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955章

我要做皇帝-第955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要求很古怪。

    在这上面,阉割过的上述奴隶,居然每一个的价钱,要高一成到两成!

    这不是在鼓励他和他的部族,将来若是抓到了这些奴隶,就阉割了?

    程郑婴和卓王孙闻言却是嘿嘿嘿的笑了起来。

    “阉割了好啊……”程郑婴道:“彼辈若是阉割了,自然不会去想其他事情,只会专心做事……”

    卓王孙也是笑着道:“是极,是极……”

    但实则,他们两个也不大清楚,为何如此。

    但,这是从宫里面传出来的意思,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天子的意思,但想来也相去不远。

    夏义也懒得去想太多,他看着卓王孙和程郑婴,道:“既然是如此,那俺就答应了……”

    他现在也有些明白了,汉朝人想要他做的事情。

    无非,就是让他当个干脏活的人。

    不过,这却让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汉朝人需要他,这就是他今天得到最好的消息。

    给人当狗,最可怕的事情不是主人让自己去咬人,而是主人不让自己咬人。

    一旦主人不让自己咬人,这条狗的下场,除了是被宰杀之外,还有其他结果吗?

    汉朝人说,狡兔死,走狗烹,就是这么个道理!

    “善!”夏义话音一落,卓王孙与程郑婴以及其他商贾都高兴了起来。

    他们在乎的,并不是草原上的那些游牧民。

    那点奴隶,也不够他们消耗的。

    他们在乎的,还是那康居、大夏和身毒的人口啊!

    传说,那些地方,足足有几千万的人口,哪怕是抓个几百万回来,也足够他们的矿山和作坊使用的了。

    至于阉割这道手续,无所谓了。

    反正这些奴隶是要被消耗掉的!

    而且,其实现在想来,还是阉割了好。

    阉割了就没有未来,也不会有人来报仇,自己晚上睡觉也能安心!

    若是能找到康居、大夏和身毒人来当替代品,那么西南夷的奴隶贸易也可以停止了。

    其实,若有选择,程郑婴和卓王孙,根本不愿意在西南夷之中做那些事情。

    因为,他们知道,迟早有一天,这些地方会变成汉土,这些地方的人民会变成大汉子民。

    到时候,就会有人读书,当官,甚至爬到帝国的高层。

    然后,这些人会干什么?

    肯定会清算他们这些双手沾满了他们的同族鲜血的人啊!

    是以,这些年来,卓王孙和程郑婴,一直注意着自己的手段,一旦得罪,那就斩草除根,不留任何后患!

    而在另外一个方面,西南夷的蛮子,虽然是夷狄,没有受过王化,无论死多少,程郑婴和卓王孙,也没有什么心理和道德压力。

    但终究,这些人的肤色和外貌与中国相同。

    他们可没有张汤的修为和心性,可以做到真的熟视无睹。

    这也是中国人的优点了,即使是程郑婴和卓王孙这样沾满了鲜血的屠夫,也会有道德上的内疚。

    晚上做梦,也会梦到那些冤魂。

    孟子说得好——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程郑婴和卓王孙,自然不是君子。

    但也不是什么天生的恶魔。

    他们只是被迫被动的走上这条道路的人。

    是以这些年来,他们已经不经常去矿山和作坊视察了,只会到处做买卖,谈生意。

    将这些事情,交给了下人和管家以及家臣们。

    若是可以将奴工从相同肤色和面貌的人,换成金发碧眼或者黑发深目的远方夷狄,那,他们的道德压力和内疚感自然会消除许多。

    而且,因为都是阉割过的,也不用害怕这些人的可能的子孙后代来清算。

    甚至,在这整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做到不沾血——所有的坏事都是夏义做的,冤有头,债有主,各位恶鬼想索命,麻烦找夏义。

    而此刻,张汤也终于知道,自己来这里是做什么的了。

    他是见证,也是来监督的。

    同时,他也是需求奴工的哪一方,也是利益共同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节 忠勇军的理想

    远离长安一千五百里,沿着起伏的太行山和吕梁山向北,在汾河流域的南方,一座雄城,赫然耸立。

    这里是太原。

    自晋平公十七年(西元前五百四十一年),晋国上卿荀吴率兵在此将占据此地的北狄驱逐,建立城市和定居点开始,此地,就一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历经春秋战国,见证了秦汉之交后,今天,这个城市,再次成为了一个华夷融合的城市。

    在太原城外西南的平原山谷地区,数不清的营房林立。

    一个又一个,在高阙之战被俘虏的匈奴士兵们,被各自打散成一个个部曲仕伍,由忠勇军的将士们带着,虔心‘改造’。

    改造的内容很简单。

    当年的忠勇军是怎么做的,他们今天也得怎么做。

    李哲漫步在自己的营房里。

    夏季的太原,阳光炽烈,天气酷热。

    但整个军营之中,却是秩序井然,一千多名战俘,在老兵们的带领下,秩序井然的列着队伍,盘坐在校场之中,念诵着忠勇军的改造誓言。

    “我等诚有罪,辛赖陛下圣德,宽宏大量,赐予改造之机会……我等发誓,忠于大汉,忠于陛下,努力改造,认真工作,早日赎罪,重新做人!”

