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82章

我要做皇帝-第782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到底在图什么?

    列侯勋臣们,一时间还真有些想不清楚。

    但,他们根本来不及想和考虑了。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茂陵邑的狗大户们,赶着一车车黄金,直接拉到了少府衙门的大门口。

    大贾师氏,一次就将整整十车黄金,超过四千金的巨资,送进了国库,喜滋滋的捧回了一张天子亲笔所书的国债债券和一个嘉勉的诏令。

    两位国丈,虽然不在长安,但是,程郑氏和卓氏在茂陵的主事者也喊出了每家一万金的认购口号。

    假如说师氏与程郑氏和卓氏这么干,还可以理解。

    毕竟,他们能有今天,靠的是当今天子的提携和帮扶。

    但是,鲁国的邴氏一口气买走了三千金,河内大户郭氏,派人认购了两千金,江都巨贾杨氏和袁氏,联手吞下五千金,这又是什么鬼?

    列侯勋臣士大夫们挠头搔耳,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但是,随着民间的认购浪潮不断兴起,列侯勋贵们被架到了墙脚。

    毕竟,老百姓都踊跃认购,匹夫游侠,都纷纷慷慨解囊。

    列侯勋贵,国之栋梁,好意思小气?

    就不怕出门被人指脊梁骨?

    况且,民意汹汹,若是不认购,恐怕就要成过街老鼠了!

    没办法,这些列侯,不得不掏出自己的腰包,数了又数,最后咬着牙齿,拿了个百来金,几百金这样的资金来认购。

    甚至,有些铁公鸡,看到这个情况,直接跑回封国,打算学鸵鸟,把脑袋埋进沙子中,装作看不见,听不见。

    刘彻对这些渣渣的行为,冷眼旁观。

    小本本上,将他们的大名一个个记上去。

    最终,二三十个列侯的大名,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好几页。

    “等此战结束,朕再与你们算总账!”刘彻合起这个小本本,冷笑着。

    这些家伙,属于典型的敬酒不吃吃罚酒。

    既然他们选择了这条路,那就怪不得刘彻不讲情面了。

    而且,有了这么一个事情,刘彻即使削掉他们的爵位,天下人也没法说什么。

    毕竟,皇帝跟臣子借钱,臣子居然敢不借?

    这是典型的大不敬啊!

    没要他们的脑袋,已经属于皇恩浩荡了。

    倒是民间的认购浪潮,让刘彻有些咋舌,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毕竟,武帝朝,武帝以天子之尊,开口向天下富商贵族借钱,除了一个卜式,无人响应的尴尬局面,他可还是记忆犹新的。

    但,现在,这些百姓和商人们,到底是发个什么疯呢?

    刘彻,于是立刻命令绣衣卫去调查。

    最终,调查的结果,让他有些感动,也有些哭笑不得。

    市井百姓们的认购潮,倒是很朴素。

    因为刘彻名声不错,在百姓那里信用度很高。

    他以前宁愿自己吃亏,也不反悔的原则,让他圈了一大波粉。

    更重要的是,刘彻一直以来维护的形象,让百姓们笃信,圣天子绝对不会坑他们!

    而且,长安城里,许多的人,都是受益于刘彻的很多政策。

    这使得他们一听说,天子打匈奴缺钱,二话不说,就掏出了腰包。

    尤其是游侠们,最是舍得。

    掏钱的时候,眼睛都不带眨。

    甚至,有豪侠,认购了百金的国债后,走出衙门,当场就烧了那债券,放言说:“天子伐无道,吾辈便是倾家荡产,也该支持!”

    此人这样的做派,顿时就引起了无数的关注和追捧。

    顺便,也让他的名字,传到了绣衣卫都督周左昌的耳中。

    现在更传到了刘彻耳中。

    自然,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但那些商人巨贾的动作,在查清楚后,却是让刘彻有些哭笑不得。

    原来,这些渣渣打的主意,是学习师氏好榜样。

    他们都将此番的认购行为,与未来的马车轨道运营权联系在一起。

    很多人甚至认为:若不认购,将来马车轨道,将与吾等无缘!

    这让刘彻知道后,真是感觉莫名的喜感啊!

    “马车轨道,是不能给你们了……”刘彻看着这些家伙的名字,笑了起来:“但捕鲸船队或者奴隶贸易,却是可以让尔等插手一二!”

