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230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230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后明军不依不饶,骑兵不断冲杀切割,步兵排射跟进,他还没跑到城东南角,七千人马便已折损大半。

    他急令副将聚拢一千士卒断后,自己只带了四百多名骑兵,拼命催马奔逃。好半天之后他才敢回头去看,见追兵被断后的人马迟滞,已相距三四百步开外,这才略松了口气。

    “都司大人,你看!”有侍卫指着前方城墙根处高喊,“好像有人攻城!”

    杨志和举目望去,果然有六七部轒讟车扎在城下,旁边还有被击毁的轒讟车残片。

    他心中一动,自己此次出城袭敌,却几乎全军覆没,回去纵不被军法处置,恐怕也得不到好去。这几部轒讟车里应该不超过二百明军,若是能将其剿灭,割了首级回去,怎么也算是有所交待。

    他立刻一挥马刀,高声喝令:“随我来!”数百骑随即略为转向,直朝城根冲去。

    很快,杨志和的手下便掀翻了一部轒讟车,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他哪儿能甘心,大吼道:“快,都看看!”

    等第三部轒讟车被挪开,在场所有虏兵都是倒吸一口凉气——眼前是一蓬哧哧冒着火花的引线,距离埋在城下的圆筒仅剩不到一尺而已!

    “跑啊!”

    “是火药!”

    “娘嘞!”

    数百骑顿时轰然四散,杨志和反应也是不慢,猛扯缰绳,翻手用刀尖扎在马股上。

    那战马嘶鸣一声,一跃蹿出几丈远,又连奔十多步,就听到身后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

    那是邓山埋在城下的七百斤火药爆炸了。

    杨志和发觉自己飞了起来,身轻如燕,甚至在半空中还和自己的战马相互对视了一眼。

    在下新人一枚,因为写作之路艰辛,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书友的厚爱与支持。请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荐票、收藏、点赞、书评、章评及五星好评,在下不胜感激。

    因在下想跟大家更好交流,故创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书友群,群号683142639。欢迎各位书友的加入。在下还会不定时在群里发放红包,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第508章 意外立功

    (全本小说网,HTTPS://。)

    洪承畴凝视着窗外,神情忧闷且郁结,耳边犹自还在嗡嗡直响。(全本小说网,https://。)

    昨夜他稳坐大帐等待杨志和凯旋,突然就听到城东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地面都跟着颤了颤。起初他还以为是土龙翻身,却很快有士卒前来禀报,说南人在城东安放炸药炸城,幸而江宁城坚固,仅被炸出一个大坑。

    他还没来得及去查看城墙的情况,又有人急匆匆跑来,报奏杨志和大军被明军以土垒阻截,继而伏兵暴出,此时已全军覆没。

    要说昨天他心里还存了那么一点儿希望,此时也都随着杨志和所部一同湮灭了。

    “都堂大人!”杨承祖轻唤了一声,见他转头看来,又干咳一下,道,“您,说点儿什么吧……”

    “唉,”洪承畴苦叹一声,“城下那大坑填上了吗?”

    “回大人,已灌了夯土。南军以炮相扰,却难用砖石加固。”

    洪承畴木然点头,“城头加派人手了吗?”

    “加了。属下令人将军帐扎在了城上,日夜巡守。”

    洪承畴又转问自己心腹亲卫:“我的折子可送出去了?”

    “回大人,昨夜已从建阳过江。”

    “水师现到了何处?”

    “这……属下只知三日前郑将军统船已过威海。”以明代的通讯水平,尤其是海上通讯能力,这已经是最新情报了。

    洪承畴再次点头,却不知还要说什么了。就眼下情况来看,勒克德浑惨败绝非偶然,如今连他得力干将张志和也没了,他真不知道凭自己剩下的这点儿兵力能干什么。

    “都堂大人,”黄鼎见冷了场,忙站出来道,“待您奏表到了京城,朝廷定会遣大军来援。南军到底兵少,届时我军里外夹击,未必就没有机会。”

    杨承祖却颓然接道:“眼下南明携连胜之势,近日定会大肆攻城。我们得先想办法守到援军抵达才行……”

    “我们再征发民壮登城死守,不信南军能奈我何!”

    黄鼎言罢,便有军官跟着道:“我城中尚有三万多大军,守上几个月不成问题。”

    “对!江宁粮草充足,怕什么?”

    “只要不再轻率出城,必当无虞。”

    “大人,”帐中一名方脸小眼睛的军官上前拱手道,“南军士气正旺,若是强攻而来,却有些麻烦。末将这里倒有一计,或可保江宁一个月的安稳。”

    洪承畴抬眼看去,见是原勒克德浑帐下的汉军甲喇章京管效忠,于是抬手道:“管将军请讲。”

    待管效忠说完,众人皆是不屑摇头。洪承畴左右也想不出其他招,便死马当作活马医,点头道:“那……权且试一试吧。”

    又有名为梁化凤的年轻虏官拱手道:“末将愿往!”