    听着这些誓言,李哲也是满意的点点头。

    如今,他已经升迁为忠勇军校尉,手下一千五百人,几乎全都是在高阙之战从匈奴单于的残暴统治和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的同族。

    而李哲,仅仅只用了不到五个月时间,就让他们的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他的部下,已经如同过去的忠勇军,人人都坚信了,自己确实前世有罪或者祖宗有罪,所以,才被神明惩罚,投胎在草原,不仅仅要受到匈奴单于的血腥统治和残酷剥削,还要忍饥挨饿,甚至忍受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悲惨命运。

    幸亏大汉天子,神圣的皇帝陛下,德被四海,泽及鸟兽,念及引弓之民的困苦和悲惨生活,不忍他们继续被折磨和压迫,于是大义凛然,出动王师和神骑,将他们从匈奴人的残暴统治以及悲惨的命运之中解救出来。

    但,他们虽然得到解放,却依然身负罪孽,需要赎罪,才可以像李哲这样做一个堂堂正正,挺直腰杆做人的大汉臣民。

    这种洗脑手段简单粗暴,但效果出奇的惊人。

    到现在为止,不仅仅那些在高阙主动投降的匈奴部族也都接受了这个设定。

    就连那些顽固不化之辈,也被感化了。

    甚至连曾经的部族渠帅和骨都侯,也有被感化的例子。

    李哲手下,就有一个过去的骨都侯,但现在,此人已经成为了最狂热的改造积极分子。

    将这改造誓言,反复念诵了三遍后,李哲就登上了校场的高台,对着台下这一千五百名士兵说道:“刚刚本校尉得到消息,大汉车骑将军,东成候义纵义公,统帅的大汉铁骑,在上谷郡围歼了入寇之匈奴右谷蠡王本部,右谷蠡王授首,匈奴骑兵四溃……”

    “万岁!”李哲高举双臂,大声呼喊,仿佛后世的某些销售精英一样,扯着嗓子大声喊道:“伟大的圣天子万岁!王师万岁!”

    “伟大的圣天子万岁!王师万岁!”台下的士兵们也都激动起来。

    王师再次获胜?

    这对这些已经被反复洗脑了半年的故匈奴人来说,这可真是太好了!

    这意味着,王师又可以解救和拯救大批被匈奴稽粥氏的残暴统治压迫和剥削的可怜人!

    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成为这些人的前辈,有可能在未来指导和指教他们改造……

    这很重要。

    忠勇军模式,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前辈可以指导改造后来者。

    如同李哲和第一批忠勇军士兵一般。

    这种类似传、销的上下线关系,让匈奴人欲罢不能。

    李哲却是得意洋洋的道:“为了庆祝王师大捷,少府宣达司的歌舞伎们,特地来到我军营中,为诸君的积极改造鼓舞和鼓劲!”

    顿时,整个军营就爆发了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

    过去半年的改造之旅,对于这些过去自由自在的匈奴人来说,无疑是一段漫长而且艰苦的时间。

    他们不仅仅要接受精神上的洗脑,更要接受肉体的洗脑。

    这也是忠勇军的传统了。

    想要真正改造好,洗清罪孽,就得真心诚意的服务,并且做出贡献。

    就如当年忠勇军,是从阳池工程里的劳役中选拔出来的一样。

    现在,这些被选拔进入忠勇军的士兵,他们在正式踏入这个军营前,全部都在汉家的道路和渠道工程里,挥洒过汗水。

    高阙之战,汉军仅仅是俘虏和收容的投降部族,总数就高达二三十万!

    其中,有将近十万,是来自大夏、大宛和康居的奴隶。

    这些人,并不在忠勇军的计划内。

    甚至,忠勇军还有理由嘲笑和蔑视他们。

    毕竟,在忠勇军的宣传里,他们,这些引弓之民的祖上,可都是纯正的诸夏之民,甚至是三王五帝的子孙,只是因为做错了事情,获罪于天,而被驱逐和流放到草原上,世世代代的接受惩罚和折磨。

    自然,他们是属于可以改造和拯救的对象。

    而大夏、康居和大宛人,则属于‘不可拯救’的夷狄。

    是两条腿走路的畜生,没有人权,自然也没有抢救和解救的价值。

    这也是忠勇军的高层在商议和讨论后,得出来的结论。

    因为,忠勇军的高层,包括李哲在内,都很清楚,想要洗脑,并且让这些匈奴战俘认可和接受自己的身份。

    那他们就需要对比。

    什么样的对比呢?

