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95章

我要做皇帝-第395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日后,御史大夫晁错上奏刘彻:臣等奉诏谨议北平侯苍之功,皆以为,北平侯臣苍,追随太祖,平定天下,恭迎太宗入继大统,功为上。辅佐太宗,秉政十五载,推五德之运,定社稷之本朔,吹律调乐,入之音声,及以比定律令。若百工,天下作程品!谥法曰: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慈惠爱民曰文,臣错等以为,当谥之曰文,称之谓:北平文候。

    刘彻回复奏疏曰可。

    于是。张苍就成为了汉室为数不多,称为文候的大臣。

    这也算是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的事情。

    然而,随之张苍离世。

    汉室就只剩下了不过十位大臣,曾追随过刘邦。

    而这十人之中。只有田叔和魏尚,还在发挥余热。

    其他人,统统已经致仕。

    可以预见,未来三到五年,这些老一辈的开国大臣。也都将陆续离世。

    这是自然规律注定的事情。

    要知道,即使是最年轻的石奋,也已经七十几岁了。

    而最年长的申屠嘉,也马上要迎来自己的九十大寿。

    不可避免的,刘彻只能寻找田叔和魏尚的继任者。

    但遗憾的是,找了半年多,现在,刘彻都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不是说,就没有比田叔和魏尚更有能力的人。

    天下英雄如此多,能力远超田叔和魏尚的。一抓一大把。

    但问题在于:这些家伙未必能跟田叔和魏尚一样,尽职尽责的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田叔所在的内史衙门,负责管理整个关中。

    相当于后世天朝的北京市委书记兼任天津市委书记中央**。

    想坐稳这样的位置,能力倒是其次。

    主要是,这个人得能领会刘彻的意图,同时还能铁面无私的以公正客观的立场,来面对关中各个富强家族以及朝臣家属。

    性子软一点,私心多一点的人,要是坐上这个位置。

    用不了半年,长安的纨绔子弟就要无法无天了。

    而性子太强硬的人。却也可能激化矛盾。

    也只有田叔这样经验老辣的政治家,能有条不紊的调和这些方方面面的矛盾,让关中各县,都规规矩矩。

    换了其他人。那就未必了!

    如前世,晁错死后,刘彻的老爹在十年内换了五个内史。

    最终,还是上了宁成,才勉强让刘彻的老爹认可。

    如今,宁成还是个毛头小伙子。

    无论资历还是品级。都够不着内史的位置。

    没有办法,刘彻只能用笨办法。

    谋划将内史衙门,一分为二,分置左右内史的法子来作为田叔去职后的备用计划。

    内史令的事情,还好说,总归是能找到办事的人的。

    大不了让廷尉和御史大夫衙门还有绣衣卫也帮着看着。

    但魏尚的云中郡郡守继任者人选,却是让刘彻愁白了头发。

    云中直面匈奴在河套地区的部族。

    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云中的地理位置,都至关重要。

    云中若有闪失,未来的战争中,匈奴骑兵就能在广大的北方地区,随意兴风作浪。

    长城驻军,只能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之中。

    可以想象,若是所用非人,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所以云中郡的郡守人选,不能单纯的只考虑一个方面的问题。

    而是要综合起来考虑。

    以魏尚为例,他在云中郡担任郡守二三十年,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中间还能跟河套那边的匈奴人打嘴炮,甚至还能偷个空隙,在匈奴那边安插情报人员,建立情报网络。

    换句话说,魏尚的继承人,除了要文武双全,胸有韬略,还得有外交才能,最好对匈奴国内的部族势力有所了解,熟悉匈奴人的思维方式。

    这样的人,哪里是好找的?

    整个汉室官僚系统里,也未必能找出几个合适的。

    本来郅都是个不错的人选。

    但是,在河南郡干的风生水起的郅都,假如要调职的话,那就只能往中央调,起码都得是个九卿的职位。

    不然,谁还会给刘彻卖命?

