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狼烟 >

第48章

汉末狼烟-第48章

小说: 汉末狼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张让赵忠等人是地位却不是这几名区区言官就能撼动的,在张让的示意之下,这些举报他的官员一个个都被打入廷尉署屈打成招,最后扛不住大牢里面的酷刑,干脆承认自己跟黄巾逆贼有所勾连,是故意陷害张让赵忠等人。

    听到张让要把卢植扔进廷尉署进行审查,杨赐大怒之下直接指着他的鼻子道:“卢将军到底有没有罪,朝廷方面最多将他调回洛阳城,然后跟左丰当面对质即可!你说卢将军有罪,那本官还说左丰是谎报军情呢!要不朝廷先把左丰打入廷尉署,然后看看他到底有没有谎报军情?”

    听到杨赐此言,左丰立即浑身一颤跪倒在地,然后对着刘宏开口道:“陛下!微臣此去河北视察战局,这一路上虽然风餐露宿却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到广宗城之后为了亲眼看一看城池防御,同样是不惜以身犯险去到城墙附近。”

    “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属实万万不敢有所欺瞒啊。若是陛下不相信,可以将跟随微臣一起出使的几名御林军护卫唤来一问即可,还请陛下千万不要将微臣打入廷尉署啊。”

    对于廷尉署衙门,后汉一朝根本就没有朝官不害怕的。只要进了廷尉署的大门,就算能够活着出来基本上也要丢了半条命进去,剩下的人大部分都是扛不住酷刑直接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左丰口中的御林军护卫,自然就是上次他出发前去广宗城之时,朝廷方面为了保证他的安全特意给他调派的十名护卫。这些护卫跟着左丰一来一回,已经基本上都被他彻底收买了,所以左丰根本不怕这些护卫不替自己说话。

 第74章 殿中争议(二)

    看到刘宏对于左丰的建议颇为意动,张让立即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左黄门所言极是啊。河北方面战况如何,就算是他自己看不出来,那些御林军之中的将士们都是行伍出身,肯定能够看出来到底如何。不如陛下就召他们上殿,然后一问便知。”

    御林军的职责是拱卫洛阳城守护皇宫,这是实打实的皇帝亲军。虽然洛阳城的羽林军实际上已经很多年没有历经战事了,不过刘宏对于他们还是颇为信任的。

    所以在张让和左丰的建议之下,刘宏立即将跟着左丰前去广宗城的护卫统领秦宗给召了过来。

    何进和邓盛等人虽然觉得那些御林军侍卫未必可信,不过皇帝刘宏却是对他们信任有加,所以这个时候同样是无法开口反驳,只能任由殿前武士前去下达诏令。

    片刻之后,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御林军统领秦宗,刘宏沉声道:“秦卿,此去广宗城虽然你的任务乃是护卫左黄门,不过河北战局到底如何想必你自己也是有所理解,朕今日召你前来不为别事,你就仔细说一说广宗城现在的情况到底如何!”

    秦宗抱拳道:“启禀陛下,末将和左黄门一起赶到广宗城的时候,张角和张梁所部黄巾逆贼已经全部都被朝廷官军围困于城中。而卢将军正催动大军继续包围全城,同时抓紧时间打造各种攻城器械。”

    刘宏不耐烦的摆手道:“不用说这么复杂,你就直接说,卢植到底有没有实力尽快攻破广宗城,然后将张角张梁这等逆贼全部绞杀干净!”

    秦宗开口道:“卢将军麾下尚有大军四五万人,而广宗城本身防御一般,以末将之见,卢将军确实有率领大军攻破广宗城的实力!”

    广宗城双方对峙,卢植现在确实有攻破城池的实力,他之所以迟迟不肯攻城,主要是想把广宗城之中的黄巾余孽全部一网打尽。可惜刘宏对于河北战局拖延已经是愈发不满,此时听到秦宗说卢植确实有些怠慢军情。

    立即怒声道:“朕就知道河北战事肯定不用拖这么久,卢植迟迟不肯率军攻城,其心可诛!来人啊,立即传朕旨意,将卢植押回洛阳城受审!”

    听到刘宏已经正式下诏将卢植押回洛阳城,杨赐立即跪倒在地道:“陛下!自从卢将军二月份率军平叛以来,在河北方面跟张角逆贼大小数十战,以老臣之见他是不可能有私心的。如果陛下觉得河北战事有些拖的太久,完全可以派人前去广宗城催促卢植开始攻城啊!”

    刘宏怒声道:“朕意已决!不必多言了。现在我们说说将卢植解职之后,河北军由谁继任主将之位?”

