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611章

我要做皇帝-第611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主、士绅跟豪强,赖以为生和仗之盘剥百姓的整个体系,土崩瓦解。

    泥腿子们有墨社撑腰,根本就不理会那些过去作威作福的士绅了。

    扶风县的那个墨家县令,不久前甚至得意洋洋的上书天子说:扶风全县,贻无子钱矣。道不拾移夜不闭户,几可臻于三王!

    连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生存力最强,最顽固的子钱商人,也被墨家驱逐。

    汲黯与颜异,虽然都是君子,也都对下层百姓抱有同情。

    但终究,他们是地主士绅官宦豪强阶级的一员。

    屁股决定脑袋。

    他们对墨社的行为和方式,无不感到不寒而栗。

    尤其是汲黯,他和他的老师和前辈们。现在都已经察觉到了深刻的危机感。

    在关东,儒法齐头并进,瓜分了关东的舆论话语权。

    黄老派几乎就剩下了清河郡等聊聊几个据点。

    而在关中,墨家、儒家和法家。都是蠢蠢欲动,想要挑战黄老派的统治地位。

    而且,朝局和天下形势的变化,也让黄老派,无所适从。

    在过去,黄老派依靠的是清静无为。不扰民,来执政,来统治天下,并且发布政策和法律。

    然而,今上即位以来,就是爱搞大新闻。

    更是屡屡对外用兵。

    汲黯跟许多黄老派的青壮士子,都已经知道,天下形势,将要面临一次激烈的洗牌。

    黄老派能否在这次洗牌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人心里有底。

    甚至有人忧心忡忡,觉得,黄老派可能将在这次洗牌中被打落尘埃。

    危机感,迫使迟钝和守旧的黄老派,也开始求变。

    荀子、庄子、老子甚至孔子、孟子、墨子和韩非子,所有先贤典籍都被翻烂。

    一切可以借鉴的思想,都被人拿出来思考和推敲。

    许多人,包括汲黯在内,都在思考黄老派的出路。

    怎么在现有的形势和未来的变局中,为自己的学派和思想理念,赢得未来。

    怎么在大变局中,继续维持黄老派秉持的‘法无禁止则不纠’的小政府,大法律,让行政权无法肆无忌惮的侵犯法律和秩序,成了所有人思考的重点。

    因为这关系生死存亡。

    在没有找到出路和突破口前。

    对汲黯来说,儒法墨,若有机会,当然要压制要打击要削弱,不能让他们坐大。

    拉儒家打墨法,团结墨家,攻击儒家,跟法家一起,打压儒家……

    道统之争,就是如此,不择手段!

    此刻,颜异来找自己联手打压墨家,无论是公义,还是私义,汲黯都是义不容辞!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ps:  注:不要将现在的价值观去套用封建社会的价值观。

    在封建社会,尤其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其实,无论儒家还是黄老派,都是推崇小政府的,区别只在于,黄老派更倾向于法律最大,而儒家道德最高。

    这在本质上,其实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和特权阶级的利益。

    道理很简单啊——不管是道德还是法律,都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贵族和地主们说了算的。

    泥腿子们死一边去!

    相对而言,黄老派的手段,其实比儒家的温和一些,毕竟,黄老派本身更强调秩序,有法可依,而儒家的道德,完全就是自由心证……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理解,不一定对,可能存在误解。

    但历史和思想不就是这样的吗?

    一千个人眼里,可能有一千个历史,一千种看法。

    就好比,我觉得袁崇焕是****,但有人认为他是英雄……

    小说嘛,只是小说,博诸君一笑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百四十四节 善后(1)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刘彻此时正有些无力的看着那个在自己卖萌的卓文君

    此刻,这位美人赤身裸体的躺在了刘彻怀中,一双小手更是肆无忌惮的满胸膛的撩拨。

    讲道理的话,卓文君确实是个难得的美人。刘彻也一直想推!

    但是……

    “她才十五岁啊……”刘彻无力的抓了抓头发:“难道朕真是loli控?朕明明比较喜欢御姐和熟女啊!”

    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让他的脑子,乱成了浆糊。

    他勉勉强强才想起了一些大概。

    昨夜,本来按照制度,是轮到了程郑氏侍寝。

    但是……

    很不凑巧,她恰好来了大姨妈……

    这就很尴尬了。

    宫廷之中,竞争无处不在。

    而皇帝又多数是随心所欲的生物。

    没有人能猜得到皇帝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不来。

    所以,在汉家宫廷里,妃子即使来了大姨妈,也不会放皇帝去别的竞争对手哪里。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刘彻的弟弟刘发的身世了。

    刘发的母亲是唐姬,一个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宫女。

    相貌也不出众,出身也很卑微。

    那她为什么能生下刘发?

