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24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24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磅攻炮。”苏承羽答道。他对永宁王那样的外行可以随便说些“加农炮”之类的后世名词,但这个徐尔路应该是内行,所以他便用了大明对火炮的标准分类。

    这里说的攻炮指的是中等长度身管的加农炮。

    徐尔路立刻道:“军器局现正在制的便是十二磅炮,用的是佛郎机人的图样。”

    原来是葡萄牙人的方案,难怪他对十二磅的概念如此熟悉,苏承羽点头,“有现成的技术更好。不过我要在二十天内铸出八门十二磅炮来,所以有些地方还得改进一下。”

    “八门?!”徐尔路吃惊道,“以军器局炮场现在的能力,有半年时间或许……”

    说话间两人带随行人员已走至炮场,四处高大的木架林立,木架上挂满滑轮、铁索,另有数座熔炉,距离老远便能感觉到阵阵热浪。

    眼前一所极为高大的屋子,说屋子并不准确,因为屋顶有一半以上是敞开露天的。

    巨大的熔炉中炙热的铜水流入埋在地下的泥模之中,有人在旁边大声吆喝着,让控制倾倒的工匠们减慢速度。待片刻之后浇筑完成,一圈人便纷纷凑上来进行平模、覆盖等收尾工作。

    而另一边则有工匠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只见巨大的三角形木架的下面是一堆碎泥块,一门一人多高的铜炮立于正中。炮身用木板衬着,木板则用铁索固定,悬在三角木架上,以防铜炮倾倒。

    铜炮下部还有两成包在泥块中,有工匠正小心翼翼地敲碎泥块,随着泥皮不断剥落,旁边的人又传出欢呼。

    徐尔路忙对苏承羽解释:“看来这门炮铸得没有明显瑕疵,故而工匠们欢呼相庆。铸炮时常要看运气,十次倒有九次铸出废品。不过等下还要装药试射几次,不炸膛才算彻底成功。”

    对此苏承羽在论坛上看过很多次了。这个时代铸炮工艺是用特殊的粘土制成一个圆柱形内芯,再制作一个圆筒外范,将二者套在一起烘烤,模子便算是制好了。然后将铁水浇入内芯和外范之间的空隙,等凝固之后敲碎泥模取出铁炮。

    在这之后还要锯掉最前段的炮口,由于浇筑是在炮口位置进行的,故而炮口会有不规则的溢铜。所有要锯掉一小段,然后打磨平整。

    然后再进行磨光炮膛、钻火门等工艺,一门火炮就算制成。通常光是最后这两步,就需要耗时十多天时间。

    而且由于粘土制作的模具透气性低,很难干透,浇铸铁水时会产生潮气,潮气又变为炮体上的气孔,故而这种方法铸炮常有蜂窝状孔洞。一旦产生这种孔洞,射击时炸膛几率极高。

    还有泥范的内芯在浇筑铜液时可能会稍微歪一点,在没剥开泥范之前谁都不可能发现这种偏差。很可能费了很大工夫,等炮铸好了之后才知道无法使用。

    所以想要制出一门完好的火炮真的需要非常好的运气。

    “这个月我们制得红夷重炮一门,还有两门四号弗朗机,还算是不错的。”徐尔路露出一丝欣慰之色,“不知道刚才脱范的这门炮是否能通过试射了。”

    苏承羽看到不远处有七八十名工匠正十分谨慎地制作泥范,还有人将刚制好的泥范拖至一面透风的棚中阴干,他忙对徐尔路道:“先让工匠们,尤其是制范的工匠停下手里的活。”

    徐尔路一愣,立刻问道:“殿下这是为何?”旋即想起杨廷麟的吩咐,便立刻让人去通知工匠。

    “我们用新工艺铸炮。”苏承羽神秘地微笑道,“再找几个技术最好的制范工匠来。”

    “是,殿下。”

    片刻后,苏承羽、徐尔路和几名工匠聚在一间木棚之中。苏承羽先开宗明义地说了目标,“我们要用铁模,哦,就是铁范铸炮。只有如此,才可能在二十天之内铸成八门重炮。”

    “铁范?”徐尔路和制范工匠面面相觑。

    倒是有一名工匠小声道:“俺家乡的铁匠就曾经用铁范制作农具,只是这铸炮……”

    “没错。”苏承羽立刻鼓励道,“道理是相通的。只是大家以前习惯了夷人的泥范工艺,没想到用铁范代替而已。

    “用铁范铸造有很多优点,首先便是铁范不像泥范那般只能用一次,铁范制成之后至少可以铸炮五六十次。

    “其次铁范不像泥范那般会存水汽,于是铸出来的炮不会有气孔,成品率会非常高。

    “另外由于铁范本身光滑平整,所以脱范之后的炮膛也是光滑的,无需打磨炮膛。”

    非常感谢回首已幕然同学的打赏,非常感谢你的支持,反清复明大业有你不可磨灭的功劳!

    因为新人不易,求各位看官多多推荐、收藏、评论,在下感激不尽!

