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899章

我要做皇帝-第899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也根本消灭不了。

    因为思想是无法消灭的。

    只能控制!只能引导!

    现在,刘彻站在观礼台上,望着整个会场。

    这些威名显赫的大人物,这些鼎鼎大名的知识分子,这些影响力跨越郡国,拥有无数弟子门徒和追随者的大能。

    刘彻微微清了清嗓门,然后轻声说道:“朕闻之,夏之政忠,忠之蔽,小人以野!故殷承之敬,敬之蔽,小人以鬼,故周承之以文,文之蔽,小人以薄,若救薄莫若以忠,三王之道循环,终而复始!”

    这也是世界举世公认的真理。

    诸子百家都接受的说法。

    三代之治,本质上就是三种选择。

    诸子百家的区别,只在于你是从夏、商、周,哪一个三王?

    譬如,儒家崇周,黄老从商,而墨家以夏政。

    当然了,怎么理解夏商周的政体,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完全可以自由心证。

    毕竟,现在,已经无人知道,夏商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了。

    人们所知的,只有自己想象中的夏商周。

    这给了诸子百家极大的发挥空间,但也造成了很多问题。

    就像刘彻说的,夏的道,忠厚淳朴,但忠厚淳朴必然导致百姓和诸侯,没有礼仪,所以,商修补了夏道,改用威仪和敬畏来统治天下,这又使得百姓迷信鬼神,所以,周用礼仪治世,礼仪的毛病就是虚伪,虚伪使人夸夸其谈。

    所以,又绕回了夏道。

    夏以忠。

    忠的意思就是淳朴而简单,也可以理解为俭朴和实干。

    这种类似的议论,由贾谊率先发起。

    作为攻仵和攻击秦朝的理由。

    但在今天,刘彻却稍微改变了一下某些文字的顺序,然后拿出来说,意思就完全变了。

    尤其对儒家造成了会心一击!

    因为儒家崇周,而刘彻却说周礼虚伪。

    还是应该用夏道,用俭朴和淳朴来弥补周礼造成的伤害。

    这让儒生们都低下了头。

    他们不就是最喜欢夸夸其谈和指点江山的群体?

    事实上,发展到现在,儒家自己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这些缺点。

    只是一缺乏动力——假如不需要改变,夸夸其谈,就是发展和壮大自己,为什么要改变?

    其二,也没有迫切性,世界还远没有发展到不改变就要灭亡的地步,那为什么要改变?

    再说了,从教育的目标出发,讲大道理,永远比谈实际更容易。

    当然了,刘氏天子,也要背一部分锅。

    老刘家虽然对百姓和农民议论国家政策,甚至攻仵和非议朝臣的过失,乃至皇帝的隐私网开一面,概不追究。

    但,对于士大夫官员贵族以及读书人,妄议国政和天子是非,是极为警惕的。

    乱说话的话,立刻就会引来打击报复乃至于牢狱之灾。

    所以,一般来说,也不敢随意讨论国政。

    既然无法讨论现实,那学术界自然只能从理论和古代出发。

    刘彻自然也知道,在这个事情上面,他这个皇帝和他的父祖,也要背一半的锅,因为,是他们不许读书人和贵族随便妄议国政。

    这很好理解。

    读书人士大夫以及贵族官员,是统治阶级的一员。

    他们天生握有特权,可以参政议政。

    但,假如有问题,他们不通过正规渠道反应,反而是在外面非议和攻击,裹挟舆论。

    这是要做咩?

    轻一点,都够的上扰乱秩序。

    重一点的话,上纲上线,足够按上一个‘阴谋不轨、居心叵测’的大帽子。

    更何况,身为统治阶级,却不维护统治秩序!

    这本身就是罪!

    所以,汉室对于贵族士大夫官员以及知识分子在外面公开非议国政,极为反感!

    历史上,张汤就是发明了‘腹诽’这个罪名,让颜异被处死!

    但在另外一方面,汉室对于百姓和农民的言论自由予以充分保障。

    民间各种八卦和传说满天飞,长安城里对未央宫的事情,天天议论,也没有人去管。

    汉室的御史大夫衙门,甚至就肩负着,每年定期派出采诗团,收集民间一切好的不好的民谣和谚语,以供当政者参考的传统。

    但,这并不是儒家夸夸其谈和不切实际的理由!

