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狼烟 >

第85章

汉末狼烟-第85章

小说: 汉末狼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虞沉思片刻道:“朝廷在年前的时候曾经委任雁门郡太守赵弘兼领护乌桓校尉之职,赵弘对于乌桓人可有什么动作?”

    赵该开口道:“赵弘虽然兼任护乌桓校尉,不过乌桓部落从并州到幽州全都散居各处,赵弘自从上任以来,眼下也只能将雁门郡境内的一些乌桓部落尽数收服而已。”

    鲜于辅开口道:“大人,赵弘虽然顶着护乌桓校尉这个名头,不过现在的乌桓人却是不可能乖乖听他指挥了。所以末将以为,如果想要保证幽州一地的安稳,我们还是要主动出击,先把这些乌桓人给打服了,然后他们才会老实下来。”

    看到刘虞仍是皱眉不语,从事程绪开口道:“乌桓人虽然可恶,不过正如两位刚刚所言,现如今他们已经慢慢发展起来了。我们幽州方面能够抽调多少兵力前去镇压?退一步说,就算是我们能够调集到足够的兵力,一旦大战起来,鲜卑人趁机南下的话我们却该如何?”

    “所以想要解决乌桓人的事情,还需从长计议才行!”

    幽州全境都是地处边关,境内边军的战斗力其实不弱,关键是兵力不多。如果真的举全州之兵跟乌桓人打战一场,或许最后能够取胜,可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等到大战过后,万一鲜卑人趁机南下,到时候还能凭借什么前去抵挡?程绪本人也是看不惯这些恩将仇报的乌桓人,关键是眼下局势复杂,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出兵三五千人就能解决的。

    听到程绪这番话说完,赵该同样是沉默不语起来。

    刘虞沉声道:“乌桓人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程绪开口道:“铁器,粮食,还有布匹等物。”

    刘虞道:“如果我们开放互市,然后允许乌桓人用牛羊或者皮毛等物前来交换,是否能够阻止他们伪装成鲜卑人继续前来劫掠?”

    赵该摇头道:“大人,属下以为乌桓人和鲜卑人一样,都是劫掠成性,我们就算是设置坊市进行交易,他们也未必愿意前来。而且铁器等物都属于军需,这些是万万不能开放交易的。”

    刘虞道:“子产多虑了,本官当然明白铁器等物不能进行交易。不过除了铁器之外,粮食布匹,如果我们自己能有剩余,完全可以拿来和他们进行交易。”

    “乌桓人南下劫掠虽然不用本钱,不过这可是一不小心就要掉脑袋的事情。现在既然有这种安全交易的方法,本官以为还是有不少乌桓部落愿意一试的。”

    鲜于辅皱眉道:“大人的意思是,我们对付乌桓人要一笼络为主,然后跟之前一样借助他们的力量对付鲜卑人?”

    刘虞道:“正是如此,乌桓人现在全族加起来至少有超过十万人的可战之兵,一下子对付这么多乌桓骑兵,以我们幽州方面的兵力来说根本就不可能做到,更何况一旦动兵的话还有鲜卑人在北方虎视眈眈。”

    “所以想要收服他们,必须拉拢一批,然后再打压一批。如果我们开设坊市的话,对于那些愿意听从我们调遣的乌桓部落,完全可以给他们一些优惠。而那些不愿意听从我们调遣的乌桓部落,将来再找机会慢慢对付他们,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幽州太平。”

    刘虞本人向来是为政宽和,所以能够以德服人的话,绝不愿轻易动兵。

    听罢刘虞这番想法,别驾赵该沉声道:“大人这个想法虽然颇为可行,不过属下还是觉得并不是所有的乌桓部落都愿意继续听从我们调遣。除此之外,我们幽州境内乌桓部落从名义上来说仍是归属于护乌桓校尉赵弘统帅,若是我们将这些部落全部收服,届时万一引起赵弘的不满却该如何?”

    刘虞道:“事情可以一步步的来,我们先从部分郡县开设坊市跟乌桓人进行交易。如果有效果的话,然后再慢慢推广到全州。”

    “至于赵弘那边,本官会亲自派人前去跟他解释的,想来他也不会驳了本官这个面子。”

    朝廷设置护乌桓校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些乌桓部落。在刘虞看来,如果自己能够彻底收服幽州境内的乌桓部落,余下并州那些乌桓人交给赵弘处置完全没问题。

    至于自己这么做算不算是越蛆代庖,刘虞还真没有太在乎赵弘的想法。毕竟赵弘只是雁门郡太守,而刘虞现在身居州牧之职,两人之间品级差距还是不小的。

    看到刘虞已经是打定主意,别驾赵该和大将鲜于辅同样是不复再劝。

    刘虞环顾一周之后开口道:“传本官之令,正月底之前让幽州全境所有的太守全部赶来蓟县城,到时候本官要亲自跟他们交代一些事情!”

