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96章

我要做皇帝-第96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德觉得,汾阴的鼎真假一半一半吧,因为没有实物。他也不好下结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所有曾经亲眼见过真正的九鼎的人全部死光光了……

    所以,无论汾阴埋的那个鼎是真也好假也罢。

    只要挖出来,然后说它是真的。

    谁敢反对?

    就算有人傻傻的真跳出来说是假的,他也没有办法和证据证明那是假的!

    当然,刘德也想亲自去看看,那到底是真是假。

    身为穿越者,能解开这个千古谜团,刘德还是很有兴趣的!

    不多时,宁成就独自一人。走上了山巅,见到刘德,宁成跪下来叩首道:“回禀殿下,臣幸不辱命,已找到了殿下命臣找的地方——”说着他就小心翼翼的将一块砖石呈上:“这是臣在后土庙中找到的铭文,请殿下过目……”

    刘德笑了笑,接过那砖石,扫了一眼,其上的文字是篡文,书曰:王偃奔我。其他的字迹就有些模糊了,只能勉强认出‘敬’‘明’两字。

    “看来汾阴的鼎跟宋国有关了……”刘德心里想着,王偃,刘德自然知道是宋王偃。号为桀宋的那个二货,战国时期的作死小能手。

    而明史记载,特别是收藏在石渠阁中的史料明确记载了,宋国宗室持有当年殷商天子所持的九鼎之一。

    简单的梳理一下,刘德能在脑子里脑补出这么一个事情:当年齐国一怒之下,合魏楚兵。灭了宋国,宋国末代君王,有桀宋之称的宋王戴偃出逃到魏国,为了活命,就把宋国宗室收藏的九鼎之一交了出来。

    魏王自然喜出望外,于是,祭祀后土,但因为魏秦是世仇,所以,当时的魏王不敢声张,于是偷偷的将那个鼎埋在了汾阴的后土庙之旁的土地里。

    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允许魏国持有九鼎那样的重宝!

    齐灭宋之后,齐国成了众矢之的,被秦国合纵,纠结其他六国伐齐,大破之。

    魏王只要不傻,就不敢做出那么明目张胆的事情来。

    否则,那就是给秦国借口攻打魏国了。

    这么一想,倒是挺合情合理的了。

    但汾阴鼎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或者说是之后无数年之所以不断被人议论,翻出来指认是假鼎的原因是——十年前的新恒平欺君一案中,新恒平的罪证之一就是蒙骗天子,说鼎在汾阴,事后,这事情被人揭发出来,新恒平根本就是在胡言乱语,所以新恒平被族诛。

    之后,到了刘彻朝,九鼎之一被人发现,当时就有人拿新恒平一事出来非议。

    身处此时,刘德感觉,新恒平肯定是骗子,这是毋庸置疑的!

    他玩的那些戏法,在后来被董仲舒也继承了。

    譬如说怂恿皇帝改朔月,改王朝的五行属性,改服色。

    反正就是神神叨叨的那一套……

    当然了,新恒平也不是不学无术的家伙,起码,人家还是读过书的!

    刘德记得,新恒平当初欺骗先帝太宗皇帝说鼎可能在汾阴时的说辞是: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汾阴直有金宝气……

    这就要提一个背景了,十一年前,黄河决堤,黄河水汹涌而出,将好几条支流干流都打通了,泗水也是其中一条被殃及的河流。

    黄河水卷起遗失在泗水中的鼎,不远千里,送来汾阴,不能说没有这个可能,只是可能性太低了!

    于是,汾阴的鼎只能是两个解释。

    第一个,它是真的,魏国人埋在汾阴的后土庙旁边的土地里,献给他们的守护神后土,希望后土庇护魏国。但这解释不了,为什么新恒平一口咬定鼎在汾阴……

    第二个,它是假的,十年前新恒平伪造了这个假货,把它藏在河东汾阴的魏国后土庙之旁的土地里,希望借此来邀功。但是,这又解释不了,魏国后土庙里的铭文。

    想了想,刘德觉得,管它真还是假呢!

    对我有利,假的也要变成真的!

    对我有害,真的也必须是假的!

    现在这年月,历史都要尊重我,宇宙也要尊重我,小小的一个鼎,敢不尊重我吗?

    反正那个鼎后来蒙住了刘彻,也蒙住了刘彻的满朝文武,想来,就算有假,也假不到哪里去,最起码,像模像样,能以假乱真!

    ps:  肩膀疼死了,这肩周炎啊,折磨我好几天了,一直都是咬着牙齿在码字啊~~~

    俺如此敬业,各位读者老爷看着办吧……

    嗯,我先前出了个bug,查资料不够仔细,泗水应该是在徐州,离河东十万八千里呢!汗一个先,我的地理是体育老师教的……

    等下还有2更 ,我继续咬牙码字去,明天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种能有效止痛的药~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七十八节 脑残粉

    这么想着,刘德拿着宁成呈上的砖石,不动声色的问道:“除你之外,还有谁看到过此物?”

