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567章

我要做皇帝-第567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这些儿子走后,师旦才叹了一声。心里骂道:“这帮蠢货,鼠目寸光之辈,吾家未来,必不能靠他们!”

    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师旦很清楚,是什么让他在现在这样风光。

    毫无疑问,就是哪个端坐在未央宫里的天子。

    师家存在的一切意义,只能是为这位圣主服务。

    为此,别说是停几天买卖,自掏腰包。为其服务了。

    哪怕是要拿出师家全部财产去投献,师旦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道理很简单,天子富有四海,能将财产捐给他。这是荣幸!

    而且,今上从不肯欠人人情。

    给的越多,捐的越多,回报越大。

    没看到现在田家卖肝卖肾,拼了命的在喊:陛下,草民愿献全部家产。为陛下修雒阳轨道,伏请陛下恩准!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未央宫仿佛没听到这样的言论。

    在很早以前,师旦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曾经跟他讲过吕不韦的故事。

    那是商人们仰望的一座高山。

    现在,能有这么好的一个跟未央宫表忠心,表示愿意无限跪舔的机会。

    师旦当然知道,自己必须抓住,也一定要抓住。

    不然,天赐不取,必为后患!

    未央宫里的天子回过头,必然会翻旧账。

    到时候,师家别说富贵了,小命也要丢掉!

    师旦知道,做生意,第一要诀,就是要舍得,尤其是跟官府打交道。

    在师旦的严命和督促下,师家所属的数百辆马车,从轨道一侧,迅速转移到了长安…萧关的轨道上。

    当师家人的车队抵达这条军用轨道时,他们愕然发现,这个车站,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军械库

    数不清的刀枪剑戟和各种人们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军械,堆满了整个空地。

    一辆辆重载马车,拉着无数的物资,呼啸前行。

    而道路两侧,更是被一个骑兵的海洋所占满。

    “大风起兮云飞扬……”慷慨激昂的军歌,响彻着天地。

    能唱这首高帝所做的诗歌行军的人,毫无疑问,只能是当今天子的亲卫——羽林卫和虎贲卫了。

    “岂曰无衣,与子同行……”南军的骑兵,丝毫也不谦让的跟着羽林卫与虎贲卫对彪起来。

    而细柳营的军阵,则跟他们的名声一样,气势蓬勃的在这天地间舒展开来。

    整齐列队的骑兵军阵,缓缓的随着中军大纛前行。

    “真可谓是无敌王师啊!”师旦看着眼前的场景惊叹着。

    而围观的关中父老,看着这些雄赳赳气昂昂的子弟兵,也纷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关中人看来,这样强大的军势,旁的不说,单单是精神状态跟前所未有的骑兵阵容,就已经足够让人放心了。

    甚至有老兵感慨:“太宗之时,天下骑兵,总数加起来,大抵也就这么多了!”

    不过三十年,如今的汉室,单单是出动关中的骑兵部队,就已经比得上过去天下骑兵的总和了!

    师旦来不及感叹,带着自己的族人和属下,找到了在此负责转输物资的官员,道明了来意。

    对方听说后,大为赞叹,对师旦道:“明公高义,吾一定上报天子,为明公请赏!”

    师旦嘴上说着不要不要,但心里面却是乐开了怀!

    他今天这么大费周章大张旗鼓,搞得整个关中都知道。不就是为了做给未央宫的天子看的吗?

    师旦相信,有了这么一出,那雒阳轨道的建设和经营权,已经稳稳的落到自己碗里。

    …………………………………………

    有了师家的车队支援。物资转运,就变得更加快捷起来。

    但即使如此,两万多大军和数万民夫的装备、粮食以及其他各种必需品,也足足花了三天,才全部转输完毕。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奇迹!

    过去,想要将这么多人的物资和军备,运到萧关,没有半个月,休想完成!

    这意味着,汉军,多出了足足十二天的进军时间!

    这对战争来说,至关重要。

    …………………………………………

    与此同时,持着天子节的使者,来到了飞狐古道附近的飞狐军驻地。将来自长安的诏书和虎符,交到了飞狐军的都尉手中。

    在验看完毕虎符和诏书,确认无误后,这位都尉立刻就对左右下令:“擂鼓,点兵!”

    他活动了一下筋骨,扭动一下脖子,脸上露出无比兴奋的笑容,对着使者拱手道:“天使请稍作片刻,某点兵之后,再来招待天使!”

    终于……

    能打仗了啊!