    张让给跪在地上的左丰使了个眼色,左丰会意。然后立即开口道:“陛下,微臣在广宗城视察的时候,河东太守董卓曾经力主请战,不过却被卢植给呵斥下去了。”

    “以微臣之见,董太守对于国家忠心耿耿,而且他本人又是武将出身,在凉州方面曾经多有战绩,此时用来接替河北军主将之位最为合适不过了。”

    将卢植押回洛阳城受审,这件事情刘宏已经亲自开口,所以杨赐跟何进等人纵然心中不甘,却也只能听从帝命。

    不过一听到左丰建议董卓出任河北军主将,何进杨赐等人立即反应过来,肯定是董卓想办法贿赂了左丰跟张让赵忠等人,然后才能说动左丰在此诬陷卢植。

    何进也好,杨赐也罢,跟董卓之间并熟识。不过此时看到左丰替董卓说话,杨赐等人立即将董卓也给恨上了。

    杨赐立即开口道:“陛下,董卓虽然是一方太守,不过让他接任河北军主将之位还是有些过于托大了。以老臣之见,卢将军手下副将宗员一直担任其副手,此时正好可以接任河北军主将之位啊。”

    杨赐现在的目的只有一个,反正卢植已经是保不住了,自己也绝对不会让张让和赵忠等人得逞。

    听到杨赐的建议,太尉邓盛和大将军何进同样附议,表示将卢植解职之后,最适合接替他的人莫过于副将宗员了。

    作为当朝太尉和大将军,何进跟邓盛已经是朝廷方面武职最高的两名官员了,似这等临阵换将之事,他们两个的意见皇帝刘宏也不得不进行考虑。

    看到刘宏一时沉思起来,赵忠开口道:“陛下,宗员作为卢植的副将,如果他真的有心替朝廷效力,完全可以劝谏卢植尽快催动大军攻城。可惜我军已经将广宗城团团包围这么长时间,宗员却是一直听从卢植的指挥,根本就没有尽快攻城的意思。”

    “以臣之见,如果让宗员接任河北军主将之位,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宗员肯定也会想办法继续拖延下去。反倒是左黄门刚才所言的董太守,似乎才是真的有心为国效力,既然如此陛下何不给他一个机会?”

    听到赵忠此话一出,邓盛立即怒声道:“主将失责由副将接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反倒是河东太守董卓,他身为一方太守不在自己辖地之中好好处理政务,反而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河北剿贼,似这等功利之辈,如何能够让他接任河北军主将之位?”

    赵忠冷哼道:“董卓身为一方太守,却不辞险难亲自率军前去剿灭乱贼,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此人对于朝廷肯定是忠心耿耿。反倒是这个副将宗员不过是卢植的应声虫,就算是换了他当主将,难道就真的能尽快攻破广宗城了?”

    刘宏其实对于谁当主将并没有太大的想法,他只是一心想要尽快平定河北乱局而已。宗员在卢植手下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副将,刘宏还真的有些担心他不能执行自己尽快破贼的指示。

    想到此处,刘宏略一摆手示意诸位大臣不必再吵了,然后沉声道:“赵常侍所言有理,换了宗员当主将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朕已经决意让河东太守董卓接任河北军主将之位,此事无需再论了。”

    杨赐不甘心的开口道:“可是董卓只是河东郡太守,以他的身份和军衔,还不足以统帅河北方面数万大军。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是让董卓上位,难保河北军之中的将士们心有不服啊。”

    刘宏怒声道:“就是因为卢植军衔和身份都足够,结果却是把河北战事生生拖了这么久!董卓身份不够?朕现在就委任他暂领东中郎将之职,杨卿以为现在他身份够了么?”

    后汉朝廷中郎将之职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有左右和东西南北之分,已经算是高等武将了。而且中郎将之位并不常置,一般都是有作战任务的时候,才会临时授予某人让其有统帅大军之权。

    为了平定此次黄巾之乱,朝廷方面曾经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而卢植奉命平叛之时,同样是临时授予其北中郎将的职务。

    卢植这个中郎将,实际上是刘宏希望他尽快平定河北黄巾之乱,所以才会加以北中郎将之职。此时这个职务既然已经授予卢植,自然不可能再授予董卓。

    刚好董卓身居河东郡太守之职,刘宏便将东中郎将的军职暂时授予董卓,好让他有统帅河北大军的名义。

    看到刘宏直接授予董卓东中郎将的职位,杨赐同样是心中大怒,正准备继续跟刘宏理论的时候,忽然被邓盛跟何进联手拉了回去。

    刘宏虽然平日里很少对大臣下手,不过他此时正在气头上,万一杨赐继续跟他争论下去,一旦刘宏觉得面上无光,到时候就是杨赐倒霉之时了。何进跟邓盛现在将他拉回来,实际上是救了杨赐一命。

    对于何进跟邓盛的打算,张让赵忠等人全都是冷眼旁观。刘宏自己虽然心中明白,不过杨赐到底也是朝廷老臣了,只要他不继续跟自己为难,刘宏其实也不太想对他下手。

    看到杨赐被拉回去之后已经是逐渐冷静下来,刘宏这才沉声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事情要奏?”

    朝廷百官都明白刘宏此时心情不好,所以几乎没有官员还准备继续上奏。

    就在刘宏准备返回后宫之中散心的时候,宗正卿刘焉忽然出班道:“陛下!臣有本奏!”

