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658章

我要做皇帝-第658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间种种传说都在表明着一个事情:在某些情况下,当今似乎有着未卜先知的能力。

    大家的图谋若是败露。

    欺君罔上,罪在不赦。

    轻则掉脑袋,重则死全家啊!

    “诸君勿忧!”有人说道:“天塌了,还有个高的顶着,吾等隐于幕后,今上就是要查处,也是先去查处其他人……”

    “譬如孔氏……”那人得意洋洋的笑了起来。

    孔家现在为了避免被迁去朝鲜,已经是撒泼打滚耍无赖,什么招数都敢用了。

    而这正好为他们所利用。

    嗯嗯,虽然孔子,是大家都很尊崇的先师,是祖师爷。

    但这事情,一来,孔家未必能怎么样。

    当年秦始皇都拿孔氏没辙,不敢怎么样。

    今上想来,也是不敢对孔氏再怎么处罚的。

    撑死了也就是依旧迁徙到朝鲜。

    再坏也坏不过了。

    这也是众人的底气所在。

    俺们的祖宗就是牛逼!

    躺在祖宗的功劳薄上吃吃喝喝就可以了。

    那些无知的百姓,甚至还会拿着崇敬和尊崇的目光来推崇乃至于供奉自家。

    要不是姓刘的爱乱管闲事,喜欢插手基层,甚至屡次打压大家伙,大家早就拥有了良田千顷,奴婢千人了。

    这二嘛,大家也还有着底气在。

    刘氏内部那些纷纷扰扰,瞒得过谁?

    大家也只是借力打力而已。

    要追究责任,也要先追究胶西、淄川和济北三王以及那些王国中的豪强们的麻烦。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在坐的都有的赚。

    无非是赚多赚少。

    …………………………

    长安,太学。

    已经彻底从内史衙门解放,只担了个内史头衔的太学山长田叔在自己的族人的搀扶下,缓步走进会议室。

    此地,已经坐满了各大学派的巨头和名流。

    “田公!”

    看到田叔的身影,诸子百家的博士们纷纷起身,执弟子之礼而拜。

    当今之世,也就剩下了三五个能如田叔这样跨越学派和思想理念,能压得住这些巨头的老人了。

    而在长安的,就剩下田叔一人。

    本来,田叔是不够格的。

    但谁叫他是当今天子最尊崇的长者呢?

    天子都尊崇的长者,谁敢不给面子?

    想死吗?

    “吾听说,最近有人在太学里宣扬什么封禅之事?”田叔巍颤颤的坐下来,然后道:“尔等身为太学教授,太常博士,饱读诗书,明于礼乐,为何要放纵这些言论?”

    “当今天下,好不容易过几天安生日子,有些人就想捣乱,就想上下其手!”田叔一拍案几,威势显露,吓得一些心中有鬼的家伙两股战战。

    “百姓庶民,耕作为本!”

    “官员大臣,辅佐为本!”

    “学生,以学习为本!”

    “今后再有发现有人私下鼓噪,怂恿学生干政议政者,老夫立即将之逐出太学,还要上书陛下,治其‘乱国政’之罪!”

    “都明白了吗?”田叔将拐杖在地上用力的敲了三下。

    “诺!”一个个巨头,一个个博士,在田叔面前,跟个三岁孩子一般乖乖的俯首而拜,顿首而稽:“仆等谨遵老大人之命!”

    田叔的身份地位和资历确实已经当得起大家一句‘老大人’了。

    田叔看了看众人,点点头道:“诸位,莫要以为老朽老古董了,顽固守旧,不知变通!”

    “尔等是没见过秦末战乱的惨状……”田叔沉痛的道:“自陈涉起事,群雄并起,逐鹿中国,数不清的繁华大邑,烟消云散,数不清的村落亭里,化作灰烬,先贤之学,更是残破凋零!”

    “先贤圣人所著文章,数以万计,然今能存者,不过十一!”

    “是故,在老朽眼中,再没有比今日更好的时光!”

    “无论是谁,想要破坏今日来之不易的时光,老夫都会与之拼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百九十一节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周亚夫入宫时,刘彻正在看着被摆在他面前的一些报告。

    “平陆候最近一直在服用人参制成的蜡丸……”

    “红候则吞服了许多丹药……”

