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458章

我要做皇帝-第458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公孙弘,刘彻如今对他的兴趣非常大。

    当了这么久皇帝后,刘彻已经明白了。

    他需要的不是那些八面玲珑,为天下赞誉,被士林吹捧的所谓君子一类的大臣。

    他只需要两种人来辅佐。

    一种是低着脑袋拼命干活的忠厚老实之臣。

    一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枭雄。

    而公孙弘,则恰好是这两类人的混合体。

    他即能埋着脑袋,一声不吭,默默的把事情干完,也能丢掉节操,不要脸面,不择手段的将政策推行下去,尤其,他更善于揣测上意。

    小猪朝那么多丞相,就他一个善终,岂是没有原因的?

    所以,为了等公孙弘入京,刘彻甚至将原本在去年朔望朝要商议的许多事情,都推到了今年。

    因此,刘彻立刻就命令:“立刻传召!”

    “诺!”

    ………………………………

    公孙弘此刻坐在公车署的待诏室之中。

    神情颇为紧张的搓着手。

    他是被天子一道诏命,被忽然从辽东郡诏回长安的。

    为了将他从虎贲卫屯垦团,接回长安,朝廷的使者,甚至动用了传马——即以类似传送紧急情报的八百里加急,日夜不休的传递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将命令传达到辽东,然后,又动用了军队,一刻也不停留的将他从辽东送回长安。

    这一路上,公孙弘差点被折腾掉了半条命。

    正因为如此,他才这样紧张。

    原因很简单,在汉室历史上,几乎每一个被天子用这样的方式从地方诏回长安的臣子,无论地位高低,最终,都是重用和提拔的前奏。

    公孙弘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

    但他还是为此辗转难眠。

    他的前半辈子,经历过富足的青年,也经历过颠沛流离,不得温饱的中年,甚至,他一度只能靠给牧猪混一口吃的。

    因为吃过苦,也因为享过福。

    所以,公孙弘比任何人都清楚,机会的宝贵和珍惜。

    “陛下这次急诏我入京,不知所为何事?”公孙弘在心里想着:“但先生(胡毋生)月前曾经来信告我,陛下兴盐铁,除旧钱,欲行新政,间者,我至长安,太仆袁盎则已出京,据云与马政有关,想来陛下所欲,莫不过盐铁工商之利,与马政之蔽!”

    不得不说,公孙弘天生就是个政治家。

    不过,此刻的公孙弘却还并不是那个历史上一切唯上,没有节操的平津候。

    现在的公孙弘的节操,还是很多的。

    没有经历过在公车署的十年磨砺,更没有过出使匈奴的经历和后来朔方郡事务上面的惨败,此时的公孙弘,跟许多士子一样,内心中总是存在着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浪漫思想。

    因此,想到这里,他就有些纠结了起来。

    功名富贵,闻名于天下,这当然是公孙弘想要的。

    但,若因此要染上骂名,甚至被人划入小人行列,这就有些让他难以接受了。

    可天子若是执意命他去管盐铁或者马政之事。

    作为臣子,他似乎也没办法拒绝。

    “罢了,罢了!”公孙弘想着:“既来之,则安之,身为人臣,给君父效命,本就不该有什么非分之想,陛下命我做甚,我便做甚好了!”。

    ps:  马上要上车了,赶时间写的这点 =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六十一节 背景

    刘彻第一次见到公孙弘的时候,也是眼前一亮。

    虽然早知道,公孙弘是个老帅哥。

    但帅到这种没朋友的地步,刘彻也是暗暗咂舌。

    公孙弘身高大约接近190cm,以此时的说法是八尺有余,体格颇为健硕,下巴留着齐人最普遍的髯须,这种髯须,以长而密著称。

    这是一种很方便装逼的胡须形状。

    在齐地,常常能看到,士子们一摸下巴的髯须,长叹一声,然后悲天悯人或者指点江山什么的。

    不单单齐地的儒生爱这么玩,便是纵横家和法家甚至墨者,都是如此。

    至于他的脸……

    刘彻只想说,他没去当明星或者小白脸,真是个损失!

    公孙弘的容貌,极为符合当下的审美观。

    棱角分明且刚毅十足,让人看了,非常舒服。

    “难怪史记说他‘恢奇多闻’汉书甚至用形容女人的‘容貌甚丽’来描述了……”刘彻在心里吐槽了一声。

    好在刘彻并不是准基建团的小猪,所以,男人的容貌俊丑在他这里并不加分。

    低头看了看绣衣卫和御史们奏报上来的有关公孙弘的背景调查——这也是汉室政府的惯例了,任何一个新臣子在入觐天子前,都会有人去将他的祖宗八代的背景给挖出来,免得有些‘余孽’譬如什么项藉英布一类的同情者的后代混进了汉家朝廷中。

    汲黯现在的小弟郑当时的父祖就是被这个背景调查给挡在仕途之外几十年,到了他这一代,才经过刘彻特批,报当时在位的皇帝老爹批准,才将他和他的家族从哪个刘氏黑名单里解禁。

    除此之外,这个背景调查,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皇帝,更好的了解他即将召见的这个官员的过去现在。

    所以,刘彻手上的这份有关公孙弘的背景调查。比史书上记载的那几十个字长多了。

    绣衣卫的探子,甚至将公孙弘他爹当年的一些事情也给挖了出来。

    至于公孙弘?

