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620章

我要做皇帝-第620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来封侯有望,甚至九卿也不是不能期待。

    这在和平时期,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也唯有战争,通过立功和表现,他们才能乘上这条青云之路,鲤鱼跃龙门,进入统治阶级和贵族的序列。

    除此之外,在爵位、财富和土地的赏赐方面。

    他们也将收获颇丰。

    哪怕是排在名单最后面的哪一位,也可以跻身进入第十级的左庶长。

    而排名前十的那些幸运儿,更是一跃进入了封君的序列。

    获得排序为第十八级的大庶长爵位。

    大庶长已经是顶级的贵族,是勋臣的准入门槛。

    可以食邑三百户或者六百户,可以养士,可以拥有自己的家臣,家兵,可以合法的拥有一些军械。

    当然,他们跟关内侯与列侯相比。还只是个小兄弟。

    而且,爵位无法世袭,会隔代递减。

    另外,假如未来作战失败或者吃亏。扣起来也非常厉害。

    秦朝时,就常常有士卒,自布衣而起,成为左庶长,大庶长。

    然后。下一战,作战指挥失误,就被打回原形。

    但……

    汉家与秦不一样啊!

    尤其是当今天子,特别重视培养新的军功贵族。

    所以设立武苑,专门培养军官。

    这些人进入武苑,学习三年后,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谁敢说他们不是个合格的军官?

    像故秦之时,一个卒子走运,一下子就飞黄腾达。然后,下一场战争就被淘汰出局的可能性,已经不太可能有了。

    至于财富什么的……

    单单是少府已经在列的赏赐数字,就已经足够这些家伙,这辈子都衣食不愁了。

    另外,他们每人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土地赏赐。

    排名在前十的,甚至直接拥有了自己的食邑之地。

    虽然看样子,天子是打算在怀化那边的屯垦团划给他们。

    但这也依旧是一个能支撑起一个未来的军功武将世家的根基。

    他们的子孙后代,将因此获得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还可以获得完好的训练和成长机会。

    只要不犯傻。不作死,这些在名单上的一百四十五个中低级军官以及士卒,他们的未来和家族的未来,以及子孙后代的未来。从此彻底改变了。

    他们进入了‘士’的阶级。

    成为了每年天子新年诏书勉励的对象。

    而其他立功的士卒和军官,虽然不如这一百四十五个幸运儿。

    但,赏赐和爵位的嘉勉,也足以改变他们的人生了。

    许多的参战士卒,在战前,可能一无所有。

    但此战之后。却已经能让他的家人和妻小,过上小康生活,进入中产阶级的序列。

    …………………………

    刘彻轻轻将手里的那些有功士卒的名单放到一边,交给王道,然后,他就看向了丞相周亚夫,问道:“丞相,功臣名单,可已统计完毕?”

    周亚夫立刻出列,拜道:“启奏陛下,臣奉命遍览和检视骠骑与前将军等所奏攻城名单,查无遗漏,故奏于陛下之前!”

    “南军司马秦牧,从骠骑将军出武州塞击匈奴折兰王,率先出战,阵斩匈奴骨都侯一人,得首四百八十三级,又于马邑之西,生得匈奴白羊王……”周亚夫捧着一个表章念着:“北军司马张复,从骠骑将军出武州塞,随秦牧之后,与匈奴折兰部交战,大破之,首先生得匈奴骨都侯一人,俘虏百余……”

    “虎贲卫校尉张枫,羽林卫校尉杨敢,从骠骑将军出武州塞,列阵武州之外,当面击破匈奴折兰王大纛,又随骠骑转战马邑,阵斩匈奴右贤王,生得匈奴骨都侯数人……”

    周亚夫每念一个名字,就有一个昂首挺胸的汉军军官出列,跪到周亚夫身后,他们用着诸夏民族古老的士礼,俯首而拜,严肃的道:“末将秦牧(张复),赖陛下之威,社稷之灵,幸不辱命,虽有薄功,不敢称雄!”

    当周亚夫念完最后一个名字。

    大殿中央,已经跪下十三位有功的高级军官。

    他们有的是在正面作战,率部表现出色,屡立战功的大将。

    有的是在侧翼做保障工作,率领和指挥民夫青壮,及时可靠的保证了大军供应的文官。

    更有远征上千里,深入草原,端掉了尹稚斜老巢的骑兵军官。

    这也是全新的战功计算方法改革后的第一批受益者。

    在以前,只有前线勇敢作战的将军,能风光,能收益,能获得好处。

    而在后方做保障工作和为大军侧翼掩护的人,却只能捞到点汤水。

    这当然是很不合理的。

    正面作战的将军和士卒,固然应该受赏。

    但后勤工作和侧翼掩护以及牵制的军队和官员,难道就活该吃糠喝稀?