    因为,并不是说,除了攻仵和非议国政之外,就没有第二条讨论世事弊端的道路。

    百姓的问题,民生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都是可以讨论的。

    但他们为什么不讨论?

    天天就爱吹什么尧舜禹,什么三代之治,什么仁义道德,中庸仁恕。

    难道,三代之治,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只靠嘴巴就可以实现?

    三代的先王,是靠嘴巴来实现他们的道?

    仁义道德与中庸仁恕,更不是靠说就可以做到的。

    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哪一样,不是要靠行动来做出来?

    但有几个儒生能做到?

    一百个人里有一个人没有?

    即使有,这个比例也未免太低了!

    “朕自承先帝遗命,受命以保宗庙,六年以来,夙兴夜寐,嘉与天下士大夫,臻于三代之道!”刘彻缓缓的说道:“然朕不敏,不明,不能远德,是以方外之国或不安宁,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畿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罪在朕躬!因朕德薄而不能远达也!”

    说到此处,刘彻忽然提高了声调,道:“朕既不德,不明,未免使先帝蒙羞,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损宫室以利民生,减御服以为天下先,朕亲耕籍田,以劝耕天下;亲率百官,明修政务,以慰生民!”

    “朕闻之,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又闻仲尼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者次!”

    “其与诸子共勉之!”

    刘彻说完,扫了一眼儒家的众人。

    身为帝王,他虽然不会亲自下场,去强行矫正和纠正某些人的三观。

    但他手里,握着考举以及升迁这两大大杀器。

    更有天子威权为底牌。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假如某些人还听不懂。

    那就休怪刘彻不客气了!

    而群臣与诸子百家的巨头,则全部俯首拜道:“谨遵陛下教诲,臣敢不遵从圣训?”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中国,皇帝既是党政军一手抓的最高统治者,更是宗教和学术界的最高仲裁者。

    特别是在汉室,天子的地位,更是远高于后世一切朝代。

    尤其刘彻还是自证天命的在世神!

    谁敢不听,就肯定是前途黯淡无光!

    刘彻做回自己的御座,微微拖着下巴,嘴角溢出一丝笑容。

    其实,他这个办法,还是学的天朝故智。

    想当年,太宗就是用这个办法,扭转了乾坤,发明了shzy初级阶段与中级阶段这样的理论。

    更创造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借口,打开了思想解放的世界的大门。

    如今刘彻也就拿来用了。

    三代之治要不要实现?

    当然要!

    朕日思夜想,也想上参尧舜,下配三王!

    但是……

    现在条件还不够,还不成熟,而且,朕德行也不够。

    所以,大家还是跟着朕,先修己身,先治世吧。

    咱们一起努力,推动世界发展。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儒家若是还听不明白。

    那就只能说唯脑残无药可医!

    ………………………………

    求关注维新公主号:要离刺荆轲,有番外和各种妹子看哦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两百三十二节 影响【求月票】

    刘彻的这些言论,自然不可避免的给许多人造成震撼。

    儒家各派,更是如鲠在喉。

    人人都知道,刘彻说的是什么?

    这是汉天子直接斥责和责备,儒家的许多派系,只务虚不务实的行为。

    就差指着鼻子骂:一群2b,劳资忍你们很久了!

    在中国,君王的意志,就是天地的意志!

    特别是一个强势君王,足以倒转乾坤,颠倒阴阳!

    大权在握的皇帝,别说是修改政体,更换游戏规则了。

    就是把桌子一掀,重立地水风火,别人也只能干瞪眼!

    这种指责和斥责的威力是无穷大的。

    因为,当皇帝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而下面的人却不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做。

    那轻则半身不遂,重则灰飞烟灭。

    秦始皇可以坑儒,汉高帝也可以在儒生帽子里撒尿。

    甚至,就在四五十年前,汉室还有挟书律!

    什么叫挟书律?

    这是秦始皇制定的一道法律。

    其中,最重要的条文就是:敢有私藏书籍者族!

    这就是导致了焚书坑儒的法律。

    当然了,其实坑的儒生,总数也就几十个。

    坑里面最多的反而是方士术士。

    但这并不妨碍儒生们一直大喊着:暴秦啊,太可怕了,我们儒生好委屈啊……

    这就跟犹太人大喊着:纳粹坏死了,我们好可怜一样。

    但,儒生们总是刻意的忽略或者说忘记了。

    汉室政权建立之初,也承袭了挟书律。

    敢私藏书籍者,发现了抄家灭族!