 第52章 铸炮专家

    (全本小说网,HTTPS://。)

    众人闻言都是震惊无比,尤其是徐尔路这个行家更是深以为然——气孔从来都是炸膛的罪魁祸首,没有了气孔为害,成品率必然成倍提高。全本小说网;HTTPS://。.COm;还有不用打磨炮膛,光是这一步便能节省至少十天时间!

    其实铁范铸炮的有点还有很多是苏承羽没说的,例如铁质内范稳定,不容易在浇筑的时候歪斜。还有铁范脱范速度快,在脱范之后炮身还是红热的,像修整炮身不平整之处、钻火门等工序都可以在此时进行,比炮身冷却之后再做轻松数倍。

    末了,苏承羽又简单补充了一句,“当然,工艺细节上的问题自有我来解决。”

    然后他便开始对徐尔路及工匠们详细讲述了铁范铸炮的流程。

    铁范也属于铁制品,自然得先用泥范来浇铸。所以首先要制泥范,跟铸炮的泥范正好相反,等于用泥捏成大炮的样子。

    不过比起铸炮,铸铁范的泥范不必太担心气孔问题,毕竟不会承受太大压力,所以其泥范制作起来轻松许多。

    为了方便脱范方便,铁范并不能铸成整个大炮的尺寸,而是分成几段。两千斤炮分四段便可。每段又分为左右两瓣。

    铸炮时将每一段的两瓣扣在一起,然后将所有分段摞起来,外层用铁箍上下左右扎紧即可。

    立刻便有工匠提出疑问,“万一这浇铸的铜水和铁范烧在了一起怎么办?”

    那名家乡用铁范制造农具的工匠笑道:“铸过锄头、铁叉的都知道,铁范内壁是要刷隔层的。村里的铁匠多用细灰、泥沙加水涂在内壁上,然后再用煤灰加水刷一遍。”

    苏承羽点头,“正是如此。”其实这铁范内壁的覆层和砂模铸造用的原料相同。后世用来铸造的型砂一般都是极细的沙粒、细粘土加、桐油、碳粉混合而成。不过铸造千斤大炮这么大的部件倒也不必这么精细,用土法就足够了。

    待确认制范工匠们都搞清楚了工艺细节,苏承羽便吩咐大家开始制作铸铁范用的泥范。

    制作大炮形状的泥范比之前更为简单,现下的制范工艺为了保证整个泥范的均匀,是要将泥范架在一根巨大的木杆上不断转动,利用离心力使各方向均匀。

    圆柱形的泥范自然更方便用木杆旋转,不像铸炮用的泥范,还要加很多木件支撑。

    这些工匠端的技艺熟练,仅用了一下午工夫便将泥范制好。苏承羽为了加快泥范干燥的过程,还让工匠在泥范外层的原料里加了些石膏。并且为保险起见,他还让工匠们多制了几个泥范备用。

    待工匠们将泥范置于棚中,剩下的便只有耐心等待其阴干了。

    经过一天的接触,苏承羽了解到这个徐尔路是名举人,来管理赣州军器局不过两个月时间。

    是杨廷麟为了铸炮,才依靠自己的私交请他从上海辗转水路来到赣州帮忙的。

    徐尔路原以为自己对铸炮已颇有心得,但这次见了苏承羽之后才知道人外有人。

    除了这铁范铸炮之外,交谈之中陈州王提到的什么线膛炮、后膛炮闩、光学瞄具之类的概念听得他瞠目结舌。虽听起来都极为匪夷所思,但让苏承羽这么说出来,却又让他觉得非常合理,甚至很快就有望实现。

    是夜,徐尔路亲自送夜宵到陈州王下榻的驿馆,然后趁机讨教些“高精尖”的铸炮知识。

    苏承羽也不藏私,有问必答,到底能为大明多培养一个技术人才是一个。

    后来两人从铸炮说到火器,从火器说到自然科学方面,最后苏承羽干脆将各种数理化知识想到什么说什么。

    这徐尔路也颇了得,本身有很扎实的近代科学知识底子,苏承羽所说的东西他竟能听懂了五成去。

    他越听越是惊讶无比,各种闻所未闻的概念、定理、公式苏承羽信手拈来,而且思考问题的角度极为新颖,片刻工夫就让他有茅塞顿开般的明悟。

    眼看夜深,他不敢耽误苏承羽休息,便要起身告退,临走前无不感慨道:“下官祖父钻研几何、算学经年,下官自以为他是大明在这方面的翘楚。今日遇到殿下,方才知道下官所知实在有限。”

    “钻研几何、算学?”苏承羽心中一跳,还自以为是翘楚?他忙问道,“敢问令祖尊名?”

    徐尔路肃容拱手道:“崇祯朝内阁次辅,讳上光下启。”

    “光启?”苏承羽愣了一下,徐光启?!

    怪不得敢说是几何翘楚,这是中国第一个翻译《几何原本》的学者,大明的“中科院院士”啊!

