,还被人家人赃并获!

    而类似这样的故事,在汉匈数十年的征战过程中,几乎没有断绝过。

    只是……

    从头到尾,汉室的情报机构和对外谍报部门,几乎都是在袖手旁观,从未主动参与其中。

    就以苏武的例子来说,当时,苏武的副使张胜与匈奴内部的贵族们谋划政变,绑架阏氏,刺杀卫律,进而逼迫单于向汉称臣。

    可苏武这个正使却浑然不知,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

    假如靠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就能成功策划出一场军事政变,那么,未来的克格勃、cia都要痛哭流涕,泪流满面了。

    作为穿越者,刘彻很清楚,情报工作,尤其是对外情报工作,是一个科学、缜密。且相当细致的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

    而汉室历史上小猪朝的对匈奴情报工作,却几乎都跟苏武的故事一样,充满了偶然性,随机性和冲动性。

    常常是几个人在得到了消息或者得知了对方有那么个意思后。没有请示,也没有商量,只凭着一腔热血,或者说立功之心,就果断开干。

    失败后。这些家伙又常常口不择言,各种卖队友和出卖关键情报。

    想着这些事情,刘彻就决意,立刻着手在少府内部,建立起一个能统一协调和指挥,专门负责对外渗透、策反,实现心理战和攻心战的情报机构。

    想了想,刘彻就给这个全新的机构定下了一个名字:黑冰台。

    这是刘彻在后世看过的某部电视剧中秦人的情报机构的名称。

    当然,真实的历史上,这只是一个虚构的衙门。据刘彻了解,秦代,情报机构是隶属御史大夫掌握,具体叫什么,已无人知道。

    日后,黑冰台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外情报工作和渗透。

    而对内,刘彻已经在学习朱元璋和朱棣的先进经验了,绣衣卫最近就非常活跃,将其触角渗透到了关中的各个阶层中。并沿着河南、河西、河东三郡,向着四面八方扩散。

    在这一点上,汉室政权比起朱明政权,有着先天性的优势。

    那就是。在思想领域,汉室现在还是群雄混战,黄老、法、儒、墨,鸡同鸭讲,各说各话。

    诸子百家的巨头,当然没有一个是傻瓜。

    在没有打到自己的敌人前。谁都知道,贸然反对天子,反对皇室,那等于把皇室推向自己的政敌。

    至于指望其他诸子百家也跟自己一样反对特务政治?

    反正,没有一个人会觉得,对方的节操比自己高!

    更何况,法家这根万年搅屎棍一直在上跳下窜,对于绣衣卫的成立,更是高呼陛下圣明,天子洞见万里,臣等顿首顿首,为天下贺……

    在这样的情况,谁特么敢反对?

    更关键的是,特务政治这个东西,还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国,虽然很多人本能的感觉到了危险,但问题是想反对也找不到先例和理由。

    于是,绣衣卫就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