    列侯里面,倒也有类似的合适人选。

    只是这些家伙未必愿意去云中郡,去接任魏尚的职位。

    而且,刘彻很担心,假如真派了某位列侯去云中,很可能,这个家伙想要做出些成绩。

    不是谁都愿意成为萧规曹随的故事中的那位曹参。

    也不是谁都能跟曹参一样,不计荣辱和个人得失,只为了国家和天下好。

    万一所用非人,派去的家伙,想要标新立异,乱改魏尚定下的规矩,脑洞大开的玩些新奇把戏,刘彻实在很担心,云中郡就又要走上前世的老路。

    思前想后,实在没有办法了。

    刘彻只好把主意打到义纵身上。

    义纵很年轻,学习能力很强,人也聪明,历史也证明了,他确实在边郡方面,有一手。

    另外,作为外戚,义纵也不需要标新立异。

    他只要能做好分内的事情。

    朝野都会觉得很满意。

    而且,作为外戚,义纵去了云中,能很好的压制住当地的地头蛇,迅速的树立权威。

    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内耗和争权夺利。

    只是,义纵未必愿意离开长安,前往云中。

    好在,刘彻是皇帝,所以,这个事情,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用了几天时间,刘彻就让义纵乖乖的上书请求,去云中郡视察工作了。

    说是视察工作,但其实,就是为了接任云中郡郡守而做的准备。

    打发走义纵后,刘彻终于能腾出时间和精力,专心布置在三越的事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八十二节 东瓯内附

    四月广陵的飓风灾难平息后,三越就都派出了使臣,来到长安,一方面是表态,另一方面,则是想看看长安的态度。

    三越中,东瓯人是最着急的。

    飓风毁灭了其国土三分之一大小地区的社会和经济。

    死于飓风中的人,保守估计也有千余人。

    若仅仅是这样,那也罢了!

    死上千把几千个泥腿子,对东瓯这样的国家来说,根本无伤大雅。

    关键在于,飓风摧毁了东瓯人大量的村庄,其后尾随而来的暴雨和洪水,又雪上加霜。

    作为东瓯粮食的主产区的北部平原地带,今年注定要颗粒无收。

    洪水过后,疫病如期而来。

    夏季的高温,加剧了细菌的滋生速度。

    短短半个月,东瓯国内染病的人数,就迅速增加到了三万多人。

    这还只是东瓯人能统计到的。

    那些山区和偏远乡村的地区的病人,只能自生自灭。

    风灾、洪灾还有疫病,让接近七分之一的东瓯人,变成了东海国小政府的负担。

    而在灾难面前,笃信巫神的东瓯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坚强起来,面对灾难的毅力,反而认为,自己的国家被诅咒了,纷纷外逃。

    那里能活命,就向那里逃。

    其中大部分,逃向了汉境。

    这些难民,没有身份,没有户籍,没有保人。

    这意味着,他们不受汉律保护。

    闻到血腥味的汉地豪强、富商,忽然纷纷想起了‘社会责任感’,许多人带着家奴,炊具、衣物,就等在汉室边境。

    就在驰道边上,起灶、烧水、熬粥。

    过来一个难民,立刻就热情的迎上前去。

    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的关怀起来。

    用着种种甜言蜜语。忽悠或者鼓动着这些可怜的逃难难民在一份契书上画押。

    然后,让他吃饱肚子,穿上干净的衣服,就带回家里。

    如今。朝廷对有汉室户籍的奴婢,征收高达五倍的人头税,且采取累进税率。

    但对夷狄奴婢,却没有这个限制。

    夷狄奴婢,只需要缴纳正常的人头税。即一算一百二十钱。

    另外,汉室奴仆的价格,近年持续走高。

    五年前,一个壮年男奴,作价不过一万钱左右。

    如今已经飙升至一万五千钱。

    换句话说,这些家伙,是在边境上捡钱。

    而且,捡的不亦乐乎。

    根本无法统计,这些家伙到底拉走了多少东瓯难民。

    但东瓯国境内的人口,却持续下跌。且已经跌倒了一个让东瓯小政府无法接受的程度。

    东瓯人没有办法,只能在长安城里哭天喊地,请求汉朝天子爸爸做主。

    但刘彻却不想管这个事情。

    他算是明白了,为何前世东瓯人口在短短十几年内,下降到一个让人无法相信的数字。

    敢情,灾难只是个推手,民众在恐慌中逃难,才是主因。

    不过,前世,东瓯难民应该是逃亡到了跟他们有共同语言和宗教信仰的闽越。

    这才让闽越国力迅速增长。

    十几年后。竟然掌握了三越之中的主动权。

    敢南下殴打没有了赵佗的南越,也敢北上挑衅汉室。

    如今,因为刘彻准确预言了灾难,笃信巫神的东瓯人。当然不会跑去穷亲戚闽越那里避难了——万一,再来一个这么恐怖的灾难,没有神明保佑,那该如何是好?

    况且,汉朝,始终是上国。经济好,社会稳定。

    就是奴婢都能吃上白米饭。

    怎么选,当然不用考虑了!

