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醉迷红楼 >

第521章

醉迷红楼-第521章

小说: 醉迷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武道”二字,就让九成九的士兵都没了机会。

    这本就是现实……

    ……

    大秦军服统为黑色,且极为简洁干练,没有那么多花式去区分不同军区军种的兵。

    唯一不同的,就是在后背后心处,有一片白,上书各自所属军队的番号。

    比如说御林军的士兵,背后后心处就是“御林”二字。

    灞上军营的人,背后后心处,就是“灞上”二字。

    严格来说,在通体黑色的军服上涂一片白,是非常不合理的事。

    因为这样醒目的标志,极有利于敌人的射箭瞄准。

    但,大秦军方的意图正是如此。

    当一个士兵,以后背面对敌人时,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他在可耻的逃跑。

    这样的人,不配做老秦士卒,也不配活在世上……

    ……

    比武进展的如火如荼。

    守擂的人已经换了几波了,打的也愈发精彩激烈。

    大秦军中,藏龙卧虎,高人辈出,果不虚传。

    虽然到目前为止,上台之人武道最高者,也不过二品。

    但贾环目测之,这些人之所以没有进入更高的等级,不是因为他们根骨毅力差,而多半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从武之资,让他们买得足够的参药去固本培元。

    但就其武技而言,还是十分的高明娴熟的。

    这个东西做不得假,需要靠大量的演练和实战才能收获。

    而这正是贾环所匮乏的。

    因此他看得津津有味,感觉许多技巧都可圈可点,值得学习。

    不过,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贾环这等武人,看着一个个无名小卒却使得一手好武艺,觉得赏心悦目,兴致勃勃。

    可是对那些王公贵族,还有一些其他心底反感武道的人来说,这种节目就实在太过枯燥乏味了。

    看一群粗坯臭汉在石头台上打架,有什么劲?

    渐渐的,交头接耳的声音多了起来。

    有谈论经书的,有谈论诗词的,有谈论女人的,还有谈论未来该怎么办的。

    总不能让他们的孩子,也这般粗鄙吧,那怎么能行……

    上位正座,隆正帝眯起的细眸,不动声色的扫了一眼。

    薄薄的嘴角边,闪过一抹浓浓的讥讽笑意。

    却也不理会,一群国之蠹虫,迟早自亡……

    隆正帝的视野又转向了擂台。

    御林军、灞上军营和京营,三方人马轮番上阵,互不相让,气势高涨。

    呼喊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然而,五城兵马和蓝田大营两处,却始终没有什么动静。

    五城兵马司那点人马,本来就是来凑数的,没什么动静也就罢了,一窝怂货,谁也没指望过……

    可是蓝田大营处,也寂静无声,始终没有什么反应,就让人感到奇怪了。

    隆正帝坐于露台正上位,看了眼气息冰冷坐在下方的宁至,道:“宁爱卿,蓝田大营无勇士乎?

    朕尝闻言,论兵卒之不畏死者,大秦百万军,当属蓝田军最悍。

    今日为何毫无动静,欲藏拙耶?”

    宁至还是那张冰冻不化的脸,微微屈身前倾,沉声道:“陛下,蓝田兵卒,平日所练习者,皆是以命相搏的杀人之术,并无比试之法。”

    隆正帝闻言,面色一滞,心中虽然微怒,却也拿这种军头没什么好办法。

    大秦军方内部想要升官晋级,看的不是圣意如何,而是三个硬标准。

    第一,忠诚。

    第二,军功。

    第三,能为。

    这三个标准其实是相互交叉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忠诚,在基层时,就不会以命相搏,建立足够的军功。

    而如果没有带兵的能为,就无法建立更大的军功,那么也只能止步于基层个人勇武的阶段,不会升的太高。

    这三个硬标准中,和圣意的关系最大的,也只有忠诚。

    但无论是哪个皇帝,都不会随意否定一个将军的忠诚。

    尤其是这个将军,曾数度历经生死,为国效命。

    所以,隆正帝拿这个不给他面子的大将军,没什么好办法。

    当然,并不是说隆正帝不能制约宁至。

    一般而言,如果皇帝对某一个将军不满,他首先,会跟军机阁打招呼,由军机阁自己来处置。

    调到远方任职,眼不见心为净。

    如果军机阁的处置令皇帝不满意,严厉一些的旨意就会下来。

    或贬官,或再调的远一些。

    如果军机阁的处置依旧令皇帝不满意,这个时候,兰台寺就可以出动了。

    无数的奏折先淹没过来,各种或真或假的罪名往人身上套。

    而后皇帝龙颜震怒,便会责令三司会审,即刑部、大理寺、兰台寺三方共同审理。

    结局通常会很惨……

    但这种情况非常少,很少动用,大秦百年来,也就那么一二例。

    因为若是将军真有罪,军机阁自然会以军法严厉处置。

    而若仅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行此等手段,难免会寒了军心。

    当然,一般而言,只要有些情商的臣子,都会尽力避免在细节小事上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

