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醉迷红楼 >

第102章

醉迷红楼-第102章

小说: 醉迷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赶明儿,为叔再带你去王府,亲自给王爷他老人家磕头谢恩,这可是天大的恩典!哈哈哈!”

    贾环没笑,也没有谢那王长史,他摇摇头,道:“多谢表叔的好意,可我来前,特意去见了老祖宗,她老人家再三叮嘱我,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就如当年荣国老祖那样。老祖宗说,荣国老祖曾经交待过,宗人府的考封三项,既是考验,也是机遇。把握好了,说不定还能从中领悟一些武道意境。”

    史鼐闻言,笑声戛然而止,他皱眉道:“机遇?意境?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贾环挠了挠头,道:“不应该啊,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老祖宗交待过,凡是参加过考封三项的武人,都应该知道这些事的。”

    史鼐闻言,脸色顿时涨红,因为承袭亲贵武勋的贵族中,只有他史家兄弟是没有通过考封三项而直接获爵的。

    当然了,还有南安郡王,不过虽然同是走忠顺亲王门路承袭的爵位,可身为武人的史鼐却也是看不上南安郡王的……

    咳咳,言归正传。

    总之,史鼐现在的心情,很日了狗……

    一旁的王长史倒是面色没变,依旧满脸笑容,声音也依旧是阴测测的,不过他本来就是没根之人,雄激素匮缺,所以贾环也没嘲笑他……

    王长史翘着兰花指啜饮了口茶水后,尖细着嗓音悠悠的道:“贾家小哥儿能有这份志气和心思,倒也难得。只是,你可要明白,你若只封一个三等男,那以你现在的水准,没准还能混过去。可你承蒙太上皇皇恩浩荡,指了一个一等武爵子。

    呵呵,贾家小哥儿,你可知,这个层次的考封,至少也得要六品高手才能应付的下来。以你现在一品都不到的武学,进去连一炷香的功夫都撑不下来,不死也得残了。

    你确定,你真要进去考封?”

    贾环“吓”的面无人色,惨白的脸上全是冷汗,浑身只打哆嗦,口里也不怎么利索了,却还是咬牙坚持道:“我……我贾家以……以孝治家,老祖宗的话,再……再也没人敢不听的。常言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亦不得不亡。父且如此,更何况老祖宗!不……不就是一死吗?死可死得,但老祖宗的话,却万万不敢违背!”

    说罢,贾环顾不得满头大汗,闭上眼睛,嘴巴也紧紧的闭着。

    看样子,是一个极为懂事的乖孩子快要被吓死了。

    他对于家长和贾家老祖宗的教诲,深入骨子,哪怕是死都不敢违背。

    这样的人……

    呵呵,王长史眼中闪过一抹轻视后,脸上带着一抹蔑笑,暗自摇摇头,又对史鼐点点头,随即看也不再看贾环一眼,背着手,转身离去了。

    等王长史离去后,史鼐眼神复杂的看了贾环一眼,随即没好气道:“还闭着眼睛干什么?你不是要去考封吗?闭着眼睛怎么考?”

    贾环这才睁开眼睛,忽然“咦”了声,道:“表叔,王长史呢?”

    史鼐哼了声,道:“被你气走了?你真是不知……不知变通。老祖宗的话,自然要听,可也要懂得权变不是?咱们这样的人家,武功练一练,能够承袭爵位就得了,难不成你还真想去九边打鞑子和罗刹去?”

    贾环正色道:“表叔,你如何知道小侄的志向的?我的确立有此誓,等习武有成后,率大军去九边,一来要为祖宗复仇,二来,也要为我大秦开疆拓土,立不世功勋!”

    史鼐闻言简直瞠目结舌,指着贾环不知该说什么才好,麻痹的脑白金磕多了吧?都什么年代了,不赶紧利落的袭了爵找个地方高乐去,还想着打鞑子打罗刹?

    不过,没等他想好该说什么,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动静。

    两人一起回头看去,只见一身着大红蟒袍头戴太监冠的老公公在一个小公公的陪同下走了进来,尖声笑道:“好,好一个为祖宗报仇,好一个为我大秦开疆拓土,立不世功勋!不愧是荣国子孙,不愧是宁国传人。咱家没有白来这一遭!”

    “哟!梁公公,您老人家怎么有闲到这来了?您这可是……”

    史鼐的形象让贾环直皱眉头,不管光不光彩,好歹也是一个亲贵武爵,还贵为侯爵。

    怎么就这么烂泥一般,见一个老太监都这么卑躬屈膝,简直丢尽了勋贵的颜面。

    被史鼐称为梁公公的老太监理也不理史鼐,见贾环有些不悦的看着史鼐,他非但不恼,反而笑的更欢了,直言道:“知道他为何如此吗?就是因为立身不正,底气不足,否则何惧之有?按说第一代保龄侯也算是英雄了得,咱家还和他一起喝过烈酒,杀过敌酋。可惜,后代虽然更会钻营,可总归是一代不如一代。小子,你可莫要学他。”

    贾环瞥了眼面皮涨的紫红,一脸的尴尬,却连愤怒的眼神都不敢露出的史鼐,而后对梁公公拱手道:“后辈晚生贾环,见过老公公。老公公,您和第一代保龄侯并肩作战过,那想来也和晚辈的先祖相识了?”