    蜂拥而入的难民,带活了江都国的经济。

    补种粮食、重建家园什么的,现在,在江都国的民众哪里反而是次要的。

    怎么想办法,多弄点东瓯人,成为了大家的主要想法。

    这场盛宴,甚至,连平民也搀和了进来。

    一些当地的困难家庭,娶不上媳妇的男子,也出现在了边境上。

    他们将自己打扮的尽量精神一些。

    碰上逃难来的东瓯难民家庭,只要发现对方中有年轻的女性,立刻就凑上去,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受益于这次风灾。

    原有的固定的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被推动重来。

    负责主持江都灾区重建工作的官员,按照刘彻的命令,清丈土地,清查人口,重新分配土地——不重新分配的话,就没办法理清楚很多事情了。

    特别是飓风和随后的洪水,摧毁了大量的农田和房屋。

    顺便,也将这些土地上原本固定的界限给冲毁了。

    更重要的是:原本的既得利益集团,如乡绅和地主,现在是有地,也没有人给他种了。

    在灾难中被迁徙到了彭城和淮泗的难民中的那些佃农,无地农民,都被当地的地主和豪强,用着许多优惠政策给忽悠走了。

    更让这些家伙头疼的是,官府也来插一脚。

    辽东及新化、朝鲜屯垦政策一公布,那些视土地如同生命的农民,迅速的抛弃了原有的田主,纷纷报名。

    这样,当江都受灾地区的地主和士绅回到自己的家乡,准备撸起袖子,重建家园的时候。

    他们发现,土地在,人没了。

    许多原本人口密集的村庄,甚至是一下子就失去了所有的佃农和无地农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主们也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的吃相了。

    万一再斤斤计较,把还顾念旧土的那些农民也吓跑了。

    谁给自己种地?

    于是,他们明智做出了让步。

    使得,许多原本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的农民,也有了一小块安生立命的土地。

    虽然不如几十年前,汉初授田那样,随便一个人,都能申请到一百亩的土地。

    但,十几二十亩的中田还是有的。

    这样,他们虽然依然还得要租种地主的土地。才能维持生计,但起码,有了属于他们的土地了。

    获得了自己的土地,新的房屋。官府也发下了材料,并且派来工匠指导修建。

    这些家伙,自然想着,要娶个老婆,传宗接代了。

    不知道是谁。带了个头,总之,一夜之间,江都国与东瓯边境上,就出现了许多光棍男的身影。

    这些家伙,穿着官府发下来的新衣,拿着自己的田契、房契什么的凭证,就站在道路边,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诱惑那些逃难的东瓯女性及其家庭。

    比起给人当奴隶。做个自由自在的自由人,当然更好。

    于是,许多难民家庭,就这样被自己的毛脚女婿带回家了。

    一到女婿家里,看着刚刚建起来的新房,再看看女婿的十几亩土地,再看着女婿的米缸里,满满好几缸的。刚刚从官府领来的粮食,丈母娘们一个个笑的合不拢嘴。

    马上就将女婿家当成自己家。

    招呼着自己的家人,帮着收拾房屋。整理家务,当天晚上就立刻成亲,第二天就,全部跟着女婿去地里补种庄稼了。

    江都的地主和士绅们。对于泥腿子们也来抢人,当然有些看不惯。

    但奈何,官府的官差甚至官员,就站在路边看着。

    对这些想要政绩想疯了的家伙来说。

    地主士绅们发财,他们不干涉。

    但是,谁要妨碍了他们的升迁。他们就跟谁急!

    而汉室官员考绩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口的增减。

    另外,难民太多了,即使被泥腿子抢走一些,大头还是被这些家伙吃进了肚子里。

    而且,有不少吃撑了的。

    而这些情况,最终都被报告到了刘彻面前。

    刘彻知道了这个事情后,当然不会煞笔了,胳膊肘向外拐。

    更何况,东瓯人的效率和能力,实在是太低了。

    就算刘彻在边境拉起铁丝网,禁止一切难民入境。

    东瓯国也留不住这些难民,这些人,最终可能会涌向闽越甚至南越。

    肥敌的事情,刘彻自然不会做。

    所以,东瓯人悲剧了。

    面对东瓯使臣的请求,汉室的大鸿胪和典属国的官员,都是一脸惊诧的模样:“啊,还有这事,容本官查查……”

    这一查,肯定是查到猴年马月去了。

    但偏偏,东瓯越弱,就越需要汉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