    刘彻拿着这两个绣衣卫的报告在手里把玩片刻,然后将它们丢到火盘里。

    平陆候刘礼,红候刘富。

    这两兄弟的年纪都已经很大了。

    毕竟,他们是出生于汉室建立之前的那个时代,当年,刘邦还只是一个秦国的亭长,在乡下混吃等死的无赖。

    而且,他们的身体也不是很好。

    刘彻就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

    红候刘富在三年前就该死了。

    而平陆候刘礼也没能比自己的哥哥多撑几年,在登上楚王的宝座后一年就撒手人寰了。

    如今,这两兄弟之所以能活到今天。

    这要托汉家医疗技术发展的福。

    来自安东的人参、鹿茸以及来自深海鲸鱼肝脏提取的鱼肝油,有效的帮助了他们延迟了寿命和生活质量。

    不过,现在看来,这延迟的生命,大抵都已经走到了尽头。

    他们的生命之火,正在走向熄灭。

    于是,这两兄弟拼命的想尽一切办法,来给自己续命。

    “但你们还能撑多久?”刘彻看着火盘里燃烧的报告感叹着。

    楚国社稷,在刘礼兄弟一去之后,就没有了元王子嗣存世了。

    依照汉律规定,其他直系,拥有了入祀楚国社稷的法理依旧。

    楚国,现在就像一颗熟透了的桃子,只等着刘彻去摘取了。

    楚国有六十余城,更毗邻淮泗地区,向上可以监视淮泗的诸王,尤其是刘荣这个成天总在叽叽歪歪,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忠臣的哥哥。

    向下,则能俯瞰三越。

    居高临下,与江都国一起,成为汉室震慑和稳定南疆的栋梁。

    更关键的是,楚国跟丰沛太近了。

    刘邦的原庙以及汉太祖的衣冠,都供奉在哪里。

    凭良心来说,将这样一个关键王国,交到一个跟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太亲近的血缘关系的同族手里,刘彻心里面是有些不太舒服。

    所以,东宫迟迟不决定楚王人选。

    刘彻也乐得见此。

    反正你们就拖呗。

    时间,在朕这里。

    “陛下,丞相求见……”王道蹑手蹑脚的走到刘彻身边报告。

    “丞相今天怎么入宫了?”刘彻颇为好奇:“朕记得,今日当时丞相休沐之日……”

    “去将丞相与诸卿上月的简报拿来给朕看看先……”

    不多时,王道就捧着厚厚的一叠简报,呈递给刘彻。

    刘彻接过来,看了看。

    简报上的信息很少,通常只有一句话。

    但整张简报串联起来,却能将一个官员这个月的主要活动和做了那些事情,呈现在人们面前。

    刘彻登基以来,更强化和加强了简报的制度化。

    现在,汉室已经明文规定,每一个下级必须定期将自己的简报呈递上级。

    换言之,呈现与九卿,必须定期将自己的简报报告刘彻。

    这很重要!

    这个制度的确立和规范,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

    使得国家能将自己的威权,延伸到乡亭。

    而作为皇帝,则能通过对朝臣的简报上记录的这个臣子的日常施政和处理政务的经过,从而知道,这个家伙到底有没有用心在做事。

    配合上甘棠,简直就是无往而不利。

    刘彻看了看周亚夫简报上的内容,视线在某个日期下停留片刻,微微一笑。

    没有大臣敢在简报上弄虚作假。

    因为这是欺君。

    欺君是要死全家的。

    所以,简报上记录的文字,绝对真实可信。

    “庚申,休沐,传书江都友人……”刘彻把玩着这句话,然后将这些简报收起来,对王道吩咐:“传召丞相入觐罢……”

    “诺!”

    不多时,丞相周亚夫就在王道的带领下来,来到刘彻面前。

    “臣亚父恭问陛下圣安!”例行恭身一礼后,周亚夫抬头看向刘彻:“臣此番入宫,有要事与陛下商量,请陛下屏退左右!”

    刘彻挥了挥手,于是,殿中的宦官侍女尽数恭身一拜,缓缓退出大殿,还将殿门虚掩。

    当然,这个殿中还是有人的。

    譬如,专门记录皇帝起居和言行的史官,以及护卫皇帝安全的贴身侍卫。

    这些人是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会离开皇帝。

    这也是为什么,以前老刘家的八卦,总能传的满长安沸沸扬扬的缘故。

    刘彻即位后,就强化了对宫廷内部的监管。

    这使得八卦党们一下子就失去了许多素材。

    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那个家伙敢对外面乱嚼舌头根子了。

    一般,他们对外透露消息,都必然是刘彻这个皇帝在背后授命的。

    “丞相来的正好……”刘彻拿着一册书简,笑眯眯的递给周亚夫:“丞相请看,此乃朕刚刚所得的一部奇书!”

    周亚夫顿时就是一噎。

    但没有办法,皇帝劳资最大!