    而且,重点的打击对象,就是儒家!

    这道法律还是到了惠帝登基,才被废除!

    许多人,都经历过那样的时代!

    尤其是公羊派和谷梁派!

    为什么会出现公羊和谷梁之分?

    也是挟书律造成的影响,因为,春秋原版被焚毁了,留下的是被人记在脑袋里的春秋。

    因为各人的理解以及记忆问题,所以,就出现了公羊和谷梁,这两个南辕北辙的派系。

    儒家各派,当然都对挟书律,记忆深刻。

    当然,没有人愿意回到那个黑暗的年代!

    许多人都害怕,天子被惹恼后,颁布新的挟书律,重点打击和禁绝自己学派的书籍。

    别说做不到!

    杨朱学派的尸体,就摆在那里!

    “真的……只能改变了……”董仲舒和胡毋生相对一眼,终于下定决心。

    其实,公羊学派也早就做好了变革的准备。

    这些年来,公羊能发展壮大,既是因为董仲舒和胡毋生的能力和威望确实很高,也与公羊更接地气有关。

    至少,公羊学派的学生,是非常喜欢,并且热衷于谈论对匈奴问题以及夷狄与诸夏的关系的。

    现在,稍微在教科书里加些实际议题,不是不可以。

    反倒是谷梁学派,一脸的灰败之色。

    很简单,比起公羊,谷梁更加的远离实际。

    甚至可以说是超脱实际!

    谷梁讲的是礼乐教化和仁德之治,这种宽泛的东西。

    想要改变过来,真是难!

    但再难也得去做!

    不然,天子一怒,流血漂橹。

    而荀子学派,却是儒家之中最轻松的。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治世派。

    本来就没有那么多毛病。

    荀子学派,是儒家内部最喜欢实践和实际动手的学派。

    荀子教导的好——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

    更说过: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这样的话。

    所以荀子学派的人,都是欢喜鼓舞。

    更觉得天子的话,真是说的对极了!

    假如夸夸其谈就可以成事,那要人做什么?

    而儒家内部,受创最重的,无疑就是鲁儒和思孟学派了。

    鲁儒好解释。

    这个派系就是靠嘴炮崛起,靠嘴炮强盛,最终死于嘴炮。

    而思孟学派呢?

    这个学派的思想虽然非常积极,但是……

    归根结底,却也是嘴炮而已。

    你不能因为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

    或者说过什么天将降大任一类的话,就自动将孟子标为好人。

    事实上,可能说出来你不相信。

    但理学就是打着孟子的旗号搞出来的。

    八股文也与思孟学派有着密切的联系。

    甚至于东林党,也是思孟学派的徒子徒孙。

    孟子说得好——吾善养浩然正气。

    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只要有正气,身禀正义,那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去低头做事呢?

    修习内德,就可以了嘛!

    泥腿子什么的,跟着哥哥一起就安啦!

    当然,万一要是出了岔子,搞得国破家亡,那肯定是皇帝的锅!

    昏君,早就告诉过你要亲我等贤臣,远小人,就是不听!

    看!

    灭国了吧!

    所以,思孟学派之中,人人都跟霜打的茄子一样,垂头丧气。

    没有办法,他们就是一个靠务虚而存在的学派。

    不然当年,荀子也不会恨铁不成钢了。

    而在儒家之外,黄老派和法家以及墨家,都是搬着板凳看戏。

    别看黄老派懒洋洋的,但实则,人家还是一个治世派。

    理论虽多,但实际行动也不少。

    至少,现在的汉室秩序和法律是他们建立起来的。

    如今的大部分的基层组织,也是他们建立起来的。

    他们现在是懒,但他们动弹起来时候,效率也是高的惊人!

    说出来,你同样可能不信。

    当年萧何城长安,只花了三个月……

    其效率之高,哪怕放到两千年后,也足以让人惊叹!

    而且,还没有劳民伤财,更没有影响农业生产……

    他是抽了冬天的农闲时节把长安城建立起来的……

    梧候阳去疾,也正是因此,才无可争议的被封为列侯!

    直到今天,长安的城墙和城市整体构造,大部分,都依然是当年萧何所建的那个长安城!

    巍峨的长安城,就矗立在这里。

    所有看到它的人,都为之震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