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狼烟 >

第40章

汉末狼烟-第40章

小说: 汉末狼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范本来是想要反驳一番的,不过一想到刘宏在后宫之中的种种作为,最终还是叹息道:“皇子辩今年已经七八岁了,而且皇子协同样已经两三岁,就算今上有什么不测。在大将军的主持之下,皇长子登基继任已经是可以确定的事情了。”

    “何进虽然有不少毛病,不过他到底还是皇长子的亲舅舅,一旦皇子辩登基之后,有了何进从中支持,再加上朝中百官一起努力,朝廷自然会向着好的一面发展。”

    后汉皇帝有不少都是年纪轻轻就直接过世了,作为皇族之一,刘范其实对于汉帝刘宏同样心中有些不满。

    不过他这些不满,说到底更像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至少刘范心中从来没有想着朝廷会向不好的一面发展。

    看到自己长子和三子之间的争执,刘焉对着刘范冷哼道:“你的想法虽然不错,可惜却是有些想当然了!今上种种作为,已经是大失民心,否则张角老道登高一呼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响应?”

    “除了今上本人之外,朝中权柄都被何进和张让等人把持,这些朝廷官员心中只想着如何讨好张让或者何进,然后给自己加官进爵,他们心中还有今上这个皇帝么?”

    刘范可不像他四弟刘璋这么软弱,所以听到刘焉的斥责之后并未立即服软,而是继续辩驳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张让何进手中权柄再大,那也是今上给到他们的。所以只要今上还在位,孩儿就觉得这朝廷乱不起来!”

    “说句大不敬的话,就算是今上遭遇什么不测,等到将来皇子辩继位之后,有了大将军何进再加上何皇后的辅助,同样能有机会整顿朝廷!”

    刘焉摇了摇头不再继续跟他谈论这个话题,反而话锋一转说道:“前些日子,陛下在朝会之上正式答应让赵弘以雁门郡太守的身份兼任护乌桓校尉,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刘范思索片刻道:“孩儿觉得这事好事啊,南附乌桓本来就情况复杂,朝廷方面能够任命赵弘为护乌桓校尉,对于平定朝廷北疆还是有着不少作用的。”

    刘焉道:“有好处当然是肯定的,不过除此之外,你就没看出点别的什么来?”

    刘范沉声道:“父亲大人是说,兼任了护乌桓校尉之后,这赵弘手中可能会权柄过重?”

    刘焉冷笑道:“天底下那么多郡守县令,权柄过重的又岂止赵弘一个?为父只是要你看的更深一点!等到这黄巾之乱平定之后,地方上各郡国兵战斗力都极为不弱,反倒是朝廷手中根本没有了真正的大军!”

    “届时外强于内,你觉得那些郡守县令还能老老实实听从朝廷的诏令么?若是那时今上再忽然遭逢不测,而两位皇子则尚未长成,一旦皇子辩登基之后朝政大权尽归于何进,你觉得张让赵忠等人肯答应这一点?如果他们不肯答应的话,届时朝廷方面会有什么变故?”

    刘范一开始只觉得自己三弟刘瑁的话对于朝廷有些不敬,不过此时听到父亲刘焉说完这些,浑身上下顿时一激灵。

    自从后汉建国之后,朝廷一直都是各处郡守县令领兵,不过前些年朝廷吏治清明,郡国兵的主要用处实际上就是对付一些山贼土匪。像洛阳城这等京畿重地,山贼土匪根本就不敢闹腾。所以河南尹跟洛阳城之中的大军,其实都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

    而此次黄巾之乱,朝廷方面主要是从朝廷大军之中征调一部分,在协同当地的郡国兵进行平叛。这主要是出于后勤以及平叛速度考虑,毕竟直接调用当地郡国兵才会更加便捷一些。

    可是朝廷这个举措,同样是引发了刘焉刚才所言,那就是等到黄巾之乱平定之后,各地郡国兵的战斗力会完全高于朝廷本身。而天下各地的太守县令甚至州刺史一旦掌握这等大军之后,他们还能继续像以前那样对于朝廷忠心耿耿?

    刘范虽然为人比较刚直,不过他也不是傻瓜。一开始只是没有老狐狸刘焉看的透彻而已,不过被刘焉这么一提醒之后,刘范同样是觉得整个朝廷有些江河日下了。

    沉思良久之后,刘范这才叹息一声道:“父亲大人所言极是,一旦朝廷平定黄巾之乱以后。如果今上还能春秋鼎盛,或者还能慢慢压制各地郡守或者刺史的实力,不过今上若是真的遭遇什么不测,朝廷方面确实会变得极为艰难起来。”

    看到刘焉刚才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刘范继续道:“既然父亲大人已经看出了这一点,那我们为何不向今上禀报一番?然后让朝廷方面早作准备。”

    刘焉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缓缓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然后盯着刘范道:“如果我们向今上禀报这个问题,你觉得今上会不会听从为父的建议?就算是今上听从了,他真的能够彻底压服天下那么多地方势力?或者说,他还有时间去压服他们么?”

