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134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134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琳渼顿时一阵头大,十七世纪,大航海的时代,大明工部竟连能造五百吨帆船的工匠都找不出来。

    他又问了些船厂的情况,便见石霖进屋通禀,“大人,朱侍郎到了。”

    朱琳渼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郑成功已升任兵部右侍郎,旋即笑道:“快让他进来。”

    郑成功进屋敬礼,“拜见殿下。”

    从石霖离开到此时还不足两刻钟,朱琳渼奇道:“怎这么快便到了?”

    “回殿下,属下正带人巡视城中警员,恰遇到石将军。”

    朱琳渼点了点头,他让郑成功负责原姜正希所部改制,如今那些士卒皆已转为警察,负责天兴府治安。

    于是他随口问道:“军队转制可还顺利?”

    “回殿下,这四千多人已尽分予城中十一个警局,建制清晰,服饰、器具齐整。

    “新晋警员暂由龙卫军带领巡逻,倒是颇为有序。他们每隔一日还由龙卫军军官进行操练、讲述警员守则,属下估摸再有一两个月,这些人便可堪用。”

    “警员们对转制可有什么意见?”

    “自是没有。”郑成功道,“如今他们每日仅上工五个时辰便可返家,不用挤在军营之中,更无疆场对敌之险。饷银,哦不,工钱也比原先多了一倍以上。

    “是以非但没有怨言,还皆言转制乃是殿下恩泽。”

    “这就好。”朱琳渼满意点头,又转问道,“对了,木大可知安南船厂现在情况如何?”

    郑成功从泉州返回不久,对那边情况最为熟悉,忙揖道:“禀殿下,郑逆逃离泉州之时,将船厂的物料之类付之一炬。

    “据闻其原本还想将工匠带走,却因章国炫章义士夜袭军港,烧了他后军船队,这才未及令工匠登船。

    “如今船台、器具等都还堪用,尚有工匠两千三百余名。”

    “那将这些工匠聚集起来为朝廷造船,可有难度?”

    “定召之即来。”郑成功道,“郑逆北逃之后,船厂便已闲置,船匠们无船可造,便无人发放工钱,正苦于难以度日。

    “殿下若复将船厂启用,却是救了这两千工匠。”

    “如此甚好。”朱琳渼当即决定,“你将军队转制一事交予余新,明日随我去趟安南。”

    “是!”

    他又看向关向云,“关主事,你准备一下,即刻动身赶往永北里船厂。对了,让宋侍郎调几名熟悉工艺标准化的人同你一起去。

    “到了之后先令工匠将手中的活计都停下,预备木料,规范流程,等我后续吩咐。”

    “下官遵命。”

    待郑成功、关向云等人离去,朱琳渼又让石霖将张家玉召来,先问他道:“如今天兴府中能调动的龙卫军有多少人?”

    张家玉略思索了一下,拱手道:“回殿下,留八九百人管带警察,余者当皆可随时听令。”

    “那便是有四千多人了。”朱琳渼点头道,“你即刻召集龙卫军整备,明日一早随我出发去安南。福京还有些麻烦事未处理,便先从泉州开始吧。”

 第295章 策动逃兵

    (全本小说网,HTTPS://。)

    随后,朱琳渼又招来宣部和户部官员布置一番,直到深夜方才睡下。//全本小说网,HTTPS://。)//

    数日之后,数千龙卫军言泉州桃林溪南下,直往郑芝龙的老家南安而去。军中重骑兵和炮兵营皆满员随行,竟似要打硬仗的架势。

    朱琳渼、张家玉以及几名工部官员也在队伍之中。

    “那郎经业的军营驻地距离此地还有多远?”

    张家玉勒马取出地图,又四下对照一番,指向远处溪流拐弯处,“回殿下,已过安溪数十里,当就在十多里外。”

    “朝廷旨意应已到那儿了吧?”

    张家玉拱手道:“昨日礼部李大人便已出发,郎经业定已接旨。”

    朱琳渼点了点头,他这次借着去南安重启造船厂的机会,还要将一件拖了很久的事情一并解决了。

    当初建虏大兵压境,隆武几乎是孤身南逃。而福京境内数万明军竟无动于衷,听凭郑芝龙一道“不许抵抗”的命令,便真的约束士卒,看着清兵肆虐。

    后来朱琳渼又以朝廷名义下令福京各地驻军截击建虏,仍不见有人听命。便是到了杉关大战之前,也仅有陆畅和宋锦程的六千人马前来增援。

    如今建虏已破,立功将领自然依功封赏,而这些吃着大明俸禄却不遵朝廷调令,避敌畏战的家伙却还未得惩罚。

    他们自以为人数众多,定然法不责众,朝廷为求安稳不会拿他们怎样。

    但朱琳渼却非常清楚,这些军官乃是大明的毒瘤。若非自己这个特殊存在,福京早就因为这些人的不作为而被建虏所据。

    而历史上,在福京陷落之后,这些军官皆以最快的速度投靠了满人。然后他们立刻便转头南下,助建虏攻打广州,之后又和郑成功的北伐大军搏杀。

    让这些人一直逍遥法外,那些从龙南一直到杉关,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的龙卫军士兵怎能不心寒?