    “哈哈哈哈!”

    同样是太监声,同样是尖细的嗓音,可相比于刚才王长史的阴测测的声线,这位梁公公笑的却极为大气豪迈。

    他没有翘兰花指,而是负手而立,傲然道:“咱家当年,也是老荣国黑云旗下的一员悍将哩!”

    贾环闻言,肃然起敬,躬身道:“竖子无知,方才对老公公无礼了。”

    梁公公却没所谓的轻轻摇了摇头,道:“这有什么打紧的?咱家却是喜欢你小子身上的那股傲劲儿和志气。前些年,太上皇还时常暗自悲叹,叹荣宁二公早逝,竟然落到后继无人的局面。在得知你小子成为武人后,太上皇高兴的难得破例,晚膳时多饮了三杯桂花酒。

    那桂花酒,是用龙首宫当庭那株百年桂树开出的桂花酿的,而那株老桂树,便是当年太祖高皇帝特意从你家祠堂院子里的一棵老桂树上截下来的枝子栽育成的。”

    听闻此言,一旁的史鼐又羡又妒的看着目瞪口呆的贾环。

    按理说,史鼐出身侯门,祖上是开国侯爵,已经是不低的门楣了。

    可是和贾环一比,他自觉自家瞬间就low成草鸡了。

    听听别人的祖宗和皇家是怎样的渊源,连太上皇都这般惦记。

    再看看他自己……

    唉,这暗无天日的社会啊,真他妈让草根没法活了,黑暗啊!

    ps:感谢书友“服部正成”、“龙御风”、“玄雨”、“长风雨下”的打赏~~~

    感谢书友“正版的我来了”“墨埃”“龙心在手天下我有”、“皇室之人”、“巫师家庭”、“7叶”的打赏~~~

    感谢众书友的推荐支持!

    这字数看着我也是无语,被不少同行取笑了。

    我觉得我也没更多少啊,很稳定的一天两更,怎么这么快就五十万字了?

    明明才两个月多一点。

    和我同期开新书的作者,有的新书才二十来万字,还有很多推荐等着他们上……

    我这……

    咳咳,罢了,好好写书吧,在没有推荐的情况下,咱们还能挤上历史分类的会员点击榜,从来没这么光荣过,都是咱书友们抬爱了。

    等上架后,我争取多爆几更。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四十六章 贾母的失落

    “梁公公,晚辈一定不辜负太上皇和公公的期望,努力习武,争取早日能上战场,为先祖报仇,为大秦立功!”

    贾环没有因为梁公公的一席话而沾沾自得。

    他也没有史鼐想的那么觉得光荣。

    太祖高皇帝的骨头都快要化了,太上皇喝几杯桂花酒那又能如何?

    祖辈的荣光只是祖辈的荣光,谁要以为真的能依之横行,那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

    梁公公看着贾环,极为满意的点点头,道:“你还年幼,咱家就不多夸你了,这个年纪,夸赞你太多未必是好事。这次来,是带着太上皇口谕来的……不用跪不用跪,太上皇吩咐了,以家礼相待便是。呵呵,这才是难得的皇恩浩荡。

    太上皇口谕:荣国子孙年仅八岁,却能自行克服从武之苦,开筋、锻身,还自行筹措从武之资,殊为难得可贵。《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荣国子孙能以此为本,朕心甚慰。

    然,事有轻重之分,亦有缓急之别。荣国孙年纪过幼,若急于考封,必然有损筋骨根基,于武道之途不利焉,朕心实不忍也。

    故,特准其暂缓考封三项,准其成长,待其升伯爵位时,再一并考之。

    此乃特例,朝野若有异议,朕准其上书于朕,朕可亲自辩解之。”

    不提贾环感激涕零下拜叩首,只看一旁的保龄侯史鼐,一脸被狗侵犯后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有多震撼,有多纠结了。

    太上皇,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

    又和梁公公说了几句话,贾环知道了他的大名叫梁九功,年逾百岁,曾侍奉过太祖高皇帝和圣祖太上皇两代皇帝。

    还知道他和荣宁二公都是交情很铁的铁磁……

    最后,梁九功将一块玉佩送给了贾环,告诉他,是代太上皇所赠。

    日后年节时分,可持此玉佩,直接前往龙首宫拜会云云。

    最后,浑浑噩噩的贾环,告别了梁九功和更加浑浑噩噩的史鼐后,出了宗人府。

    背后,还背着一个包裹,里面是他日后的行头。

    蟒袍,玉带,紫金冠。

    这已然是一等伯的行头了。

    在付鼐和胡老八的护卫下,晕晕乎乎的贾环返回了荣国府。

    荣庆堂内,齐聚一堂等候消息的贾母等人,看着贾环展开的大红蟒袍,也有些晕乎了。

    再看着太上皇赐给贾环的那块明黄色的玉佩,就更加晕乎了。

    “阿弥陀佛,当真是皇恩浩荡啊!”