    刘宏十一岁登基,到光和七年已经是过去了十六个年头,也就是说他实际上才二十七岁而已。不过刘宏整日里流连后宫,身体素质已经是完全到了四五十岁一般,刘焉觉得就算自己都比他身体好。

    朝廷形势如此严峻,而刘宏本人却仍是躲在后宫之中继续安心享乐毫无节制,所以刘焉根本就不看好朝廷的后路。

    听到刘焉这一连几个提问,刘范神色痛苦的摇头道:“不能。”

    从内心深处来说,刘范自然也希望刘宏能够振作起来,然后力挽狂澜。可惜从实际情况来看,刘范很清楚自己父亲所言才是实话,就算刘宏有心整顿这些,他也未必能够办得到了。

    看到刘焉和刘范一时沉默下来,刘璋这才小心翼翼的开口道:“那依父亲大人之见,我们该怎么办?”

    刘焉在书房之中来来回回走了许久,然后才沉声道:“为父准备建议朝廷恢复州牧制度,然后再自请代替朝廷牧守一方!”

    听到刘焉此话一出口,刘范和刘瑁立即神色一紧,就算是开口提问的刘璋,反应过来之后同样是大吃一惊。

    后汉建国之后一直施行郡县制,各处郡太守都由朝廷方面进行委任。而刘焉口中的州牧制度,实际上就是在县令和郡守上面再多出来一级州牧。一旦实行这个制度之后,各处郡太守就无需再向朝廷方面进行负责,而是对于州牧进行负责。

    州牧制度其实早在前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先例,跟州牧相对比的是州刺史。不过州刺史只有监察一州的权利,就算是他们发现什么贪赃枉法的太守县令,也只能上报朝廷进行处置,并不能自行处置这些官员。

    从某个角度来说,州刺史其实跟御史大夫辖下的那些御史官员的职能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第62章 刘焉的雄心(二)

    在后汉朝廷最开始的时候,郡县制之下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行政区划,一州之地实际上只是州刺史的一个监察范围。

    但是州牧就完全不一样了,州牧乃是一州之地的最高长官,在自己辖地之中军政大权一把抓,而且州辖境之内的各郡太守,州牧同样有权进行委任。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弱化了郡太守和朝廷之间的联系,反而让地方州牧的全力愈发强大。

    汉朝之所以设置州牧一职,主要是出于地方安全考虑,比如幽州并州这等边疆之地,如果能够任命一名较为能干的大臣为州牧,对于整合一周之内的各种资源防备入侵自然极为有利。

    跟州刺史不同的是,州牧并不常置,而州刺史才是常置官员。所以在州牧制度刚开始施行的时候,一般都是由州刺史就任当地州牧,或者是由州刺史举荐一个人,然后递交朝廷进行审核,一旦过了审核之后,此人就会被任命为一方州牧。

    不过到了后汉中后期,皇帝同样是发现了州牧一职权柄过重,为了保证他们不生出什么反叛之心来,皇帝一般都会选用自己的心腹出任州牧一职,尤其是皇族出任州牧的例子最多。毕竟他们都是汉室宗亲,从忠心程度上来说,对于朝廷方面自然不小。

    刘焉自己身为宗正卿,而且同样是汉室宗亲之一,所以朝廷方面一旦答应施行州牧制度之后,刘焉还是很有把握能够说服汉帝刘宏封自己一方州牧的。

    看到刘焉似乎已经打定了注意,刘范苦笑道:“如果陛下真的答应重新实行州牧制度,不知父亲大人属意哪一州之地?”

    后汉朝廷一共十三州,再加上一个司隶校尉部还有一个西域都护府,不过西域都护府那边情况特殊,朝廷方面一般都是设置都护为最高长官,从来没有过设置州牧进行治理的先例。

    除此之外,司隶校尉部辖地西起右扶风,东至河南尹跟河内郡,长安和洛阳两座城池都属于司隶校尉部之中,所以司隶校尉部同样不会设置州牧进行治理。如此一来,就只剩下幽州、并州等其余十三个州了。

    听到刘范的询问,刘焉不答反问道:“以你们之见,如果为父自请牧守一方,何处才是最佳之地?”

    刘范思索片刻道:“豫州跟兖州等地靠近洛阳城,设置州牧进行治理的可能性不大,青州辖地不广,幽并凉等地又是地处边疆,如果父亲自请牧守一方,孩儿以为荆州最好!”

    刘焉道:“为何荆州最好?”