    他猛然想起徐光启有五个名字带有“尔”字的孙子,皆有一番学识,最终繁衍出一个庞大的家族,现在上海徐家汇就是他们从前的聚居之处。

    那这个徐尔路应该就是其中之一了。

    难怪他对几何、数学之类基础扎实,又对铸炮颇有研究,原来是家学渊源。要知道,历史上自从徐光启去世后,大明就很难铸造出质量过硬的红夷炮了。

    杨廷麟能请到徐尔路来管理军器局也真是得了一员良将。

    苏承羽忙揖礼道:“久仰久仰。令祖实乃大明几何学启智第一人!在下所学,也有很多是源于《几何原本》的。”

    “怎敢当。”徐尔路忙谦道,“他老人家若还在世,恐怕也得向殿下讨教一二。”

    于是之后几天,徐尔路只要有空便来缠着苏承羽讨教各种知识。

    苏承羽索性按照徐尔路的基础,开始给他上起了高中数学以及初中理、化课程,这样学起来也能比较系统一些。

    三天后,苏承羽便让人将泥范搬到通风处,并在五尺外放置炭火用烟熏制。通常火炮泥范的阴干时间都要一个月以上,但他可没这么多闲时间。

    他这么做其实并非莽撞,一来制铁范的泥范是分成了四段的,比制炮的泥范小得多,也干得快。二来这泥范上有微小的裂隙也不要紧,烧干前用泥水抹平即可,铁范不像大炮那么娇气,它是修补打磨的。

    趁炮还没开始铸造的工夫,苏承羽让乔千返回龙南,将那个从澳门招来的名叫安东尼的试炮手带来赣州。他最近一直在做炮兵的理论教官,眼下正好可以让他来军器局发挥一下专长。

 第53章 奇迹

    (全本小说网,HTTPS://。)

    已是丑时,徐尔路的屋里仍亮着烛火。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他和一老者对面而坐,神情兴奋地讨论着什么,两人俱是毫无倦意。

    他们面前的桌上正摆着今天苏承羽给徐尔路讲课的笔记。

    待所有笔记内容复习完毕,那老者仍意犹未尽,“这‘元素周期表’真是玄之又玄,初看匪夷所思,细想却暗合万物构成之本。陈州王殿下竟懂如此深奥之术,愚兄钦佩至极!”

    徐尔路点头附和,“虽然陈州王殿下说他是从别处学来的,但以弟所知,普天下并无此等学说。”他向西而望,“家祖一直认为欧罗巴人极擅工学、格致,力主师以西学。但眼下看来,大明藏龙卧虎,在这方面甚至远超西人。”

    老者看着桌上的笔记,犹豫道:“愚兄欲将殿下所授之术整理成籍,以教大明子民,却不知是否妥当……”

    十多天后,泥范已基本熏干。苏承羽吩咐工匠们开始烧范。

    从烧范到浇铸铁水等一系列工序都是工匠们极为谙熟的。只一天工夫,便有一副铸炮铁范浇铸完成。

    但由于加速干燥的缘故,另两副泥范却在浇铸过程中产生崩裂而报废了。

    徐尔路立刻指挥众人修正、打磨铁范,至当晚,一切准备工作便已基本就绪。

    次日,所有制炮工匠们齐聚一堂,开始首次浇铸。

    苏承羽根据记忆中铁模铸造的流程,先让人用木炭将铁范烧至发红,以防止表层的铜液凝固过快而影响浇铸。

    随后,在徐尔路亲自指挥之下,液态青铜被工匠缓慢而准确地倒入铁范的浇铸口。

    浇铸很快完成。又半个时辰之后炮身便已凝实,待工匠拆开铁范,炮场内顿时一片欢声雷动。

    整个炮身光洁平整,没有任何瑕疵,简直比以前打磨之后的火炮都漂亮。

    工匠们又围上来进行收尾工作。徐尔路则望着平整的炮膛啧啧称奇。

    要知道,若用泥范铸炮法,到此时才算完成了一半,光打磨炮膛就需要十名工匠忙活十多天的。而此时,眼前的火炮便算是铸成了!

    等炮身完全冷却,安东尼拿了面小镜子,将阳光反射进炮管里。光线笔直照到炮膛底部,说明炮身没有任何弯曲走形。

    这边苏承羽吩咐工匠们将铁范重新用铁箍扎紧,上炭火加热,准备进行下一次浇铸。

    另一边工匠们连晚饭都不吃了,将刚钻好火门的大炮装上牛车,拖至军器局西侧的荒滩试炮。

    安东尼一路上这敲敲那看看,频频点头,显然对火炮的质量相当满意。

    待火炮在木制底座上架好,安东尼直接便让人装入六斤半火药——比预定的发射药多了一倍。

    看到装药的工匠犹豫的表情,这位经验丰富的试炮手笑着让通译告诉他们,说他对这门炮有信心。

    待火药和铁弹装好杵实,安东尼用铳规量了角度,亲自用一根极长的木棍顶端的火绳点燃了引火药。

    只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