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198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198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踌躇半晌,只得叹口气道:“就调六千京营、两千盛京守军、两千吉林与黑龙江守军,分往各处以援。”

    ……

    “恭喜钱大人。”蔡士英离得老远便笑着打招呼。

    他身旁汤若望等人也立刻揖手施礼,“钱大人此番可是立下大功。”

    “圣上亲自下诏嘉奖,钱大人真是荣光极人啊。”

    午时,多尔衮便派人下旨重赞了钱谦益,并赏了不少东西,盖因后者一举解决了清军燧发铳发火率低的顽疾。

    这可是连汤若望都束手无策之事。故而钱侍郎如今已受命辅助蔡士英掌军器局事宜,同时由他举荐的乔伟礼也成了军器局副使,受到重用。

    钱谦益脸上堆着笑,心里却浮现出那日情形,背后不禁冷汗直冒。

    数日前他的宠妾柳如是带了一名绝色女子回家,说是她在秦淮时的好姐妹。他当时也并未多想,不料当晚他府上所有下人、护院皆被制住,那柳如是的姐妹一柄匕首抵在他脖子上。

    随后又有自称大明锦衣卫北镇千户的男子前来,先是言说大明辅政王殿下相信他钱谦益仍是心向大明,而后又说知道钱大人身陷囹圄苦不堪言,可以随时助他解脱。

    他妾室柳如是还在一旁帮腔,说愿随老爷一起西归。

    钱谦益最是怕死,当时就软了,忙称自己心在大明,愿尽些绵薄之力。那锦衣卫却只让他明日去找蔡士英,说自己会造火器。

    次日他找到蔡士英,还未说话便惊得冷汗直冒——后者身旁站的竟是昨晚在他府上的大明锦衣卫!

    他这才知道自己小命随时都在人家手里,待回到家中,又发现柳如是竟将所有下人全换了。不用介绍他也知道,这些人必定都是福建来的锦衣卫。

    对手无孔不入,又有个“通敌”的老婆,钱谦益只得放弃了抵抗。加上他投虏本就是因为怕死,其实对大明还是有些感情的,于是便正式做起了内应。

    按照那个名叫会雯的女锦衣卫所说,大明辅政王交给他的任务是去点歪清军的什么“科技树”。

    其实他心里极不踏实,因为他根本不会制造火器,便是他举荐的乔伟礼在这方面也是白丁一个。

    他们每日背熟大明辅政王教给锦衣卫的话,遇到具体问题都交给身后的“徒弟”解决,那人实为福建来的一名铳匠。

    “哦,对了,”蔡士英拍着钱谦益肩膀道,“摄政王已让户部拨了三十万两银子,用于购买南人那些玩物。若非钱大人慧眼识炬,谁能想到这东西里面竟有此等精钢?”

    “三十万两!”钱谦益抹了把冷汗,强挤出笑意,“好,挺好……”

    一旁乔伟礼正用德语争论着,高翔和王应式在一旁大眼瞪小眼地听着,另有几名斯拉夫族模样的人随着通译翻译不住点头。

    “不不不,长矛手的数量太少了,绝对不行。”

    汤若望指着高翔道:“可他说明军甚至一名长矛手都没有,战斗力却非常惊人。”

    乔伟礼按朱琳渼的吩咐,故作不屑道:“他只是个败军之将,仅在战场上看过一眼敌军阵型而已。若这样就能复制出精锐部队,那还要职业军官干什么?”

    他说着瞥了眼身侧的斯拉夫人。这是一队罗刹国,也就是俄罗斯的探险队,他们被汤若望看中,来帮助满人训练部队的。这些人中有不少以前做过军官,倒也算专业对口。

    科洛托夫立刻点头道:“乔伟礼先生说得没错!即使最激进的瑞典军队也有至少三分之一的长矛手,而这位高先生却只留了五分之一。据我所知,世界上还没有哪支军队是这样做的。”

    他身旁的另一名罗刹人接道:“没错,在我们罗刹国,长矛手的数量甚至超过一半。”

    所实话,即使是汤若望本人,对高翔设定的长矛手数量也不太放心,仅靠枪口安装的那什么“刺刀”怎么看都感觉对付不了骑兵。

 第438章 忽悠瘸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也难怪汤若望会这么说。(全本小说网,https://。)要知道,刺刀这东西可是百年之后才开始普及的,眼下欧洲顶多有些插在枪管里的刺刀,使用非常麻烦。

    而且现在除了明军之外,也没有的燧发枪步兵线列战术出现,大家对用刺刀对付骑兵肯定抱着极大的不信任。

    高翔还想要争辩,乔伟礼却根本不给他机会,又开启了下一个话题,“还有,你们竟然用一盎司的的火枪!这怎么能够用?!”