    “那便有劳梁都司走一遭了。”

    ……

    “好了,你也别生气了。”乾清宫内,孝庄抚着多尔衮的胸口道,“谁能想到勒克德浑竟被三万南人杀得大败?皇上到底只有十二岁,骤遇此等大事,怕也是难免的。”

    多尔衮隐约听到已被太监带出屋外的顺治仍在抽泣,脸上怒意更盛,沉声道:“十二岁还小吗?我十二岁的时候已跟着太祖爷上战场了!

    “你看看他!也不知听了谁的谗言,竟喊着要回盛京!朝臣们还没乱,天子却先坐不住了!我大清江山难道要坏在他手里?!”

    孝庄叹了口气,赔笑道:“皇上自幼在宫中长大,怎能比得了你?我回头一定好好管教他。”她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大清这江山,还要靠你来撑,我们孤儿寡母的也只能指望着你了。

    “对了,江宁那边你打算怎么办?”

    多尔衮顺了顺气,转身坐下,眉头却不见稍展,“我已派水师南下封住长江,先阻南人北上,又可载北岸援兵渡江入江宁城。”

    他说到此处又揉了揉眉心,“只是,眼下各处都在打仗,一时半会儿却难抽出增援兵力。”

    孝庄看了他一眼,缓声道:“不是有一队现成的人马可用吗?”

    “现成的?”

    “平西王手下还有三万多精锐,锦州那边只是小股乱军袭扰,哪儿用得了他这么多人镇守?”孝庄道,“不如调他去援江宁……”

    “吴三桂?”多尔衮下意识地便摇头,“此人所部自成一统,之前又多立战功,若无建州兵镇着,我担心……”

    孝庄立刻道:“用人不疑。若不令他南下,便只能向漠北三部低头,调豫亲王回来。到那时,整个科尔沁恐怕都会不稳……”

    她娘家就是科尔沁勒博尔济吉特部,是以最担心喀尔喀蒙古人会趁清军势力后退之际,染指科尔沁草原。

    多尔衮思虑良久,终是不再反对,“你说得对,科尔沁乃是大清根基,绝不可生乱。眼下便用吴三桂应急,待退了南兵我再对其另做打算吧。”

    他说着,探手拉住了孝庄的手,认真地看着眼前英姿明艳的女人,终是挤出一丝笑意,“布木布泰,刚才对福临……许是我因为江宁的战事烦心,才迁怒于他。你放心……”

    一语未毕,孝庄反握住他的手。这手温暖、坚硬、厚实,就如他曾对她许下的誓言一样,“你什么都不用说,我知道。”

    ……

    “老邓,你在这儿啊。”孙奇老远便挥手打招呼,“这次你可立下大功,得请客啊!”

    邓山听出是他的声音,眼睛仍是死盯着远处的南京城墙,没好气道:“你少来消遣我。娘的,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才炸出个七丈宽的坑,立个屁功……”

    孙奇笑道:“这南京城是结实了点儿。不过你猜怎么的?刚才骠骑兵在阵前捡到数十具尸体,经俘囚辨认,其中竟然有贼将杨志和!刚才听闻辅政王殿下说要嘉奖于你。”

    “杨志和?建虏掌印都司!”邓山喜得差点儿跳了起来,“真的?!”

    “自然是真。”

    两人正说着,就见有传令兵赶来,对邓山敬礼道:“邓将军,殿下召您议事。诶,孙将军也在,那小的正好一并通传了。”

    孙奇道:“定是殿下要当众嘉奖!”

    注:孝庄是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野史称大玉儿)的谥号,文中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就直接叫了孝庄。

 第509章 史上最蠢缓兵之计

    (全本小说网,HTTPS://。)

    待两人来到辅政王大帐时,其他诸将几乎都已到齐,朱琳渼果然先赞了邓山“阵斩”虏将杨志和及其手下三百余人之事,并说他已上表朝廷请功。(全本小说网,https://。)

    邓山立刻站出来谢过了辅政王,又拱手高声道:“殿下,昨日的火药用得少了。属下愿今夜再率队前往,埋上千斤火药于昨晚炸出来的大坑里,定能一举炸垮城墙!”

    朱琳渼却摆手道:“我看了昨天爆炸的情况,看来以黑火药的威力,便是用上千斤也不大可能将城墙炸开。”

    “殿下,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我还不信……”

    朱琳渼向他微笑示意,“邓将军稍安勿躁,这破城之事定还会交给你来办。不过却不用火药了,我须得准备些时日才行。”

    邓山立刻眉开眼笑道:“好嘞,属下随时等殿下差遣!”