    连他小时候调皮捣蛋,烧了邻居家的秸秆的事情也没漏掉。

    看完公孙弘的档案,刘彻也不得不在心里感慨一声:“这就是玄幻小说里的猪脚啊……啧啧……退婚流……”

    档案上写的很明白:公孙弘。字季,薛人,父故薛狱吏,年十七袭父职为狱吏,三年。有罪,免。先,弘父在世,公孙氏与薛张氏交好,约为儿女亲家,及父死,弘有罪去职,张氏遂以弘浪荡,不如其父,退还婚书。弘深以为耻,乃东奔临淄经商,不遂,家产尽失,乃牧猪海上……

    刘彻终于明白,公孙弘为何能这么厉害了。

    退婚流的猪脚,岂能不厉害?

    你还别说,在汉室,被人退婚或者甩掉,只要捡起书本。基本上最终能出人头地。

    譬如朱买臣,四十岁前,还被人嘲笑是书呆子,老婆都受不了跟人跑了。

    最终却逆袭成功。还衣锦还乡,回家显摆了好几年。

    又若主父偃,功成名就后,拿出五百金,摆在自己家院子里,啪啪啪的抽那些过去看不起他。羞辱他和鄙视他的渣渣们的脸,打的他们双脸红肿,好不爽快。

    但与朱买臣跟主父偃不同,刘彻并未听说过,历史上公孙弘发达了,就回去报复的传闻。

    反倒是此人在建元元年,从长安回归老家后,宅在老师家里读书,一直到元光元年,再次被举出仕,修炼出了降龙十八掌,从此独步朝堂。

    不过,也可能跟他的仇家已经死光光了有关。

    毕竟,即使是现在,公孙弘也已经四十多岁了。

    当初那个退婚的女主,现在估计都当奶奶了。

    而且公孙弘混的也不差。

    他现在的妻子是其老师胡毋生的好友,齐国大户王氏之女,年方十六,重点是——三年前成婚。

    只是八卦的信息在刘彻眼里只是一扫而过。

    刘彻比较感兴趣的是,根据绣衣卫调查,公孙弘在拜在胡毋生门下学习《春秋》之前,根据可靠情报报告,他在北海边放猪的时候,曾经自学了《吕氏春秋》和《尸子》。

    这些可都是杂家的著作。

    而其在虎贲卫屯垦团的表现也证明了,他,公孙弘,不是一个典型的儒生。

    恰恰相反,动手能力非常强。

    根据虎贲卫报告,他在屯垦团里,居然还有闲情雅致,教导移民养猪,并且写了一个有关养猪的技术指导类的条例。

    而结果是,虎贲卫屯垦团里,养了两百多只小猪仔,而且,长的都挺不错的,明年就能杀了吃肉。

    另外,在指导耕作方面,公孙弘并未墨守成规,而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土地、气候和环境,重新调整了耕作方式,他甚至打过报告给上级,请求在当地试验种植水稻,原因是他发现,当地水利资源丰富,能开垦出不少水田……

    刘彻放下报告,看向跪在自己面前的公孙弘,故意问道:“朕听说卿曾经自学过吕氏春秋和尸子?”

    公孙弘心里咯噔一声,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当年杂家的口号是要兼儒墨,并名法,无所不贯通。

    换句话说,人家要将诸子百家的学说统一起来,为自己服务。

    但天子既然问起来,他就必须诚实回答,否则,欺君之罪的帽子压下来,轻则死全家,重则连累师门。

    于是,公孙弘只好硬着头皮答道:“是的,陛下!”

    “那爱卿何以又修《公羊》?卿莫非以为,吕子不如孔子?”刘彻接着问道。

    这个问题就诛心了。

    要换了几百年后,儒生当然可以理直气壮的对皇帝说:圣人之学,举世无双,天下第一。

    但现在,哪怕是最激进的儒生也不敢喊这个口号。

    不然头上的法家跟黄老派就要跳脚了。

    没办法,公孙弘只好委婉的道:“回禀陛下,并非如此,臣先学吕子,但因无人指教,故无有所成,幸得老师垂帘,不以臣卑鄙,授臣以《春秋》,臣方才知文学之意,明礼仪尊卑,知上下长幼!”