    长此以往,后勤工作和掩护任务,谁还愿意去做?

    而且,也不利于军队内部的稳定。

    刘彻看着这些人,站起身来,对着群臣问道:“卿等以为,这殿中诸位司马校尉,其功劳当如何评定?”

    虽然,刘彻自己早就已经跟自己的心腹亲信们商量好了怎么册封和赏赐。

    但这样子还是要做的。

    反正,刘彻现在有的是愿意给他当托的马屁精。

    果不其然,早就已经知道了刘彻心思的少府令刘舍和舞阳侯樊市人以及复阳候陈嘉、中水候吕青肩,就几乎同时跳出来,拜道:“陛下,臣等皆以为,司马校尉,遵奉陛下的诏命和将军的指挥,奋力杀敌,用心辅佐,有功,当录其名讳于大鸿胪,奏于太庙,布告天下,使天下英雄豪杰,皆知陛下重英豪,用豪杰之心!”

    汉室,列侯们统一归属大鸿胪登记在册,录名讳籍贯和祖先名字以及家族主要成员的大名,然后报告太庙,告诉列祖列宗,今天,大汉帝国又多了一位得力干将。

    所以,刘舍等人的话意思很清楚了。

    那就是要封侯!

    顿时,殿中上下,都是鸦雀无声。

    尤其是那十三位军官,更是只觉得自己的小心肝扑通扑通的狂跳不停。

    列侯啊!

    这可是列侯!

    人臣的顶峰,汉家爵位制度的最高点。

    一旦受封,就能享有封国食邑,可以合法的蓄养家臣、家兵,并且拥有出任将军、郡守和重要职位的优先权。

    同时,在汉室,丞相,有且只能从列侯集团中选择。

    不仅如此,成为列侯,还意味着可以为父母妻儿争取诰命和出生。

    自己的子孙后代,从此,在起跑线上就已经领先了其他同龄人一大截。

    别人还需要一步步熬资历,捞军功,他们就已经直接跳过了这些步骤,可以出任都尉、校尉甚至郡守、将军!

    更重要的是……

    假如他们果然被封为列侯。

    那么,他们立刻就成为了今上的绝对心腹!

    原因很简单,今上即位四年来,在理论上来说,自己等人,才是真正的受封今上,受命今上的功臣。

    这种关系,天生就比其他列侯更亲近。

    因为,将来自己百年之后,按照传统,必然会陪葬茂陵。

    生是臣子,死为侍从。

    ps:  今天有点卡文~~~~~~虽然拖到现在才更!

    但等下还有!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百五十五节 封赏(2)

    刘彻看着跪在周亚夫身后的那些军官。

    这些人中,有他熟悉的人。

    譬如羽林卫和虎贲卫的那两位校尉以及三位司马。

    这些都是过去三年,手把手教出来的。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在升迁之时,都要先到刘彻身边,侍从一个月,仔细观察后才托付大任。

    毕竟,胸甲骑兵,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兵种。

    这是西元前科技含量和要求最高的兵种!

    没有之一!

    哪怕是个小卒子,也要有一定数学基础,还得有着足够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合格的身高。

    至于军官……

    司马以上,已经必须拥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军事技能知识和数学知识。

    不然,根本玩不转胸甲。

    因此,这些军官,每一个,刘彻都很熟悉,闭着眼睛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籍贯和喜好。

    但,其他军官,就让刘彻有些陌生了。

    即使细柳营和南北两军的军官,刘彻也根本叫不出名字来。

    至于飞狐军跟句注军以及北地、代国和雁门的边军军官,刘彻甚至连见都没见过。

    对对方的喜好、习惯和为人,一无所知。

    不过,这不要紧!