    飞狐军在这飞狐古道。天天操练,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闻到过血腥味了。

    这一次……

    “匈奴贼子……等着俺们……”

    作为汉室的野战主力和长城防线的机动部队,飞狐军上下。都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的力量,现在已经膨胀到什么地步了。

    马镫马鞍和马蹄铁的入役,使得汉军骑兵,已经具备了吊打匈奴骑兵的基础。

    汉军被匈奴骑兵凭借速度和机动力,调戏了几十年。

    是时候。跟匈奴人好好算一算这笔账了!

    “吾曾听说过,羽林卫和虎贲卫,仿佛还有更好的骑兵装备,这次作战,应该能一窥真容!”这都尉在心里打着算盘:“若其果真跟传闻一般……”

    他在心里嘿嘿的笑道:“那待吾回朝后,一定去给丞相上书,定要将此种所谓‘胸甲’之骑兵装备,也弄到飞狐军中来!”

    片刻后,苍凉的号角声,响彻这个古老的古道内外,咚咚咚!战鼓声也随之响起,传遍方圆数十里。

    在烽燧台中屯守的汉军,听到鼓声和号角声。

    原本还有些无精打采的队率立刻就跳了起来:“大纛点兵!天子用兵之旨已下!”

    “同袍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士卒们振臂欢呼。

    他们在这里,等待长安的召唤,已经等了足足五年了。

    今天,他们终于等到了天子的命令。

    战!战!战!

    不管敌人是谁,对这支英雄部队来说,都只有一个下场——尽屠之!

    飞狐军,是汉军中出了名的喜欢建京观的部队。

    这是受了令勉的影响,众所周知,令勉当年跟北地都尉孙卬是好基友,孙卬战死,令勉痛不欲生,于是下令全军——有得虏者尽斩之。

    于是,将所俘获和击杀的匈奴骑兵,全部割下脑袋,在孙卬战死的朝那塞,建起了一座数百个匈奴脑袋磊成的京观。

    从此以后,飞狐军就对建筑艺术,彻底的走火入魔,每次出战后,必将斩获的敌人首级,筑成各种花式的京观。

    飞狐军上下,现在有一个更远大的理想——筑造一座前所未有的巨大京观,起码也要有三千以上的敌酋脑袋,来证明自己的勇武!

    而对飞狐军的士卒们来说,京观这种艺术行为,他们不是太懂。

    但他们懂——打仗=发财致富,走上人生巅峰,改变家族命运,这么一个朴素的真理。

    看看三年前,跟着郦寄和韩颓当南下平叛的那些军队就知道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九十六节 投军

    太原,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当此之时,因为历史的缘故。

    晋阳与太原,不是一个城市。

    汉代都晋阳,此时又称中都,在后来的平遥县。

    而太原城,则在过去的晋阳城遗址附近。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奇怪格局,是因为汉太宗孝文皇帝,乃是以代王入主长安,成为天子的。

    作为他的旧都,原代国国都晋阳,自然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它被视为跟长安、雒阳一般的都城,号为中都。

    而在太宗在当代王时,曾经迁过一次都城。

    他将晋阳城,从故晋阳迁到平陶,也就是后来的平遥,在此建都。

    称帝之后,他下诏,以晋阳为中都。

    兼之孝文二年,太宗皇帝以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将代国一分为二。

    中都晋阳依旧为代都,而太原王刘参,就只好在故晋阳城的遗址上,建立起太原城。

    等到梁怀王坠马身亡,刘武被迁为梁王。

    这代国就跟太原国,合二为一,重新为代国。

    刘参当然马上就迫不及待的将都城迁回晋阳,而将太原城丢在了原地。

    正因为有了这些变故。

    所以,在实际上,汉晋阳与汉太原城。

    是分割两地,距离两三百里的两个城市。

    此刻,汉室第一王牌主力细柳营的入主,让这座城市,瞬间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军事要塞。

