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481章

我要做皇帝-第481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刘彻根本就没把这些人说的话当真,而是去仔细揣摩他们的言外之意。

    董仲舒说:圣人制礼乐各有由,王者立制度更有因。

    其他人更是口口声声‘礼乐教化。国之重器,不可不慎。’

    什么时候,立场南辕北辙,理念各自矛盾的诸子百家如此齐心合力起来了?

    更何况。这数学跟地理,在如今的地位,可是非常非常高的。甚至是世人衡量一个人学术造诣的标准之一!

    即使格物,也不算太过激进。

    大学就说了格物致知,在太学安排这样一门课程,不算过分。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学霸或者说学阀们,反对在太学安排这几门课程的目的何在?

    他们总不能是因为因为对数学跟地理、格物这三门课程本身反感而反对吧?

    这样既不合理也不科学,更加幼稚无比,更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会干出来的事情。

    必然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更高的动机。

    刘彻揉了揉太阳穴,一时半会,他也想不到这些家伙的真正目的何在。

    但没有关系,历来,皇帝跟学阀之间的游戏规则,就讲究有来有回。

    就像历史上武帝跟董仲舒在天人感应上的对答一样。

    一方问,一方答,一方再问,一方再答。

    最终,双方的立场迅速接近,然后,交易完成,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皇帝得到自己统一天下话语权跟思想的好处,而董仲舒则得到了自身派系独尊的名义。

    于是,刘彻想了想,然后,道:“朕闻天地不变,不施其化,阴阳不变,物不昌茂,是故易云:通其变,使民不倦!诗曰:九变复贯,知其所选!今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乃命太常于太学,益数、地理、格物三课程,本欲令天下士大夫,率民更始,诸子不明朕意,有所疑虑,本是正常,如今,朕详作解释,诸子当明朕意,若有疑虑,可直奏朕前,朕将亲览之!”

    这些话的意思呢,非常简单。

    首先,向博士们阐述自己这个皇帝的立场坚定不移,不因任何反对而打消自己的决定。

    在皇帝阐述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后,学阀们,若有什么不怀好意,或者打着些不现实的主意的,就该醒醒了。

    然后,戏肉来了。

    刘彻说‘有所疑虑,本是正常’‘朕将详作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再直白不过了。

    意思是,你们有什么条件,就提出来吧,别藏着掖着了。

    果不其然,嗅觉异常灵敏的董仲舒,马上就心领神会的闻出了味道。

    当然,他也不确定刘彻是否知道了他的潜台词,所以呢,不能直接就说出自己的要求,要委婉一点。

    于是,董仲舒叩首拜道:“陛下嘉天下以大惠,臣愚昧,不明圣意,伏请陛下赎罪,只是,陛下即立数、地理及格物,未知陛下属意谁人为此三课之师?”

    然后,董仲舒跟其他诸子百家的巨头们,就纷纷抬起头,眨巴着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拼命的眨眼。

    看到这里,刘彻若是还不明白这些家伙的意思是什么,那他就实在太鱼了!

    “原来是这样啊……”刘彻心里冷笑一声,已然清楚,这些家伙是看上了那数学、地理跟格物三门课程的讲师。

    但想想也就释然了。

    太学之中儒法黄老三国争霸,显然,这些家伙一点也不希望,有第四方势力加入进来。

    而这数学地理格物三门课程,却是随便谁都可以上去讲一讲。

    这样一来,万一放进了墨家或者杂家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岂非是大大不妙?

    为了避免出现新的竞争者,所以他们抢先反对,以此作为筹码跟刘彻谈判。

    而刘彻刚才的话语则告诉他们,他并没有让墨家或者杂家什么的搀和进来的意思。

    于是,他们的态度就迅速的从堵死竞争者入局,变成了——呸!对面那个渣渣,来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历来道统之争,向来都是寸土不让,血流成河!

    ps:  今天卡文了,明天会多写一点,应该会有3更~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九十二节 制度(1)

    刘彻的眼睛,在这些博士官身上扫来扫去。

    在场的博士们,全部都是汉兴以来,天下知名的大学者,超级学阀,尤其是那些两千石的某经博士,随便纠一个出来,都能镇压一郡,让无数士子闻风景从。

    自然,他们的学术造诣,非常深厚。

    尤其是儒家的大学阀,在如今,简直是超级赛亚人一般的存在。

    他们不仅仅熟读本身的经典,能深入浅出的从三百六十个角度,将先贤的学问阐发出来,脑洞大的可能就是孔子韩非复生,也要膛目结舌。

    另外他们的数学跟地理造诣,也是高的令人发指。

    刘彻就记得,后来太史公司马迁受命于武帝,编篡《太初历》。

    《太初历》编篡委员会,拢共就十来个人。

    其中除了一大堆星象家跟数学家之外,还有儿宽这样的儒家大臣。

    而儿宽是孔安国的弟子,至于孔安国?

