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191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191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手中仅有七八千人,却要吃掉两万明军,是以也难抽出更多人手去对付张煌言,最终见突围人数也不算多,只得任其离去。

    待到申时,青山岭上才逐渐平息下来。得益于张煌言部成功脱困,倒给其他明军提了个醒,有不少人如法炮制,沿山坡跑下山去。不过即使如此,方国安部仍有三四千人丧命,兼八千多人被俘。

    一身樵夫装扮的田雄快步赶到青山岭西头,喜滋滋地对马得功施了个礼,奉承道:“大人此计绝妙,先以绿营弱旅西去,令敌不辨我主力所在,复在这看似绝不能设伏之处伏击南军,方一战破敌。

    “方才属下令人大致合计了一下,方国安共携粮草八九千石,足够我大军吃用两个多月。如此,我断粮之急立解。”

    马得功转头向西望了一眼,得意冷哼一声,“方国安果然上钩,而且还是条心急的鱼,我饵才放了小半,他便急着咬了上来。”

    原来马得功竟用麾下近三万绿营兵作为诱饵,令其速往桐庐攻伐,只发给每人每天五两口粮,其余粮草却全部留给精锐汉军旗兵以及挑出的两千精锐绿营。

    这八千精锐又尽埋伏在青山岭下,粮米足够吃半个多月,是以极有耐心。

    而作为诱饵的清军每日饥肠辘辘,加上军官故意让他们送死,一路上死伤过万,令浙军以为清军已不堪一击。

    这便是马得功示敌以弱,引方国安“出洞”的毒计。

    他又捻须沉吟片刻,对田雄道:“传令,去往桐庐的人马立刻返回,既已有了粮草,他们便不用去送死了。”

 第422章 马得功的豪赌

    (全本小说网,HTTPS://。)

    待这些人上到山顶,立刻丢掉大盾,却是周身蓝色棉甲,正是马得功手下镶黄旗汉军精锐。(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些人不论是军事素质还是装备水平都远超方国安所部,加上以有备算无备,青山岭上立刻呈现一边倒的局面。虏兵直似狼入羊群,杀得血光映日惨呼盈山,不断有浙军尸首从山顶翻落岭下。

    方国安身旁虽有三百多亲军侍卫,但山脊之上甚为狭窄,这些人只能排成狭长纵队,却无法将他护在正中。仅片刻间,已有数柄单刀从方国安身侧掠过,吓得他忙翻身钻入了马腹下。

    但四周清军似乎发现了这边有“南人军官”,不停地朝这边涌来,眼见他越国公身旁侍卫越来越少。

    正危如累卵之际,便闻东侧有阵阵铳响,建虏士卒立刻被这动静吸引过去。

    却见有一队明军就在狭窄山道上聚集成阵,两头数百名刀盾手将铳手夹在中间,为首大将手中马刀翻飞,其身旁虽仅能并排站三四名手下,却硬是阻得虏兵一时半会难以近身。

    而一挨阵中铳手准备完毕,挡在两侧的刀盾手便默契地弯腰低头,随后便是一阵火铳轰鸣。

    建虏伏兵骤然冲上山巅,此时两军已近在咫尺,便是明军的三千铳也能勉强射透建虏的甲胄。顿时便有数十清军哀嚎着滚下山去,两侧的近战士卒压力随即一缓,整个战阵立刻向前十多步,挤压虏兵的空间。

    由这么前进了数次,战阵已和方国安的侍卫汇合,为首将官忙上前询问,“大将军呢?”

    方国安这才被侍卫从马腹下拖了出来,抬头见是张煌言带了五六百人而来,立刻又转头要找地方躲藏。

    张煌言忙将他一把拉住,“将军乃大军主帅,正当指挥将士们作战,怎可只顾自人安危?”

    方国安却如丧考妣道:“还战什么战,四万建虏围住山头,大势已去……”

    “辰时常安还有人来报,说看到数万建虏大军,可见其主力尚在六十里外。”张煌言指着四周道,“这里必是小股贼军,只要大将军稳住,则中军既稳,我们居高临下未必没有办法!”

    “嗨,八成是地方上有人通虏,以假消息诓我。”方国安说着已经开始脱甲胄了,又示意一旁的侍卫将衣服给他,“看这样子,便是逃下山去,附近降贼也定将我绑了献虏……”

    张煌言急得直跺脚,“大人,先前已有数地上报贼军动向,便有一处投虏,余者也该确凿无误。”

    方国安根本不理他,只顾自己朝人堆里混。张煌言无奈,踩镫立于马上,振臂高呼,“大家听着,各部自结成阵,先立稳脚跟,再相互靠拢,切莫慌乱……”

    他话音未落,已有数支箭矢射来,而周围明军根本不归他辖制,除了他自己所部人马,余者却根本不做理会。

    张煌言只得收拢麾下原地坚守,却无奈四周足有六千八旗兵及两千其他精锐,他聚起的这一千多人眼见便要抵挡不住。

    一旁有浑身是血的部将向他高声道:“大人,这岭上方寸之地不宜结阵,加之贼军势众,得设法突围才行!”