    城市内外,一下子就成了一个军人的海洋。

    细柳营全军上下,除了在长安留下了看守营地和作为种子的一千多人外,其余一万一千骑,计有满编的五个骑兵部。

    按照如今的汉军配置,一骑双马,就是足足两三万匹的战马。

    为了照料这些战马。单单是马夫,就要配置数千人。

    此外,军队的饮食起居和武器装备的保养以及后勤辎重的输送,至少需要三万多人。

    而此刻。在太原城里,为了保障细柳营作战顺利,足足有五万的民夫、郡兵,为其提供后勤保障。

    除此之外,来自关中、北地和陇右以及代国。甚至是燕赵的英雄好汉们,也纷纷自带干粮,在奴仆或者家乡子弟的簇拥下,从四面八方汇集至此。

    人人都在憧憬着李广的奇迹故事,在自己身上再来一遍。

    众所周知——当初,李广不过是陇右郡的一个地主的儿子,当年,匈奴入寇,他带着自己的弟弟李蔡还有家里的子弟和奴仆数十人投军,由此开启了传奇故事的篇章。

    时至今日。李广已经官居卫尉,为汉九卿。

    他的同产弟李蔡,也当上了陇右骑都尉的官职。

    兄弟两的前途,只能说是不可限量。

    黄匡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带着自己的那几个家奴,骑着马,来到了太原城下。

    “来投军的吗?”看守城门的郡兵,一看黄匡一行人的穿着打扮,立刻就笑了起来:“将军有令:凡来投军者,皆至城外军营。经考核后酌情录用!”

    黄匡闻言,连忙道谢一声,就带着家里的子弟兵,急匆匆的赶往城外的军营驻地。

    他虽然怀里揣着自己老爹的书信。借着此信,能跟在细柳营中一位担任司马的世叔攀上关系。

    但这并不保险。

    汉军征兵,从来就比较挑剔,尤其是在这样的大战之间,军队里的将官,对来投军的人。可谓是极尽挑剔之事。

    身高不合格,刷掉!

    体力不合格,刷掉!

    甚至挽弓的样子太难看,也要刷掉!

    关系什么的,从来就不保险。

    毕竟,不止他一个人有关系。

    在过去,甚至出现过,有人将关系都攀到了将主面前了,但依然被刷了下去的故事。

    战争,对于北方的地主豪强和英雄好汉来说,就是一场奢华的盛宴,一场重新洗牌,决定家族命运的豪赌。

    想上赌桌押注,除了关系外,还要有实力。

    除了实力外,更需要有运气。

    这就是所谓的关系不如实力,实力不如运气。

    来到军营前,黄匡的猜想,果然被证实了。

    只见,在辕门之外,聚集了无数的操着各种口音,来自各个地方的英雄好汉。

    人人都是自备着鞍马甲胄和弓弩子弟。

    这些人之中,甚至还有着身高足足九尺,如同铁塔一般,鹤立鸡群的壮汉。

    也有着身材健壮,如同水牛一般强壮,袒露在外的肌肉,如同坚铁一般的人物。

    在代国,上郡,北地,关中和陇右。

    遍及各地的地方豪强以及地主官宦子弟们,等待这样一个鱼跃龙门的机会,已经很久很久了。

    “来投军的吧?”见到黄匡一行人策马而来,几个正在辕门外巡逻的细柳营士卒,昂着头对黄匡一行道:“若来投军,便去那边排队,等候将军挑选和考核!”

    黄匡闻言,连忙拱手道了一声谢,赶紧去指定的地方,乖乖的排队。

    来到指定的场所后,黄匡才发现,自己的竞争者,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强大。

    人群之中,更是不时有着惊呼之声。

    “看到了吗?那可是太原王氏的嫡子!”有人指着远处,数十名鞍马齐备,趾高气昂的排在人群之前的一个群体道:“想不到,连王氏这样的豪强也需要投军!”

    太原王氏,是代国的知名家族,而且,血统高贵,来历不凡。

    便是黄匡也有所耳闻。

    太原王家出自宗周姬氏,其先祖,就是宗周的周灵王的太子子乔。

    子乔短命,只活了十七岁,其弟贵因此得以即位。

    然而,当时宗周已然衰落,天下也步入了战国乱世。

    子乔的长子宗敬审时度势,举家迁于太原。

    因其是宗周嫡系,所以,以王为姓。在太原慢慢繁衍生息。

    秦国的大将,王翦父子就是出自太原王氏。

    王氏家族,历来就是活跃在汉军中的积极力量,是真正的军将世家。几乎代代都有人官至都尉。

    上一代的王氏嫡系,一共十子,其中有四人,为汉家捐躯。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家也算得上是满门忠烈了。

    更重要的是。传说王氏的子弟,一满八岁,就会开始跟随家中的长辈和师长,学习各种军事技能。

    而且,家族会从子嗣后代中挑选真正的可造之材,从小就为其挑选那些家奴和佃户中的可靠弟子,让他们朝昔相处,培养默契和感情。

    连王氏这样的名门,将门之后,尚且都要一起排队。等候挑选。

    黄匡在心里深吸了口气,然后默默的将自己老爹的那封信藏起来。

    关系?

    已然没有用了!

    王氏这样的天下将门,都要乖乖的排队,何况其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