    当然是有个群体的身份地位,低于他们。

    这样才可以刺激和激发这些战俘内心敏感脆弱的神经,并让他们对汉室有着真正的归属感。

    于是,那些可怜的远方之人,就这样被无情的刨除在忠勇军和可改造的范围外。

    成为了比匈奴人地位还低的群体。

    若是女奴什么的,那倒还好。

    她们可以通过嫁给汉人或者忠勇军的改造积极分子来抬升自己的地位。

    那些刚刚出生的婴儿,运气也不错,他们都被汉家官府接走了,并被统一送去了少府,少府正好需要一大批的可以从小培养的免费技术工人。

    但那些男人的命运,却非常悲惨。

    连忠勇军都不愿意接纳他们,他们自然只能在汉室官府的组织下,永远的在道路和渠道的工程里劳作。

    假如没有发生奇迹,他们的地位永远不会得到解脱。

    但与之相反,被俘和投降的匈奴人,诸引弓之民,则都迎来一个可以改造和赎罪的机会。

    在这样的宣传下,无论是战俘还是降人的自尊心都得到了满足。

    ‘改造’起来,也更加有劲头。

    不过,即使如此,长久的繁重劳动‘改造’和时时刻刻的危险工作,也让许多人身心俱疲。

    这个时候,少府的宣达司出现了。

    这些带着歌姬以及杂耍艺人和蚩尤戏的表演艺术家们,成为了匈奴战俘和降人们,过去漫长艰辛的改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甚至可以说,正是宣达司的歌姬以及戏曲的表演,支撑着这些人,熬过了漫长的艰辛改造路程。

    并让他们中的这些人,能够迎来进入忠勇军,升华‘自己’和进一步‘改造’的机会。

    自然,这些歌姬和艺人,非常受欢迎。

    而且,不仅仅,战俘和降人们喜欢,即使是李哲这样,已经身居高位的高级军官,也非常喜欢。

    李哲走下台,来到士兵们中间,找了块空地,盘膝坐下来,静静的准备欣赏即将上演的表演。

    而宣达司也没有让他们失望。

    校场的高台上,幕布拉开,露出了几个熟悉的身影,这些人的出现,立刻就让整个军营都陷入了欢呼和狂热之中。

    “是《大漠悲歌》啊……”李哲一看这个场景,立刻就笑了起来。

    这是现在,最受忠勇军上下欢迎的蚩尤戏。

    说是蚩尤戏,其实已经完全摆脱了蚩尤戏的框架。

    甚至,连蚩尤这个传统的大boss,都没有在这个戏曲里出现。

    在李哲看来,这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戏曲艺术的发展方向,未来说不定会风靡天下!

    此刻,戏台上,第一个出场的演员,也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这是一个很曼妙的女子,从容貌上看,就是一个匈奴人或者说所有引弓之民心目之中的美人模样。

    她身材纤细,但四肢修长,脸上涂抹着红色的胭脂,这是匈奴妇女最喜爱也最常用的产自胭脂山上的红色颜料。

    虽然可能在汉室贵族和士大夫们看来,有些古怪,但对匈奴人来说,这却是美人本就该有的装扮。

    而此女,也确实是匈奴人。

    而且还是匈奴贵族,她是当年马邑之战,汉军在南池俘虏的一位匈奴贵妇,传说甚至还是尹稚斜的妻子之一呢!

    但现在,她却已经成为汉室的死忠。

    甚至,《大漠悲歌》这个故事的原形,也是她本人。

    戏台上,这个美人亲启樱唇,缓缓的用着引弓之民都非常熟悉的腔调,开始了一段自述。

    随着她的清唱,李哲也闭上眼睛,开始跟着唱和起来:“奴本是……祁连山下一居次……绿草青青呦……牛羊成群啦……”

    而她的唱调,轻柔婉转,感情十足,很轻易的就在整个忠勇军的士兵们心里勾画出了那个美丽的场景。

    巍巍祁连山,皑皑皋兰山,冰川如盖,雪山涟漪。

    潺潺的河水,从高山流下来,滋润了万物,哺育着引弓之民。

    许多人甚至听着听着,就泪流满面。

    祁连山,皋兰山,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