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47章

我要做皇帝-第747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带动了房地产的盛世。

    在西元前的时代,刘彻感觉,这或许是最好的办法了。

    百姓,买不起耕牛和耕具?

    没有问题!

    国家免费配给!

    但,他们需要每年固定偿还本息,而且是必须随田税一起缴纳。

    当然,刘彻比房地产商人有良心的多了。

    他给出的是百分之十的总利息。

    换句话说,假如耕牛+犁具+其他配套工具,总额是两万钱的话。

    那么,租种的百姓,每年只需要偿还两万两千钱的三十分之一,也就是三四百钱的样子。

    这无疑非常有良心。

    老百姓们得到了实惠,国家呢也不怎么吃亏。

    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铁器的销量啊!

    全中国现在有将近七八百万户家庭,在未来,甚至可以达到一千万户!

    只要其中一半,从盐铁衙门购买耕具和工具。

    那么,每年盐铁衙门的销量,都是几百万套。

    这其中的利益,有多少,不言而喻。

    当然了,具体效果如何,还是看试点的。

    甚至,刘彻感觉,试点其实也不靠谱。

    应该通过实践,慢慢的感觉。

    至于百姓会不会赖账?

    呵呵……

    在中国,从来只有国家赖人民的帐,从未听说,居然有人敢赖国家的帐这种事情!

    各级衙役,一定会乐意教那些赖账的人做人的。

    长城和未来的各种工程,也很需要赖账的免费劳动力。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零九节 内阁(1)

    送走商容,刘彻也感觉有些疲惫了。

    这几天他其实跟商容一样,每天都在操劳国事。

    汉匈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他的睡眠也很不好。

    常常做梦,梦到汉军在河套的冰天雪地中挣扎的情况,半夜惊醒,浑身冷汗。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脾气也变得有些暴躁。

    甚至有些暴虐。

    好在,他懂得收敛和克制自己的性格。

    有脾气,也在宫廷里发泄了。

    在朝臣面前,还是维持着自己的形象。

    “以后,商容的奏疏,优先递交给朕!”刘彻说道:“还有张汤的奏疏,直接送到朕案前,无需兰台过目!”

    “诺!”左右战战兢兢的领命。

    前天,天子为了一件小事,就将一位宦官给拖下去打了五十杖,几乎就差将对方打死了。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在天子面前,有哪怕半点纰漏。

    直到这几个人退下后,刘彻才猛的踹了一脚自己面前的一个木架,将上面摆着的瓷瓶都踢了下来,摔在地上。

    满殿的宦官侍女,顿时全部跪下来,一个个战战兢兢的模样。

    刘彻闭上眼睛,长出一口气,道:“不关你们的事!”

    他现在有些思念王道了。

    以前王道在的时候,压根就不会出现这种商容的奏疏积压在兰台的事情。

    刘彻理解,最近兰台事情确实很多。

    特别是周亚夫和晁错都外出了。

    很多原本是丞相府和御史大夫的事情,也积压到了兰台。

    兰台的尚书郎们现在是日夜颠倒,加班加点。

    汲黯也已经连续五天没有回家,吃住都在宫中了。

    这个事情怪不到兰台身上。

    就如同当初的事情,其实是他错怪了王道。

    但这又怎样?

    他是皇帝!

    皇帝是要面子的,也不可能承认错误。

    所以,他在事后调查清楚,只是将王道从阳陵弄了出来,然后就打发去了蜀郡。

    去当地,监督和协调国营作坊以及两位老丈人。

    但现在,刘彻终于发现。

    皇帝确实离不开宦官。

    尤其是忠心耿耿的宦官。

    很多事情,宦官比大臣要上心。

    就像现在这样的情况,若王道在,他肯定会发挥宦官的优势,帮助刘彻梳理很多事情。

    叹了口气,刘彻也不得不摇了摇头。

    这个世界上,能办事的宦官很多。

    但真正能让他相信,并且托付重任的,至今只有一个王道。

    不为别的,是因为刘彻知道,哪怕天下人都背叛了他,这个忠奴不会。

    正因为如此,当初他的反应才那么大,那么直接。

    等到查明了真相后,也才会如此纠结。

    暂时将这个问题放在一边,刘彻走到属于他才能进入的那个御花园。

    望着生长的非常良好,瑰丽多姿的那些美丽的花朵。

    无数蜜蜂在其中飞舞。

    欣赏了一会景物,刘彻向前走去,在花园的中央,是一间简单的阁楼。

    阁楼中摆着一张很普通的案几和坐席。

    刘彻在这里坐下来,提起笔,翻开那本已经许久没有翻动的书,将它翻到最新的一页。

    然后,刘彻提笔在上面写了一个问题:丞相谁属?