    “除臣、殿下之外,没有第三人!”宁成毕恭毕敬的答道。

    刘德点了点头,算他聪明!

    他要是能一直保持这样的聪明心性,或许将来能善终也说不定!

    “你先下去休息吧……”刘德摆摆手吩咐着。

    “诺!”宁成强行忍住了自己的好奇心,拜了一拜,就下去了。

    看着宁成下去,刘德笑了笑,他当然知道宁成心里肯定憋了一肚子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要告诉他呢?

    身为统治者,刘德很清楚,保持神秘感是统治者统治天下,驾驭臣子的关键。

    否则,让臣子把他的性格、想法和思路给摸透,这游戏就没法子愉快玩耍下去了!

    刘德缓步走下山巅,下到山腰的天子庙中。

    “义氏姐弟在那?”刘德问道:“带我去见……”

    “诺!”王道点点头,就领着刘德来到了一间偏室之前。

    站在门口,刘德听到房子里义氏姐弟好像在说话,于是他挥挥手阻止了王道和身边的随从想要唱名的举动,就站在门口听着里面的姐弟俩的议论。

    …………………………………………

    这时候,义婼姐弟却是全然不知刘德已经站在门口了。

    义纵自从进了这房间后,就发现,他好像来到了一个新世界。

    房中没有竹简,但却摆放着一本本被装订在一起的书,这些书,用着一种义纵前所未见的材料装订而成,他尝试着拿起一本,翻阅了一下,发现,书中字迹工整。清晰可见。

    “光是此物,怕是就用了不知道多少珍稀材料……”义纵心里想着,他没见过纸,自然只能尽量往珍贵方面猜测。

    更让义纵震惊的是。所有的书籍,全部都被分门别类,放置在不同的书架上。

    有贴了张纸条写了‘兵’字的书架,其上,一本本都是兵书。

    《司马骧且》《孙子》《孙膑》一本本。让义纵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他很想去翻一翻那些他做梦都想看的兵书,但是,却没那个胆子。

    汉室对于兵书的管控非常严格,寻常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兵家先贤的著作。

    而未经主人准许,就私自翻阅主人的藏书,在此时不仅仅是道德上不能过关,在律法上也要被严惩。

    什么读书人偷书不叫偷。在现在,根本没这个说法。

    现在的现实是,大量珍贵的先贤著作,先人的经典,被极少数的一部分私人藏在自己家里。

    就连朝廷想要,都得拿出几百金甚至上千金的钱财来求书,否则,一块竹片都不会给外人看!

    而在另外一个书架上,则贴着一个‘法’字,大量的法家著作。陈列于其上,不止有先秦的先贤们的著作,更有汉室立国以来的知名学者,大臣对于律法的心得。

    义纵甚至还看到了一本署名为北平侯张苍所著的《律令》。

    这些书籍。对于任何喜爱读书的人来说,都是无法抵抗的诱惑!

    而这些书架按照种类来盛放书籍,更是让义纵还没见面,就已经对那位刘德殿下折服不已了。

    “错非天纵之才,否则,怎能连这种细微之事。都安排的如此妥当与严整?”义纵心里想着,对于姐姐所说的刘德殿下‘英明神武、天纵其才、煌煌大志,已是信了十成。

    于是他问道:“阿姐,你说,殿下长的怎么样啊?是不是特别英武?”

    在义纵看来,举凡成大事者,那肯定是举止雍容,外貌堂堂的……

    实在是年少幼稚,有这样的想法,不奇怪!

    义婼听了,脸上不由得绯红了起来,耳根子火辣辣的热着。

    殿下是个什么样子呢?

    义婼沉思着。

    现在,她只觉得,虽然她才跟殿下只说了寥寥数句,但是,殿下影子却深深的沁入心扉,转瞬就已是参天大树。

    “这是自然的拉……”义婼无比肯定的道:“我不是与你说过吗?殿下有穆穆之容,在阿姐看来,他便是这世上的大英雄大豪杰……”

    ………………………………

    刘德站在门口,刚好听到这一句,他忍不住笑出声。

    刘德是怎么也没料到,前世高不可攀的女神,现在看情况,似乎成了他的脑残粉?

    那个男人能拒绝得了一位娇滴滴的美人脑残粉?

    无论义氏说这话是否真诚,刘德感觉,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男人最大的快乐,不就是征服吗?