    他勉勉强强捏着鼻子,凑过脑袋,然后就看到了一册小小的书籍。

    书籍不大,也就两个手掌的大小。

    用硬纸为封面,其上书有《皇汉英雄传》五个小纂。

    “小说家言?”周亚夫缩了缩脖子,对小说家这种市井之中的读物,周亚夫还是挺了解的。

    甚至,他家就藏有一些不是那么河蟹的小说。

    譬如什么《诸吕秘闻》啊《太宗故事》啊……

    反正,小说家常常做大死。

    好在,刘氏对此并不看重。

    当今甚至曾经对提议要求审查文字和治理民众议论皇家私密的人说:朕难道还能删帖,搞个屏蔽字列表不成?

    虽然一直不明白删帖、屏蔽字为何物。

    但这个表态却显而易见,是与太宗皇帝的《除诽谤诏》思想一脉相承的。

    老刘家向来不在乎老百姓们八卦自己的私生活。

    只要不造反就行了。

    但这个《皇汉英雄传》是什么鬼?

    周亚夫好奇的翻开书籍,然后,他的眼睛就离不开了。

    实在是这本书里的东西,太夸张了。

    开始高皇帝斩白蛇起义,还算有点依据。

    但后面就纯粹是瞎扯淡了。

    什么周勃初见吕后,知其必乱天下,于是暗中计议,与陈平相谋。

    萧何举韩信,偷偷告诉高帝:此子脑后有反骨……

    更夸张的是……

    平城之战的记录。

    陈平居然跑去了冒顿单于大帐,还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的说服了冒顿,使其知‘中国天子,神人也’于是解围。

    这这这……

    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但是……

    “好带感啊!”从未见过这种文风和故事的周亚夫深深的沉迷了。

    尤其是这本小说的最后一章,简直看得周亚夫热血沸腾。

    这最后一章,讲的是他的父亲周勃死后,其魂魄升入天国。

    太一神亲自前来迎接,赐给周勃神药,更带着周勃畅游寰宇。

    太一神从海洋中捞取一群鱼,命令它们永生永世,顺着固定的路线,洄游到安东的新化,世世代代为诸夏之粮食。

    太一又从汉家天子供奉给祂的三牲之中,提取几头小马驹,然后将它们丢到大海,使它们变成一条条巨大的鲸鱼,命令它们成为诸夏的油脂与肥料来源。

    最终,太一带着周勃来到身毒,指着那片肥沃的土地说:此吾千年前所造之陆地,合该在汉兴五十六年后,为汉所知,合该在汉兴六十年后为汉所得。

    “二三子,嘉此天命,受兹玄社,夙兴夜寐,永佐皇汉!”

    故事的最后,他的父亲看到了无数的光点从星空落下,落到那个名为身毒的土地上。

    于是一个个国家,一个个公伯候子鼎立。

    周勃也不由自主的落向大地,降落在一条长河之旁的平原上,进入山脉与大地之中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圣人之泽,五世而斩,德衰而家国亡,德盛而社稷永存,昔者,我训夏后氏九韬,禹乃作九鼎,故夏后享国八百载,至帝孔甲不行德而乱天下,故天命终焉,三世之后,亡于桀。

    我又命汤作汤誓,以商德而主天下五百年,至帝武乙,去武王之训诫,不行王德,故天命终焉,周乃兴盛……”

    “帝武乙三世后,亡于纣……”

    故事到此结束。

    虽然没有说周怎么灭亡的,更没有提及汉室的兴衰关键。

    但书里,太一神的意思再直白不过了。

    不能佐百姓,而使四海升平的国家社稷,就要丢失其天命。

    持续耗费下去,祖宗积累的功德渐渐消耗。

    于是,自有雄主起于草莽,奋于天下。

    周亚夫仔细想想,貌似这本瞎扯淡的小说里的一些事情,还真像那么一回事情。

    其所提到的天命流转,比起阴阳家所谓的五德终始,似乎更靠谱,逻辑上更自洽。

    周亚夫抬头看了看一脸笑容的天子。

    他心里一疙瘩,不由得脑补起来:“或许,此书之中的某些内容,乃陛下假小说家言之口而扬于天下?”

    再联想到天子前岁,忽然将宣室殿重修了一遍,花费千万,将整个大殿的装潢换了一次。

    在宣室殿前,刻录太宗皇帝的诏命。

    又在宣室殿大殿悬挂汤武的誓言‘四海穷困,天禄永终’。

    联想到当今的种种神异之处。

    再看此书,周亚夫就不得不深入的去想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书中所言未必是假……”

    汉人笃信人死后有灵,祖先在九泉之下,长久的庇护着后人。

    历史上,死后成神的,也是一抓一大把。

    蜀郡的灌口二郎,关中的杜伯,楚国的屈原,甚至前不久病逝的张释之,乃至于项羽,都有着香火祭祀和供奉,被认为是鬼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