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狼烟 >

第20章

汉末狼烟-第20章

小说: 汉末狼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拂所言一般,咱们到时候再见招拆招就是。”

    看到何进为了顾虑袁绍等人的想法而否决这个提议,许攸也只能叹息一声道:“既然如此,倒是攸刚才失言了,我先自罚一杯给诸位赔个不是,来来来,咱们接着喝酒。”

 第30章 洛阳朝会

    光和七年,五月二十八日,皇宫之中。

    汉帝刘宏对于政务方面的事情并不感兴趣,所以平日里很少举行朝会,不过张让等人为了帮赵弘达成目的,所以便劝说赵弘举行此次朝会,然后才能在朝会之上进行商议。

    刘宏平日里都是躲在后宫之中玩乐,所以朝中百官很少能够见到他露面,此次举行朝会,众官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倒是热火朝天,可惜刘宏却是兴致缺缺,只想着尽快万事,完后返回后宫之中继续享乐。

    一直到朝中百官说的差不多了,张让这才对着刘宏跪倒在地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让,张常侍所奏何事啊?”刘宏心不在焉之下还以为此处是在后宫之中,所以一开口就准备喊让父。不过好在反应及时,喊到一半又改口喊成了张常侍。

    “陛下,前些日子臣出宫之时,恰好遇到一个人,此人原本是颍川郡黄巾头领赵弘麾下,因为赵弘想要投降朝廷,不过皇甫将军却执意不肯受降。万般无奈之下,赵弘这才命其麾下周仓前来洛阳城,希望能够代表他投降朝廷。”

    略一停顿之后,张让继续道:“臣就想着,赵弘此人虽然曾经是黄巾贼酋,不过念在此人一心想要改过的份上,或许陛下仁慈能够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大将军何进今日同样是在朝会之上,听到张让说完这些,何进心中冷笑一声却是没有立即接口。

    种拂昨天送到的消息说的很清楚,赵弘在颍川郡抓了张奉,所以张让才不得不答应协助赵弘脱罪。至于张让口中说自己偶遇赵弘麾下周仓,何进自然是不肯相信的。

    一个黄巾军小头领而已,刘宏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不过既然张让开了口,刘宏下意识便准备答应下来。

    不过就在刘宏尚未开口之时,太尉邓盛却是勃然大怒道:“简直荒唐!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普通百姓只要是胆敢参与黄巾逆贼叛乱,抓到之后自然是定斩不饶!这赵弘是何许人也?居然能够有面子让张常侍开口替他求情?”

    作为朝中元老之一,太尉邓盛一直都对于张让赵忠等人看不惯,不过除此之外,邓盛跟何进等人的关系同样不好。像邓盛这般并不依附宦官或者外戚的官员,一般都是朝中清流党。

    对于黄巾逆贼的处置,邓盛跟朱儁等人的看法一致,同样是认为但凡抓到之后必须要处死。

    邓盛虽然不知道张奉的事情,不过看到张让居然替一个黄巾贼开口求情,很容易就猜到肯定是他收了贿赂。对于张让这等拿人钱财替人办事的做法,邓盛却是根本就看不下去,所以这才开口就把矛头对准他。

    张让原本是在提防何进给自己使绊子,结果没想到何进还没开口,邓盛却是第一个跳了出来。

    看到怒气冲冲的邓盛,张让心中恨的直咬牙,不过口中却是故作冷静尖声道:“黄巾逆贼自然是死有余辜,不过这些逆贼曾经也都是朝廷治下百姓,更何况还有一些人完全是被黄巾逆贼携裹加入其中,这并非是他们本身想要参与叛乱。”

    “朝廷以仁孝治天下,如果这些黄巾逆贼之中确实有人想要改过自新,我们自然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否则那些黄巾贼人人自危,此次大乱要等到何时才能平息?”

    不等邓盛开口,尚书令杨赐同样是怒声道:“张常侍这话的意思是,那些黄巾逆贼参与叛乱之后我们不但不能加以处罚,反而还要免去他们的罪责,然后再嘉奖一番以示鼓励?”

    张让却是根本不理会邓盛和杨赐,反而是对着刘宏继续道:“陛下,臣以为黄巾乱贼也不全是穷凶恶极之人,如果这其中确实有些无辜百姓想要改过自新,朝廷自然要赦免他们的罪责,如此一来也能显得陛下仁慈啊。”

    邓盛怒声道:“张常侍何必说的这么光明正大?天底下黄巾逆贼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为何不见张常侍给其他的黄巾贼说情,反而一定要帮助这个赵弘?难不成这其中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隐情?或者是说张常侍收了什么孝敬?”

    张让原本是跪在刘宏面前,不过听到邓盛此话之后立即猛一起身,然后指着邓盛尖声道:“太尉大人可不要血口喷人,你说我收了贿赂可有证据在?要是没有的话还请太尉大人自重!”