    可是宁至显然不是这种人。

    他几乎和所有人都合不来群。

    虽然他也是所谓的荣国一脉,可就隆正帝所知,除了近几年宁至的儿子跟贾环联系上外,往前三十年来,宁家连年礼都没往贾府送过……

    而与牛继宗、温严正等人的关系,也十分僵硬。

    蓝田大营这些年一直都在被打压削弱……

    牛继宗甚至请过旨意,请调宁至到九边苦寒之地去带兵,但没有被允许。

    这也是宁至能始终掌控蓝田大营的重要原因之一……

    念及此,隆正帝有些郁闷的看了眼无动于衷的宁至。

    为什么不得不用的人,都不好用……

    不过,心里也放下了块石头。

    显然,这样的人,几乎不可能会成为乱党。

    因为他没这个条件,许多事,没人配合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而即使论军力,蓝田大营也远不及灞上大营。

    可是,如果不是宁至,又会是谁呢?

    借啜饮茶水之机,隆正帝细眸又看向了牛继宗……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零六章 找死!

    神京城,荣国府。

    荣庆堂东暖阁。

    贾母坐在一面炕上,面色木然,透过玻璃窗几,出神的望着外面月色洒满的地面。

    很罕见的是,鸳鸯不在屋内……

    “唉!”

    长叹息一声,贾母的面色渐变,似悲似怨,有无穷的憎恨,又生无边的恐惧。

    三十年了……

    为了维护这个家,她眼睁睁的看着长子一步步堕落,看着二子成了书呆子,看着两府一地鸡毛的烂事……

    她从不说话,因为她只求平安。

    可是……

    终究还是难得平安。

    她没有想到,即使没有她,先荣国还是显灵,亲自挑选了一个子孙教化……

    念及此,贾母眼神中浮现了抹犹豫,似有难解之事。

    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一咬牙,站起身,走到后面高如一面墙的柜子前。

    打开最里面的那扇柜门,将一摞摞衣服取出,然后再往里,她将手伸到隔板下面,似是抓住了什么,手臂用力,转动了半圈……

    “吱……嘎!”

    柜内发出了声,久未打开的门,初次被打开时的刺耳摩擦声。

    柜子的里面靠墙一面,出现了一个不大的暗格。

    暗格内,有一卷轴。

    卷轴边,则是一封信封。

    贾母的眼睛渐渐湿润了,她颤着手,先慢慢的捧出了卷轴。

    在屋子里玻璃油灯的照耀下,缓缓展开。

    这是一副画。

    画纸上,画着一副《寒山折梅图》……

    这种画,贾环见过两次。

    一次,是在龙首宫,为太上皇和赢杏儿所作。

    还有一次,则是在龙城大宰桑帐中的地窖内。

    不过,如果贾环此刻在此,看到贾母手中的这幅《寒山折梅图》,那么他一定会发现,这幅图,与曾经看过的那两幅图,微有不同……

    贾母用一双颤抖的手,轻轻的抚过画面,泪水模糊了双眼……

    似乎过了好久,贾母又轻轻的将画卷了起来,收好,放回了原位……

    然后,她的手颤的更厉害了。

    双手缓缓的,缓缓的探向了里面的那封信。

    却显得极为犹豫。

    似极想拿起,却又似极恐惧,不敢拿起……

    仿佛,这封信中藏着一头洪荒凶兽一般。

    只要打开,就会吞没了她,吞没了整个贾家。

    贾母面上已是老泪纵横,她鼓足了勇气,终于,将那封信缓缓拿起,拿出了暗格。

    烛火的光芒,一瞬间笼罩在了信封上……

    入目处,却是一片触目惊心的暗红。

    一股陈旧的血腥味,铺面而来!