    如今的大汉丞相周亚夫,已经为相五年了。

    换句话说,还有三年,他就必须卸任。

    新丞相的人选,于是必须列出候选者,进行观察和关注了。

    可惜,正如当年太宗朝时,张苍去职后,满朝居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继任者,最后只好矮个子里拔将军,选了申屠嘉。

    要知道,当时的申屠嘉还只是个关内侯。

    他是在拜相前被太宗匆忙封为列侯的。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开了后世武帝朝,当丞相先封侯的先例。

    当然,申屠嘉可不是武帝朝那些歪瓜裂枣可比。

    作为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杰,他虽然有些迂腐,但意志力极强,执行能力也很强。

    其为相期间,甚至是压着晁错在吊打。

    晁错要是不靠刘彻的老爹,根本不是这个老丞相的对手!

    可惜……

    刘彻翻开汉家功臣表。

    高帝功臣,哪怕是关内侯,现在也已经尽数凋零了。

    国家,再也没有一个曾经追随刘邦,开创大汉社稷的老臣子来撑脊梁骨了。

    哪怕是田叔这样的当年的年轻后辈,现在也到了退潮之时。

    而太宗功臣,也凋零的差不多了。

    唯一一个还活蹦乱跳的,就是宋昌了。

    但宋昌那货靠得住,母猪都能上树了!

    哪怕是太宗执政后崛起的功臣,其实,也差不多凋零了。

    即使有还蹦跶的,年纪也比周亚夫大多了。

    现在,朝堂上活跃的列侯。

    数一数,复阳候陈嘉?中水候吕青肩?桃候刘舍?舞阳侯樊市人?

    靠马屁精来当丞相?

    刘彻不是武帝,不需要通过架空丞相来实现君王独裁。

    恰恰相反,他需要一个强力丞相来辅佐自己施政。

    特别是周亚夫这样的丞相,能坚持原则,同时也能妥协,更能看到世界变化。

    于是,周亚夫卸任后,刘彻发现,他遇到了自己祖父一样的难题。

    列侯中找不到比前任丞相更好的人了。

    任何人上台,都要面临一座高山仰止般的伟岸身影。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合适的丞相人选,很难很难!

    有能力的未必愿意,愿意的没有能力。

    而刘彻现在面临一个更尴尬的问题——他连外戚里的人才也没有。

    义纵?

    太年轻,四十岁之前,刘彻打算按着他在军队里发展。

    至于卓、程郑?

    两个做生意的商人,更是不可能参政。

    也就是说,在实际上,周亚夫之后,汉家人才出现了断档。

    汲黯、张汤、公孙弘这样的刘彻认为有宰相才能的,起码还得十年,才能有资格问鼎宰相。

    这十年时间,就是一个巨大的空窗期。

    而刘彻显然不是那种愿意屈就或者说会轻易改变自己主意的人。

    他制定的丞相到期,必须卸任的制度。

    那他就必须以身作则,坚守这个制度。

    并让其成为规则。

    既然是规则,就不能破坏。

    无论再怎么舍不得周亚夫,刘彻也知道,他到点,必须退休!

    这不仅仅是为了周亚夫好,也是为了汉室社稷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零一十节 内阁(2)

    刘彻揉了揉有些发麻的太阳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笔放下来。

    现在的事实是:他发现,他找不到周亚夫的合适继任者。

    与周亚夫同辈的外戚列侯勋贵中,一个能打的也没有!

    更重要的是,汉室要当丞相。

    现在是有两个潜规则的。

    第一,丞相必须出自列侯集团。

    自高皇帝以来,一直如此,从未改变。

    哪怕当年的申屠嘉,也是在拜相前的一个月,封为列侯。

    而且申屠嘉本身的功勋和地位,已经满足了列侯的要求。

    即使如此,申屠嘉身上最初也承受了莫大的压力。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地里非议。

    其次,欲为丞相,先为御史大夫。

    八成以上的大汉丞相,是先做御史大夫,再当的丞相。

    至今为止,仅有平阳懿候曹参、故安文候申屠嘉是例外。(周亚夫、周勃,都不算例外,因为他们是从太尉转任的丞相,太尉也是三公)

    而现在的御史大夫是谁?

    晁错!