    此外,还要让天下看到,朝廷令出不奉者,断不会有好结果,朝廷威望不容质疑!

    这个郎经业便是其中代表人物,手下七千大军,驻地又距离南安最近,正是做榜样的好材料。

    龙卫军行至桃林溪下游郎经业大营四里之外停了下来,挖战壕,设拒马,骠骑兵外出数里巡逻,亦然一副准备开打的架势。

    但在郎经业大营外不到半里处,却有兵部官员摆了桌椅,拉起巨大的条幅,上书:大明兵部军队转制点卯处。

    身后还有十多顶帐篷,显然没打算很快就离开。

    在不远处的大营中,郎经业正攥着昨早上部送来的圣旨对部将怒吼:“转制?还不是想夺老子兵权?!把老子的兵搞去做什么警员,做梦!”

    他身旁的中年军官小心翼翼道:“将军,这总不能抗旨不遵吧……”

    “我便拖着如何?”郎经业冷哼道,“我不说不转,慢慢来呗,拖他个一两年,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

    “我还不信朝廷敢把我怎样,现在整个福京数万明军可都看着咱们那。若他辅政王敢来硬的,那些个家伙们定然串联闹事,我看他到时候怎么收场?!”

    他正说着,便有侍卫进来禀报,“将军,有士卒询问是否要去营外点卯转,哦,转制。”

    “转个屁!”郎经业怒道,“谁他娘的敢出营一步,老子砍了他!”

    他话音未落,又有探马慌忙赶来,离得尚远便高声急道:“将、将军,不好了,朝廷派兵堵在大营北侧,正在结营!”

    郎经业闻言双股一颤,忙问道:“来了多少人?”

    “约莫四五千。”

    他转对副将道,“传令,全营戒备,我就不信四五千人能把我怎样!”

    那探马又接道:“禀将军,看旌旗、服饰,似乎是辅政王麾下龙卫军。”

    郎经业愣了一下,仍强自道:“不怕,朝廷定不敢动粗。”

    然而,很快便有隆隆炮声传来,虽未见炮弹落下,但那惊雷般的声响仍是令人肝胆剧震。

    郎经业营中士卒被这声势震慑,均是抱着兵刃缩在寨墙之下,在炮声的间隙却还交头接耳着。

    “诶,其实朝廷这什么转制挺好的。我那傻外甥数月前才从军,前不久转做了警员,如今每月饷银一两五钱!”

    “我也听说了,只用挎了刀在街上溜达几个时辰,再回营坐几个时辰,便能回家。”

    “不用打仗吗?”

    “打个屁啊,最多就是收拾城中混子。都不用动手,刀一亮出来就吓趴了。”

    “有这般好事?却不知将军为何阻我等前去?”

    “听说兵部的人就在营外,去点个卯,过几日便能在安溪当差了。”

    一阵炮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几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宣部开始在安溪、南安附近宣传军队转制一事,并号召郎经业营中士卒的家属前去探营,朝廷拨发路费。

    但凡家中有人在郎经业那当兵的,听闻饷银翻翻,又不用整日待在军营中,无不立时心动。

    加上能“公费旅游”一趟,两日见,便有上万人来到郎经业军营外,或严词喝令,或声泪俱下,总之一个要求——赶紧去兵部报道,转做警员。

    一边是大炮震得耳朵疼,一边是亲人哭诉,郎经业大营一到天黑便人头攒动,十几甚至几十人地结伴逃营。仅两天工夫,他所部人马便几乎少了四成!

    而除了郎经业自己的百余亲兵,纵是派其他人出去拦住逃兵他都不敢——往往是两拨人一齐消失无踪。

    待四五日后,郎经业见再也弹压不住,只得奉旨出营,与兵部官员交接了手续。营外炮声才终于停了下来。

    郎经业和其百余亲兵却仍留在寨中——兵部仍令他任原职,驻地不动。只是大营已空空如也,却不知他这算是什么参将。

    张家玉又让人对郎经业所部士卒进行了细细鉴别,那些兵痞油子只给了遣散银,令其返乡,余者才分置安溪附近,开始警员培训。

    很快,郎经业这边的事情便传遍整个福京,同时兵部宣布在整个福京范围内进行军队改制。

    感谢黑咲隼和爱因斯坦对我的慷慨打赏,祝你们劳动节快乐,感谢你们的支持,拜谢!