    张煌言远望除自己外的明军各部大多已溃不成军,无奈叹气点头道:“是得突围了。”

    他麾下部将立刻应一声“遵令”,便招呼人手要向东侧山路强冲,却被张煌言一把拉住,“驿道上多是咱们自己人,这般冲过去他们定会被挤落山下。”

    那军官举目望去,果见明军慌乱之下有甚多人转头奔逃,却令后面避让不及的战友滚下山坡。他急道:“那,那该如何是好?”

    张煌言望了眼山腰处的零星虏军,双目一眯,“敌可从山下上来,我们也可从这儿下去!”遂吩咐道,“传令,刀盾手在前,向山下突围。每行二十步重整战阵,而后与敌接战,再进二十步,直到冲至山下!”

    “是!”

    随后,张煌言所部硬生生在山脊旁攻下一片空地,又迅速结阵,这一千二三百人便向山下攻去。

    下山时因脚步不稳,最易导致阵型混乱,但张煌言让士卒每二十步一整队,虽然看似走得慢了,却能始终保持阵型。

    马得功在山西侧远远看到有明军从队伍中间突围,急令人前去阻截,但那队明军进退行至极有章法,战阵稳稳向北侧山下而去。

    他手中仅有七八千人,却要吃掉两万明军,是以也难抽出更多人手去对付张煌言,最终见突围人数也不算多,只得任其离去。

    待到申时,青山岭上才逐渐平息下来。得益于张煌言部成功脱困,倒给其他明军提了个醒,有不少人如法炮制,沿山坡跑下山去。不过即使如此,方国安部仍有三四千人丧命,兼八千多人被俘。

    一身樵夫装扮的田雄快步赶到青山岭西头,喜滋滋地对马得功施了个礼,奉承道:“大人此计绝妙,先以绿营弱旅西去,令敌不辨我主力所在,复在这看似绝不能设伏之处伏击南军,方一战破敌。

    “方才属下令人大致合计了一下,方国安共携粮草八九千石,足够我大军吃用两个多月。如此,我断粮之急立解。”

    马得功转头向西望了一眼,得意冷哼一声,“方国安果然上钩,而且还是条心急的鱼,我饵才放了小半,他便急着咬了上来。”

    原来马得功竟用麾下近三万绿营兵作为诱饵,令其速往桐庐攻伐,只发给每人每天五两口粮,其余粮草却全部留给精锐汉军旗兵以及挑出的两千精锐绿营。

    这八千精锐又尽埋伏在青山岭下,粮米足够吃半个多月,是以极有耐心。

    而作为诱饵的清军每日饥肠辘辘,加上军官故意让他们送死,一路上死伤过万,令浙军以为清军已不堪一击。

    这便是马得功示敌以弱,引方国安“出洞”的毒计。

    他又捻须沉吟片刻,对田雄道:“传令,去往桐庐的人马立刻返回,既已有了粮草,他们便不用去送死了。”

    “属下立刻便派人去。”

 第423章 以我为主

    (全本小说网,HTTPS://。)

    田雄却疑道:“大人,我们既得粮草,军心大定,正当西进取下桐庐,再设法寻船渡钱塘脱困。(全本小说网,https://。)却为何要令前队人马撤回?”

    “脱困?哈哈,”马得功闻言大笑道,“你气量也太小了些。

    “初时我们要去桐庐,盖因粮米不济必须北返杭州。眼下我们得了方国安的粮,便有了再赌一把的本钱,为何要撤回北岸?”

    田雄一愣,“大人的意思是?”

    “萧山乃浙江要冲,夺此地可南望绍兴,北得杭州增援。我们趁萧山空虚,再杀他个回马枪!”

    “大人,万万不可。”田雄忙劝阻道,“缴获粮草仅够两月用度,萧山要塞中亦不会屯粮太多。待我军粮草耗尽,想再往桐庐渡江时,浙军定已有准备,恐再难走脱……”

    马得功不屑道:“前几日杭州报信之人曾言,福建水师不过战船五六十条。而你可知五月前后那郑芝龙带了多少战船归顺?”

    “属下未曾听闻。”

    “足有六百余,且其中多为大船,又置极多重炮于上。”马得功道,“钱塘失守之事当已传回北京,若不出我所料,朝廷定会遣郑氏率军南下。福建明军那点儿战船还不够填牙缝的。

    “我们只需在萧山坚守个把月,便能重得杭州补给。届时我们有萧山在手,何愁绍兴不得?”

    “大人深谋远虑!”

    田雄还待再奉承几句,却有镶黄旗士卒押了数人前来,带队军官对马得功行了个礼,兴奋道:“禀大人,属下在俘囚中搜出敌主将方国安及其手下伪官数人。”

    “哦?方国安?”马得功望向他身后明军士卒打扮之人,皱眉道,“可验明正身?”