    于是,他推开门,走了进去,道:“贤姊弟在议论什么呢?说出来让我听听?”

    义婼骤然间见到刘德进来,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鹿一般,马上拉着自己的弟弟跪了下来,叩首道:“民女与阿弟无知,妄自议论殿下,死罪,死罪!”

    义纵被自己姐姐拉着跪下来,但他的性子不似他的姐姐,他野性十足,虽然跪着,但却大着胆子看着走进来的刘德,观察着和打量着刘德。

    他在观察着刘德,刘德也在观察着他。

    如今的义纵,可谓是稚气未脱,嘴唇上连胡须都没长出来,但是,身子却不似一般少年人,很是壮实。

    刘德看了看他所在的地方,来到书架前,拿起一本装订好了的法家著作问道:“你喜欢看书?”

    “回殿下……”义纵大着胆子禀报道:“小民确实喜欢看书,犹爱兵书与法家论著……”

    “我生平最爱的就是爱读书的人!”刘德将那本书放到义纵的手上,道:“读书好,读了书,就懂道理,懂了道理,就知道人伦,所以古代的圣王以德教来管治天下,不设刑堂,而民众从治,这是因为古代的圣王,让百姓都懂得了道理,若有一日,我汉家天下,人人都读书了,这律法的刑罚也就可以废除了!”

    当然,这是在扯淡!

    人人都能读书识字,就连两千年后的天朝也做不到!

    所以,刑罚这玩意,至少在共、产、主、义社会建立之前,还是要一直存在的。

    但是此时却不能不这么说,就连所谓的暴秦,不也要谈谈这些事情吗?

    “以后,你想看书了,随时来找我……”刘德笑着道:“好了,都起来吧!”

    然后,刘德就转过头,对王道吩咐着:“赐座!”

    “诺!”王道点点头,就拿来两个席位,让这姊弟跪坐下来。

    ps:  嗯,第三更了~等下还有一章,哎呀,肩膀疼死我了~~~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但男人说话要算数,区区疼痛咬咬牙还是能抗住的~

    我一般除非是头疼头晕,使得没办法构思情节,否则,都会忍着的~

    嗯,主角有第一个脑残粉妹子了,以后,会更多!嘎嘎!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七十九节 姊弟

    刘德的态度,让义纵姐弟感觉如沐春风。

    待姐弟俩坐下来,刘德就问道:“你们的名字,我还不知呢,说来听听……”

    “民女义婼……”义婼连忙拉着弟弟出来拜道:“这是民女的阿弟,名纵……”

    “义婼……”刘德玩味的笑了笑。

    刘德记得,前世这位义夫人可是叫义驹的?

    看来是后来入宫改的名字。

    不然,很难解释,义婼的家里会给取名曰驹。

    驹可不是什么好名字。

    一般的士族怎么都不可能给自己家的女儿取名为驹。甚至稍微有点文化都不会给自己的后代用驹为名。

    实在是驹在名字里用,有侮辱人的意思。

    驹用在名字中是什么意思?

    刘德心里清楚的很,诗曰:言秣其驹,又曰:乘我乘驹。

    汉人注解这两句话时就特别指出五尺以上六尺以下叫驹,用在名字里,简单的说,就是讽刺别人是个矮子。

    一般,单名驹的都是奴婢,奴仆、家生子。

    而义婼前世确实不高,大概也就155cm左右吧,可能还要矮一些。

    至于婼就高大上许多了。

    婼的意思是不屈服,宁折不弯,用在女性身上就是寄寓着父母对其的期许非常高。

    “好名字!”刘德赞了一声,然后就将视线转移到了义纵身上,问道:“义纵,你现在是在读书呢还是在?”

    义婼的脸色瞬间刷的一下就白了下去。

    义纵也立刻俯首道:“回禀殿下,小民出于生活所迫,更为复仇,去年与人为剽……”

    虽然说了实话,但,他还是不敢直接说出自己是个盗匪。

    刘德笑了一声,道:“剽?这可不是什么良善之人该做的事情!”

    “殿下息怒……”义婼连忙不停的叩首,生怕刘德一怒之下,要治她弟弟的罪。

    刘德却笑着对义纵道:“你应该去读书,学好本事,做个正经人,盗匪之类,朝廷早晚要禁绝的!”

    盗匪什么的,对于统治者来说,永远都是不安的源头,历来汉室对于盗匪都是严加打击的,地方官更是只要抓到盗匪,马上就会处决。

    “诺!”义纵叩首,然后抬头看着刘德,他鼓起勇气,道:“只是殿下有所不知,小民与同为剽者,本来皆是良民,多是世代躬耕的汉室臣民,只是奈何郡守无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