    “呜呜……”

    贾母似乎已经悲痛的无法自己,哭出声来。

    “老爷啊……”

    ……

    铁网山行营。

    擂台上,兵卒们都已经退下了。

    不管那些士卒的武技多么娴熟,平日里训练多么刻苦,但是受限于功法和从武之资,他们中能有几个二品武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但是武勋子弟中,超过三品的,都大有人在。

    不过,并没有人鸣什么不平,因为至少朝廷给了所有人一个相对公正的平台。

    能者上,败者下。

    没有因为身份和地位的原因,将普通士卒摒弃在外。

    而是凭真实能力去较量淘汰。

    因此,即使是输了的人,也都心服口服。

    下台后哈哈一笑,继续兴致高涨的观看擂台上愈发精彩的对抗。

    他们期待有一天,能够在战场上立下足够的军功,得以封爵。

    纵然他们这一代已经失去了大发展的希望,但只要持之以恒,他们相信,有朝一日,他们的子孙也能像今天擂台上的衙内们这般威武。

    士卒们并不嫉妒仇恨这些衙内,因为这些衙内们能有今天,是他们的祖宗用命换来的。

    大丈夫纵横天下,厮杀疆场,所为者何?

    无非就是封妻荫子罢。

    子孙承蒙祖荫,何错之有?

    更何况,从武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每一个能够将他们赶下来的人,习武所受到的痛苦,也必定比他们多许多。

    所以,看着擂台上正在激烈对战的衙内们,这些士卒们的眼中,只有羡慕、钦佩和炙热的希望。

    此刻在擂台上守擂的人,是韩让。

    韩德功执掌京营的时间毕竟还短,就底蕴而言,如今的京营也远不如御林军和灞上军营。

    几个回合后,京营就败北了。

    但京营内部的将领兵卒们又不甘心,于是,就将“少帅”请出。

    以韩让如今五品的武道修为,再加上勤修不辍的定军枪法,寻常士卒间,绝无敌手。

    而成年将领中,纵然有能胜于他者,也必然年长一辈于他,又怎好上台以大欺小?

    胜之不武。

    因此,当韩让将普通士卒清场成为擂主后,比武终于迎来了今天的重头戏。

    第一个上场挑战韩让的衙内,是李芳。

    其父为武田侯府现袭三等子李定,任天府军团都指挥使一职,手握两万五千雄兵,镇守一方。

    实权亲贵武勋出身,再加上极为出色的根骨,使得李芳有了绝大多数人所没有的从武基础。

    不仅如此,由于蜀中多名山,名山多武林,得益于出身之故,李芳除了修行自家家传武学外,还多拜名师。

    比如说,青城山的一代武宗玄空真人。

    再比如说,唐门……

    种种优越的从武条件相合,使得李芳年不过十七,已经是五品高手,胜过其父了。

    也正因此,才使得李芳极为骄傲。

    同辈之人,除了傅安之外,目无余子。

    尽管他早就听说过贾环的种种传闻,还有人传说贾环是什么七品以上的大高手。

    但对于这种说法,李芳从来都是嗤之以鼻。

    如果说贾环从娘胎里开始练,而贾家先祖还都在世的话,李芳或许还有可能相信这句话。

    可是他却调查过,贾环在八岁以前,只是一个病恹恹的庶孽。

    因此,李芳以为,贾环的种种传说,不过是荣国一脉的大佬们,故意传出来替他扬名的。

    毕竟,荣国一系确实需要一个旗帜来聚拢一下涣散的人心。

    明白归明白,但李芳却极瞧不起这种做法。

    骄傲的年轻人,对于名气比他大的同龄人本就不服气,再加上得知最宠爱他的姑姑,因为贾环逼迫恐吓的缘故,被休回家,更被李芳视为奇耻大辱。

    从昨日归家后他就对贾环大骂不已,一直到今天早上被牛奔撞到,发生冲突后,还把牛奔几人打了一顿。

    尽管后来贾环带了几百号“马仔”,也把他们痛揍了一回。

    可李芳心里却并不服,因为他认为贾环等人不过是以多欺少……

    平均四五个打一个,胜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所以,趁这个擂台之机,他想找回场子。

    李芳的确有骄傲的本钱,一柄剑使得出神入化。

    剑招华丽,如繁花似锦。

    在熊熊篝火的照耀下,剑花如雪浪一般,朝韩让攻去。

    这般威势,别说大部分兵卒,就连许多本极不耐烦的王公大臣,见到如此好看的剑舞,都纷纷叫起好来……

    只可惜,李芳面对的,是一个上过沙场、经过大战,甚至围剿过武宗的“老手”。

    韩让与李芳不同,李芳虽然也有拜师武宗,可是,极为自负的李芳,不止拜过一个老师。

    师出多门,实乃武学大忌。

    纵然学的磅礴复杂,却也会使得师父们有意见,不会将真正的武道传授。

    但韩让却始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