    幽州全境东西跨度实在太长,想要将这个命令传遍境内确实需要不少时间。除此之外,各郡太守一个个都是大忙人,想要让他们抽出时间前来蓟县,很多事情都是要提前安排好才行。

    事情商议既定,鲜于辅和鲜于银两人立即开始调派信使,然后准备将刘虞的命令通传幽州全境。

 第133章 黑山射虎

    在刘虞的信使通传幽州全境之时,张辽已经率领一千大军押送粮草赶到了黑山之中。

    按照赵弘的吩咐,第一次运送的这些粮食原本只有五百旦,不过张辽担心路上有损耗,所以又多要了五十旦一起带上。

    从阴馆县一路赶到黑山,因为还在雁门郡辖地之中,所以这一路走的倒也平稳。不过进山之后的情况就完全两个样了,山路崎岖之下再带着几百旦粮食,而且还要时不时防备山中那些饿红了眼的山贼土匪前来抢劫,所以一天下来最多也只能走上三四十里路。

    好在张辽身边这一千名军士倒也身体素质不错,这一路走下来总算没人掉队。

    看到前方不远处又是一道山岗,而且天色也是将近中午了,张辽略一挥手止住大军继续前行,然后下令休息片刻,等到吃罢午饭之后再继续行军。

    随着张辽一声令下,一众大军缓缓停了下来,斥候队伍四下散开各处打探,剩余大军则是在一片空地之上进行休息。

    就在众人休息之间,张辽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阵的叫喊声,似乎还伴随着几声兵器出鞘的声音。

    “报~将军,前方有只猛虎奔行,正好朝着我们营地而来!”就在张辽准备找人喝问的时候,忽然有斥候急匆匆来报。

    比起大军行进的速度而言,这支猛虎明显是快的多了,斥候话音方落,张辽一抬眼正好看到前方一直猛虎直接朝着自己扑了过来,只是三两个呼吸的功夫,猛虎就已经扑到身前!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这只猛虎此时完全不像是山林之王,反而像是急于逃命的大猫。在它扑到近处的时候,张辽明显看到它脖子上还插着两支箭矢,其中一支几乎将他的脖子给射穿了。

    山林之中猛虎速度极快,而且虎皮厚实,就算是有长弓手想要射猎,轻易之下也休想射穿虎皮还能入肉这么深。

    张辽原本还在琢磨自己手下那个斥候力道这么狠,不过看到猛虎已经扑倒近前,将手中长刀一震,直接朝着虎头直劈而下!

    这只猛虎虽然是在忙着逃命,不过听到头顶之上风声响起,同样是一偏脑袋想要躲过这一刀。可惜它脖子上的箭矢插的太深,而张辽这一刀又是足够快,结果还是被张辽一刀砸翻在地。

    看到张辽一刀就解决了这只猛虎,场中十几名军士立即大声喝彩起来。

    张辽摆手道:“不是我的功劳,这只猛虎本来就已经负伤极重了,现在更是直接撞到了大刀上。”

    顿了顿之后,张辽对着身边斥候开口道:“去查一下,是谁这么大胆竟然想要猎杀猛虎。”

    斥候抱拳而去,不过片刻之后却是带着两个陌生人走了过来。

    其中一人年纪稍长,看起来约有五十余岁,在跟着斥候一路走过的时候,看到张辽和一众大军明显有些紧张。

    而另外一人年约二十六七岁,身高八尺余,手中正提着一柄长枪,而且背上还背着一张硬弓和半壶箭。整个人行走之间同样是沉稳厚重,张辽一眼就能看出来此人绝对是个少见的高手。

    此人背上箭壶之中的箭矢,跟猛虎脖子上插着的箭矢完全一样,很明显刚才就是他两箭命中猛虎,结果追之不及才让猛虎撞到营地之中。

    张辽自从跟随典韦许褚学艺之后,在雁门郡大军之中不说难逢抗手也差不多了,此时看到这名比自己还要大上七八岁的威武青年,一时之间却是忍不住有些手痒起来。

    想到此处,张辽将手中长刀对着地上猛虎一指开口道:“这是你们的猎物?”

    常山国乃是黄巾之乱最严重的地方之一,而且境内还有大大小小十几股乱匪横行,百姓缺衣少食之下,有不少青壮干脆就进山打猎,想要获取一些口粮,这两人一看装束就是常山国的普通百姓。

    听到张辽开口询问,年纪稍长之人苦笑道:“刚才确实是我们在追击这只猛虎,不过既然小将军率先到手,我们自然不敢抢夺。”

    张辽此次虽然是单独统帅一军,不过他年纪尚小,而且赵弘并没有给他实际任命,所以军中不少将士们都是只能称呼小将军。

    看到张辽将目光转向自己,青年人沉声道:“你就算不动手,这只猛虎也逃不出我的手心。”

    张辽本来就想找个借口给这个年轻人切磋一番,听到他如此一说立即笑道:“要不然你跟我比试一番?若是你能胜过我手中大刀,除了这只猛虎之外,我还另外奉送你们五十旦粮食!若是你赢不了我,这只猛虎就归我了如何?”