    现在他只是个小虾米,还宅在曲阜老家种田呢!

    哪怕就是他日后最牛逼的时候,也不过官至郡守而已。

    跟董仲舒、胡毋生、张恢这样能影响天下舆论,手握话语权的超级学阀,完全不能相比!

    所以,他才会跟刘余合伙,捏造了今文尚书这样的弥天大谎,忽悠了世人千年之久。

    换句话说,其实,现在,无论黄老儒法,只要能成为博士,哪怕是六百石博士,其实也完全够资格去太学教学生数学跟地理了。

    只是,刘彻实在很担心,这些家伙上着上着数学、地理课,讲着讲着,就开始大谈特谈‘尽地力之教’或者‘黄老清静无为’‘仁以爱人’之类。

    而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掺私货,这是文人与生俱来。不用学习就能掌握的天赋。

    所以,刘彻并不打算选用这些博士们。

    “数学,朕会让尚书令汲黯跟尚书丞颜异还有大农中丞商容等轮流去督导……”刘彻站起来说道。

    汲黯他们这帮潜邸之臣,兼职老师。已经是传统了。

    刘彻这样吩咐,博士们并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尚书令汲黯跟颜异,本身就是来自儒家跟黄老派这两个派系,至于大农中丞商容。虽然看上去是农家的人,但实际上,他的授业恩师是却是法家的人。

    因而,众人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皇帝用自己的臣子进来掺沙子,天经地义!

    “至于地理,朕意欲以大将军臣窦婴、曲周候俪寄、弓高候韩颓当并俞候栾布等将臣讲授……”刘彻接着道:“毕竟,若论山河地理,九州形制,将臣等无疑更加合适!”

    这个理由真是高大上的不行!

    将军们当然是熟知地理。闭着眼睛都能背出天下山川河流走向,以及历代地理变化的大能。

    只是,让一帮武将,进了文人掌控的太学,傻子都知道,这些家伙在课堂要讲着讲着,就开始宣扬他们武将的那一套赳赳武夫的道理了。

    甚至很有可能,会在太学的学生里,培养和发掘那些他们喜欢的士子,然后将他们拐到武将阵营去。

    都不需要投笔从戎了!

    以这些被刘彻点名的人的能耐。他们一句话,就能帮那位士子铺垫好前途。

    这让博士们真是有些纠结,但想反对,却又没有合适的理由。

    总不能当朝就说:文武有别。我辈大夫,不屑与粗鄙武人为伍这样的话。

    那样,列侯们还不得跳脚?

    如今,执掌国政,手握大权的,可就是这些家伙!

    诸博士们只是稍稍回头。就看到左侧的列侯们,一个个喜不自胜,好不快活的模样。

    点名的几位特进元老,更是一副昂首扩胸的模样。

    对列侯们,尤其是打了一辈子仗的列侯们来说,临老了,居然还能去太学里,跟一帮天下闻名,举国敬重的士大夫博士一起为国家培养后来者。

    真真是荣誉至极,也是装逼至极的光荣之事。

    以后出门,别人就得尊称一声‘先生’或者‘阁下’了!拜帖之上,更是能加上一句‘受命领太学教授’这样文雅别致,高大上的文字。

    只是想想,无数列侯都觉得自己浑身上下舒服极了!

    日后盖棺定论之时,更是加分无数的美事。

    就算不能用‘文’,也能用‘庄’了。

    这样的好事,包括被点名的列侯在内的所有贵族勋臣都是四肢举起来支持的。

    今天韩颓当等人装逼,明日,未必,吾就不能去装上一回!

    看着这帮粗鄙武人得意洋洋的模样,博士们牙齿咬得咯咯响,偏偏却无能为力。

    自高皇帝以来,这世道就是武夫当国,斯文扫地,汉家天子公开宣称如今‘礼乐崩坏’,所以乃与公卿士大夫共治之。

    这公卿排在士大夫之前……

    刘彻看着这副场面,微笑着继续道:“另外,朕决意于武苑之中,增设文学之科,以两千石诸经博士为武苑文科教授,授以武苑诸将官先贤之教,以正吾汉家‘教训士民’之制!”