    周仓一行只有三人,而且全部都被张让给安排在张福贵府上,以邓盛的手段自然不可能找到证据,所以张让说起这些话倒也有恃无恐。

    邓盛开口道:“证据我确实没有,不过本官好奇的是,张常侍为何只替这个赵弘开口求情?”

    张让冷笑道:“因为本官出宫之时恰好遇到了赵弘派来洛阳城想要投降朝廷的手下,所以自然就想着帮上一把。”

    杨赐同样冷声道:“张常侍说恰好遇到了赵弘的手下,难道不觉得这事儿有些过于凑巧了么?”

    张让开口道:“黄巾乱贼之中想要投降朝廷的不计其数,本官在洛阳城之中遇到其中一个又有好稀奇的?”

    刘宏已经被张让和邓盛的争执给吵得有些迷糊了,看到邓盛还要开口便摆了摆手示意他先不要说话,然后说着:“太尉的意思是,无论如何那些参与叛乱的黄巾乱贼都不能饶恕,而张常侍却觉得,朝廷还是可以给那些想要改过自新的乱贼一个机会?是不是这样?”

    邓盛对着刘宏略一躬身道:“正是如此陛下,臣以为黄巾乱贼之所以能够举事成功,说到底还是朝廷对于他们的责罚不够重,所以张角逆贼登高一呼,才会有这么多的普通百姓前去应和。”

    “现如今贼势已起,而且朝廷同样派出数路大军前去征讨。如果这个时候赦免那些参与叛乱的黄巾贼,其余乱贼也会有样学样,然后等到朝廷大军退去之后再生反复!所以臣还是觉得,此例断不可开!”

    黄巾之乱之所以爆发,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天下豪族土地兼并,再加上天灾人祸不断,普通百姓连活命的口粮都没有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云集在张角麾下。

    只是邓盛万万不敢如此开口,毕竟刘宏乃是当朝皇帝,如果这样直接说出来岂不是打脸刘宏,说他这个皇帝没当好?

    退一步说,邓盛自己的家族同样是天下豪族之一,除了在弘农老家之外,当年他担任刺史的并州同样是有着不少田产,如果直说出来,等于是把自己也拖下水了。

    看到刘宏将目光转向自己,张让同样是略一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朝廷以仁孝治天下,如果不给那些一心想要改过的乱贼一个机会,天下乱贼都知道投降必死,他们一定会全力死战下去。”

    “如此一来朝廷大军想要彻底平定他们,只怕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为了天下百姓朝廷大局着想,剿灭黄巾乱贼还是双管齐下最好,一方面派出大军全力征讨,另一方面又赦免一些真心改过之人,唯有如此才能尽快平定叛乱啊。”

    对于刘宏来说,赦免不赦免这些黄巾乱贼问题都不大,刘宏心中只想着尽快平定叛乱,然后安心当自己的太平天子。而张让久在后宫,自然是对于刘宏心中所想了解甚多,所以最后才会说出剿抚并用能够尽快平定叛乱的话来。

    刘宏本心是比较倾向于张让的说法,不过看到邓盛和杨赐这等朝廷重臣全都极力反对,同样是有些拿捏不定起来。

    看到何进好像一直没有开口,刘宏便说着:“朕以为几位卿家说的都有道理,大将军以为此事却该如何处置啊?”

    因为何皇后的缘故,刘宏对于何进还是比较放心的,所以这才在黄巾之乱爆发后让他出任大将军。而眼下张让跟邓盛等人争执的事情,说到底也是事关黄巾之乱,刘宏想要听听何进的建议倒也完全说得过去。

    看到刘宏征求何进的意见,张让心中暗道一声不好,何屠户一直都深恨自己,这次当然也不会让自己遂愿,看来想要完成赵弘的任务,还要另想办法了。

    不过出乎张让意料的是,何进听到刘宏点名自己之后便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对付黄巾乱贼应该张弛有度,朝廷派出数路大军进行征讨,这已经显示出朝廷威严。不过想要尽快平定叛乱的话,确实如同张常侍所言,还是要剿抚并用才是最好的方法!”

    昨夜在府中宴会之时,何进确实是把许攸的建议给否了。不过此时无论是许攸还是袁绍等人都不够资格前来参与朝会,所以想起昨夜许攸的建议之后,何进最后还是决定试着跟张让等人修复一下关系,所以此时才会出言相帮。

    听到何进居然在帮自己说话,张让有些不相信的朝着何进所在的方向看了过去,而何进却只是为不可查的对着他略一点头。

    刘宏本来还有些拿不定主意,不过此时看到何进跟张让都同意招降,于是便开口道:“既然如此,朕就答应这贼酋赵弘的投诚了!”

 第31章 雁门太守

    不等邓盛和杨赐再次开口,张让立即跪倒在地恭声道:“陛下圣明!”