 第296章 尽除旧式军阀

    (全本小说网,HTTPS://。)

    连兵力最强,驻扎在郑芝龙老家附近的郎经业都接受了朝廷转制,福京各地的军阀们见状基本都放弃了抵抗,将所部兵马交予兵部改编警察。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至于士卒们,那更是兴高采烈地返回原籍,无不衷心感佩辅政王殿下大恩。

    当然也有例外,便如建宁府政和总兵魏昂,就因不愿失去兵权,竟带领所部四千兵马欲偷出仙霞关,北上浙江投靠方国安。

    不过朱琳渼早已严令仙霞关守将,未得朝廷调令任何人不得出关。魏昂骗关无望,又见关上守军不到千人,竟下令攻打关隘。

    但仙霞险关易守难攻,当初若非郑成功施计夺下城门,便是龙卫军想要攻下这里,怕也得付出极大伤亡,更遑论魏昂手下的杂牌军了。

    刘国轩得闻仙霞关有异,立刻与林耀天率部从衢州南下增援。不想待他们三日后赶到仙霞关时,魏昂所部已经逃散了大半。

    林耀天的义军仅一次突袭,便将其彻底击溃,并生擒魏昂于阵前。

    天兴府的文官们嗅觉何等敏锐,见辅政王殿下令兵部大行转制,实为架空各地军阀,便知定有一场风暴来临,这可以获取政治资本的好机会。

    他们正苦于难以参与其中,便闻魏昂聚兵谋逆之事。

    一时间以都察院为首的言官们简直如打了鸡血一般,弹劾魏昂的奏章在文渊阁堆了三尺厚。

    很快,言官们便发现弹劾魏昂已无新意,目光随即又转向其他被削了兵权的军官。

    这些军阀自没有一个屁股干净的,以前这些人拥兵自重,文管对他们还颇有些忌惮。但现在都成了光杆司令,谁还拿他们当回事,一时间有的没有的破事全给揭了出来,奏章耗数量之多,以至于黄道周熬了两个晚上才勉强看完。

    很快,又有聪明人将这些军阀们数月前不奉辅政王之命,消极避战的事情大书特书一番,立刻又掀起一拨弹劾高潮。

    朱琳渼原打算先稳住这些军阀,等他返回天兴府之后再统一收拾。却没想到他人还在泉州,内阁便已经把处理章程拟了出来,快马送到南安请他批示——天兴府实在是“群情激奋”,效率不高不行啊。

    此次一共涉及军官七十四人,从参将、指挥同知级别到千总、百户都有。再看每个名字后面的罪名,最少的也有十多项,“通虏”、“谋逆”比比皆是。至于如贪污腐败、吃空饷、怯战避敌之类,更几乎是人人没跑。

    而处理意见也都基本大同小异,从灭族到斩立决不等,后面是兵部、刑部的签印,说明朝廷的意见完全一致。

    朱琳渼也不客气,就在南安船厂的施工现场,趴在一根十多米长的榉木船材上签了字,又盖上印,转手交给内阁派来的官员,“就这么办。回去用了玺,即刻发布福京各地执行吧。”

    而后他又修书一封给张家玉,要他严密监视被弹劾的军官动向,谨防他们狗急跳墙。如有必要,可先率军平乱,再补请兵部调令。

    可以想见,此次大范围处理了不从朝廷调遣的军官之后,明军内部纪律性定然会有显著改善。前车之鉴放在这儿,谁还敢吃了豹子胆不把朝廷的命令当回事?

    而且将这些顽固的旧式军阀处理掉,也更有利于后面的军事改革顺利开展。

    等两所军校的学员大量毕业补充进龙卫军和破虏营,便是明军全新的开端——精锐、高效、士气高昂,配合大量的先进武器,结果必然是战无不胜!

    军队转制之事便算是告一段落,朱琳渼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眼下便可集中精力进行南安船厂的复产工作了。

    他转头望向远处一大两小贴在海边上的平整缓坡,若没人告诉他,他绝不会想到那便是船台。

    据工部员外郎庞筑告诉他,需要造船时,便会在那缓坡上铺设大量倾斜的木条,而后在木条上铺设龙骨并已大量木头支架撑住。

    随着船体不断建成,用于支撑的木架也越来越多。直到整条船建好,方才拆除支架,以滚木垫底,辅以大量油脂,用绞盘拖住船身,沿滚木缓缓划入海中。

    至此,这船便算是造好了。

    而这所谓船台四周还有不少空地,上面建了些简单的工棚,乃是堆放工具、绳索,以及加工木料,铸造铁件的场所。

    还有一处还被烟火熏过一般,正是堆放造船用的木材的地方,被郑芝龙一把火烧光了所有物料。

    直到几天前朱琳渼到这之后,才令人收拾了地上残留的废料,又让庞筑找来工匠重修库房。

    总体来说,这和他想象中那种细致且井井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