    一盎司比六钱略少一点,为取得汤若望的共鸣,乔伟礼特意用了欧洲的单位。

    汤若望和科洛托夫几乎一头,“没错,两盎司的火枪才是战场主流。”

    “一盎司的枪只够用来打猎。”

    高翔听了通译转述,忙摆手道:“当初我家柯将军手下也有十一钱铳,但和明军的六千铳对射一点也占不到便宜……”

    “那是因为你们的士兵太差,”乔伟礼傲然打断他,“重型火枪比中、轻型火枪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欧洲战场上经过上百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凭你打的那一次败仗就想要推翻无数军事天才的论断?”

    汤若望和罗刹人又是同时点头。目前欧洲各国的步兵武器几乎已经被西班牙重型火枪统治了,“重型最好用”这简直就是常识。

    其实他们都走入了一个误区。十六、十七世纪时,欧洲普遍装备重型火枪是有原因的。

    欧洲人口稀少,但却有天量的优势铁矿。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士兵披甲率极高,特别是板甲骑兵,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王牌兵种,火铳没有十钱左右的口径,五十步内都难以将其击毙。

    如果两支欧洲军队交战,装备中、轻型火枪的一方很可能无法彻底射杀敌军的重甲骑兵。那么一旦被对方的重骑兵突入自己军阵,那边很容易形成全军溃败。所以对欧洲人来说,有效击穿板甲是火枪必须达到的要求,为此可以放弃其他所有指标。

    于是重达二十斤的西班牙重型火枪在欧陆大行其道。

    其实如果没有重型板甲的因素,笨重的十一钱铳根本不是全重仅十来斤的六钱铳的对手,因为后者在士兵移动速度、操作利灵活性、射速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十八世纪,重甲骑兵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欧洲各国都开始使用一盎司火枪的原因。

    朱琳渼作为后来者,自然知道在东方大陆因为铁矿含杂质多储量少,几乎没有重型板甲武装的部队,中等口径才是最为合适的。故而他一开始就选择了六钱作为龙卫军火铳的标准口径。

    但因为有了王应式这个叛徒,他就不得不想办法扰乱建虏发展武器的思路,用并不适合东方的重型火铳替换中型火铳就是重要一环。

    见自己的意见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乔伟礼又忧心忡忡地问汤若望道:“约翰,现在一盎司火枪造了多少?”

    约翰乃是汤若望的本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

    “大约一万两千多支,南北两京军器局还有超过四千支正由工匠打制。”

    “还好我正巧来这儿看你。”乔伟礼又白了高翔一眼,“否则清国的军队就要被这家伙毁了。

    “不过现在还不晚,赶紧让工匠们改造两盎司火枪,已经发给士兵的一盎司枪尽量替换回来。”

    他这话说出来,一旁的蔡士英坐不住了——一万多支铳啊!这全部重来要花多少银子?上面追究起责任来,第一个倒霉的便是自己这个主事人。

    他斜睨高翔道:“高将军,你觉得呢?”

    后者被几名夷人说得一愣一愣的,细想之下觉得他们说的确也在理,此时已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因为柯永盛的兵弱,才会败给了明军,“这,或许……”

    一旁王应式忙帮他解围,拱手道:“大人,若是换用十一钱铳,整重怕会超过二十斤,又如何能举起来用铳口短剑御敌?”

    “用什么铳口短剑?”乔伟礼摆手道,“那不过是南人的工部为剩银子想出的偷工减料之法。”

    他又开始“忽悠”蔡士英放弃“刺刀”的技术点,“就那一丁点的匕首,挂在铳口上,能有一根长矛来的实在?

    “最好的办法就是改用两盎司火枪,每名士兵发一支矛,造价还能低上不少。”

    他这话听起来没错,其实根本是纸上谈兵。

    火铳配刺刀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方便,铳手可以一直发铳不用顾忌其它,敌军逼到近前立刻举铳用刺刀迎战即可。

    但如果是火铳再单独加一根长矛,铳手就要随时估算双方距离。一旦敌人靠近,他们就需要先将火铳背在背上,再取下长矛临敌,虽然整个过程只需十几二十秒,但却会令整个阵型出现混乱。

    加上各人动作快慢不同,至少需要一分钟左右才能重新用长矛作战。而如果这个时候敌人不冲上来了,那么又要再一次换回火铳……是以刺刀发明出来之后,几乎所有的火枪手就再没有单独配备其他冷兵器的情况了。

    科洛托夫大声接道:“用什么长矛,我们罗刹国的士兵都是用斧子的!射击时斧柄插在地上,火枪架在斧头分叉处,斧子便是火枪支架。近战时抡起斧子就上,比长矛威力大得多!”