    刘范道:“黄巾之乱爆发之后,荆州方面并未遭受太大破坏,所以当地百姓生活尚可。除此之外,荆州北接豫州,西通益州,往东则是扬州等地,无论北上南下都是极为重要之地,所以孩儿觉得荆州牧乃是最好的选择。”

    听到刘范的回答,刘焉转而将目光看向刘瑁和刘璋两人,似乎想要听一听他们的选择。

    刘瑁沉声道:“荆州牧虽然确实不错,不过孩儿却以为未必就是最好的选择。”

    刘焉道:“说说你的理由。”

    刘瑁道:“诚如大哥刚刚所言,荆州乃是南北通行的重镇,而且当地百姓士族生活尚可,似这等战略要地,一旦朝廷答应实行州牧制度以后,肯定不止我们看到这一点,到时候竞争激烈之一,就算是父亲大人也未必就能谋取此地。”

    看到刘焉对自己略一点头表示认同,刘瑁接着道:“相对于荆州方面来说,孩儿其实觉得益州方面更为合适一些。”

    刘璋不解道:“益州偏远之地,而且蛮族众多,除了cd附近,南部地区更是不服王化者众,三哥怎么会想到那里去?”

    刘瑁冷声道:“谁说益州乃是偏远之地?蜀中乃天府之国,想当年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只是益州方面跟帝都通行不便,所以才会有人觉得益州偏远罢了。不过偏也有偏的好处,就像这次黄巾之乱规模这么大,而益州方面却是几乎没有遭受到什么冲击。”

    刘焉心中所想,乃是等到天下有变之时自己能够据守一方,若朝廷可辅则辅之,若不可辅则取而代之,最不济也能保全自身。

    益州方面跟中原地区交通多有不便,反过来说中原地区的军队想要攻打益州同样是极为不易。如果真的能够谋取益州牧之职,到时候整个益州上下全都要听从自己的号令,再加上益州的地形所限,完全可以达到据守一方的效果。

    可以说刘瑁这个想法,已经是跟刘焉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所以听到刘瑁说完这些,刘焉这才点头道:“不错,为父其实也是想着能够出任益州牧之职!”

    刘璋心中还是思索着益州和荆州的差别到底在哪,不过刘范已经是完全看出了自己父亲跟三弟的野心。刘焉想要牧守益州,说白了就是找个地方自己发展势力。

    刘范觉得自己乃是汉室宗亲,跟刘宏乃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为了朝廷利益考虑,自然是要想办法阻止父亲和三弟的想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两人都是自己的至亲之人,自己也不可能将他们的想法全部告诉朝廷和刘宏。

    看到长子刘范眉头深皱,刘焉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息道:“为父年少时候也曾跟你一样,一腔热血想要报效朝廷,可是你自己想一想看一看,现如今的朝廷,还值得我们继续搭上身家性命进行效力么?”

    刘范苦笑道:“重置州牧一事实在是影响太大,这其中牵扯到太多方面的利益,如果只有父亲自己开口,孩儿只怕朝廷方面一时未必就能答应下来啊。”

    刘焉冷笑道:“朝廷百官什么德行为父还能不知道?这事儿我已经跟何进简单接触过了,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想法,不过为父还是看出来他有些心动了。只要我们再加把劲联络上何进,再加上其余几个朝廷大臣,想要说服陛下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对于刘焉来说,早已经没了年少冲动的性子,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谋定而后动。

    之所以率先跟何进进行接触,主要是因为他乃是当朝大将军对于朝政影响较大。如果朝廷方面同意重置州牧,何进自己同样能够推荐人手出任一方州牧,这样一来就保证了何进的利益。

    除此之外,刘焉自己想要谋取益州牧这件事,同样需要何进从旁助力,否则一旦有了竞争对手的话,刘焉自己也不一定能够遂心了。

    刘璋疑惑道:“如果张让他们从中阻挠怎么办?”

    刘焉开口道:“张让此人在陛下身边搬弄是非的本事确实不小,不过重置州牧这件事情为父已经是心意已决!无论如何总要先试一试才行!”

    看到父亲和三弟都是已经打定主意,刘范苦笑一声不再继续开口。

    光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广宗城。

    广宗县属于巨鹿郡,而巨鹿郡则是张角的老家。自从黄巾起义大爆发之后,张角本人一直都在河北领导起义事务。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很多地方都是乡情浓厚,张角老道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就算是豫州和青州等地黄巾起义如火如荼的时候,张角仍是没有离开河北,而是一直都在巨鹿郡附近。

    汉帝刘宏征召天下兵马围剿黄巾,皇甫嵩和朱儁等人受命前去豫州和荆州平叛,而河北方面的战事则是交给了北中郎将卢植。

    卢植受命平叛的时候手底下总兵力约有六七万人,其中大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