    在古典中国时代,皇帝不需要了解他的每一个将军。

    只需要抓住关键就可以了。

    更何况,这些人,无论之前他们是什么人。

    今天之后,就必然会是刘彻的死忠。

    他们也只能全心全意的忠于刘彻。

    不然,全天下的唾沫星子和口水都能淹死他们了。

    对古典时代的中国士大夫和贵族来说,知遇之恩,是要拿命来报答的。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绝大部分新皇帝登基后都会迫不及待的提拔官员,在朝堂安插自己的心腹。

    于是就有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

    而被新君提拔和安插的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背叛也不可能背叛提拔他的君王。

    他们私底下或许会有小动作,或许会有小算盘。

    但在维护自己的君王的利益和权力的问题上,却肯定会不惜一切。

    刘彻登基将近四年了。到今天,才通过马邑之战,开始扶持真正属于他的势力和利益集团。

    这已经很难得了。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说他所图甚大。

    他不愿意随便提拔一些阿猫阿狗,与旧式贵族和官僚没有区别的家伙。

    因为。那样其实是换汤不换药。

    除了换了一批大臣,换了一批不同样貌的贵族外。

    跟之前,有区别吗?

    而现在,通过马邑之战,刘彻能名正言顺的在朝堂和军队布局。

    这些被提拔的人,从义纵,程不识,一直到他眼前的虎贲卫和羽林卫的五位以及细柳营、句注军、飞狐军、南军、北军还有边塞的军官们。

    每一个都是年轻的,经过了战争考验,尤其是骑兵大集群作战考验的新型军功贵族。

    他们的能力。已经无可置疑。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想法跟思维模式以及三观,都已经不同于旧式官僚和贵族了。

    他们是天生的骑兵至上主义者和天然的扩张主义者。

    一切旧有的官僚和军队山头的想法,都不会桎梏他们的思想。

    尤其是出身于虎贲卫和羽林卫的军官。

    他们是刘彻在四年前开始种下的种子。

    现在,当初的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还开花结果。

    是时候,让这些果实中孕育的种子去洒遍世界,占领世界了!

    这样想着,刘彻就道:“可!”

    “大鸿胪与太常。请自天下郡国之中,择其善地,以为功臣封国候选!”

    “诺!”大鸿胪公孙昆邪与太常窦彭祖连忙出列拜道。

    “丞相……”刘彻看向周亚夫说道:“卿为朕之相国,请卿率百官。共同议定有功之士的功劳,然后呈奏于朕前……”

    敕封列侯,当然不是什么随随便便就可以的事情。

    不存在皇帝性质来了,随手一指就敕封某某为某某这样的事情。

    尤其是在汉室。

    汉家列侯,是有封国的!

    这意味着,每一位被敕封的列侯。都有属于他的封邑。

    在其封邑,他有与其身份相匹配的候宅。

    还有着与他地位相匹配的侯国系统。

    包括家臣、家丞、家兵和食客以及供应这个列侯的佃户。

    这就意味着,每一位新列侯的诞生,都要有一套复杂而神圣的程序。

    其中就包括了选择封国。

    封国的大小,必须与受封者匹配。

    要是出现某人食邑不过数百户,但却顶着一个万户大县的爵位。

    这样的话,不仅仅这位列侯要找个地洞钻下去,同时,国家也会颜面扫地。

    分封这样的神圣时期,都能出乌龙。

    还能指望这个国家的皇帝和大臣们,干出什么正经事呢?

    除此之外,敕封前,还要占卜。

    这可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神圣而严肃的政治活动。

    代表着皇帝,向列祖列宗报告:今天大汉帝国又多了一位新的干将。

    列祖列宗则通过龟甲,回馈信息给皇帝:我们知道了,你好好干,别丢我们的脸!

    经过这个程序之后,皇帝,就从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尤其是开国的太祖和自己的父亲那里,获得了授权,可以分封大臣。

    这在汉室,尤其重要。

    因为老刘家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孝治天下’。

    在这个价值观之下,皇帝的任何举动和措施,都要与先祖,尤其是自己的父亲和开国的太祖呼应起来。

    不然,皇帝的行为就可能是被人看成是‘乱命’甚至是胡闹。

    而经过了选择封国,谒庙之后,还需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皇帝登台拜将,向天借力,这才能敕封。

    这是为了重申皇帝受命于天的神圣性。

    刘氏天子,历代都是这么个剧本。

    刘彻当然不会去改,也不愿意改。

    另外,除了在这殿中的这十三位军官将要受封为列侯外。

    马邑之战的三位主将,无论是在侧面出击,端了南池,缴获上百万牲畜的卫驰,还是率领骠骑大军,在正面不断战翻了匈奴人的义纵,又或者在马邑城下,威慑和压缩匈奴人的直不疑和程不识。

    这四个人,也都将被封赏。

    已是列侯的义纵和直不疑,肯定将再次增加食邑户数。

    起码都是五千户起步!

    至于卫驰跟程不识,至少也是两千户的大侯国。

    不过,他们现在依然都还停留在代国…雁门关附近。

    出战的汉军主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