    答案很简单,跟刘彻昨夜的情况差不多。

    当时,程姬来了大姨妈,但却不肯放刘彻的老爹去其他狐媚子那里。

    于是,就上了酒,把刘彻老爹灌醉。

    男人一醉,看不清情况,随便就会拖一个妹子推了。

    刘彻的祖父,太宗皇帝是这样出生的。

    刘发也是这么出生的。

    然后,卓文君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推的。

    刘彻比自己的老爹和祖宗。强的地方,就在于——推的妹子,长的还是挺漂亮的。

    说实话,loli推了后。味道还不错。

    至少,刘彻今天就少有的赖床了。

    但拖到如今,刘彻也知道,不能再赖床了。

    不然,李隆基就在他向他招手了。

    刘彻跟不想英名尽毁。黄图霸业,被温柔乡埋葬。

    所以,他狠下心肠,将那个在自己怀里不断撩拨的美人儿放到被窝里,然后,赤着身子,走下床塌,对她道:“爱妃今日好好休息,朕晚上回来,再好好心疼爱妃!”

    卓文君。自然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什么样,她也是个无比冰雪聪慧的女子,将脑袋埋在被窝中,羞涩的应了一声后,说道:“妾会乖乖的等陛下归来……”

    她的这个娇俏可人的样子,几乎让刘彻忍不住回到被窝里,搂着她的身子,再癫狂一日。

    勉强才克制住这个冲动,刘彻叫来侍女,为自己穿好衣服。

    此时。一直伺候在门外的王道,就捧着一堆的奏疏和报告,进来禀报道:“陛下,这些是今日的奏疏摘要。陛下可要过目?”

    “不必了,你念着,朕听听就可以了!”刘彻挥挥手道。

    他比秦始皇和自己的老爹,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知道。怎么更有效率的处理政务,而不必担心被人架空和蒙蔽。

    很简单,让臣子们去做一个摘要就可以了。

    将大臣们每日上奏的奏疏,精简成一句或者几句关键。

    刘彻听了感兴趣,才去看奏疏。

    这样,他这个皇帝,就只需要抓住重点和大政,只要制定政策和审查法令。

    其他事情,丢给丞相和御史大夫以及九卿们去处理。

    当然,这样做,有个前提——你要选择一批信得过的,能让自己舒服的大臣。

    如今的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晁错,刘彻用起来还是很舒服的。

    还有汲黯和总数多达数百人的尚书和侍中官员,在帮着刘彻梳理和总结报告。

    这样,皇帝,就有了许多时间来锻炼身体,娱乐放松。

    更妙的是,刘彻特意将总结摘要和报告内容的人分成了三拨。

    汲黯和他的尚书们负责总结和梳理,而太常衙门的侍中官们负责复核,最终交给宦官,也就是王道来报告。

    这样,下面的人想要欺瞒或者搞鬼,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而且,刘彻隔三差五,来了兴致,就会将所有的奏疏全部看一次。

    一旦被他发现问题,那就不是掉脑袋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这样的制度下,刘彻保证了自己的权力不会被蒙蔽。

    但操作难度也大大增加。

    在本质上来说,皇帝与大臣,君权和臣权,永远都在拉锯和搏斗。

    就像自然界的进化,一方提高了自己识别真伪的能力,另一方自然也会开始相应的演化。

    还好,刘彻此时所处的时间节点,官僚们还没有点亮他们的那些强大的科技树,许多后世官僚们都会的招数,他们还没来得及学会。

    所以,到现在为止,刘彻依然能掌握局面。

    但他知道,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大臣和官僚们,总有一天,会找到针对性的方法。

    到那个时候,他也必须相应的做出针对。

    听着王道报告奏疏的摘要。

    最近,长安和天下的焦点,都在马邑城下那被围的匈奴联军身上。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匈奴人不大可能逃出去。

    但,包括刘彻在内的所有人,在匈奴人覆灭的报告,没有摆在眼前时,也不敢放松警惕。

    所以,报告的内容,基本都是丞相报告,北方,尤其是边郡的官仓的粮食需要补充,又或者边塞报告的当地秋收受战争拖累,入仓粮食不如往年,请求朝廷减免明年的税赋额度和徭役。

    这些事情,刘彻都只需要记住个大概。回头让尚书将相关数据和报告,做一个汇总,然后丢给丞相跟九卿相关衙门就可以了。

    直到,王道开始报告少府要求扩大上林苑的规模时。他才转过身来说道:“将奏疏呈上来,朕看看!”