    乔伟礼心说这人不会也是辅政王派来的吧,不然怎么会如此配合?用斧子?不说造价,单就这重量,清军士卒就会叫苦连天了。

    其实这个时代的俄罗斯火枪手就是这么干的,科洛托夫只是实话实说而已。不过俄国人的人种比较魁梧,不在乎斧子的这点儿重量,但这十多斤压在建州兵身上,效果怕就完全不同了。

    乔伟礼忙不迭地点头,“对对,用斧子也不错。”

    他见蔡士英还在皱眉犹豫,当下又祭出了辅政王殿下教自己的撒手锏,“孰优孰劣一试便知。烦请蔡大人找几百士卒来,分别按我和这位高将军所说的装备,看看谁更厉害。”

    非常感谢神牛兄给我留的长评!真的让我非常感动,几乎就是半章的长度,我自己写大纲都写不了这么详细的。感谢你的耐心和巨大的支持,这份书评简直比收到打赏还让我感动,真的谢谢你!

 第439章 最“先进”的大炮

    (全本小说网,HTTPS://。)

    很快,二百士卒在蔡士英的指挥下分为两队,一方手持北京军器局最新打造的六钱燧发铳,铳口带着刺刀。(全本小说网,HTTPS://。)

    而另一边因为没有十一钱燧发铳,便只能以六钱的代替,不过在铳上绑了八斤石块做配重且并未安装刺刀,而是每人发了支长矛或战斧。

    此外,带刺刀的那边只有二十名长矛手负责掩护,没刺刀的这边则配有四十名长矛手。

    演武开始,先是两方“对射”。演武和实战大不相同,两边都是精力充沛,故而模拟十一钱铳的那边动作并不比“对手”慢多少。

    而且演武仅进行十轮对射,他们的体力也远没有耗尽,故而双方几乎达成平手——六钱铳发射十次,“十一钱铳”发射八次半。

    但由于“十一钱铳”射程较远,故而这边先于对方开火,上手就“击毙”了七名“敌军”,加上“十一钱铳”破甲效果更佳,蔡士英只得承认是六钱铳“战败”。

    其实这与实战情况相差极大。首先,实战时士兵多会经过长途行军,交战也绝不会仅发十次铳,是以使用沉重的十一钱铳的士卒会迅速体力下降。等射过最初的十来铳,射速必将急剧减慢。

    其次,演武时几乎移动不了多点距离,这也将重型铳需要不停收放支架的缺陷掩盖了。要知道,二十斤的火枪在射击时必须用半人多高的木棍支架,一头抵在地上一头撑住枪口,否则根本无法稳定开火。在频繁移动、变换队形的情况下,收放支架会非常消耗时间。

    最后,“十一钱铳”射程远也是伪命题。虽然就弹丸飞行距离来说,十一钱铳是比六钱铳远两到三成,但由于滑膛枪的射击精度问题,大家都得在七十步左右开始射击。离得再远些的话,鬼知道子弹会飞到什么地方去。

    不过朱琳渼早就料到在校场上比试会是这个结果,否则历史上中型火枪取代重型的过程也不会长达百年之久。欧洲人也是在试验时总觉得还是重型火枪厉害,直到被战场上血淋淋的事实教育多次之后,他们才终于做出了改变。

    接下来对付骑兵的演示更是毫无悬念。

    高翔虽看到了龙卫军的步兵线列阵,却并没看到对付骑兵的空心方阵。故而他给出的“训练大纲”中,士卒是缩成六排的实心方块,将火铳上的刺刀探出以应对骑兵。

    这种阵势对付正面的骑兵还行,一旦敌骑绕到侧后方,只有少量长矛手掩护的铳手很快就会被冲散。

    另一边依照乔伟礼要求配置的那队情况就要好看多了。未等骑兵接近,所有铳手便纷纷取出了斧、矛等武器,加上掩护的长矛手本来就多,几乎瞬间便摆出了刺猬般的阵势。

    演武的骑兵冲至近前,只能无奈兜个圈子,根本无从下手。

    “结果已经很清楚了。”乔伟礼朝蔡士英礼貌地笑道,“高将军对武器、军阵还是不甚熟悉,但是没关系,只要立刻按照我所说的更改,一切还来得及。”

    他又向钱谦益点头示意,“有了钱大人献策提高燧发铳的发火率,加上威力巨大的十一钱铳,又补齐了长矛手不足的缺陷。

    “我相信,面对大清精锐的全新火器营,南明小朝廷年内必亡。”

    蔡士英也被刚才的演示镇住了,心道这夷人不愧是汤少卿的故交,果真有两下子,这三言两语间便指出了新编火器营的几大不足。

    听说南人便有一支战力不弱的重骑兵,若新火器营真如现在这般上了战场,多会吃个大亏。他暗自庆幸,好在正红旗主力还在顺德等待新铳运到,正可借此机会重加整练,增加长矛手数量,换十一钱铳,以斧矛替铳口短剑,如此方万无一失。

    想到此处,他不禁又狠狠瞪了高翔一眼,这个半瓶子货!险些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