    朱琳渼又对众将道:“攻取南京之事却要加紧了。”他拿起一封信,“这是锦衣卫从北京送来的密报。多尔衮调锦州吴三桂南下,欲增援南京。若令其进入城中,必于我光复南京大局极为不利。”

    众人闻言,不禁都现出恼怒之色。吴三桂所部关宁军乃是崇祯末年大明最精锐的边军,战力极强,却投了建虏,为满清南征北战,此时竟又要来南京搅和。

    “哼,他若敢来,便教他一个都走不了!”

    “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吴三桂这个狗贼,竟然还有脸出门?!”

    但说归说,大家也都清楚三万关宁精锐若真到了南京城,必会极大延缓大明夺取南京。

    “必要在这狗贼抵达之前拿下南京。”

    “对!不能让虏贼再继续折腾应天府了。”

    朱琳渼说道:“近来大家要注意布防,谨防虏贼偷袭。我这里的破城利器备好,一日即可克复南京。

    “此外信中还提到,建虏水师三百多条战船已经过山东南下。这是两天前的消息,我估计最多再五六日,贼船便能到长江口。

    “永北里新建的战船还没有消息,凭我水师现有战船,不宜与虏贼硬拼。若届时建虏占据长江,我们须得提早在南岸设置防线……”

    他正说着,便见石霖带了两名巡逻骑兵入帐,“大人,他们说有急情禀报。”

    两名骠骑兵随即敬礼道:“报!有虏贼数人出城求见辅政王殿下,说要议和。”

    “议和?!”帐中立刻炸开了锅。

    “洪承畴被打怕了,哈哈!”

    “哼,这建虏也有求和的一天!”

    朱琳渼略做思索,预料其中九成有诈,但仍是吩咐道:“将他们带来我大帐。”

    “是!”

    过了好一会儿,梁化凤才带了几名随从,持洪承畴的印信、和表像模像样地进了帐。

    他们先向朱琳渼大礼跪拜,又“寒暄”了几句,便直入正题,“殿下,洪都堂深知大军之骁勇,江宁……不,南京城中弱兵必不能敌。于是便思大开城门,迎殿下以入。”

    梁化凤说着又做无奈状,苦着脸道:“奈何我朝有例,凡守城者若能守得三十日,则失城之后罪不及妻孥。今城中诸将之家眷皆在北京,若即刻献城其必不得活。乞愿殿下宽限时日,至一月期满,未等已算尽忠,自当开城迎降。”

    朱琳渼闻言差点儿笑出声来。他以前看史料上说,当年郑成功北伐兵围南京,清军便想出个“一月期满献城”的缓兵之计拖延,原本以为只是杜撰,没想到他们还真的来这一手!

    不过历史上这个被称为“史上最蠢缓兵之计”的计策,竟然真骗住了郑成功——只能说他实在太过君子,不忍虏官家眷被连累,又希望大军兵不血刃攻破南京,好保存实力,就真的等了一个月。结果建虏从各地调来十多万大军增援南京,并最终用一场偷袭击溃了郑大木。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眼下自己本不愿强攻南京城,正是需要一段缓冲时间做准备,这倒是正中下怀。

    朱琳渼也装模作样道:“洪承畴可说话算数?”

    “这是都堂大人亲手所书誓辞!”

    朱琳渼忍住笑,接过来看了一遍,便点头道:“既然发了毒誓,那我也不便为难你们,就这么说定了……”

    “大人,不可!”张家玉第一个反对,“辞卑者,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此必是计!”

    “对,不能轻信啊!”

    “洪老贼诡计多端……”

    朱琳渼挥手示意大家安静,“洪承畴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如此赌咒发誓,我自当信他。”

    他又对梁化凤道:“不过,我原打算这两日便攻下南京的,此番却要在这儿耽搁一个月。为表诚意,大军这一个月的粮草、军饷须由你们承担。”

    梁化凤大喜,如果能延缓一个月,则援军必到,相比起来钱粮算得了什么?他忙不迭地点头,“应该,应该的!”

    “好,那你回去告诉洪承畴,运一万石粮米,九万两军饷置于城外。我便等你一月后开城献降。”

    梁化凤心说,还真够黑的,却仍是咬牙应承了下来。

    待他走出军营,大帐中立刻一片劝谏之声,皆言不可轻信虏贼。朱琳渼却只简单说了一句话,“山人自有妙计。”

    至一应军伍之事安排已毕,众将各自离去,朱琳渼立刻吩咐石霖:“派快马赶去绍兴,把姚启圣等人接来。还有他那些实验器具也要带上,动作一定要快!”

    “是!”

    说来也巧,石霖刚出帐没走几步,便马上折返回来,“大人,姚启圣来了,还有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