    这下子,轮到博士们眉开眼笑,列侯们垂头丧气了。

    但列侯们想得明白,这世道,武将也得读书识字,不读书的话,迟早要成渣渣。

    况且各种兵书文字及图录器械,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明白和掌握,所以,将军们的反应并不是特别强烈。

    只要博士们不去干扰武苑的正常秩序,你们爱怎样怎样。

    反正,如今这天下,武夫当国,执政者,清一色武将,列侯勋臣并不担心,几个文人博士进了武苑,就能翻天。

    但这太学与武苑交叉教学、交流,却是刘彻为打破文武界限而做出的决定,为的是防止日后。文武相轻,相互扯后腿,内讧和各种撕逼。

    “至于格物……”刘彻抿了抿嘴唇。

    老实说,这门课程。其实墨家上阵,最合适。

    只是,当前天下舆论,对墨家的认可与接纳能力,还不足。

    便是对墨家最友善的法家。也未必能接受墨翟的徒子徒孙,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遑论对墨家充满敌意的儒家跟充满了警惕的黄老派了。

    所以,格物这一门课程,暂时不能让墨家接手。

    “朕立此课程,本取《礼。大学》中‘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之意,乃意欲令士子知天下事物本来之面貌,明其根本,然后以诚意正其本心。修其身!”刘彻只好扯起虎皮,忽悠起来:“既是要明其根本,以朕看来,少府及大农诸司曹令丞,当是再合适不过的授课人选了,而少府丞臣毅,温文尔雅,知礼守节,向为朕之肱骨,朕意以其为太学格物教授。卿等当可无虑也!”

    博士们互相看了一眼。

    少府丞比千石,是少府衙门里仅次于少府将作大匠的最高官僚。

    但汉家制度,九卿诸令之下,一般只设两丞或者两中丞。有的衙门甚至只有一丞,独少府有六丞。

    只是因为少府实在太庞大了,下属的部门太多了。

    仅设一个两个副手的话,就算是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

    于是,设六丞来辅佐少府,管理这庞大的皇家机构跟庄园作坊。

    这位被天子点名的少府丞。博士们并不陌生。

    因为他也是自己人。

    更是黄老派为数不多的年轻俊杰——相比现在动不动就六七十岁的黄老巨擘,今年才堪堪五十岁不到的成毅,真真是年富力强!

    更重要的是,这位少府丞,还是现在天子心腹,尚书令汲黯的仕途引路人。

    谁不知道,当初就是此人慧眼如炬,果断无比,毅然向当时还只是皇子的今上举荐了汲黯。

    汲黯至今奉成毅如父兄,一如当年北平文侯侍奉安国武候及安国武侯夫人一般。

    每次下朝,汲黯首先都要去成毅府邸请安,然后才会回家。

    每逢休沐,更是跟儿子一样,前去成毅府邸,陪同成毅说话聊天。

    哪怕是现在,汲黯官职越来越高,权柄越来越大,也依旧如故。

    以至于此事传扬天下,成为佳话,甚至有成为典故的可能——现在,民间就有将张苍汲黯,相提并论,认为是忠义相继,知恩图报的代名词和最佳榜样。

    因此,当刘彻提出让成毅去主持教授格物课程时,没有人愿意出头反对!

    开什么玩笑?

    谁敢得罪汲黯这样的巨头?

    不要命了吗?

    人家是尚书令,执掌的就是一切上奏天子的公文跟奏疏,并且负责整理和汇报天下郡国事务,朝臣杂务。而且,有迹象表明,天子在未来会不断的增加尚书令跟尚书衙门的权柄,极有可能未来尚书令将取代大行或者典属国这样的摆设九卿,成为一个全新的实权九卿。

    得罪了他,就不怕汲黯记小本本,然后来个秋后算账吗?

    即使汲黯本人是个君子,不会公报私仇。

    但下面的人呢?

    更何况,若是跳出来反对这个任命,更有可能挑起两个大学派之间的直接对峙。

    反对成毅=反对汲黯=对抗黄老派=挑起黄老vs本派的战争,更有可能波及池鱼。

    譬如说,儒家现在的未来跟期望——颜异就是汲黯的属下。

    若是儒家跳出来唱对台戏,没有人敢保证,汲黯不会给颜异小鞋穿。

    同样的道理,法家也不敢冒险。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很多士大夫名士,并不怕得罪皇帝。

    得罪了皇帝,皇帝还能把他吃了不成?

    作为文学之士,本身并没有实权的士大夫,只要不去辱骂皇帝或者密谋诅咒刘氏祖宗,谋反什么的,皇帝顶多将之赶出长安,赶回家种田。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少博士,根本不在乎这个。

    相反,这可能还是一种荣誉——被皇帝赶回家种田,这证明了俺直言上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