    晁错现在的爵位,只是左庶长……

    不是刘彻或者刘彻的老爹不想给他升。

    实在是这货在列侯勋贵里的仇恨值太高了!

    十个列侯里,起码有七个是看晁错不顺眼的。

    晁错那张大嘴,又将剩下三个人,给喷到了自己的仇敌对面去。

    刘彻毫不怀疑,要是自己把晁错放到丞相的位子上,还给他封侯。

    那晁错几乎立刻就会被‘刺杀’。

    更何况,将晁错任命为丞相,必然会引发儒法的分裂。

    好不容易才让儒法走到一起,组成统一阵线,刘彻可不想这么快看到这个联盟分崩离析。

    微微思考了一会后,刘彻提起笔,在纸上终于下写了一个名字:薄戎奴。

    然后,刘彻就在这后面写下原因:枳候,谨小慎微,年富力强,素为外戚表率。

    又,其曾以车骑将军,侍奉太皇太后。

    曾经出任军职,哪怕是象征性的军职,是汉室丞相必备的条件!

    自高帝刘邦立国至今,从未有任何一个丞相,不是从军队走出来的。

    即使是当年被刘彻厌弃和鄙视的张欧,早年也曾经从军。

    而刘彻复活了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后,这个条件就成了铁律。

    没有任何一个丞相,在没有军队支持的情况下,还能坐稳相位!

    当然薄戎奴在实际上,甚至很可能连刘舍也不如。

    至少,刘舍做了这四五年的少府。

    对于一般的事务和正常的政务,都已经熟谙于心。

    至于薄戎奴?

    刘彻还真有些怀疑他能不能控制局面。

    但好在,薄戎奴背后是薄太后,靠着太后的威权加持,他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譬如,当一个傀儡?

    刘彻拿着笔,继续在纸上写下去。

    半个时辰后,就已经写满了足足三四页的文字。

    刘彻拿起来看了看,然后吹了吹墨迹,将这本书合上,放到一个盒子里锁起来。

    望着这个盒子,刘彻长出一口气,说道:“未来,朕之后,打开之人,也不知道是谁……”

    但可以肯定,一定是他的继承人。

    不知道,当他看到自己的老爹给他留下了这么多财富的时候,会不会感动的泪流满面呢?

    站起身来,刘彻走向外面。

    一边走,他一边回味着自己方才写在那本书里的内容。

    以薄戎奴为相,在实际上,就等于刘彻自己放弃了寻找一个合格丞相继任者的努力。

    当丞相不靠谱时,其他大臣自然会侵夺丞相的权柄。

    但,这是刘彻所不容许的。

    所以……

    刘彻计划采用一种名为集体领导或者说内阁的制度,来帮助他统治天下。

    总的来说,就是一种三公九卿,联合处理政务的制度。

    当然,现在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概念。

    甚至,这个想法会不会变成现实也不一定。

    因为,刘彻还没有跟周亚夫谈过这个事情。

    万一周亚夫有合适的人选呢?

    要知道,汉室丞相有推荐继任者的特权。

    如萧何临终之前,推荐了曹参。

    尽管当时曹参还在齐国担任齐相,但吕后却第一时间就批准了萧何的推荐。

    其后曹参病逝,推荐王陵为继任者。

    哪怕吕后跟王陵其实没有什么太多共同语言,也对曹参的决定予以了背书。

    对于现在的汉室来说,丞相正常去职或者病逝。

    是有权力也有资格,向皇帝推荐继任者。

    而皇帝通常不能无视丞相的推荐。

    更别提,现在的周亚夫,实际上是有着相当于萧何曹参两人地位的大臣。

    他推荐的人选,刘彻也不能驳斥。

    想到这里,刘彻就又转身回去,打开那个盒子,取出那本在书,在其上面又加了一些文字。

    再三确认无误后,他才将之放回原处,锁起来。

    “朕却是忘记了,汉家还有左右相国之制!”刘彻长出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他构思的那个制度,就有了一些框架了。

    在过去数十年的历史上,老刘家曾经多次用出了左右相国之制。

    每次的目的,虽然都不尽相同,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特殊时期的特殊制度,以保证国家制度能平稳运行。

    譬如当年曹参推荐王陵。

    但傻子都知道王陵不爽吕后苛待刘氏很久了。

    所以,吕后就自以为聪明的选了陈平看上去很听话的人做左相国。

    结果……

    反吕的王陵很硬骨气的回家读书了。

    看似亲吕的陈平,却在不动声色之间,串联诸侯大臣。

    吕后前脚刚刚驾崩,尸骨未寒,后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