    这些在这个时候,出了大价钱的人,刘彻自然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

    将来,有什么发财的路子,肯定要带一他们一把的。

    毕竟,一个肯拿钱出来给大佬用的小弟,总是会得到一些特殊政策的优待的。

    而且,刘彻也需要一个忠于他的利益集团。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零五十四节 不如草芥

    汉元德六年冬十月乙未(初四),河阴东南,汉军营盘。

    今天,天气不是很好。

    北风呼啸着越过山岗,吹起了草原上的尘土和落叶。

    在棘南一侧的沙丘带,甚至出现了沙尘暴。

    沙子、石头混合着冰雪,扑打在了汉军的营寨上,发出阵阵怪异的声音。

    现在,这个汉军的营盘,已经跟昨天,完全不同了。

    汉军大营,背对着冰封的大河,河面上,搭建起了十几条大小不一的浮桥。

    浮桥之上一车车物资,不断的运过大河。

    送来了汉军亟需的箭矢和弩机的零件。

    汉军是用箭的大户。

    两年前,一场马邑之战,消耗箭矢多达百万!

    基本上,每次作战,都必然是先由弓弩覆盖开始。

    郅都站在河畔,目送着昨日作战时负伤的三十多名汉军伤兵以及二十多位战死的同袍的遗体离开自己的视线。

    自马邑之战后,汉军就重视对伤兵的照顾,以及战死同袍的哀悼和抚恤事宜。

    车骑将军义纵甚至曾经亲自给一位战死的士卒的抚恤事宜打官司。

    这个官司直接打到了天子面前,成功的为那个士卒争取到了应有的待遇,更将几个官员赶回家去种田了。

    由是义纵受到了汉军上下的尊重。

    同时,也树立起了一个标杆,并且重新定义了‘爱兵如子’这个词汇。

    在今天,想要统兵为将,就不得不尽量向义纵看齐。

    不然,丘八大爷们要是发起脾气来,哪怕是将主,日子也不会好过。

    更别想将士们会为你做事了。

    没半夜摸进你的营房里把你咔嚓了,已经很给面子了。

    送走伤兵以及战死者的遗体,郅都收起脸上的肃穆神色,带着将官们走上现在汉军营盘的前线。

    经过昨天整整一个下午以及今天早上的努力。

    汉军主力不仅仅成功的抵达了此地,而且,随行的隧营士兵,还给汉军来了一个惊喜。

    譬如现在出现在郅都眼前的那些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陷马壕。

    这些陷马壕足足有七八条之多,将汉军最脆弱的几个地方完全遮蔽住了。

    更妙的是,陷马壕里挖出来的泥土,还被这些隧营的士兵挑来汉军营盘,现在,已经建起了几堵简单的围墙。

    “隧营果然好用!”郅都看着这个场景,抚掌大赞。

    以前汉军基本上都不重视隧队的作用,将他们看成了打杂的酱油众以及待罪的囚徒,随意驱使和****,甚至,从不给他们半分颜色。

    但现在,隧营却用着事实,赢得了郅都所部上下的尊重!

    他们营作各种工事和建造防御的本事,确实是远远超出了郅都的想象。

    这才一个上午不到的时间呢!

    隧营的工兵,就已经为汉军建立起一个简单但立体的防御系统。

    匈奴骑兵再想像昨天那样简单的接近汉军营寨,基本上跟做梦没有区别了!

    现在,他们想靠近汉军营寨,不先死伤几百人,连汉军的墙角都休想摸到!

    若再给他们几天时间,郅都相信,他们应该可以在此建立健全一个标准的汉军野战营寨。

    当然,靠防守,靠防御,是不可能胜利的。

    在战争中,被动防守的那一方是最蠢的!

    旁的不说,倘若郅都所部就打算龟缩在这个防御工事内。

    那么匈奴人就要笑死了。

    他们完全不理会郅都所部,先去将汉军的补给路线和退路堵死。

    而只有保持进攻状态,不断的出击,才能让匈奴人不敢将主力投入到封锁中去。

    另外,进攻,也是为了防御的需要!

    汉军,现在控制的地盘太小了。

    一万多军队,拥挤在一个方圆十几里的地区,热闹是热闹了,但却也让人压抑的喘不过气来。

    很多事情,自然也就无法动手去做了。

    所以,郅都很清楚,他必须在立足防守的同时,极力去扩张自己的控制区域。

    无法击败对面的匈奴骑兵,这是肯定的!

    但从匈奴人嘴里抢几块肉来吃,却也是必须的!

    拿着千里镜,郅都远眺西北一侧。

    哪里,曾经是一个树林,周围有几个天然的水塘。

    但可惜,现在被匈奴人付之一炬,树林的废墟现在都还在冒着青烟呢!