    “诺!”王道立刻呈上已经准备好的奏疏。

    刘彻接过来,看了看,然后就批示道:“回复少府,上林苑扩张可以。但地方再选,槐里跟华阴,都不适合作为上林苑的扩张方向,另外耀县也免了吧,墨家现在还没有这个力量!”

    开什么玩笑嘛!

    墨家现在应该要做的是,高筑墙,缓称王。

    这么傻兮兮的跳出来,还要染指槐里、华阴和耀县等敏感区域,这不是等于放了个群嘲吗?

    在刘彻看来,墨家。不是心急了,就是被人怂恿了。

    真要批准了这个方案,明天,东宫那边就有好戏看了!

    “诺!”王道点头领命。

    “去上林苑,将墨苑苑令和监令传召入宫!”刘彻又说道:“再派人传召刘舍!”

    “诺!”

    王道正准备去执行命令,忽然,一阵马蹄声,让他停住了脚步。

    在如今,能骑马入宫,还是直入天子后宫的。只有被特许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直入宫廷的前线军情报告的信使了。

    “陛下!”

    “大捷啊,大捷!”

    “骠骑将军与前将军奏报!”

    一个背着令旗的信使一路狂奔过来,捧着一封密封的奏疏。一路来到刘彻面前,叩首拜道:“此乃骠骑将军亲笔报捷奏疏:马邑之敌,已被肃清,武州以南,再无胡骑!”

    刘彻闻言,整个人都兴奋的跳了起来。

    “尹稚斜呢?”刘彻让王道接过奏疏。然后就迫不及待问道。

    “回禀陛下,匈奴右贤王尹稚斜,为我胸甲骑兵当场格杀,其首级将很快被呈递于陛下御前!”

    “善!”刘彻抚掌大赞。

    然后就对王道吩咐:“传朕的命令给尚书令,命其即刻带制诏尚书和符玺郎来见朕!”

    大胜之后,当然要大赦天下。

    将这胜利的喜悦,分享给天下百姓。

    当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胜利之后,怎么收场。

    刘彻知道,这场空前的大胜,将刺激整个国家的所有阶级。

    战争的机器,一旦发动,就很难停止它的运转。

    但作为皇帝,刘彻知道,大战之后,必须停下脚步,审视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同时,给百姓和人民,喘息的机会。

    傻兮兮的不断作战,即使一直胜利,也会拖垮整个国家!

    马邑之战,到现在,从动员到结束,前后不超过两个月。

    但却打空了整个陇右和代北的所有官仓存粮和积蓄,而动员的民夫和壮丁,又严重影响了北方的生产。

    这次的胜利,缴获跟俘获的战利品,虽然很多,甚至可以说相对支出,国家是赚了的。

    但是,缴获的战利品,需要时间来变现。

    胜利的红利,也需要时间,让人民来感受到。

    刘彻很清楚,战争,只有在人民收益和享受到好处的时候,人民才会支持和拥护战争。

    就好比秦赵长平之战。

    秦军用了五年,终于击败长平的赵军,全部歼灭。

    但本身损失也非常惨重。

    那个时候,秦军若是停下脚步,不再进军,几乎可以说完美。

    然而,在胜利的膨胀下,秦军却继续发动邯郸战役。

    结果就是被魏国大兵围观,甚至被一路逆推回函谷关,吐出了先前的许多战果。

    若非东方六国各怀鬼胎,秦国甚至可能要亡国!

    即使如此,邯郸的惨败,使得秦的统一,向后至少推后的三十年!

    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

    马邑之战,不说军队,北方的百姓,已然疲惫了。

    况且,再继续打下去,很可能就是要出塞。

    汉军,现在对塞外的情况,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

    出塞?

    最终可能会以迷路收场。

    与其最后弄得灰头土脸,不如见好就收,享受和消化胜利的果实。

    尤其是那些匈奴俘虏,将他们转化为汉军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战争——历史上,霍去病百战百胜的秘诀,就是用匈奴人打匈奴人。

    但,想见好就收,这不仅仅要考验刘彻的手腕和控制能力。

    也要看匈奴人答应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