    刘宏本来以为这事儿到此就算是结束了,不过张让心中却是有些犹豫起来。

    按照他跟赵弘的协议,除了让朝廷接受投降之外,还要想办法保举赵弘为一方太守,毕竟那么多真金白银可不是白收的。但是眼下说服朝廷接受赵弘等人投降都比较困难,更何况还想要给赵弘保护一方太守?

    看到张让跪倒谢恩之后半晌无话,刘宏疑惑道:“怎么?张常侍还有事情?”

    张让硬着头皮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赵弘极其麾下乱军毕竟都是黄巾贼出身,就算是朝廷接受他们投降,可万一他们归降之后又生出反复之心却该如何?”

    邓盛和杨赐等人冷眼旁观,不过刘宏却是不厌其烦的开口道:“那依张常侍的看法,这赵弘等人投降之后却该如何处置啊?”

    张让道:“陛下,想要保证赵弘他们不再生出反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此人及其麾下的乱军全部安排在一起,然后再想办法让他们都明白朝廷法度,最好是将他们全部纳入朝廷治下,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他们归降之后不再继续叛乱啊。”

    刘宏迷惑道:“张常侍此话何解啊?赵弘等人随时乱贼,不过一旦他们归降之后,自然是全部归于朝廷治下。”

    太尉邓盛冷声道:“陛下,张常侍的意思是,等到赵弘极其麾下一众乱贼归顺之后,朝廷最好再给贼酋赵弘封个官,如此一来赵弘感念朝廷大恩,自然就会不再生出反复之心。”

    事情发展到现在,邓盛已经是彻底想明白了,肯定是赵弘想办法贿赂了张让,并且极有可能拿住了张让的什么把柄,如此一来才会让张让这么卖力替他说话。

    邓盛话音方落,杨赐便怒声道:“陛下!黄巾乱贼杀无赦,这是朝廷早就定下的法度。如今为了尽快平定黄巾之乱而接受赵弘等人的归降,这倒也勉强能够说得过去。不过接受他们归降之后还要给乱贼封官,请恕老臣绝不同意这个做法!”

    看到杨赐态度坚决,刘宏也不好直说到底允不允了,转念一想这才对着张让开口道:“如果朝廷答应给赵弘封官,张常侍以为该封何职才算是合适啊?”

    张让小心翼翼的开口道:“赵弘此人一旦归降,就等于是在黄巾逆贼之中竖起了一个典范。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就表示赵弘促成了将来无数的黄巾乱贼为了活命而投降朝廷,此等功劳,下官以为至少封个一方太守应该可以了。”

    邓盛本来以为张让最多开口说封个县令而已,此时听到张让说完这些已经是不再冷笑而是凉笑了。

    除了邓盛等人之外,场中其余众官同样是被张让这句话给吓得不轻。

    最终还是大司徒高第摇了摇头道:“陛下,说到底赵弘等人不过是乱贼出身,而朝廷选官自有其法度在。如果真给赵弘封了太守,老臣以为至少会引起种种不便。”

    “朝廷官员升迁需要考核政绩,有些官员可能为官数年也只是一方县令县尉等职,而赵弘此人一投降就被封为太守,这岂不是让朝廷之中大部分官员心中不满?至于其二,如果朝廷给赵弘封了太守,那将来再有黄巾乱贼选择归降,难道朝廷把他们全部封为太守或者州刺史不成?所以老臣以为,张常侍所言实在是荒唐!”

    听到高第说完这些,场中百官立时就有不少人附议。这些普通官员的想法其实都跟高第差不多,接受赵弘等人投降,不过是给一群黄巾贼一条活路而已。

    而张让建议给赵弘封太守,这就是实实在在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朝廷官位就这么多,多一个赵弘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将来那些投降的黄巾贼也会封官,如此一来岂不是朝廷本身的官员就会缺少很多升迁的机会?

    好在张让对于阴谋诡计这些事情还是在行的,看到朝中不少官员反对之后立即反驳道:“诸位想必是有些误解了,赵弘之所以能够被封为太守,主要是他促成了将来许多黄巾乱贼的归降,这件事情只是特例而已。所以除了赵弘之外,将来就算是再有黄巾贼归降,也不可能再给他们封赏太守这等高官了。”

    听到张让的辩解,杨赐却是根本不理会他,反而直接对着刘宏开口道:“陛下,臣以为给贼酋赵弘封太守之事绝不可行!一个太守之位事小,可乱了朝廷法度才是大事!还请陛下三思!”

    刘宏自己同样是觉得封个太守有些太重了,但是他又不想直接驳了张让的面子,所以略作思索之后这才开口道:“太守主掌一郡文武事,对于赵弘这等刚刚投降的乱贼来说确实有些封赏过重了,要不就封他个县令如何?”

    张让现在也开始有些着急了,原本以为轻轻松松就能办到的事情,结果自己最大的威胁何进根本没开口,反倒是朝中百官居然大半都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