    郅都仔细观察这个地方,悄悄的心里盘算着占据当地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准备。

    那个地方,郅都昨天刚刚抵达河阴这一侧时,就已经注意到了。

    现在,更是被他认定,是必须占领的地方。

    原因很简单,那树林前方有一道微微起伏的小山丘可以作为屏障,同时,占据了当地,还可以保护汉军的补给线。

    至少可以起到掩护的作用——假如匈奴人要派兵阻截汉军从增山关而来的补给车队,那么,他们能选择的出兵方向,就那么几个。

    而在那几个出兵道路中,从西北侧绕过古老的山峦,出峡谷是最方便的。

    另外占据该地后,汉军就可以大大扩张自己的活动区域。

    虽然不可能跟匈奴人比,但至少,也拥有了战略活动的空间,不必再像现在这样,无论做什么举动,都在匈奴的监视之下。

    但是……

    郅都心里还是有疑虑的。

    当地如此重要,匈奴人不可能不知道。

    对于匈奴人,郅都有过研究,他很清楚,这些草原上的引弓之民,虽然没有文化,语言粗鲁,举止放荡。

    但是,他们生于马背,死于马背。

    他们行走在戈壁和大漠之中,穿越草原,南来北往。

    对地理的认知和对地势的敏感,非常强烈。

    忠勇军中就不乏有着类似的例子——明明大字不识一个,却能清楚的带着同袍,翻阅山峦,沿着小道,突入一个关键的节点。

    一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十之八九,是茫然无知。

    但偏偏,他们就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所以,郅都怀疑,当地是一个陷阱。

    一个针对汉军的死亡陷阱!

    说不定,对面的匈奴主帅,正在等着自己下令攻略该地。

    毕竟,这草原上,唱主角的是骑兵。

    而骑兵,天生是闪击战和快速突进的军种。

    而且,匈奴人的马术和骑术,是汉军望尘莫及的。

    他们完全有可能在汉军前往当地时,忽然从四面八方涌出来,抓住汉军立足不稳,兵力薄弱的劣势,一举吃掉那支部队。

    看着千里镜里的那个地区的地理和地貌。

    郅都吞了吞口水。

    “吾要想个办法,试探一二……”郅都在心里盘算着,然后,他将千里镜的镜筒微微向西南移动,看着出现在视线里的匈奴大纛和起伏的穹庐,郅都摸了摸下巴,露出了笑容:“有了!”

    这个时候,汉军的中军营帐上空,升起了一面高高飘扬的主将旗。

    旗帜之上,一个大大的郅字格外的显眼,除此之外,军旗上的节牦也足以证明,郅都的身份。

    郅都回头看着这面升起的将旗,将千里镜收起来,对左右道:“这下子,匈奴人要发疯了!”

    不过呢……

    郅都希望他们越疯狂越好!

    郅都可不希望自己遇到一个理智的匈奴主帅。

    那样就太无趣了!

    “让弓弩兵准备作战!”郅都命令道:“匈奴人估计要来了!”

    “诺!”

    ………………………………………………

    呼衍当屠没有千里镜,自然就很难观察到汉军营寨的详情。

    他只能立在一个山坡上,远远的眺望远方的汉军营寨。

    “卢候王,你的万骑可已经出发了?”呼衍当屠问着他身旁的那个卢候王。

    “回禀左大将,奴才的万骑,今天一早就已经绕下山峦了……”卢候王小心翼翼的答道。

    “很好!”呼衍当屠搓了搓手,将视线投注到了在他的斜对面的一个树林旁边,他掸了掸帽檐上的灰尘,问道:“休屠王和浑邪王的万骑到哪里了?”

    “回禀主人,浑邪王与休屠王的万骑,大约后天就可以抵达!”一个亲信报告道。

    浑邪与休屠的本部是在河西走廊的附近活跃的。

    他们要来到河阴,需要穿过阴山,讲道理的话,这个速度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但呼衍当屠却很不满,他冷哼一声,道:“派人去告诉休屠王和浑邪王,假如明天这个时候,他们的万骑还没有来到我面前,那他们就不用来了!”

    匈奴人没有法律,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罪名。

    所以,在匈奴语言的体系下‘不需要’和‘不用’,其实就是死罪的代名词。

    不需要的东西,会被丢弃,没用的部族,会被瓜分。

    而对呼衍当屠来说,浑邪部族和休屠部族,已经很接近‘不需要’了。

    假如,他们再不能表现出自己的价值的话,那么,呼衍当屠并不介意让这两个部族换一个首领。

    甚至不排除,让他们彻底消失的可能性!

    匈奴帝国,不养废物和没用的奴才。

    在匈奴的文化中,即使是奴隶,也必须‘有用’。

    不然的话,主人为何要养你?

    尤其是现在,呼衍当屠正需要大量的合格的炮灰去填汉朝的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