    这个回答,无疑就是在撇开话题了。

    但刘彻其实也就是随便问问。

    所以也就由他唬弄过去了。

    毕竟,在这个时间点上,其实很多后来的儒家出生的大臣,现在压根不是儒生。

    他们之所以变成儒生,无法就是皇帝喜欢,自己需要罢了。

    说到底,有什么样皇帝,就必然有什么样的臣子。

    ps:  昨天晚上在火车一宿没睡,现在脑子都昏昏沉沉的,昨天跟今天的欠债,明后两天补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六十二节 以法饰儒?

    “卿自辽东归,跟朕说说,屯垦团的利弊吧……”刘彻随意的问道。

    之所以问公孙弘这个问题,首先刘彻是想要了解一下,屯垦制度推行了半年后,暴露出来的问题。

    而公孙弘,作为屯垦政策的基层工作者,必然清楚这些问题。

    其次,刘彻是想看看,如今的公孙弘究竟有全盛时期的那位平津候丞相公孙季几层功力!

    要知道,全盛时期的那位平津候,拳打汲黯,脚踢主父偃,一个人就碾压了整个小猪的文武大臣。

    甚至逼的汲黯都只能丢掉节操,开地图炮,说公孙弘是齐人,而‘齐人多诈无情’,所以公孙弘必然是个骗子!

    又偷偷摸摸的打小报告,跟小猪告状说‘弘位在三公,俸禄甚多,然以布被,此诈也’,意思就是公孙弘身为三公,俸禄那么多,居然睡觉用布做被子,肯定是沽名钓誉啦。

    但,无论汲黯怎么出招,最终,都只是成全了公孙弘,连人家的毛都没伤到!

    现在的公孙弘,肯定是不如那个全盛时期将满朝文武吊着打的平津候,而刘彻毫无疑问需要知道,如今的公孙弘,究竟有多少实力。

    而这个问题,则能很明白的将公孙弘如今的思想立场和意识形态暴露出来。

    公孙弘却没有想这么多。

    作为一个自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新生代儒家大臣,公孙弘自然免不了跟多数儒生一样有着极为强烈的‘致君尧舜上’的情节。

    因此,他微微整理一下思路,然后拜道:“承蒙陛下不吝垂问,臣弘昧死以奏:陛下加厚恩,赐民以屯垦,夫屯垦,以中国之民,实边陲之地,立以武备。教训士民,耕战合一,臣尝翻及史书,窃以为。所谓‘大启群蛮’亦远不如陛下之屯垦也!”

    公孙弘的这个马屁,拍的刘彻很舒服。

    尤其是公孙弘吹捧说,屯垦政策比当年楚国的‘大启群蛮’时代还要厉害,这无疑挠到了刘彻的痒痒处。

    作为皇帝,尤其是一个穿越者皇帝。还有什么,能比教化天下,四海归汉,同化万族这样的伟业更舒爽的事情吗?

    没有!

    而历史上楚国在楚武王和楚文王时期开启的大征服时代,毫无疑问是,明史上记载的诸夏在春秋时期最大的一次对外扩张。

    史称这一时期,为‘大启群蛮’。

    无数蛮夷被楚武王和楚文王的胸襟和伟业所感化,纷纷归化为诸夏,文明,从此照耀在汉江流域。并一直向南,越过长江,蔓延至江浙吴越,底定了今天的大部分南方文明世界。

    而刘彻今天在辽东、新化和朝鲜的屯垦政策的最终目的,也是要巩固既有国土,同时同化当地的夷狄之族。

    看到天子脸上露出笑意,公孙弘自知拍对了地方,心头一喜。

    然后,他就开始塞私货了。

    “然,以臣之愚见。屯垦之策,还是略略有所不美之处……”一边说,公孙弘一边偷偷观察着天子的反应。

    这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想要在皇帝面前塞私货的臣子。首先要学会的一件事情就是:随时关注皇帝的反应。

    公孙弘虽然从未有过面圣经验。

    但这种事情并不需要学会,是一种完全看天分的技能。

    会的,不会用学就会,不会的,永远不会。

    而公孙弘毫无疑问,在这个方面。天赋卓著,甚至可以用天才二字形容。

    当他发现天子似乎并无恼怒之时,立刻就顿首道:“所不美者,其一,屯垦团纯以武夫监之,用军将督之,陛下虽立以期限,责以文士佐之,然,长此以往,彼屯垦之民,恐有只知武夫而不知陛下之鄙!”

    刘彻听了,无所谓的笑了笑。

    这个屯垦军管政策推行以来,武将集团大声叫好,士大夫文官集团,愤愤不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对文官们来说,他们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去掌握所有他们能掌握的东西。

    若有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