    这青年一身猎户打扮,而眼下又是天寒地冻之时,此时入山,肯定是为了猎杀山中野兽增加口粮。

    一只老虎对于他们来说或许算不得什么,不过五十旦粮食可不是小数目。张辽也是吃准了这名青年家中肯定缺粮,所以才会将粮食当成突破口。

    反正送给堵燕他们的粮食只要五百旦而已,这多出来的五十旦完全是可有可无。这青年如果真的胜过自己,今日结交一番,将来未必就不能将他引到雁门郡投效,这一点才是张辽的目的之所在。

    听到张辽一开口就是五十旦粮食,再一扫营地之中确实还有不少粮食袋,这青年明显是有些心动起来。

    倒是他身边年纪稍长之人略一伸手拉了他一把,然后对着张辽开口道:“不知小将军乃是何处官军?此番入山又是所为何事?”

    张辽等人完全是大汉官军打扮,所以老者一眼就认出来了。不过他搞不清楚的是,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哪里的官军还会带着粮食进山?

    张辽沉声道:“本将乃是雁门郡太守赵大人麾下,至于此次为何入山事关机密,却是不便回答了。”

    老者开口道:“能否容我跟小侄单独说几句,然后再回答将军刚才的问题?”

    张辽略一挥手,示意众军先行后撤,将场中空地留给他们二人。

    看到场中已经空了出来,年轻人率先开口道:“二叔,我们村里已经没有多少存粮了,进山打猎虽然能够解决一时,却是未必能够让我们熬过这个冬天。尤其是现在天气太冷,很多猎物都不出来,今日遇到这头饿虎已经算是我们侥幸了。”

    老者叹息道:“我当然知道村里已经没有什么粮食了,不过这支官军乃是从雁门郡前来,雁门太守赵弘为何要在此时送了这么一批粮食进山?难道你半点都猜不到么?”

    年轻人沉声道:“二叔的意思是,赵弘其实是跟这山中乱匪沆瀣一气,此番送了粮食进山,就是想要暗中支持乱匪?”

    老者摇头道:“赵弘身居一郡太守之职,他当然不会跟这些乱匪沆瀣一气,此番送粮入山。如果我猜得不错,极有可能是赵弘想要收服山中这些乱匪,所以才会预先送粮对他们显示恩惠。”

    “赵弘身为雁门郡太守,却想要暗中收服这些乱匪为己用,子龙以为此举是什么意思?”

    赵云虽然武力不错,不过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出过常山国,所以对于很多事情看的并不透彻。不过老者就不一样了,大半辈子活下来,什么事情没遇到过?

    所以听到张辽自称是从雁门郡而来,转瞬之间就想到这其中的关键之处了。

    沉默片刻之后,赵云这才开口道:“二叔是担心我们今日拿了这些粮食,将来难免要跟赵弘产生瓜葛,若是一旦此人对于朝廷怀有二心,我们也有可能会收到牵连?”

    老者叹息道:“正是如此,这粮食虽好,对于我们来说却是有些烫手啊。”

    赵云摇头道:“侄儿以为,二叔此番却是多虑了。”

    “子龙何出此言?”

    赵云道:“二叔莫非忘了,赵弘本人当初就是黄巾军出身,而且雁门郡地处边关,此前郡内乌桓部落作乱还攻杀了前任太守。赵弘想要收服山中乱匪,无非是为了自保而已。”

    “至于他将来是否会对朝廷怀有二心,现在还言之过早了。最关键的是,我们现在急需这些粮食,否则若是再降两场大雪,怕是村里又有不少人要饿死了。”

    常山国百姓最近这几年真的是倒了大霉,先是国王刘暠在境内横征暴敛,然后是黄巾军席卷一方,接下来是堵燕等十几股乱匪四处劫掠。

    有不少百姓为了活命,都逃到相邻的中山国去了,像赵云这些仍是留在常山国境内的,同样是难免忍饥挨饿。

    前段时间天气虽然寒冷,不过至少还能出去寻些猎物打了,可一旦降雪之后山中根本不能通行,到时候还去哪里打猎?

    看到赵云执意要跟张辽比试,老者叹息道:“你下手的时候注意点轻重,无论如何不能伤了刚才那名小将。此人年纪轻轻就能自领一军,肯定是赵弘手下心腹无疑。”

    赵云点头道:“二叔放心,此人虽然看起来武艺不弱,不过毕竟年幼,气力更是还没长成,想要对付他却是不难。”

    赵云投奔公孙瓒是在公元191年,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一直都在常山国之中。至于年龄问题,史书之上没有记载他出生于哪一年,推算下来大概是在159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