    “回大人,据南人鲁伪王的禁军都尉等人指认,定是方国安无异。”

    马得功闻言双眼一眯,“禁军都尉?是哪个?”却似对方国安并无兴趣。

    那军官愣了愣,忙指向身后一人,对手下道:“带上来。”

    清兵随即将一名马脸瘦高指认押了过来。那人立刻扑通跪在马得功面前,磕头如捣蒜,“大人饶命,饶命……”

    马得功低头望向他道:“鲁伪王禁军都尉为何随方国安出战?”

    “回大人,是方国安担心敌不过天军,故调绍兴御营助战……”

    马得功将他一把拉住,“你是说绍兴御营在这青山岭上?”

    “是,是……”

    “那绍兴现有多少守军?”

    “回大人,尚有御营四五百,及五城兵马司八百余人。”

    五城兵马司是负责京城治安的,和后世的警察类似,与正规军相比战斗力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也就是说,绍兴现在几乎就是一座空城。

    马得功又令人找来俘虏的绍兴禁军对质,所言皆大致相同。他不禁大喜过望,对田雄道:“不去萧山了。”

    “那……”

    “赌,就赌大的。”马得功眼中精光闪过,“令前队人马急速返回青山岭汇合,而后大军直取绍兴!”

    田雄犹豫道:“大人,我以孤军深入浙地,这万一……”

    “没什么万一,”马得功信心十足道,“一来浙军主力尽折,若我再取绍兴擒住朱以海,则浙地必乱。到那时浙江各州府必竞相来降,或许我们还能一鼓作气攻至福建也未曾可知。

    “二来绍兴作为浙藩都城,其民壮众多,粮米储备定然充裕。即使形势不利,我们阖城坚守个一年半载也绰绰有余。”

    田雄也是眼前一亮,忙道:“大人实如孔明再世……”

    仙霞关北隘口。

    朱琳渼双手撑在墙砖之上,眼前大片枫林将山岭染成红绿相间,又有一望千里的雄关漫道直连天际。

    他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心中豪情万丈,这便是我华夏的大好河山,难怪引得无数英雄为之折腰。

    但从此地向北,却仍有大片国土陷于虏贼之手,在历史上,这些土地便再也没能重归大明。

    而眼下,他却有了一个能改变历史悲剧的机会。此番他率数万雄师出关北伐,若能得胜,则天下攻守易势,大明国运重兴!自此往后,北驱鞑虏,复我中华锦绣江山便不再是梦!

    “大人,”不知何时,张家玉已站在了他身侧,呈上一封密报,敬礼道,“甄将……哦,是破虏营军报。”

    朱琳渼忙探手接过,扫了眼信封上秀气的字迹,立刻不着痕迹地微微侧过身去,这才拆了火漆封口。甄真的军报向来“不拘一格”,若让张家玉他们看到了还不知会笑成什么样。

    信果然是“甄氏风格”,先说了破虏营已抵达桐庐,置大量军粮于城郊诱敌,并在附近设下多处埋伏,必保万无一失。

    而“军报”后面却是诸多琐碎,从破虏营对新铳赞不绝口,到新兵素质令人惊叹,以及将士们对浙江饮食不甚习惯,甚至连军中某位将官准备娶亲都要提上一提。对这些,他也只能报以无奈微笑。

    前几日钱塘大捷的邸报便已送到仙霞关,朱琳渼对郑成功的这一仗非常满意——不但尽灭建虏钱塘水师,还俘获了不少战船,又烧毁虏清源里屯粮数万石。加上以前郑成功在仙霞关所立下的大功,他已经决定待其凯旋,便请封其为威远伯。

    是以马得功眼下已无粮草补给,留给他的只有西去钱塘江上游,伺机北逃这一条路。

    而据甄真奏报,破虏营在敌西进的路上亦然布下天罗地网,只等虏军来跳。

    他收起密信,对张家玉微笑道:“破虏营已‘张开了口袋’,马得功为粮草所迫,必往桐庐去。”

    “罗明受已率部封锁了钱塘,自此建虏便再难踏上南岸半步。”他望了眼北方,接道,“传令龙卫军进入战备状态,只待鲁王宣布归藩,我们立刻渡海北上嘉兴。

    “自此往后,便轮到我们反击了!”

    他正说着,忽见余新快步跑上城头,其身后还有两人,正是浙藩“大学士”钱肃乐的心腹杜元及护卫。

    余新至近前敬了礼,还未及出言,那杜元便翻身跪倒,急道:“辅政王殿下,大事不好!方将军,哦,方国安大军于青山岭遇伏。仅张煌言率部突围,余者皆没……”

 第424章 朱以海的抉择

    (全本小说网,HTTPS://。)

    朱琳渼闻言眉头紧皱,问杜元道:“方国安去青山岭干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