    刘焉本身乃是汉室宗亲,而且他身居宗正卿这个官位,很多时候直接处理一些皇室相关的事情,跟朝中百官并没有太大的交集。所以此前数次朝会,刘焉基本上都很少开口。

    此时看到他有本要奏,刘宏略带疑惑道:“皇叔有何本奏啊?”

    刘焉的祖上乃是前汉汉景帝第五子鲁恭王刘余,而后汉开国皇帝刘秀和当今皇帝刘宏都是汉景帝第六子长沙王刘发的后裔。如果是论起辈分的话,刘焉正好是刘宏的皇叔。

    对于自己这个皇叔刘焉,刘宏还是颇为满意的。一来自然是因为大家都是亲戚,所以无形之中关系就近了不少。二来则是自从刘焉接任宗正卿之后,朝廷上下很多封王都老实了许多。从这一点来说,刘焉本身对于朝廷方面还是有所贡献的。

 第75章 刘皇叔的手段

    听到刘宏问自己有何本奏,刘焉立即跪倒于地嚎啕大哭道:“陛下!高祖皇帝当年提三尺剑建不世之功,传至孝平皇帝被奸贼王莽所篡。幸得我光武皇帝雄才大略拨乱扶正,然后我大汉才能中兴。”

    “眼下黄巾逆贼虽然贼势浩大,不过只要朝廷上下一心,早晚也能将黄巾之乱悉数平定。可是这朝中上下多的是想要升官发财之辈,反而是一心为了朝廷着想的官员越来越少。老臣一想到此处,就觉得愧对于高祖皇帝和光武皇帝等先祖啊!”

    刘焉口中的高祖皇帝乃是西汉开国大帝刘邦,算起身份来,前汉和后汉几十任皇帝都是刘邦之后。孝平皇帝则是前汉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在他身死之后,王莽上位建立新朝。

    而光武帝则是后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在新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刘秀从南阳郡起兵之后逐渐扫平天下,然后重开大汉基业。

    无论是刘邦也好刘秀也罢,这都是一朝开国之君。刘宏对于自己这两个先祖只有仰望的份,根本就不敢说什么比肩之语。此时听罢刘焉的一番言语,再一想到两位先祖的功绩,刘宏自己同样是悲从中来。

    从龙椅上走下来之后,刘宏本来是想要劝解刘焉一番,可惜看着刘焉哭的淅沥哗啦,刘宏自己忍不住抹起泪来。这一下皇帝叔侄在金銮殿上痛哭起来,满朝文武自然是尴尬不已。

    君忧臣劳,君辱臣死。皇帝刘宏都在金殿之上哭的稀里哗啦,朝中百官谁敢上去劝谏?就算是张让赵忠这些皇帝面前的红人,此时同样是陪着皇帝和皇叔一起干嚎。

    皇帝和大臣都在痛哭,下面那些百官也只能跟着一起哭,就算哭不出眼泪,至少也得用袖子挡住脸,然后低下头干嚎不是。

    于是整个金殿之上,从里面到外面一阵阵痛哭之声,金殿外面那些不知道内情的值班侍卫,还以为是皇帝驾崩在金殿之上了。

    好不容易等到刘焉哭痛快了,然后这才慢慢止住声音,先把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看到刘焉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了,刘宏这才起身返回龙椅之上,然后对着刘焉开口道:“想起先祖的开国之基,朕同样是觉得有些愧对祖先。不过黄巾之乱现在已经基本被扫灭了,朕会下令河东太守董卓接任主将之后立即率军破城,还请皇叔不必过于费心了。”

    刘焉拱手道:“陛下,臣不是担心黄巾之乱。张角逆贼虽然极善蛊惑人心,不过此人却是不通武事,豫州和荆州方面黄巾逆贼覆灭之后,张角兄弟在河北已经是孤掌难鸣了。臣担心的是,等到黄巾之乱平定之后,这天下各郡县若是再生反复,到时候却该如何?”

    从后汉中后期开始,地方叛乱已经是屡见不鲜了。黄巾之乱只是其中最为浩大的一股而已,除此之外,凉州方面,交州方面还有益州南部地区,甚至青州和扬州沿海等地,小股叛乱数不胜数。

    刘焉说黄巾之乱平息之后还要继续面临这些困境,虽然这话说的有些直接,不过刘宏也知道他所言非虚。而且经过刚刚叔侄之间把臂痛哭之后,刘宏明显感觉自己跟刘焉之间的关系拉近了许多。

    如果旁人说黄巾之乱平息之后还有叛乱,刘宏说不定立即就翻脸了。但是刘焉此时说出来,刘宏倒是觉得还是皇叔说话实在。

    想到此处,刘宏略带忧心的开口道:“那依皇叔之见,朝廷方面该如何处置才能保证地方上的安稳啊?”

    刘焉开口道:“陛下,我大汉朝廷十三州加上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