    贾母满脸感慨的朝东方稽首拜了拜,而一旁处,邢王夫人脸上的酸味简直没法掩饰了。

    太上皇御赐蟒袍玉带,这说明什么?

    说明贾环虽然只是一等子,但其实已经开始享受一等伯的政治待遇了。

    除了每年那百十两银子的俸禄差价外,别的还差什么?

    看着满脸骄傲看着他的贾母,贾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道:“老祖宗,这和孙儿没什么相干,孙儿小小人儿,能有什么本事?不过是太上皇看在咱们贾家祖宗的面子上,爱屋及乌厚爱于孙儿罢了。说到底,孙儿最大的幸运,还是有一个好祖宗的缘故。”

    贾母闻言,哑然一笑,道:“难得你现在还这么清醒,环哥儿,你看,现在你的愿望也差不多实现了,蟒袍玉带也有了,你还要去庄子上苦哈哈的练武吗?”

    贾环笑道:“老祖宗,正如孙儿所言,这些东西,与其说是赏给孙儿的,不如说是赏给咱们整个贾家的。孙儿可不敢厚颜,贪祖宗之功。所以,孙儿还是得踏踏实实的去习武,总有一日,孙儿要让这蟒袍玉带,变的名副其实。否则,孙儿就是给祖宗蒙羞了。”

    “好!”

    贾母闻言,一拍软榻,唬了一旁邢王二夫人一跳,她高声道:“环哥儿,你是懂事的,也是有志气的。既然你一心从武,那你就尽管放手去庄子上练好了。家里不用你操心,谁要敢翻浪不懂事,谁要敢跟你做耗,你只管打发人来言语我一声,我这个老婆子亲自替你出面。我倒要看看,谁敢扯你的后腿!”

    说罢,她凌厉的眼神从邢王夫人身上扫过,最后停留在王熙凤身上。

    三人被贾母看的极为不安,原本心里盘算了很多的小九九顿时偃旗息鼓了。

    王熙凤赔笑道:“老祖宗说哪里的话,老三……三弟如今都是咱们贾族的族长了,身上又袭了亲贵武爵,还这般有志气。我们这些亲人,替他高兴都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扯他后腿?老祖宗您放心,谁要是敢阻拦三弟上进,您就是不说,我这个当二嫂的也不会答应!您忘了,当初先大老爷想要拿三弟做筏子,还是我这个小内贼偷偷给老祖宗您通风报信哩,三弟前些日子还专程给我道谢呢!”

    要不说,贾母众多儿媳孙媳中最喜欢的就是王熙凤。

    没别的,就这一张巧嘴利口,还有勇于拿自己奉献让众人取乐的精神,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除了邢夫人一双眼睛刀子似的往王熙凤身上插外,其他人无不捧腹大笑。

    可是对于邢夫人的刀子眼,王熙凤鸟都不鸟她一眼,只是笑吟吟的看着贾环乐。

    贾母也乐开怀,对王熙凤笑道:“可不就是这样?这样才好,只有家和,方能万事兴旺。环哥儿得着好了,你们不都跟着沾光?你还小,不知前事,你问问二太太,她当年小时候是见识过我贾家是什么样子的。先荣国公还在的那会儿,满神京城里瞧瞧,整条公侯街看看,谁家能与我贾家比肩?

    缘何如此?还不是因为先荣国公乃是亲贵第一,军中第一的武人!那个时候,贾家族里也不像今天这般,有那么多破落户,只靠着咱们府上过活。那时,谁不卖我贾家一个面子?只要姓贾,只要愿意做事,就没有活不好的。”

    王熙凤配合着畅想了番,感慨道:“那真是好日子,好风光啊!如今看我们家贾琏是没指望了,他也就能守着咱们这个家业,勉强度日。所以说,还是老祖宗英明,咱们这一大家子,可不都指着三弟了?”

    一旁处,李纨和鸳鸯两人也配合着王熙凤夸了贾环几句,一个说日后贾兰也要靠贾环这个三叔多提点提点才是,一个说都是老太太和先荣国老祖调理人才调理的好,还大胆的开玩笑说,以前贾环多惹人厌啊,到哪里哪里鸡飞狗跳的。

    可自从荣国老祖在梦里相救,并且教诲了番后,贾环立马就变了个人,大方得体,笑的阳光灿烂。

    后又经老祖宗调理后,哎呀,那就更不得了了!

    如今居然连蟒袍玉带都穿上了,成为贾母众孙辈第一出息的人了。

    几人玩笑着,将贾母逗的合不拢嘴。

    忽然,贾母余光看到了右侧处低垂着脑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